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之:春晚“捐助”——是赞扬还是愚弄?

作者:宪之 来源:红色文化网 2013-05-02

春晚“捐助”——是赞扬还是愚弄?  

   

以文化形式增强华人的民族凝聚力,春晚的确功是不可没,也许这是央视为数不多的积极作用之一。但受着时代环境的制约,以掩盖矛盾粉饰太平、低俗逗乐子为主调,越看越不耐,所以近两年我不大看春晚。看到网友对赵本山《捐助》的评论,才想法补一下课,有些想法感到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

《捐助》表现的是教育产业化和“捐助”氛围下穷人的艰辛和善良,而且还给观众留下不少品读的空间,从这一角度看主题的意义是积极的,这也是它为大众接受的原因。但如果仅仅停留在这点上,那就不够了——回避和抹煞对“捐助”现象的本质认识,就有忽悠和愚弄大众之嫌了。

 “捐助”云云,属于“普世”范畴的玩意,说大点叫“慈善事业”。不过它也不是“先进文化”的专利,古代社会的“赈恤”就是封建版的“捐助”。再理论升华,资本版的属于“人道主义”,所以要高唱“让世界充满爱”;封建版的叫做“仁”或“仁政”,可以归结到新旧儒学里。

从古罗马和中国的殷商的奴隶主,经封建时代的黄世仁周扒皮,到今天华尔街代表先进生产力的“两房”“雷曼兄弟”“高盛”和“孟山都”们,这些古今中外的“先富”阶级,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无不追求“利益最大化”,或敲骨吸髓“半夜鸡叫”,或贩卖黑奴、灭绝印第安人,或“金融创新”泡沫榨取,都想从一头牛身上剥下两张皮。可惜的是,他们的财富又必须来自奴隶的血汗,当他们的无限榨取弄得草民“欲做奴隶而不得”,即奴隶们难于维持自身的再生产时,赤地千里饿殍载道,经济危机群体事件,以致产生“时日曷丧,予与汝偕亡”的仇富情绪,不光破坏了和谐,还会危及他们的统治。因此,统治阶级的有识之士就设计了“慈善事业”,高明者防患于未然,其次者则亡羊补牢,以期维持统治,这些再经由古代圣贤和今天精英们阐发,就有了“仁政”和“人道主义”的包装,曰“让世界充满爱”!

慈善事业的本质,不过是当奴隶们活不下去或不愿再按旧方式活下去时,从三峡大坝泄洪式掠夺的血汗海洋中,用小汤勺施舍,给奴隶们的一点生命维持剂和精神安抚剂,如此而已。自然,还要辅以圣贤精英们的宣抚说教,“两手硬”,缺一不可。——虽然,就个体言不排真诚而令人尊敬的慈善家,但那不是本质。

   

电影《武训传》的讨论,在60年后,经过一反一正两个反复,我们才开始理解毛泽东主席高瞻远瞩的英明,相形之下更见出精英们的卑鄙。老人家是从根本处捍卫人民利益,哪里是什么“左”和“阶级斗争扩大化”!

毛泽东时代的教育,是真正的国民教育,在保障大多数文化弱势劳动者受教育的前提下,致力于提高整个民族的文化水平,并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教育普及成果,为中国的独立发展打下了重要基础,而且惠及身后。那个时候,不存在考取大学上不起的事情,不光不收费,而且有助学金,基本保证生活需要。助学金,体现的是一个阶级性和人民性的政策,向弱势(文化)倾斜,但也不排除文化优势阶层,虽然招生贯彻阶级路线,但直到胡温读大学的年代,学生结构中工农子弟还是少数。毛泽东身后人亡政息,一个产业化毁灭了国民教育,“上不起学”剥夺了穷人的受教育权。弱势要上学怎么办?改开给他们“设计”的道路,叫“希望工程”。这时,你才明白给武训平反的真正意义——武训行乞办学就是“希望工程”!

“希望工程”乃“先富帮后富”原则的光辉体现,可惜武训模式不光剥夺了劳动大众的“尊严”, 而且车薪杯水也既解决不了劳动大众“上不起学”问题。包括邓小平邓颖超等党国领导人带头捐助的一两千元,迄上世纪末,希望工程的捐款,也不过上亿——还不够贪官澳门豪赌挥霍的!不要说动辄千万的贪贿,就是权势富豪屁股底下的豪车,都是一座希望小学!

毛泽东主席历来主张为政尚大德,反对行小惠。“大德”者,革命和公有制也,说具体点,就是 “剥夺剥夺者”,劳动人民翻身做主人,只有公有制才能保证主人地位,并进一步“解放全人类”,才是保证公平的根本。过去经常说“相信党依靠党”,这是根基。现在,有钱是英雄,贫穷是狗熊——除了忍受,只好“行乞”,说好听点叫做向社会寻求救助。马克思主义向来明确批判的“慈善事业”,如今堂而皇之地成为媒体卖力鼓吹的宝贝,捧上了“建设和谐社会”的圣坛。改开之初曾树立一个杜芸芸典型,就是鼓吹将“剥夺剥夺者”的东西拱手送回,然后感激涕零地接受人家施舍。从一开始,立足点就移到奴隶主义。

我将你抢个精光,然后赏你口饭吃,你还得感激我慈善!

老子曰,“天之道损有余以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补有余”,中国以“先富”为目标的改革,“损不足以补有余”是从始至终一以贯之的根本方针。因此,才能迅速打碎“平均主义铁饭碗”,创造出世界首屈一指的贫富悬殊。西方国家多数是以累进所得税和高额遗产税等方式割富济贫,以维持社会稳定,北欧的高福利国家尤其如此。苏东崩溃和中国改革是最大的“惠资工程”,它在世界范围内给资本主义输血打强心针,那才是功德巍巍、历史性的“慈善事业”,因此,才有新自由主义的猖獗,才有欧美资产阶级削减福利反攻倒算。在欧美,也不是西方跨国富豪特别善良,他们对第三世界是一点也不“慈善”的,不信的话看看外资在中国的表现就明白了:8小时工作制和罢工权利欧美工人阶级在一个世纪前早已挣得,可在中国至今依然是天方夜谭式的奢望。正是中国和第三世界的资源和血汗,供奉着欧美,保证了了他们的富裕发达。

高标“与世界接轨”的特色中国,贫富差距“高居世界榜首”。行政费用占GDP的比率高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四五倍,而国民分配所占GDP的比例则是人家的四五分之一。官僚的公款吃喝、旅游和小车开销,超过国防开支和教育投入。奥运世博挥金如土,令世界惊叹;可教育和卫生投入,在世界排名在140之后,比非洲许多“第四世界”的国家还要低。打工仔30年工资基本未动,公务员“阳光工资”之后,事业单位举步维艰;而金融贱卖“创新接轨”,动辄白送百千个亿,哪一项不够加薪的!两万亿外汇,8千亿国债天天缩水,还要继续增持。土地本为社会公共资源,改革成了官商联手谋取暴利的资本,创造了超过欧美日的房价。对房奴是寸土寸金“面粉超过面包”,对资本尤其是外资,则无偿送地,还要“三通一平”……贫富天悬地殊,这就是产生“捐助”热门话题的社会背景。闭眼不看这一大背景,侈谈什么“爱心”与“捐助”,对大众不是愚弄是什么!

也许是歪打正着,赵本山的《捐助》,为我们提供了中国特色慈善事业难得的的文本观照。

捐或赈,本义应该是割富济贫,而中国却有自己打“特色”——春晚《捐助》所咏叹的对象,不是亿万富豪,却是并不富裕的农民。用行政暴力推进的通钢式的“攻坚改制”,把公有产业一个个“完善”破产,“产权明确”到私人手里,造成数以千万计的工人失业,权势者拿社保基金去炒房地产,却用行政命令方式不容商量地从在岗职工工资中扣除“救助基金”和形形色色“捐助”,以维持“安定团结” ——富豪疯狂掠夺造成的恶果,却让弱势大众埋单,这就是中国特色的“慈善事业”!

买办精英高唱“普世”,然而,遗产税和官员财产公示,与工人罢工权利一样,他们却拒绝“接轨”。中国的所得税,是杀贫济富的累进倒置的所得税,富豪阶层的天文数字的“不明收入财产”,与所得税沾不上边,所得税的主要来源,是千余元收入的普通职工。一个存款实名制,举步维艰多年,至今依然犹抱琵琶。中国在改开中崛起的富豪阶层,享受着国家权力无微不至的“保驾护航”和形形色色的“超国民待遇”,养成了他们不可一世的骄横,致使飚车撞人时见媒体,他们竞相怀揣绿卡准备随时开溜,这些“天之骄子”的脑袋中,哪有“长治久安”的位置!

自然,中国富豪也建了不少希望小学,这也是媒体最热衷鼓吹的话题。下面是一些相关报道:

《黄光裕喜欢通过捐款行善打造国美品牌形象》  

《国美电器老总黄光裕捐款5750万港币另建一所希望小学,.买电器.,到国美》  

《四川灾区17所希望小学冠名烟草写着烟草助成才》  

这“爱心”真是可歌可泣:  

   

“去年地震后,四川灾区建立了一所‘四川烟草希望小学’,不仅屋顶上有明显的“中国烟草”的标识,楼下的一块石板上还写着‘立志奉献社会,烟草助你成才”“据调查,我国以烟草冠名的希望小学有:四川烟草希望小学,中南海爱心小学,“迎客松”希望小学,红云集团菜园希望小学,红塔希望小学,辽宁烟草外贸希望小学,四川烟草小学,青海烟草希望小学,思南县金叶希望小学,遵义烟草希望小学,双柏罗少烟草希望小学,安徽中烟希望小学,广西真龙希望小学,盘河烟草小学,四川藏区烟草希望小学,湖北宣恩县晓关侗族乡牛场烟草希望小学,云南省永平县水泄乡烟草希望小学等,还有类似芙蓉学子助学基金。”  

   

 “黄光裕却对一直默默做过的善事绝口不提,他接受采访时也从宣扬,他认为: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企业家,做一些善事是应该的,我不想公布,不管做多大的善事都没有什么了不起,因为做慈善事业是修心,而不是修名,说出来没有意思。也不是做了善事就有多伟大,我想只要能施予人爱心,内心讲究仁义道德就足够了。”  

   

不过思想僵化如我辈,觉得还是“传统观念”有道理。对剥削阶级的慈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过十分明确的论述,马克思早在《资本论》就做过透彻的分析:  

   

“工人阶级中贫困阶层和产业后备军越大,官方认为需要救济的贫民也就越多。这就是资本主义积累的绝对的、一般的规律”  

“随着投机和信用事业的发展,在一定的发展阶段上,已经习以为常的挥霍,作为炫耀富有从而取得信贷的手段,甚至成了‘不幸的’资本家营业上的一种必要。奢侈被列入资本的交际费用。”“因此,虽然资本家的挥霍从来不像放荡的封建主的挥霍那样是直截了当的,相反地,在它的背后总是隐藏着最肮脏的贪欲和最小心的盘算;但是资本家的挥霍仍然和积累一同增加,一方决不会妨害另一方。因此,在资本家个人的崇高的心胸中同时展开了积累欲和享受欲之间的浮士德式的冲突”。  

   

难道不是吗?

在中国,“捐助”除了广告效应之外,还有一个作用——它是进入政协人大的门票钱,这大概也是我们的 “特色”之一吧。

(2010.2.18)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宪之
宪之
0
0
0
0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