读马克思主义经典须做到三个统一

作者:吴才唤 来源:学习时报 2019-04-19 506

读马克思主义经典须做到三个统一

吴才唤

研学与信仰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经典是共产党人的思想武器。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的一个前提是,必须建立在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的基础之上,这也是共产党人应该具有的品质。在坚定理想信念方面,老一辈革命家的执著与真情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就拿读《共产党宣言》为例。毛泽东从27岁开始,读了一辈子《共产党宣言》。直到逝世前,他还在看大字版的《共产党宣言》。61岁时他为了读英文版而重新学英语。他每重读一次都补充注解一次,最后注解遍布全书,现在中央档案馆还藏有毛泽东用蝇头小字作注的《共产党宣言》英文版本。周恩来逝世前,为了找《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对陈望道说:“这是马列老祖宗在我们中国的第一本经典著作啊!找不到它,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心病啊!”刘少奇在考虑要不要加入中国共产党时把《共产党宣言》看了一遍又一遍,试图找到真理性解释,在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加入共产党,献身党的事业,至死不变。朱德年届90高龄(1976年)时一口气读完由时年80岁的陈仿吾翻译的《共产党宣言》新译本。1987年,刚过83岁生日的邓小平接受意大利共产党领导人赠送的新版《共产党宣言》。还常说:“永远丢不得祖宗,这个祖宗就是马克思主义。”

所以,当今,无论在实践一线,还是从事理论工作,无论是研究者,还是宣讲人,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马克思主义这个思想武器不能丢。而且,在读、学、研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经典的过程中要做到真读、真学和真信的统一。

通读与“点读”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经典是共产党人的实践武器。马克思主义经典是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理论要放到实践中去检验,理论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理论才有生命力。用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指导实践工作,要做到通读与点读、精读与泛读的统一,要有思考,要做到点面结合、融会贯通。1939年,毛泽东对党内同志说:“遇到问题,我就翻阅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有时只阅读一两段,有时全篇都读,每阅读一次,我都有新的启发。我写《新民主主义论》时,《共产党宣言》就翻阅过多次。”1945年,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还说,“我们可以把这五本书(注:他在会上推荐了五本书,第一本就是《共产党宣言》)装在干粮袋里,打完仗后,就读他一遍或者看他一两句,没有味道就放起来,有味道就多看几句,七看八看就看出味道来了。一年看不通看两年,如果两年看一遍,十年就可以看五遍,每看一遍在后面记上日子,某年某月某日看的”。毛泽东对《共产党宣言》的理解和认识是循序渐进的,但他善于带着思考读、带着问题读,在精研马克思主义经典的基础上,他善于用马克思主义经典原理指导实践、解决实践问题,写出了《矛盾论》《实践论》等哲学著作,找寻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出路,从而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当然,我们在“点读”马克思主义经典的时候,要注重与精读、通读相结合,要避免断章取义,避免在理解上存在片面和狭隘的倾向。

历史与现实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经典是共产党人的理论武器。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经典原始版本是一种文字,但往往翻译后变成多种版本,由于知识结构和理解的差异,同语言版本和不同语言版本之间均存有差异。另一方面,一些研究表明,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存在差异性,即经典作家对一些问题的看法、表述在自身不同的经典著作中存在不尽一致的地方。还有,理论虽然是有预见性的,但一旦形成理论,它往往不自觉地烙上了时代的烙印。这需要实践者用历史的观点对待,要把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中描述的理论、场景和方法放到当时的环境、背景中去考虑,不能机械地照搬到现实实践中来。

要做到这点,第一,首先要承认文本差异性的存在。这是真学真信马克思主义的表现,虽然马克思主义的文本差异性给读者和研究者带来了不少困惑和理解上的困难,但如果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这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从而真正做到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第二,要探究为什么存在差异,从而找到映照现实的最佳答案。这是最主要的方面。因为,理论是要回答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也没有一成不变的理论,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1
0
0
1
2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