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晓杰:任志强们凭什么使绝大多数市民买不起房

作者:沈晓杰 来源:红色文化网 2013-05-02 386

 沈晓杰:任志强们凭什么使绝大多数市民买不起房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02日 12:14 新浪财经

  编者按:本文系沈晓杰“中国房地产十大批判”系列文章之五(下c),作者授权新浪财经独家全文发表。我们将陆续刊出全部系列文章,敬请期待。

  沈晓杰

 

  开篇前言:压在当今中国市民身上最重的大山

  之一:住房改革为何会把民众买房负担推向世界之最

  之二:是谁盗取和倒卖了我们的基本居住权

  之三:高房价洗劫了谁的财富 让我们成为了谁的长工

  之四:九问经济适用房

  之五(上):是何人在放中国市民住房水平的卫星

  之五(中a):中国城镇居民住房水平真比日本高吗

  之五(中b):中国城镇居民住房小康出现惊人倒退

  之五(中c):现行政策将使住房小康成为完不成的历史任务

  之五(中d):是谁使四分之三市民与房地产市场无缘

  之五(下a):官商合谋高房价 把普通市民赶出房市

  之五(下b):降低高房价是重振社会分配公正第一步

  在中国的房地产商中,有一位人所周知的任志强。这位经常在中国房地产市场叫喊出一些让人“耳目一新”“豪言壮语”的开发商大鳄,最“经典”的“语录”,恐怕就是“我是一个商人,我不应该考虑穷人”和“ 不可能让百姓都买房”之类的了。

  如果这仅仅是这位房地产“大鳄”的嘴巴上说说,人们对此还不必在意,但中国房地产市场严峻而冷酷的现实是,以任志强为代表的中国房地产商们,早已不仅仅是在嘴巴上喊喊,来摆脱作为一个民生行业的基本的社会责任和产业赖以存在的基础了,而是在这几年的房地产市场操纵中,早就通过高房价的门槛,不仅把社会中的穷人远远的抛在了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的大门之外,而且把也不声不响的把占城镇人口七八成的普通城市公民赶出了房地产市场。这点不管是来自大中城市房地产市场的基本信息,还是大量的统计分析材料,都证明如此。

  在中国的大中城市,几乎所有的市场调查和统计都在证明,高高在上的房价,已经使70-80%的城市居民买不起房,而绝不仅仅是10%左右的社会底层(也就是任志强所说的“穷人”)买不起房;

  来自中国城镇房地产市场的宏观数据同样也证明,现在的中国的房地产市场虽然仅仅只提供了全国城镇居民正常住房小康需求所需总量的20%多,但竟然还是出现了1.2亿多平方米的“空置房”。所以在众多大中城市,房地产市场中住宅商品房的市场功能 “有效性”,只体现在仅仅能满足占社会总需求百分之十几的“富人市场”上。

  所以,以任志强为代表的中国房地产商们,似乎“过于谦虚”的描述自己的利益集团,对作为基本民生之一的中国城市居民住房水平的提高和作为经济发展“重要支柱产业”之一的房地产业所产生的破坏能量。把他们的利益集团的所作所为,和“不应该考虑穷人”联系在一起,不仅太抬高了他们自己的“善心”,而且也实在太低估他们对社会发展的“负面效应”。

  在当今的文明社会中,没有任何地方,可以把70-80%的国家公民当作是“穷人”。任志强们不知从哪儿学品不端的“教授军师”那里学会了“偷梁换柱”。一个社会,当70—80%人群都买不起房的时候,难道他们都应该划为“穷人”?任志强似乎还“引经据典”的搞过社会阶层分析。不管他是不是一知半解,但他至少应该懂得一个基本的道理,没有一个正常的社会,会把七八成的普通公民当作穷人,只有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初期,人口中绝大多数才可能是真正的“穷人”。但把这样的“穷富”理论用于正在实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社会主义的中国,只能是一种“利令智昏”的猖狂。也许一些靠在全民国有土地使用权上倒卖公民居住权利而暴富的开发商们,真的以为中国城市的买房人,绝大多数只能是当“房奴”的命?!也许富得流油的他们,真的忘了他们是处在二十一世纪的社会主义的国家之中?!难道以任志强为代表的房地产商利益集团,还真的要以高房价为利器,使大多数市民重新“泛贫困化”,以在政治文明建设滞后的社会中,强化和巩固唯富人和金钱是瞻的“权贵政治”?!

  任何一个了解社会阶层分析的人都知道,真正政治和社会学定义上的“穷人”,只是指占全社会人口10%的最低收入者。这些人的住房保障,不管是在社会主义国家还是在资本主义国家,都应该是由政府来解决。而当今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现实是,不是占人口10%的穷人买得起买不起房问题,而是包括社会中层、中低层、中上层和部分上层的人群都买不起房。他们占了总人口的70%左右。在当今的大中城市中,真正能到房地产市场买得起商品房的,只是占人口百分之十几以上的富裕阶层。所以,“敢作敢为”的房地产商们,应该“旗帜鲜明”的高喊“我就是要让大多数人买不起房”,而不是偷换概念的把占城市人口七八成都买不起房的社会主流人群,统统都称之为“穷人”。

  实际上,作为社会底层的人群,中国城市中的“穷人”早已对买不起房感到无奈、漠然和绝望。因为任何一套小康水平住房的市场售价,都将是他们年收入的50倍以上甚至是上百倍。可以说,中国城镇的房地产市场,从来就是和他们“绝缘”的。房地产大鳄们的“鳄鱼的眼泪”,似乎从来也不曾为他们掉过几滴。

  对高房价和房地产市场最感“切肤之痛”的,还是来自那些本应该成为社会“稳定之基”的广大中间阶层。在大中城市中,他们不是月收入在千元以下的低收入群体,而是个人月收入在3000元以上、家庭年收入在5万元以上的“小康之家”。在上海、北京、深圳等一些大城市,甚至有不少家庭收入在20万元左右的家庭,在市区内都买不起一套像样的体面而理想的小康住房。

  自从“中国房地产十大批判”在新浪刊出后,笔者的博客和信箱就接到大量的读者留言和来信。反映最多的,就是当今社会极力要巩固和扩大的、作为社会稳定基础的中产阶层对高房价的不满和愤怒。北京的一位“开了一小公司”的老总说,年收入在25万以上的他“买房也非常的困难”,对高房价是望而却步,而他手下每月拿千把块钱的年轻员工,他们今后的住房问题怎么才能得以解决呢?上海一位家庭收入在20万左右的博士留言到,现在各方面的生活压力都很大,从孩子教育到去医院看病都得大把花钱,职场的竞争压力也使他们要为今后多方着想。像他们这样的情况在上海市区要买一套像样的住房,几乎是不可能。

  其实,从当今中国城市的整个社会阶层来分析,在房价日益暴涨的今天,大中城市中真正可以买得起住宅商品房的,也只能是其中的极少数。前几年曾有学者把当今的中国社会划分为十大社会阶层和五大社会等级。这十个社会阶层分别是: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经理人员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和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他们之中又交会形成了社会上层、中上层、中层、中下层和社会底层这五大社会等级。在这其中,以产业工人阶层、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和城市失业阶层构成社会中下层和底层,基本上早已和现今的房地产市场绝缘;以技术员、办事员和个体工商户为代表的社会中层,绝大多数人今天也无力买房;只有在以私营企业主阶层、经理人阶层和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构成的社会中上层和上层,他们中的一些人才是今天城市住宅商品房的购买主体。不过也有例外。就拿各大城市的市长、书记和局长们来说,他们是城市和社会的管理者,属于社会的上层,同样也是城市房地产市场和房价的主导者。但用他们的工资和其他合法收入,有谁可以在自己领导下的城市买得起正常价格的住宅商品房?如果不是贪官,如果不是通过福利房或其他名目繁多补贴的超低价房,有哪个城市的管理者可以解决自己的小康住房问题?套用一句城市白领的比喻,市长一年的工资,可以买得起你管理下城市市区小康住房中的厕所吗!

  以任志强为代表的开发商利益集团,对现在他们所操控的房地产市场已经把绝大多数民众“驱逐在外”其实也是“供认不讳”的。在任志强博客中(注:要全面了解开发商的利益所在,就不用怕提高他博客的点击率)有篇“不可能让百姓都买房”的文章。其中就公然声称:“我坚持一个观点,不要让所有的老百姓都买房子,因为我们没有那么大的生产量。在供应量很少的情况下,一定是先满足最富的人。”确实,现在的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也只满足了“最富的人”。也是在这篇文章中他不得不承认,“如果按照党的十六大以及建设部提出的目标,达到人均35平方米,…即使按照目前30%的增长,也根本达不到这样的水平。”事实也证明,如果还继续靠任志强为代表的开发商利益集团来操控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中国城镇居民住房小康理想,就会成为永远实现不了的“梦”。

  任志强在文章中把所有问题的焦点都归咎于“供应量少”。但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现有1.2亿空置房的无情现实,使他的所谓的“理论”被狠狠的扇了一耳光。事实充分说明,当前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主要矛盾,不是所谓的市场“供求不平衡的”问题,而是亿万市民旺盛的小康住房需求,和官商合谋的垄断暴利市场下高房价所形成的尖锐冲突。按照全面小康住房的步骤,中国城镇每年的年商品住房的供应量应该达到15亿平方米,但现在每年只销售了3.5亿平方米不到就“过剩”了,空置房达到1.2个多亿平方米。高房价不仅强烈抑制了正常的住房需求,而且也抑制了中国的房地产业及中国经济的正常发展。

  一边是现在的住房供应远远满足不了全面小康的住房要求,一边却出现了惊人的高空置房率。这充分说明今天的中国房地产市场,不仅和“穷人无关”,而且也把占城镇人口绝大多数的普通市民赶出在外。住房作为一个基本的民生需求,出现这样的危机,已经远远不是什么经济和市场的问题,而是严峻的社会和政治问题。

  在一些媒体上,经常把任志强说成是“说真话的汉子”,不知道这是客户般的献媚还是无知的抬举。事实证明,任志强在他最主要的观点上就不敢说真话。他所谓的“我不应该考虑穷人”,其实就是“我不应该考虑绝大多数人”;他“不可能让百姓都买房”,实质上就是“不可能让绝大多数人都买得起房”。搞清了这点,就看清开发商利益集团的本质所在。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沈晓杰
沈晓杰
新华日报资深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