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自由主义思潮的真实面目

作者:王永贵 来源:《红旗文稿》2015/05 2015-03-10 549

 新自由主义是近些年来在全世界产生巨大影响的一种社会思潮。新自由主义的基本观点及“核心价值”是什么?怎样认清其本质及其影响?认清新自由主义思潮的真实面目,对深入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特别是把握好全面深化改革的正确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自由主义的“核心价值”解析

    新自由主义思潮来自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它经历了从古典自由主义、现代自由主义到当代新自由主义的发展和变形。上世纪90年代以来,经过所谓“华盛顿共识”后被推及世界。它以个人主义为理论基础,在经济上主张市场万能、彻底私有化、全球自由化和福利个人化,在政治上反对社会主义制度、鼓吹多党制。具体讲包括如下内容:

    第一,价值观上主张“个人主义”。新自由主义的哲学基础是个人主义。它认为,个人权利尤其是个人的自由权利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每一个社会成员的个人偏好、利益诉求都应该受到尊重和保护,不能在众多个人利益诉求之间按照某一种标准分出孰优孰劣。每个人都有设定自身追求目标、采取措施实现目标的自由,这种自由是应该受到保护的。在新自由主义看来,个人权利成为判断一切社会行为得失成败问题的尺度,个人利益成为解释一切历史事件的动因。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新自由主义认为个体的实在性决定个人优于社会,社会是由无数个体组成的,个体的性格决定整个社会的性质。国家只是社会的一部分,国家和社会同样是由单个有生命的个人组成的,国家和社会没有特殊的额外的权利。所以,个人优先于国家和社会,个人、社会和国家之间具有明晰的权利边界,社会和国家不能以任何借口越界侵犯个人的权利。由此,新自由主义顺理成章地得出结论:在经济领域要尽量运用自发力量,尽量避免外在强制,让个体在自由竞争中实现经济的良性发展。总之,个人主义哲学是新自由主义的理论基础,正是从个人自由出发,新自由主义提出了自己的一系列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

    第二,经济上推行“三化”,反对公有制。在经济理论上,新自由主义继承了古典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自由经营、自由贸易等思想,并将之“发扬光大”为“三化”:即绝对自由化、彻底私有化和全面市场化。

    绝对自由化的主张是个人主义价值观在经济领域的直接体现。新自由主义认为经济自由最重要,是经济效率和社会财富的前提,是其他一切自由的基础。其代表人物哈耶克就公然宣称,体现个人自由的私人企业制度和自由市场机制是最好的制度。另一代表人物弗里德曼也认为,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最有利于个人自由,并能促进社会在科学技术和人文艺术方面取得创造性成果,尤其是能为普通人提供最广泛的发展机遇。

    彻底私有化是自由主义的一贯主张。新自由主义认为只有在私有制条件下,个人拥有生产资料所有权,市场主体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得到保证,个人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根据市场需求自主决定生产销售等经济活动。新自由主义认为,私有制的存在不仅使每个人都获得了发财致富的机会,而且体现了资本主义宣扬的自由与平等。私有制不仅保证了个人追求经济利益的高效率,同时,私有制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调解下,能自动实现资本主义经济的均衡发展,使得资本能够在不同所有者之间流动,工人能够自由选择不同的老板为其工作,整个社会的失业率可以保持在自然失业率水平上。总之,在新自由主义眼里,私有制不仅是自由资本家发家致富和工人平等就业的保证,而且是资本主义经济协调发展运行的所有制基础。新自由主义者强烈反对公有制,认为公有制导致产权不明确和不可转让,会造成经济运行中效率低下、浪费惊人和腐败频出。在政治上,他们甚至认为生产资料公有制会导致社会成员丧失宝贵的自由,掌握生产资料的独裁者会将社会大众推向受控制、受奴役的悲惨境地。

    新自由主义推崇市场的作用,相信市场万能,主张完全市场化。认为市场经济是与私有制匹配的经济运行模式,是唯一能实现资源合理配置的经济制度。这种市场理论,是为了维护当下大垄断财团经济行为的绝对自由,是出于垄断资本增值的需要。经历了从自由竞争时期的原始积累,垄断资产阶级已经足够强大,在西方国家经济和政治生活中处于支配地位。这时,再要求自由竞争、优胜劣汰无非就是将垄断资本的弱肉强食合理化,使垄断资本依仗资本优势获取超额剩余价值的行为合理化。

    第三,政治上实施所谓“民主”,反对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新自由主义认为,国家通过掌握生产资料,运用计划组织生产,就拥有了绝对的权力,就必然导致在政治上的集权主义。他们以此抨击、反对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宣扬西方宪政民主。他们将西方的政党制度、议会制度、选举制度等政治制度超历史化、普世化,将西方的主权在民、三权分立、人人平等的政治观念“意识形态化”,有意掩盖其资产阶级政治制度和政治思想的阶级性、历史性和意识形态性。

    第四,国际战略上推销“全球一体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新自由主义开始在全球传播,积极谋求建立全球秩序,实现新自由主义的“全球一体化”。经济全球化为当代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加速向国际垄断发展。可以说,新自由主义代表的是以美国为首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阶级利益,它主张建立全球秩序并不是为了维护不同国家利益,也不可能照顾到不同国家经济政治现有水平。它所主张建立的世界新秩序就是为了将整个世界纳入到国际垄断资本主义资本增值的世界。尤其是在经济政策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为了实现资本在全球的增值,要求广大发展中国家也实行新自由主义政策。他们要求发展中国家开放国内市场,实现生产要素和资源(除了劳动力要素)在世界范围内自由流动,实现生产、贸易和金融的完全自由化与国际化。他们通过控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国际清算银行、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经济组织,制定一系列行业规则,将广大发展中国家纳入到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导的全球资本主义体系中,实行美国模式的世界经济一体化。例如,“华盛顿共识”的出炉就是位于华盛顿的三大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美国政府共同提出的、体现新自由主义理论的具体政策主张。

    二、新自由主义的实践后果和困境

    对待一种社会思潮,不仅要“听其言”,更要“观其行”。对待新自由主义,我们不仅要揭开它神秘的面纱,更要从其实践结果中认清它的危害,反思它的困境,发现它的本质。

    新自由主义的实践后果严重。随着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这些国家以“华盛顿共识”为经济转型指南,运用“休克疗法”,掀起了一场迅速、全面推行新自由主义的经济改革之路,这一“灵丹妙药”使苏联迅速瓦解,被俄罗斯人视为一场“俄罗斯的悲剧”。尤其是2008年美国爆发了以次贷危机为导火索的金融危机,许多大型金融机构倒闭,经济衰退。随之,金融危机影响到世界上许多国家,其中以俄罗斯和东欧国家为代表的转型国家受害最深,相继出现本国货币飞速贬值、大量国际资本外逃、国内金融机构纷纷破产、实体经济不断衰退,宏观经济动荡不安,经济负增长。这些转型国家建立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制度成为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发酵的内在因素。首先,转型国家实行爆发式的全面市场化,使投机资本迅速猖獗,结果市场主体将大量资金投入到能够迅速获利的虚拟经济中,投机行为盛行,这不仅造成了金融业虚假繁荣的泡沫,而且增加了整个经济的风险成本;其次,过分依赖外资的经济发展模式,使得转型国家经济独立性大大降低。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时,国际市场需求低迷,国外资本纷纷逃离,转型国家外向型生产不得不停滞,并陷入债务危机;最后,转型国家的新自由主义改革去除了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特别是在中东欧国家加入欧盟时,作为交换条件已经将部分国家主权让渡出来。缺乏必要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由于本身存在的先天不足,在国际金融危机到来时,就显得更加手足无措,难以采取有效的政策来应对。

    当前,新自由主义困境重重。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及其影响的长期性,已充分暴露出新自由主义的问题和弊端。下述三个“更加突出”是我们反思新自由主义发展困境得出的基本结论。

    第一,世界经济结构的不平衡性更加突出。新自由主义主张消除国家在贸易、金融等领域的壁垒,实现资本、商品等要素在国际市场的自由流通,这客观上会促进经济全球化,加强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联系。但是,世界经济结构不平衡问题突出,具体表现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经济、科技等方面的不平衡发展和国际分工的畸形化,而发达国家内部也存在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一方面,发达国家在科技上占有巨大优势,掌握先进技术和核心技术,出于利润最大化的考虑,往往以保护知识产权为借口,垄断先进技术和核心技术,在商品国际化生产中始终处于上游地位。而发展中国家只能以低廉的土地和劳动力价格参与商品的国际化生产,为国际垄断资本“打工”,从事简单的代加工,始终处于商品国际化生产的下游,也使得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在世界生产总值和出口市场中占有的比例形成鲜明的对比,世界经济健康协调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同时,欧美等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处于优势地位,以新自由主义为主要价值取向的国际组织在制定世界经济贸易规则时,表面上要求各个国家平等、开放、自由,但其出发点和效果是有利于扩张发达国家的经济霸权。而发展中国家由于在经济全球化中处于被动受支配地位,没有相应话语权。另一方面,在发达国家内部也存在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发展失衡问题。为了寻求更大的利润空间,过剩资本一部分转到土地和劳动力相对便宜的发展中国家,另一部分则转向金融业。美国工业产值和增长速度不断下降,美国经济发展长期以来依靠债务推动,结果造成金融泡沫。近年来,奥巴马政府在应对金融危机时曾提出要重振实体经济,以出口推动经济增长,改变过去依赖金融业通过大量放债,诱导消费者过度消费的经济增长模式,但效果并不明显,也从一个侧面证明发达国家内部经济结构失衡问题的日趋突出。

    第二,世界经济产业布局固化现象更加突出。随着“华盛顿共识”在世界范围内发挥影响,国与国之间的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据瑞士信贷发布的2013年全球财富报告显示,全球0.6%的富人(约2900万人)拥有的资产占全球总资产的比例为39.3%,达到87.4万亿美元。在全球百万富翁中,美国人占到42%。以新自由主义为价值理念的经济全球化,认为资本和商品应该在世界范围内流动,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生产要素的比较优势。于是,形成了发达国家掌握资本和技术等生产要素,发展中国家提供劳动力、土地和国内市场的国际分工格局。这种分工格局不仅造成世界经济格局发展不平衡,发展中国家经济畸形发展。而且导致世界范围内的“强资本、弱劳工”现象,利润分配不均。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长期以来形成了技术优势,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等西方跨国公司将制造环节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专心进行设计和研发,从而与发展中国家在技术上形成更大差距,并用专利来建构技术壁垒,形成世界产业格局的固化现象。

    第三,从经济政策到政治制度的新自由主义成为传播资本主义意识形态重要载体的趋势更加突出。苏东剧变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造成了重大影响。反思苏东剧变的原因,既有苏联东欧等国原有经济体制僵化,经济建设长期偏重重工业和军事工业、人民生活水平没有相应提高、后期党的理论和路线错误、经济政治改革偏离社会主义道路等内在原因,也有西方势力推波助澜、实施和平演变的外在原因。新自由主义在经济上推行“华盛顿共识”,在政治上极力传播西方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尤其针对社会主义国家,以文化传播为载体,以经济全球化为途径,在国家间经济文化交流中,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将西方的自由、民主、人权说成是“普世价值”。苏联东欧等国正是在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的长期渗透下,使共产党被妖魔化成极权主义的化身,而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被美化为自由与民主的象征,从而在指导思想上偏离了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整个国家和社会的思想被搞乱。苏东剧变后,新自由主义在这些转型国家推行的是以“华盛顿共识”为范本的“休克疗法”。“休克疗法”是由美国学者提出的专门针对苏东等转型国家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主要内容包括经济完全自由化、国有企业全盘私有化等内容。但是,上述举措并没有使这些国家从“休克”中获得重生,并没有进入想象中的富裕、自由和幸福的天堂。相反,却使这些国家陷入物价飞涨、失业剧增、收入下降、犯罪猖獗的衰败局面。

    三、认清新自由主义的意识形态本质,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的正确方向

    有人将我国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尤其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曲解为就是实行新自由主义,其危害十分严重。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认清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危害及本质,认清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必将干扰我国的经济建设,进而影响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

    1.认清新自由主义的意识形态本质。新自由主义之所以能够由一种经济政策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并且资本主义国家不遗余力地在全球范围内传播、推广,正是因为它在经济上代表了国际垄断资本的阶级利益,满足了国际垄断资本实现全球扩张,利用经济科技优势到世界各地攫取超额剩余价值的需要。新自由主义为资本的增值提供了理论基础,论证了资本逐利性的正当性与合理性。同时,新自由主义主张的自由在现实中就是垄断资本利益最大化的自由,就是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在世界范围获取超额利润的自由。新自由主义谋求建立的国际经济秩序绝不是促进每个国家经济良性发展的自由竞争的经济体系,而是在国际垄断资本绝对控制下的经济体系。

    在政治和文化上,西方发达国家在全球范围内推行新自由主义,妄图用资本主义制度代替社会主义制度。其一,以经济援助、提供贷款为途径,在其中附加政治条件,要求发展中国家实行以新自由主义为导向的经济政治制度改革;其二,通过文化交流和教育培训,利用发展中国家派人到西方国家学习交流的机会,以学习培训的名义开展意识形态渗透,从思想观念入手培养影响一些亲西方的新自由主义者;其三,在国际世界推行霸权主义,将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发展模式神圣化、普世化和唯一化,以人权高于主权为借口,干涉别国内政,培育和扶植亲西方政府和势力,打压不符合新自由主义价值理念的民族国家,支持有关国家亲西方势力发动政变,或利用街头政治煽动群众闹事,迫使不与西方合作的领导人下台。

    2.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的正确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四个全面”相得益彰,而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重大战略举措。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我国实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与新自由主义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对此我们应该有清醒的认识。

    首先,在所有制问题上,我国的所有制结构改革方向与新自由主义主张实行全面私有化有着本质区别。目前我国的所有制结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是在坚持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的自我完善,目标绝不是在所有制问题上搞单纯私有化,变国有企业为私营企业,而是要在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发挥国有经济在整个经济运行中的主导作用,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新自由主义否定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搞私有化,是从根本上偏离社会主义道路的错误做法,必须坚决反对。

    其次,关于市场经济中政府的作用问题,我国转变政府职能的改革与新自由主义反对发挥政府作用完全不同。从党的十五大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这是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思想认识的巨大飞跃。可以说,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不是不要政府调控,相反,我们认为,市场虽然在资源配置中应该起到决定性作用,但是,市场也有失灵的时候,政府在市场经济中发挥保持宏观经济平稳运行、提供公共产品、维护市场秩序、调节收入分配等职能和作用是必不可少的。

    最后,在维护群体利益上,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与新自由主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根本不同的。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是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其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使全体人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是要使全体人民都有出彩的机会。而新自由主义是为国际垄断资本集团利益服务的,是要以自由市场、平等竞争的名义,来维护国际垄断集团的超额利润,并对由此造成的资本主义国家内部贫富分化和世界范围内的贫富分化持一种听之任之的态度。而中国的市场化改革所维护的利益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改革开放30多年的巨大成就以及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成功实践,充分证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当前,面对新自由主义思潮的传播和影响,我们尤其要保持清醒,增强坚持中国道路的自觉和自信,正确区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与新自由主义的本质不同,认清新自由主义的历史性、阶级性和局限性,自觉抵制、防范和排除新自由主义思潮的渗透和干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深化改革,“方向就是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而不是对社会主义制度改弦易张”。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下,只要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尊重历史传统,尊重科学发展规律,尊重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一定能坚定不移走好自己的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习近平总书记意识形态战略思想研究[14AZD001]”和江苏省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热点难点问题研究”[13ZD001]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1
0
0
0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