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权改革的样板从理论到实践的破产

作者:云淡水暖 来源:红色文化网 2013-05-02 378
[云淡水暖] 于 2005-07-06 21:55:47上贴



一个被尊为中国产权制度改革大潮中的“旗帜”、私营资本成功改制国有控股企业的 “样板”,在其声名显赫、辉煌登台后不到3年的时间内,恐怕即将轰然倒掉,在巨大而美丽的肥皂泡行将破灭的时候,我们可以把目光投射到2004年10月,那个泡沫被卖力地吹胀到无以复加的地步的背后。

2004年10月,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这块金字招牌为形象,以副所长、“著名经济学家”张文魁亲自操刀,一篇题为《科龙20年发展经验与中国企业改革路径》,极为权威地、极其隆重地把顾雏军收购后的民营企业科龙直接摆在了国有、集体资本退出,民营资本杀入这样一种改制模式的最顶端,成为旗帜、树为样板。说句实在话,也只有“国务院”这面大旗下的专家教授、高参贤达,才有如此底气和资格,把一间民营企业与“中国企业改革路径”这么分量十足的字眼摆在一起。当时的用意,据说还有为去年由郎咸平挑起的关于国有资产产权制度改革中国有资产严重流失的讨论,划上一个带有官方色彩的句号的意思。

当然,不知道是被冠以“资本运作之神”、“经营之神”名号的财富寡头顾雏军谄媚于国务院研究机构的专家们,还是众多的改革理论家们谄媚于财富寡头顾雏军,还是各有所求于对方。草民看来,不妨算是产权制度改革的理论方与实践方的紧密结合。离专家们与寡头弹冠相庆才过去不到一年的时间,事情就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这面改制的大旗已经举不下去了,这个“样板”雕像底部、背部的溃烂,似乎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历史与现实的不可欺骗性,再一次无情地证实了一句话“假的就是假的,伪装应当剥去”。

改革样板的崩溃是如此的迅速,令人们大感意外,5月中旬,几家媒体分别以“科龙13亿应收帐款疑被挪用 格林柯尔系面临崩溃”(《 证券日报》2005年05月12日)、“揭开顾雏军搁浅襄阳之谜 襄阳轴承职工认同改制”(《每日经济新闻》2005年05月17日)、“德勤拒绝续任科龙审计 指出其销售收入多个可疑”(《 第一财经日报》2005年05月13日)、“科龙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资金来源仍是主要疑点”(《中国经营报》2005年05月14日 )为题,指出了顾雏军名下的科龙及格林柯尔出现重大违规和资金链断裂的嫌疑之后,不到两个月,“噩耗”进一步传来。

据今天的《上海证券报网络版》和《第一财经日报》并转新华社的消息,顾雏军执掌科龙这3年来的斑斑劣迹,已经基本清晰化,科龙现在的“惨象”,说是“崩溃的边缘”,并非危言耸听,比如“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领班说,科龙空调公司已经完全停产,科室人员基本都放假回家,生产车间没什么工人。…理论上空调和冰箱的生产淡季应该是8月份,但今年从5月起生产节奏就开始放缓,往年不放假的‘五一’今年也放了5天假。放假回来后,忙了一个星期就基本没有什么活了。”、比如“科龙‘出事’后,据说顾雏军一直在北京等地四处活动,试图化解此次危机,但知情人士认为,从目前的情况看,涉险过关的可能性很小。如果调查发现的主要问题最终都能被确认,其后果应该是比较严重的。”、“近期市场上纷纷传言顾雏军将以3亿多美元卖掉广东格林柯尔…但公司其他人士说,顾雏军卖掉科龙的可能性很大。不过,受让方应该不会是内资企业,最有可能接棒的应是伊莱克斯。”.

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资本运作之神”、“经营之神”这三年来的表演,似乎也可以说是不虚了国务院企业研究所的专家团队极其领军人物张文魁们,对这面旗帜和这个样板的评价参照系,即所谓“中国企业改革路径”的真实写照。

去年,国务院企业研究所的报告中无比激动地欢呼“经过‘战略性整顿’,新科龙迅速走出衰退境况,销售收入稳定回升,成本急剧下降,在格林柯尔接手后短短半年内便实现扭亏为盈,2002年当年实现净利润超过1亿元,并痛快地摘掉了ST帽子。”;

而事实的真相为科龙自顾雏军入主以来,从来就没有盈利过,“2004年的亏损,是科龙电器1999年7月13日上市以来的第三个亏损年,也是顾雏军2001年底入主之后的第二次亏损。…如果没有2001年的计提和2002年的转回,科龙电器在2003年也并没有盈利。也就是说,按照现有的退市规则,科龙电器业绩没有经过上述的财务处理的话,它应该最起码早就被披星戴帽了,甚至退市处理。”,一个产权制度改革后,没有半分业绩,时刻面临退市的企业,被改革理论家们吹捧成旗帜加榜样,是被骗还是故意骗人。

在国务院企业研究所的报告中愤慨地指斥了国有企业的“落后文化”,激情讴歌了私营企业的,对比是很强烈的,“国有企业是官场文化,而民营企业是市场文化;国有企业是闹理文化,而民营企业是服理文化;国有企业是人情文化,而民营企业是原则文化;国有企业是纸面文化,而民营企业是执行文化。…这种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是源自于产权制度。产权改革使所有权到位了,真正的‘老板’出现了。…”,可惜的是,专家贤达们没有指出“真正的‘老板’”的“文化”核心内涵,就是“骗子文化”。

报载,顾雏军及格林柯尔、科龙的手法,与骗子无二致,采取“调控三项费用”、“虚增收入和虚减成本”、“反常内部交易为获取银行资金”等等,制造“盈利”假象,套取银行资金,其恶劣的做帐手法,令所有与其合作过的会计师事务所都先后挂冠而去,“在上市5年多的时间里,像科龙电器这样几次更换会计事务所的上市公司着实罕见。而在全球知名外资会计事务所相继与其分手的过程中,科龙电器的财务游戏也令会计师目瞪口呆。”,皆因为科龙的“财务游戏令会计师大开眼,任意调控无所不为”。

好一个“无所不为”,人说“人不要脸,百事可为”,财富寡头为摄取社会财富、欺骗公众业界,“无所不为”。而专门组织了所谓“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赴科龙调研组”,赴科龙进行了长期跟踪“调研”的张文魁们、专家们,及张维迎、周其仁等等经济学大师贤达们,是看不见这些无耻勾当还是为了他们心目中的“改革大局”而故意看不见。

顾雏军骗局的彻底揭露、科龙帽子戏法的彻底露馅,看来只是时间问题。而国务院企业研究所的报告中所谓“我们要把科龙的产权改革历程放到中国企业改革路径的大视野中,这样才可以领略到它的意义。中国企业改革路径是艰辛的,是经过了2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才找到了今天的方向,这个方向是不容否定的。”的凿凿断言,是不是还要坚持下去呢,“这个方向是不容否定的”固然霸气十足,但旗帜的落地和榜样雕像的腐烂也同样是“不容否定的”。

理论是他们“开创”,实践是他们“力行”,后果呢,却是数以十亿计的国有资产蒸发和企业的彻底破落,与他们无关,“这个方向是不容否定的”!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云淡水暖
云淡水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