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认识雷锋——评梁宏达诋毁雷锋言论

作者:王玉莹 来源:中华雷锋号微信公众号624期 2017-01-19 6966

如何正确认识雷锋

——评梁宏达诋毁雷锋言论

王玉莹

如何正确认识雷锋——评梁宏达诋毁雷锋言论

1月13日夜间,在微信上看到朋友们转过来的一段梁宏达先生的节目视频,震动极大,感触颇深,夜不能寐。想就如何正确认识雷锋这个人,与梁先生讨论一下。

梁先生的论点是“出于政治目的的宣传,或者出于一厢情愿的美化,或者出于某种无耻动机的炒作,总把一个人弄得很完美”,“在现实社会中,有人如果刻意塑造非常完美的形象,你一定要好好想想,这种完全完美、一点缺点没有是违背人性的,是有其他目的的,不是这个人就是完美的”,“在这个世上,就没有完美的,任何完美的,都是等待拆穿的骗局”。

为了支撑这个论点,梁先生以雷锋为论据。梁先生说,他是分析过雷锋成长的轨迹,一是雷锋是个冲动的人,做好事的动机是“爱显摆”;二是雷锋写日记是为了给大伙看,是自我表现欲很强的人;三是配合记者摆排照片,晚上在被窝里打手电筒读毛选;四是把雷锋弄成一个做好事不留名的人,完全不实事求是。就这四条论据,说下我学习“雷锋成长的轨迹”的结论。

一、雷锋的动机

如何正确认识雷锋——评梁宏达诋毁雷锋言论

雷锋是1940年生人,1945年至1947年,其父雷明亮,其母张元满,其哥雷正德,其弟(无名)因剥削和压迫相继悲惨地死于旧中国,7岁即沦为孤儿。如果不是家乡得到解放,雷锋必死于“人吃人”的旧社会。与同时代亿万中国贫苦老百姓一样,共产党不仅救了雷锋的命,而且让他“翻身成为了主人”。感党恩,感社会主义恩,报新中国恩,报新社会恩,是那一代中国人的集体心理动机,想必梁先生会认可这点常识。所以,有了读书权利的雷锋,成绩“甲等”,是名好学生;响应号召回乡务农,是名好拖拉机手;选调进县委,是名好公务员;响应号召参加鞍钢建设,三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是名好工人。在如伍之前的四个阶段,雷锋是相当优秀的,每个阶段都有奖状为证。在这四个阶段,雷锋的动机是“党号召干什么,我就干什么,而且干得出色”,这个动机的纯粹和朴素,想必梁先生也会认可。

做好事,《辞海》解释为:做有益于人的事情。可能是因为没有从军经历,梁先生不知道什么是人民军队,更不能理解“钢铁熔炉”的巨大伟力,从梁先生在视频中对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军官兵英勇奋战的轻蔑和偏颇就能管窥一二。那么,雷锋的动机是怎样从报恩的纯粹和朴素,发展到做好事的持久和自觉呢?历史用事实回答了,雷锋自从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份子,他的思想得到了深化,认识得到了提高,能力得到乐加强,缺点得到了改正,行为得到了认可,行动有了榜样。

中国人民解放军不是“党军”,1949年它消灭了国民党军,完成了中国历史上最为重要的一次改天换地——解放全中国;也不是“国军”,1953年它在朝鲜战胜了17个国家组成的所谓“联合国军”,宣告中国百年屈辱史的终结。中国人民解放军区别于这些军队的核心就在于人民性,是一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战斗队、工作队、生产队”,有着“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三八作风”。我可以向梁先生直观地介绍一下雷锋参加的这支队伍的灵魂:1939年12月毛泽东为八路军政治部写下了《学习白求恩》一文“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热忱。

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雷锋1960年入伍,在这样的队伍中,仅靠“冲动”、“爱显摆”就能于同年11月入党吗?梁先生,不管您是多么瞧不起解放军,您也不应该瞧不起解放军的三大对手——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吧,打败他们的人可都是雷锋的战友啊!清楚地告诉您,雷锋做好事的动机就是他在军队中塑造的共产主义人格,就是极端的负责任和极端的热忱,雷锋就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五个一”的继承和发展。提醒一下梁先生,研究历史的能力有高低,但不能无视甚至歪曲事实。

二、雷锋的日记

如何正确认识雷锋——评梁宏达诋毁雷锋言论

首先,要弄清楚基本史实。雷锋是在望城县委当公务员时(17岁),即1957年的秋天开始学着写日记的,到1962年牺牲时,雷锋的日记本、笔记本(原件)共9本,现珍藏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梁先生可前去鉴别。1963年3月,沈阳军区把一份雷锋日记的完整抄件报到总政宣传部,经核实后,选辑了其中的121篇,约4.5万字,于1963年4月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这是第一本正式发行的《雷锋日记》。2012年华文出版社出版发行了《雷锋全集》,收录雷锋生前所写的近20万文字,包括日记、诗歌、小说、讲话、书信、散文、赠言。

其次,要弄清楚日记全貌。《雷锋日记》共约330篇,整理、修改、选辑、出版的是其中的121篇。为什么要修改和选辑呢?是因为雷锋的身份特点和当时的历史条件。雷锋是一名解放军战士,其所在部队军种、兵种、番号、活动范围、领导变动、思政工作、备战训练、地方工作等等都涉及军事机密。六十年代的中国上空战云密布。东方和南方,面临着美国军事势力的重重包围,在朝鲜,是停战状态;在越南,第二次印度支那战争正在进行。北方,苏联在边界线上陈兵百万,不断制造争端事件。西方,印度一直蚕食我国领土。国内,我们正在艰难地进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社会主义建设。在这种历史条件下,为了将雷锋精神最核心的部分真实展现出来,充分发挥教育宣传和引领作用,部队对《雷锋日记》进行了修改和选辑。根据公开的数字表明,《雷锋日记》仅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就印刷了160万册,是一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普通人成长为革命烈士和时代楷模最为真实、生动、具体的心理写照。改革开放后,经过知识界对《雷锋日记》的广泛讨论,认为部队选辑的日记摘抄是准确的,是尊重雷锋原作的,其真实性、教育性进一步为全国人民认可。梁先生应该整体读完330篇日记,再发高论,方为妥当。

最后,要弄清楚日记内容。从17岁开始记日记,到22岁生命结束,利用日记的形式,一直做“给大伙看,表现自己”,在迄今为止的人类历史上,可以比肩的只有“千古完人空一格常公凯申”的《蒋介石日记》吧!梁先生,面对历史的真相和您肆无忌惮的浅薄,行文至此,我欲哭无泪啊。仅对出版发行的121篇日记,向您汇报一下我的学习情况。我将日记分为5类,一为忆苦思甜感恩报恩,27篇;二为艰苦工作艰苦生活,34篇;三为学习心得文学创作,16篇;四为自我批评自我调整,22篇;五为社会活动——包括您简单定义为做好事的,32篇。按照您的意思,只要是记载做好事的篇目,就算“给大伙看,表现自己”,也不到四分之一!

《雷锋日记》是老百姓了解雷锋的最直接的方式,如果没有新旧社会对比的心理共鸣,没有自省自强乐观向上健康人格的吸引,没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优秀品德的感召,没有艰苦创业艰苦生活意志品质的指向,中国老百姓能被一个“自我表现欲很强的人”“忽悠”近七十年吗?!而且在世界范围内,“忽悠”那么多外国人要做“洋雷锋”!这五类中,都有经典的篇目值得反复诵读,流传万世的,因篇幅所限,此处就不枚举了。期待梁先生歧途猛醒后,共同琢磨切磋此间大义。

三、雷锋的摆拍

如何正确认识雷锋——评梁宏达诋毁雷锋言论

首先,我承认雷锋是中国被摆拍最多的人物之一。

其次,我知道他为什么被摆拍。一是条件所限。当时的历史现实,不用我累述了,国家什么形势,客观什么条件,是无法苛求的。二是有原则和底线。拍摄照片必须真实,必须是雷锋实实在在做过的好人好事。“每一张照片都要经过审查,符合实际后才可以发表。其中也有照片因为不太真实,而被‘毙’掉。”

经典照片之一,“雷锋送老大娘回家”的补拍事实为:1961年2月,雷锋去丹东农村某工程兵部队作忆苦报告,回时途经地下通道去沈阳换车回部队,遇到了一位到抚顺看望儿子却不认识路、还拎着不少东西的老大娘。雷锋是孤儿,向来对老人很有感情,于是走上前去,一问是同路,就主动提出送老大娘。随行的部队记者跟着一起送,想拍一张雷锋送老大娘与儿子见面的照片。老大娘初到抚顺,不知儿子住在哪里。雷锋拿着信上的地址,四处询问,几经周折,终在郊区露天矿的一条小街上找到了老大娘儿子的家。但因天黑,又没有闪光灯,拍出的照片效果很不好。半个多月后,部队记者等雷锋有时间后再次来到老大娘家,补拍了照片。

经典照片之二,“晚上在被窝里打手电筒读毛选”的摆拍事实为:60年代,发电量不足,为保证生产用电和军事保密,雷锋所在部队用电被严格控制。而雷锋学习的“钉子”精神是出了名的,部队记者几次晚上去运输连都亲眼看到他用手电筒照明学习的情景,总想试着拍下来,但都因光线不足、胶卷感光度低而没有成功。因舍不得花几百元钱买个闪光灯,部队记者就去电影组收集了几个旧的放映灯泡,将电源线焊接在灯泡的两极上,再用绝缘纸和绝缘布裹上,接上电源,专门用于晚间拍摄照明,但遗憾的是,由于用光不当,将雷锋夜间躺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学习‘毛著’的镜头拍得像白天一样。

关于雷锋的照片,无论是何种拍摄方式,都无法掩盖其珍贵的史料价值,更不会也不应该对雷锋的形象造成任何不良的影响。对于这个结论,我认为是可以通过历史检验的,如果梁先生不认可,那就让中华民族的后代子孙评判吧。

四、雷锋的“做好事不留名”,是不是实事求是

如何正确认识雷锋——评梁宏达诋毁雷锋言论

梁先生的这条论据,单从字面上解读,称不上是论据,其实是他第二条论据的延伸,这是一种流传很广的“阴谋论”的演化。即“雷锋做好事不留名,就是写到自己日记里了”。

首先,雷锋做过的一些好事,他自己会记录下来,写进日记里或者书信、报告材料中,因此流传下来。但请大家要真看、真读《雷锋日记》,尤其请梁先生看一遍《雷锋日记》,就会知道,《雷锋日记》不是记录“我自己做了什么好事”的夸耀本。在他自己记载的好事中,每一次援手对受助者都是大事,每一次奉献对当时的国家建设都是要事。而偷着帮班里战士缝补、洗濯衣物和床单,默默无闻地干擦玻璃、扫地等小事,他从不记录。在不到四分之一的篇目中,雷锋记载了自己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付出,是为了进行自醒和自励。只有眼中有疾苦、心中有悲悯、脑中有乡土乡民、时刻不忘本的人,才看得见他人的困苦,听得见别人的求助。人民群众被雷锋感动,是他做了别人不愿帮忙做的难事累事,是他以极端的主人翁意识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

其次,雷锋做好事一直不留名,可是接受他帮助的群众难道都是白眼狼?中国人淳朴,知恩图报,他们会一直找下去,直到找到他为止。雷锋1961年成为抚顺市人大代表,当时他才21岁。你能想象的到一个人大代表得做出多大的成绩吗?何况还是一个21岁的人大代表,仅凭喊几句口号和做几件好事,就能当人大代表吗?真实回顾:雷锋义务参加工地施工。1960年,雷锋因病前往卫生所途经抚顺市第二建筑公司本溪路小学建筑工地现场,他听到大喇叭里喊:“运砖的同志们注意!砌砖组的同志大显身手,砌砖速度打破了昨天的纪录,运砖组的同志加油呀!”雷锋听了情不自禁地飞奔过去,参加劳动。工人们都好奇的看着他,有的说:“同志,谁叫你来干活的?”雷锋笑了笑说:“是你们把我吸引来的呀!”“我们?”“是呀!你们星期天也不休息盖小学,今天我也没事……”雷锋正干的起劲,工地上的女广播员跑了过来,问雷锋:“解放军同志,你是那个部队的?叫什么名字?”雷锋刚要开口回答,见那女广播员打开笔记本,忙说:“你问这个干什么?”“你来参加劳动,给我们很大鼓舞,大家要求我写篇表扬稿表扬你!”雷锋说:“这有啥表扬的?我今天没事,到这儿干点活,这是应该的。”女广播员还不放过雷锋,说:“同志,如果你的名字不保密,就……”雷锋说:“你要写稿表扬我,我只好保密了。”“那你说说为什么参加义务劳动吧!”“为什么?为社会主义添砖加瓦呗!”当时的女播音员现在仍在抚顺,欢迎梁先生前来考证工友们是如何弄清雷锋身份的。

最后,大道与小义之辩。做好事不留名是中华文明的优良传统,“公子有德于人,愿公子忘之”。毛主席说,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从雷锋身上,我们体会最深的是无私精神和宽广胸襟。那么,我们就要把这个时代楷模宣传出去,为人民友爱向善提供可以模仿的榜样。孔子在“子贡拒金”中说,“见之以细,观化远也”。“鲁人为人臣妾於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於府”,子贡就做了这样的好事,不仅没有声张,而且没有到官府去报销自己所垫付的赎金和领取奖励。孔子知道后,不但没有表扬子贡,反而对他进行了严厉批评,责怪他犯了一个有违社会大道的错误,是为了小义而不顾大道。

对待“做好事不留名”要辩证地看,只要不是沽名钓誉,那么宣传提倡则是必须的。是弘扬正气、构建和谐社会的大道。任何人做事,包括做好事,都要处理好大道与小义的关系。如果小义与大道发生了冲突,小义必须服从大道。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正是我们拥有像雷锋这样,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和高尚人格感召群众、带动群众的英雄模范,中华民族的道德价值观才能传承,国家才会更加强盛,人民才会更加文明,社会才会更加幸福和谐。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28
0
1
0
3
0
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