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宣传

作者:钟 君 来源:《红旗文稿》2018/23 2018-12-11 401

创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宣传

  

创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宣传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飞速发展,舆论环境、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的形势下,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特别是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严守规矩、遵循规律、做大规模、善于规划,解放思想,克服惯性,改革创新理论宣传的思维方式、讲述方式、表达方式、传播形式和传播渠道,创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宣传。

一、创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宣传,必须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创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宣传的指导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意识形态工作做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对意识形态工作的本质和出发点、极端重要性、基本形势、重要原则、任务目标等问题做出了系统而深刻的阐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他更是明确指出,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这些重要论述,为创新理论宣传、与时俱进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和具体指导。

一是明确了创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宣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意识形态工作本质上做的是政治工作,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要把凝聚民心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创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宣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强化理论宣传的社会效果,使马克思主义真正入眼、入耳、入脑,切实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

二是明确了创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宣传的基本原则。意识形态工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坚持重在建设,以立为本,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坚持举旗亮剑、敢于担当。以人民为中心、重在建设,以立为本、立破并举,举旗亮剑也正是创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宣传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

三是明确了创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宣传的任务目标。要把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中心环节。一方面要把意识形态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确保政治安全和政权安全。另一方面,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让人民群众能够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认识工具和思想武器,明辨是非,举旗亮剑,批判错误思潮和错误观点,确保政治安全和政权安全。要通过有效的大众化建设,使广大人民群众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更加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更加巩固。

四是明确了创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宣传的重要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讲到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时,特别强调要“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在今年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与时俱进地创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宣传,必须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

二、严守规矩,遵循规律,善于规划,做好创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宣传的顶层设计 

要严守政治规矩,坚决防止导向错误,生产出有底气、内容红、不戏说的理论产品。创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宣传的本质是做政治工作,必须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挺在前面,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中,要坚定“四个自信”,自觉维护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自觉阐释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和科学性,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立场方法,自觉维护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事实和理论真相,在大是大非问题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对错误思潮举旗亮剑、理直气壮、敢于斗争,批判错误观点不含糊、不回避、不退缩。

要遵循现代传播规律,克服简单灌输、照搬照抄、惯性惰性等形式主义做法,避免将马克思主义标签化、口号化、简单化。当前,移动互联飞速发展,自媒体覆盖面越来越广。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在自媒体领域的最大困境就是面临“对谁说”的挑战。如果传播对象不愿意听或者只是表面上听,主流意识形态就会陷入“有力无处使”的尴尬境地。创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宣传,要尊重“潜移默化、内容为王、深度转化、链条传播、统一运营” 的现代传播规律,适应碎片化、即时化、形象化的阅览习惯,生产出接地气、形式潮、不枯燥的理论产品,把受众的眼球吸引过来,让他们自动自愿自觉地感受真理和思想的力量。

要注重效果,形成规模。一方面,要善于把严守规矩和遵循规律相结合,理论产品既要有底气,也要接地气;既要内容红,也要形式潮;既要不戏说,也要不枯燥。不能高举旗帜,空喊口号;也不能为了吸引眼球,忘了导向,丢了阵地。另一方面,要善于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结合起来,形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规模效益。形成社会效益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重要目的,经济效益虽不是最终目的,却是马克思主义是否入眼、入耳、入心的重要验证。广大人民群众只有真正喜欢某个文化产品才会舍得花钱购买。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经济效益的社会效益等于没效益。电影《战狼2》票房过50亿、图书《马克思靠谱》码洋近600万等就是这方面的成功案例。

要注重顶层设计,善于系统规划,形成传播合力。要避免散兵游勇和各自为政,规划好管理运营的体制机制,形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中央厨房机制,做到统一指挥,多方联动,策划好主题、准备好物料、设计好形式、统筹好渠道、把握好节奏。

三、解放思想、克服惯性、创新思维,确立创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宣传的新理念 

长期以来,传统理论宣传方式多线下集中宣讲,内容大多上下一般粗,语言容易流于口号化、文件化、抽象化。今天,宣传思想工作的社会条件已大不一样了,我们有些做法过去有效,现有未必有效;有些过去不合时宜,现在却势在必行;有些过去不可逾越,现在则需要突破。做好宣传思想工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新。创新首先要从观念破题,要解放思想,克服惯性,创新思维。

要实现“从上往下讲”到“从下往上讲”、“从大往小讲”到“从小往大讲”的转变。一些理论宣讲习惯于从国家视角和大口号切入,习惯于“从上往下讲”和“从大往小讲”,难以达到最大宣讲效果。根据现代传播理论,更为有效的传播方式是强化用户意识,真正做到以人民为中心,实现“从下往上讲”和“从小往大讲”,从百姓视角切入,用人民群众听得懂的小故事把人民美好生活说开来,把艰苦奋斗号子喊起来,用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小故事吸引受众,引发共鸣,从而把党的思想旗帜举起来,完成宣讲理论、凝聚人心的使命。

要实现“宣传灌输”与“传播推广”并重,既要做到“要你看”,又要实现“我要看”。以“要你看”的行政强制方式作为重要手段的“宣传灌输”思路,在宣传普及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曾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舆论环境、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的移动互联时代则遇到了严峻挑战。大量自媒体的出现,使受众选择信息的自主性大大增强,依靠传统模式、传统媒体、传统手段所能影响的对象大为减少,迫切需要运用“传播推广”思路,加强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通过分众化、形象化、通俗化等方式,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的吸引力、感召力和凝聚力。

要树立“系统思维”,注重创意策划、深度转化、多样态呈现、网络推广等。传统理论宣传多以文字方式单一呈现,内容资源重复建设且挖掘不够,传播链条较短,受众规模有限,“爆款”理论产品稀缺。要运用系统思维,走“结合式”创新创意的路子,规划好理论传播链条和运营设计,打造包括策划、创意、生产、运营、推广等环节在内的完整链条,努力做到内容一次生成,多样态(文字、图像、视频、声音、动漫、H5等)呈现,多频次传播,多渠道发布,多平台运营,避免零敲碎打,防止内容资源浪费。在这方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产品《马克思靠谱》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以图书、电视节目、流行音乐、广播剧等形式对马克思生平和思想故事进行了整合性的系统开发,获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

四、创新讲述方式、话语表达、传播形式和传播渠道,打造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宣传的新模式

创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宣传,需要在坚持正确政治导向和鲜明用户导向的同时,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创新。截至2017年12月,我国7.72亿网民中,30岁以下的占52.9%,高中学历以下的占79.5%。针对网民超半数低年龄、低学历的客观现实,马克思主义传播迫切需要创新传播手段,增强理论产品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第一,讲好理论故事,创新讲述方式。通俗生动的理论故事更容易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要善于寓理于事,说事论理。要通过有人物、有情节、有细节、有温度的理论故事传播好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于群众的期盼,既要努力去做,又要讲透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讲清楚好日子要一步一步来,讲清楚党和政府做了什么、国家发展取得了哪些进步,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什么管用,引导群众形成稳定、理性的预期,营造出浓浓的干事创业氛围。这项工作,要细水长流地抓下去,重在润物无声。要讲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讲好中国梦的故事,讲好中国人的故事,讲好中华优秀文化的故事,讲好中国和平发展的故事。通过讲好这些故事,让人民群众更真切地感受到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第二,善接地气,创新话语表达。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前提是语言的大众化。要下功夫把理论语言“翻译”转化为新时代的话、年轻人的话、鲜活的话、言简意赅的话、容易记得住的话,力戒在理论宣传时说空话、套话、大话,力求让广大人民群众听得懂,听得进,听了信。

第三,多样化呈现,创新传播形式。要适应移动互联时代碎片化、全息化、全媒体化的特点,创新理论产品的呈现方式和传播形式,不拘泥于文字、声音和视频,要通过图画、H5、动画、游戏、音乐、戏剧、快闪、聊天表情等形态多样的传播形式,对理论内容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系统化呈现。

第四,多平台推广,创新传播渠道。内容为王,渠道为要。好酒也怕巷子深。群众在哪儿,理论宣传就要到哪儿。要把好听的理论故事、生动的通俗话语和丰富的传播形式在线上线下进行全渠道传播。在用好传统宣传渠道的同时,善用现代传播渠道,利用社交平台、短视频平台、音乐平台、热门APP的开屏、网络广播平台等多渠道进行理论传播,全方位覆盖各类群众,形成规模效益,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0
0
0
3
1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