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整版:美国民主衰落的根源是新自由主义

作者:杰里·哈里斯等 来源:人民日报 2015-08-16 729
       新自由主义是美国民主、意识形态、经济以及国家政策根深蒂固的一部分。它来源于资本主义社会关系、等级制度和系统内部权力的基本性质。

  美国民主在其国内遭遇的种种问题,以及美式民主扩张对世界的影响,引起国际社会众多有识之士的关注。本报今日刊发来自美国、德国、英国、俄罗斯的5位学者的文章,从不同角度对此进行反思和剖析。

  ——编 者

贫富分化严重 经济权力与民主对立

美国民主衰落的根源(大势所趋)

  杰里·哈里斯

  《 人民日报 》( 2015年08月15日 10 版)

  二战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美国的阶级差距逐渐扩大,阶级不平等加剧。从经济与政治的内在逻辑关系看,这是美国民主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同时,这也意味着美国民主正在加速衰落。

不平等加剧是对美国民主的极大讽刺

  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开始出现。在美国,人们的生活水平于1972年达到高峰。但随着经济不景气的蔓延,美国总统里根和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领导的新自由主义浪潮汹涌袭来。工人阶级被迫适应跨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经济全球化加剧了美国的阶级不平等。

  大量制造业岗位流向低工资国家,临时性和兼职性劳动增多,工会遭到攻击,社会福利被削减。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一个较灵活、较低工资和较少组织化的工人阶级。在美国,自从1979年起,平均薪酬仅增长了8%,尽管生产率增长了65%。如果像凯恩斯所预测的那样,薪酬与生产率齐头并进,那么今天一个每年赚2.5万美元的家庭实际上应有4万美元的收入。当然,钱没有消失,随着劳动者所享有的国家财富份额的减少,它进入了富人的口袋。在1965年,首席执行官的平均收入是普通工人的20倍。到了2013年,这个差距增至296倍。在2009年,薪水最高的切萨皮克能源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奥布里·麦克伦登赚了1亿美元,也就是每小时5万美元,相当于6000万家庭的年收入。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指出,对于不平等性的增长而言,在劳动力方面的打击是一个根本性原因。他还说,“在很大程度上,高层收入的飙升是通过压榨下层人士而达到的:通过削减工资、削减福利、瓦解工会,将国家资源不断上升的份额挪用于金融运作中。”阶级差距扩大、贫富分化严重,与美国民主先贤“民有、民治、民享”的理念相背离,与“每个人都有希望成功和致富”的美国梦形成强烈反差,构成了对美国民主的极大讽刺。

美国民主衰落的根源在于新自由主义

  民主是一种为推翻贵族统治所必需的阶级同盟行为。近代以来,从巴黎到波士顿,城市工人、农民及手工业者将民主变为自己的革命事业。“自由、平等、博爱”的法国宣言与托马斯·杰斐逊“人人生而平等”的宣言点燃了民主的火炬。但对于资本家来说,财产所有权从来都是第一位的。资本主义总是将市场视为社会的主宰。政府最初且最重要的作用是帮助扩张并保护资本。因此,资本家的财产所有权与民主之间的对立关系是资本主义的一个核心矛盾。随着新自由主义占据统治地位,资本主义体制回归其最初的状态,即自由主义被定义为市场自由和财产所有权,而不是社会民主。

  在新自由主义的引导下,美国民主的空间急剧缩小,多为狭小的意见改良箱。民主被定义为消费者的选择,脱离了政治和社会权力的领域。此外,大量的资金涌入政治党派,把政治选举变成一个购买候选人和立法的市场。民主与经济权力之间的矛盾变得如此突出,以致连体制内的批评家也开始发表强有力的讲话,锋芒直指美国民主背后的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和市场原教旨主义价值观。克鲁格曼说,“不谈阶级和不平等,你就无法理解紧缩政策原则。紧缩银根的议程看起来就像一个包裹在严谨学术外表下的上层阶级偏好的简单表达……满足顶部百分之一的人的需求成为经济学告诉我们的必须要做的事。”而另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经济学家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更简洁明了地指出:“阶梯上层的财富来自于剥削。”

  两位经济学家都指出了资本主义制度下阶级不平等的性质,以及为何新自由主义是美国民主、意识形态、经济以及国家政策根深蒂固的一部分。它来源于资本主义社会关系、等级制度和系统内部权力的基本性质。民主的内涵和要求从来不包括不平等和等级制度,但在新自由主义主宰的美国民主制度内,这一规律被彻底颠覆。正如周期性的扩张和收缩是资本主义经济永恒的特性,社会公平与财富权力集中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也是如此。

  (作者为美国德锐大学教授,魏士国译)

制度竞争和自身缺陷的双重结果

美国民主遭遇困境的必然性(势所必然)

  马丁·沃斯勒

  《 人民日报 》( 2015年08月15日 10 版)

  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经济总量很有可能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在这一背景下,世界正在关注其后的社会制度竞争。而正是从社会制度竞争与美国社会制度的自身缺陷来看,美国民主遭遇困境具有必然性。

美国民主制度在世界社会制度竞争中渐显颓势

  当冷战时期旧的世界二分法结束时,美籍日裔学者弗朗西斯·福山在1992年预测历史将要终结,因为历史的发展需要竞争,美苏竞争的终结也就意味着历史的终结。然而事实证明,历史仍然在不断地延续着。当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竞争结束时,其他形式的竞争就自然会取代它。只是竞争者之间的界限不再那么清晰了:来自不同社会制度的新的竞争者进入更大的竞争舞台。金砖国家(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南非)快速发展起来。这样一来,原本两极化的世界变得多极化了。与此同时,新的联盟(欧盟)和更密切的国际合作(联合国、经济全球化)将竞争从国家层面转移到宏观(或微观)层面。全球性企业跨越各种界限而不仅仅是国家之间的界限进行合作,借助新的思路对世界进行重塑。

  1993年,亨廷顿曾预言,新的冲突将不会上升到社会制度之间,而是在文化之间形成,如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等。然而事实证明,他的预言同样是错的,经济、社会制度间的竞争与冲突仍然占据重要位置:乍看起来,伊拉克战争及近东的其他战争都是由宗教和原教旨主义的恐怖分子所引发的。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些战争是美国为了确保自身能源资源的供给(如近东和中东的石油)所引起的。

  美国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代表,它实行间接的代议制民主。据统计,在全球范围内,实行美式民主的国家在全球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正在下降,而中国以及非洲的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在全球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则在逐渐上升。美国的经济,一是以信用为基础,二是依赖于作为世界贸易货币的美元。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已经显示出美国信用经济的疲软。同时,金砖国家努力建立一种替代性的世界贸易货币,则表明了世界对美国经济的质疑。中国经济的成功,从一个侧面表明中国的社会制度是比较成功的。

美国民主制度在国内存在诸多问题

  美国民主不是一种理想的民主,因为美国的总统是由选民选出代表后由代表来选举产生的。他不是从最好的候选人之间选举出来的,而是从那些能够负担昂贵的竞选经费的人中产生的,那些人往往得到了基于自身利益的大公司的赞助。在美国,民主并未能阻止它的总统基于经济利益而使自己的国家卷入战争,一位黑人总统也不能帮助这个国家阻止对黑人的歧视。自由选举产生的政党之间相互倾轧,而最后遭殃的是政府和百姓。因此,美国民主在国内也存在突出问题。

  美国并非总扮演着世界警察的角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它需要借日本偷袭珍珠港来加入战斗。美国也不总是人权的捍卫者,除非它能够在最大程度上解决国内的种族歧视问题。现在,美国民主所鼓吹的言论自由随着斯诺登对美国国家安全局所作所为的揭露再次受到人们的质疑。而来自阿布格莱布和关塔那摩监狱的虐囚图片,从另一个角度降低了美国社会制度的吸引力。美国是世界上对国土安全控制最严格的国家,正因如此,美国的软实力受到了消极影响。总之,从世界历史发展和全球视域来看,美国民主的正面形象正在下降,美国的软实力正在衰落,而中国社会制度特别是在经济方面则处于不断上升时期。历史发展是一个钟摆,来回摆动。相互学习、善于融合吸收其他社会制度的成功因素,是每个国家都应该做的。

  (作者为德国汉学家,苗小露译)

民主远离民众 蕴含系统性腐败

美国民主的根本局限(适势求是)

  罗兰·博尔

  《 人民日报 》( 2015年08月15日 10 版)

  任何人不加限定地宣扬“民主”均会受到质疑。这是因为人们一旦作出如此主张,就意味着试图普及自己独特的民主形式。为此,我们有必要分析民主的类型,谈谈美国民主的根本局限性,进而掌握美国民主的现状和走势。

民主具有不同类型

  民主不是一个绝对或普遍的术语。人们所说的民主是指特定类型的民主。古希腊人特别是雅典实行的民主被称为“希腊民主”。这种民主权利在人口较少的城镇由成年男子行使。自由主义民主或资产阶级民主,是法国大革命后由欧洲蔓延到世界的。在实践过程中,这种民主权利只有18周岁以上的成年人才享有,并通过议会代表的形式表现出来。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民主为资产阶级或中产阶级所青睐,是防止所谓“社会主义入侵”而形成的一种机制。社会主义民主则存在于不同形式的社会主义国家中,这些国家的共产党建有自己的政府。

美国民主是默认奴役剥削的自由主义民主

  自由主义民主发展于美国的白人社区。这与对黑人的奴役和对土著人的驱逐直接相关。托马斯·杰斐逊在《独立宣言》中写到“人人生而平等”时,他是作为且代表奴隶主这样宣称的。因此,乔治·华盛顿及其团体成员对此宣言寄予厚望,起草《美国宪法》的约翰·麦迪逊也是如此。事实上,对他们而言,一个自由与包容的社会不应主张废除奴隶制。美国的创始人为什么会做出如此大胆却又明显虚伪的举动?原因是“人人生而平等”基于一个重要的限定词“人人”,这当然不包括奴隶、妇女和“劣等”民族。没有奴役与剥削,人们就无法理解“美国的自由”,因为它们是相互依存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资产阶级对自由民主的理解方法变得微妙了。谁应该被包括在自由民主之内,谁又应该被排除在外?这之间的界线总是在不断变动。例如,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也就是所谓的进步时代,许多有关“民主”的改革已经发生:直接选举参议院,无记名投票,初选,公投,等等。然而,这些都是在三K党恐怖组织暴行数量上升、同化土著居民并剥夺其剩余土地期间产生的。

  “劣等”或“贫贱”国家也是以这种方式被对待的。“劣等”原本是形容奴隶的术语,当奴隶们拥有一半白人血统时,他们就会被烙上一个“R”字来表示自己的地位。现在这个词则被用来形容人或事物的地位:一旦被称作“流氓”或“贱民”,美国所谓的“世界上最古老的民主国家”和“世界典范”就会打着“自由和民主”的幌子,试图用战争来消灭这些“野蛮人”。

  为了对自由民主的局限作出客观提示,美国在其与墨西哥之间建立起一堵十分昂贵的“隔离墙”。那些设法进入美国南部的墨西哥人被剥夺了最基本的权利,但有一个例外:他们可通过加入美国军队的方式进入。如果一个非公民身份的墨西哥人在战争中丧生,他或她将会被追认为美国公民。这样来看,美国自由民主直接依赖的是对大部分人的系统性剥夺,离开了它,美国自由民主是无法想象且行不通的。

美国民主不断远离美国民众

  自由主义民主对于美国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推动美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导致其系统性腐败。例如,在议会中,美国采取的普遍做法是“标签”或“圣诞树”法案,其目的是通过满足议会中个别成员的特殊要求来换取议案通过的票数。他们通过合法化的贿赂手段来赢得使立法通过的足够投票。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无限贿赂的合法化——通过政治行动委员会从富人的政治运动中获得“秘密资金”,特殊利益集团通过未申报的流动资金来影响政治决策,等等。

  当前,美国选民参与投票的比例在历史上是最低的。因为在美国没有任何政党代表工人的利益,共和党与民主党对鼓励工人进行投票的兴趣不大。有些人认为,这是美国民众对自由主义民主兴趣下降的证据。如果持有这个观点,人们就可以说,美国人民开始意识到其民主制度失去了作用。有数据显示,自1920年以来,在美国大多数总统竞选中,选民投票率一直徘徊在50%左右。这个事实说明,近一个世纪以来,美国的普通民众对自由主义民主基本上失去了兴趣;同时,美国的自由主义民主把那些真正希望改变这种制度的人排除在外。

  (作者为英国纽卡斯尔大学教授,王玉鹏译)

通过跨国公司进行文化渗透

美式民主扩张损害他国文化安全(势权利弊)

  叶莲娜·斯特鲁日科娃 伊万·米洛瓦诺夫

  《 人民日报 》( 2015年08月15日 10 版)

  文化代码是指以某种形式“编码”的文化信息,由人们代代相传。通过文化代码,人们可以识别不同的文化形式,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文化代码体现独特的文化特色,同时具有“集体无意识”的特征,即它常常是不能清楚表达或明确意识到的,而是隐藏于人们的意识之中、表现在人们的行为活动上。民族的文化代码便于人们理解本民族的行为特征和风俗习惯,帮助各民族确定其人民的心理状态,保护民族文化免受其他文化的侵蚀,维护民族文化安全。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趋势不断推进。可以说,世界已进入一个全新的“信息—计算”时代。在这一背景下,美国等西方国家不但通过政治、军事干涉的手段,直接向他国输出民主;而且以跨国公司等为载体,借助信息传播的新渠道,以更加隐蔽的方式进行民主文化渗透,侵蚀其他民族的文化代码。这对世界民主文化多样化和繁荣发展造成严重影响,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一些跨国公司通过伪造文化代码的形式输出美式民主观念。世界进入“信息—计算”时代,人们会推动基于信息共享的区域一体化进程。但在这一进程中,西方的一些跨国公司承担了美式民主输出工具的职能。对于这些跨国公司来说,其存在和发展的主要目的不是为所在国家或地区的人民谋福利,也不是保障所在国家或地区的主权与发展。它只遵循一个原则,就是不断为自己获取最大利润并争取尽可能多的资源。而美国等西方国家为实现推行自身民主模式的目的,为诸多跨国公司提供了丰厚的资金和资源。正是在这些资金和资源的驱动下,跨国公司利用自身在信息传播方面的优势地位,通过伪造的文化代码渗透到所在国家或地区的文化阵地,破坏性地改造人们的思想意识;更可怕的是,这一破坏将会威胁到全人类的文化安全。正因为如此,为了保护众多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代码,我们必须站出来,积极抵抗这种基于“信息—计算”的文化代码渗透。当前,中国正在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合作、积极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但如果在这一过程中缺乏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的意识和举措,就很可能受到跨国公司的文化代码渗透。

  融合所有必要因素建立综合性的文化安全系统。在当前国际局势下,面对文化代码可能遭受的种种渗透,我们不能再局限于使用传统的方法与手段。在信息领域,当前人们使用的是新的计算和传输方法。对抗信息领域的文化代码渗透,我们也需要采用相应的新手段、新技术。关于如何使本国、本民族文化代码免遭渗透,俄罗斯意识形态中心的专家们得出如下结论:必须融合所有的必要因素,建立综合性的文化安全系统。完成这项工作,一个重要环节是不断加强相关教育,引导人们培育正确的价值观,促使人们在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里都能提升工作能力,从而能够在思想上、技术上辨别和抵制西方的文化代码渗透。

  加强文化安全领域各机构和组织间的合作与成果共享。面对西方的文化代码渗透,相关机构和组织只有共同努力,才能保障自己的文化安全。为了合作的需要,这些机构和组织应建立彼此开放的信息系统,实现无障碍沟通和成果共享。具体来说,为了建立一个共享性的文化代码安全空间,我们首先要在国家内部对文化代码进行编译;其次要通过有效的技术手段,保护该文化代码免受其他国家和组织的破坏。此外,还需要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扩充文化代码的范围和内涵。需要注意的是,维护文化代码安全的关键不仅仅是加强相关机构和组织建设,还包括确立一系列能够贯彻到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原则和目标。只有人民都能认识到文化代码渗透的危害及其方式和手段,切实贯彻相应的对抗原则和目标,我们才能真正打赢这场保护民族文化代码的“信息战争”。

  (作者均为俄罗斯意识形态中心专家,朱玥颖译)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0
0
0
1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