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对于麻疹统一接种充分质疑和论证不应缺位

作者:丛亚平 来源:红色文化网 2013-05-02 487

  对于一项涉及1亿中国儿童健康安全的行为,充分的质疑和论证不应缺位,后者既是监督完善,也是凝聚共识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丛亚平

  争议声中,9月11日,我国启动了集中大规模的麻疹强化免疫行动,统一为全国8月龄~14岁儿童再次接种麻疹疫苗。

  尽管卫生部门数日之内多次作出回应和“辟谣”,依然不能平息舆论的质疑浪潮。质疑者认为,此次统一接种存在重大漏洞和疑问未向公众说明,鉴于该次接种涉及大约1亿儿童,政府应紧急叫停或暂缓,至少也应让老百姓保留选择自愿不接种疫苗的权利。

  大规模的接种行为遭遇大规模的质疑,颇让主管部门措手不及,其愿景亦蒙上一层晦暗色调。然而,对于如此一项涉及1亿中国儿童健康安全的公共行为,充分质疑和公开论证实在不应缺位,后者既是对公共决策的监督完善,也是凝聚社会共识的最优选择。

  免疫专家发出质疑

  北京大学医学部免疫学系副主任、医学博士王月丹对卫生部定于2010年9月11~20日集中10天对全国8月龄~14岁的中国籍儿童进行集中接种(非中国籍适龄儿童则视监护人意愿进行自愿接种)的决定,从专业角度提出了几点质疑:

  其一,不管以前是否接种过此类疫苗,而在计划外再次强化免疫接种,是否有效?王月丹认为,这种强化免疫接种没有经过详细的论证,就改变了原来规定的8个月初种、6岁再种一次麻疹疫苗的节奏。改变接种的节奏,说明原来的接种方案不合理,如果如此,为什么不强制要求非中国籍孩子一起接种?这样才能同质化。

  其二,对于强化麻疹疫苗免疫的危险,有关部门的专家过分乐观。针对许多家长的疑虑,卫生部计划免疫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迮文远教授公开回应:“麻疹疫苗多打几针没有害处,绝对是安全的。”

  王月丹认为,任何有医学常识的人,都不会说出疫苗“绝对安全”的话。如果花些时间看看我国医学专业用的《医学免疫学》教材,就会知道,过敏反应是一种适应性免疫应答,第一次接触过敏原,并不会发生过敏,只有经过过敏原致敏以后,再次接触同样的致敏原,才可以导致过敏的发生。所以,超敏反应的危险恰恰是在强化接种的时候。同时,反复接种某种抗原,尤其是添加了佐剂等辅料以后,可以导致机体对于抗原的表位进行扩展化识别,可以引发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这在动物实验中,已经获得了证实。所以,免疫接种应该恰到好处,决不是越多越好。

  其三,8个月至14岁的范围非常大,所涉及孩子的免疫状态也不同,要跨越一个免疫不稳定的容易产生自身抗体的阶段,这有一定的危险性。若这一切都不知道,甚至没有详细的血清学研究报告,也没有目前野生毒株与疫苗株交叉反应的报告,就实施强化免疫接种,堪称盲目。

  其四,麻疹疫苗的效果并不完美,存在一定比例的不良反应。有研究认为,约3%~5%的孩子(主要见于2岁以下儿童)注射5~12天后可出现发热反应,同时伴有散在的“类麻疹”皮疹,虽然一般不需处理可自行消退,但这种症状发生几率很大。

  单就此条,北京这次要强化接种200万儿童,出现发热症状的就将有6万至10万人,而北京儿童医院最大门诊量也不到1万人,到时候就医都会是很大的问题。而且,麻疹疫苗大规模接种涉及到注射安全问题,如消毒措施不当,可导致传染病的传播,以及疫苗各种辅料的毒性作用。同时,注射抗原引起的超敏反应发生的机会远远超过口服的抗原。这都使得麻疹强化免疫接种的风险远远超过此前推行的脊髓灰质炎免疫的糖丸。

  “不愿意要事后赔偿”

  王月丹表示,对于此次集中接种的疑问,卫生部门的解答并不令人信服。

  此前已有不少家长疑问:“已接种过麻疹疫苗/麻风腮疫苗的孩子,这次还需要接种吗?”卫生部方面的回答是:“对于人群来讲,需要有至少95%的人有抗体才能形成免疫屏障,阻断麻疹病毒传播。”

  而据王月丹了解,我国麻疹疫苗在8月龄首剂接种有效率为85%,也就是说100个受种儿童有85个会产生免疫力,在18月龄复种时血清抗体阳转率约为95%。完成2剂次接种者,血清抗体阳转率可能达到99%,免疫不成功人群应该低于1%。王月丹据此得出结论:我国完全没有必要进行这次强化注射。

  更让其迷惑的是,有关专家认为,“从理论上讲,如个体产生了明确针对麻疹的抗体,可以不用再接种麻疹疫苗。但对群体而言,通过普查检测每个个体是否有麻疹抗体,组织困难且不具有可操作性,从公共卫生的角度而言,也不具成本效益。”

  王月丹质疑,难道因为1%的个体人群未产生抗体,就让所有近1亿儿童陪着都再打一次疫苗就符合成本效益了吗?而且除了成本效益外,其他的安全效益就不用考虑了吗?

  对于坊间关于“此次大规模强化接种是因为之前接种的疫苗质量有问题”的传言,卫生部门则没有正面回答,只是声称“开展强化免疫,是我国提出的综合性消除麻疹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疫苗本身无关”。

  同时,卫生部门表示,已经“为各种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提前制订了工作流程”,“出现异常反应可获补偿”。

  但这仍未得到王月丹的认同。“作为一名免疫学的研究人员,我感到很遗憾;作为3岁女儿的父亲,我不愿意要卫生部门的事后补偿。”王月丹说,“没有科学的解释,我们为什么要强化免疫?”

  迷信世界卫生组织?

  力推消灭麻疹的世界卫生组织,也被卷入此次争议中,成为质疑指向之一。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00年至2008年期间,共有136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有效降低了当年和全球麻疹发病率。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提出了2012年实现消除麻疹目标,中国为实现这一目标制订了相应的行动计划,提出了以免疫接种为核心的综合性消除麻疹策略。

  但王月丹认为,强化免疫是一种非常规手段,是相对高风险的方式,适用于一些没有完善计划免疫系统的落后国家。而我国早就建立了完善的计划免疫体系,消灭天花就是依靠自己的力量,而不是靠世界卫生组织的帮助计划。“所以我认为,有关部门的决策者应该正确认可上一代人的努力和工作成绩,不要盲目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指引,而不顾我国的具体国情来办事。”

  在他看来,世界卫生组织近年来提出了一些不切实际的目标。比如,1985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到2000年全世界消灭脊髓灰质炎的目标,西太平洋地区1988年则提出到1995年消灭脊髓灰质炎的承诺。为了完成这个承诺,我国在1993年至1996年间连续3年开展消灭脊灰强化免疫日活动,无论是否免疫过,强迫孩子服药,但脊髓灰质炎并没有被消灭。

  “而现在世界卫生组织和西太又打算消灭麻疹了。可是,麻疹目前也不具备被消灭的条件。首先,麻疹有隐性感染者,可以导致健康排毒者的产生。其次,麻疹疫苗的效果甚至不如脊髓灰质炎的疫苗,而且也有毒力返回的问题。”王月丹说。

  按照其作出的最坏估计,这次接种可能导致的副作用,并不需要很长时间,“如果快的话今年冬天就可能发生由副作用引发的部分传染性疫情”。

  全国政协委员、学者何新认为,世界卫生组织回应声称,麻疹疫苗注射并非只针对中国,这话不假;然而真正问题在于,欧、美、日给人民所注射的麻疹疫苗,与这次美国CDC纯化的中国使用的这种新麻疹疫苗是否相同?

  “中国人自己每当申报一种新药,由开发到普遍临床应用,要经历药监部门多少道检验手续?活体实验从动物到人要经历多少道关卡?而这次给1亿儿童使用的麻疹疫苗,一一通过了这些检验和关卡吗?”何新说,“反过来,如果是中国要向美国推广一种新疫苗,那美国不实验折腾上十年二十年,难道会轻易地给你放行么?”

  何新质疑:既然这个新疫苗是在美国的CDC提纯、选择、培育的品种——这个过程是中国全过程控制制造的么?是不是像Windows操作系统一样只是国内复制?中国方面了解它的源代码吗?能保证美国CDC在强化过程中不塞入一些特异成分么?难道我们完全不知道疫苗、人工病毒、致病生物载体和基因工程,是潜在的生物战武器么?

  质疑博客已经关闭

  何新发表质疑文章后,其在某网站的博客也已关闭。

  网上传言称,博客皆是“迫于压力被关闭”。不少网民就此评论:真理越辩越明,为什么不去针对王月丹提出的问题进行反省和排查,反而要采取这种手段不让人说话呢?

  但何新的个人网站仍可登录,并可以在上面找到最近数日其发表的多篇文章。在其中一篇文章中,何新称,这种大规模的疫苗接种行动背后有十分复杂的背景,值得警惕。“事实上,接种疫苗后的灾难性后果是无法补偿的。如果万一这种接种行动开启了某种未知的灾难之门,将成为亡我中华民族血脉的千古罪人。”

  他因此建议,如以后经科学论证需要接种疫苗,不管是什么类型的疫苗,首先应确保疫苗绝对安全,疫苗的生产研发必须完全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里。即使这样,也不应在10天内大规模接种1亿人,为确保安全,应在疫苗绝对安全可靠的基础上分批渐进地完成接种,以利于对接种结果进行观察,并有机会纠正失误。

  据何新告知本刊记者,他在9月8日的“紧急提案”中要求:卫生部组织中国专家(包括持有不同意见的免疫专家)重新审查评估该麻疹疫苗及其他一切进口疫苗的安全性问题。

  对于卫生部门提出的对世界卫生组织的承诺,王月丹表示了这样的质疑:先不问这个承诺是否经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批准,仅从科学的角度来讲,有关部门也应该听取一下各方的意见,尤其是真正免疫学专业人员的意见,进行细致的血清学研究。“然后,看看这样强化接种以后,究竟能否完成这个承诺?”□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丛亚平
丛亚平
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
0
0
0
0
0
0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