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实践中产生的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实践中产生的
孔 丹
10月25日,正值党的十九大闭幕次日,北京大学中国健康发展研究中心邀请朱佳木、孔丹、朱善璐、毕京京、李稻葵、潘维、韩毓海、黄平、周弘、许定波等二十多位国内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历史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在北京大学朗润园召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十九大精神座谈会。会议由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中国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玲教授主持。
中信集团前董事长,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理事长孔丹在座谈会上谈了学习十九大精神的体会。实录如下:
在十九大报告里,关于四个伟大,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把新民主主义时期、社会主义革命的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都做了描述,而且提到,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十九大报告的气势非常宏大。表达上用四梁八柱这样的阐述方式,并用环环相扣的概念界定,比如历史变革、历史方位、历史使命,从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上构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体系。
中国走过的道路非常艰难曲折,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的国运转运的时候。今天我们国运昌隆。国运就是历史规律的客观必然性,通过人民的主观能动性来实现。
领袖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我们从1921年的一大到1928年的六大,平均每一、两年就召开一次代表大会。而从六大到1945年的七大,间隔了17年。在这期间,毛泽东同志成为党的领导核心,毛泽东思想不但在政治上、组织上,而且思想上成为了我们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这是来之不易的。一旦确定以后,从七大到取得政权,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时间是非常短的。毛泽东的思想、毛泽东的时代是我们党的一个标志性的时代和阶段,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如果没有毛泽东同志,我们中国人民至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这就是领袖的作用。11年后,1956年召开了党的八大,再过两年又召开了党的八大二次会议,关于国内主要矛盾的提法的变化是从八大二次会议开始的。
1978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又是一个标志性的节点,恢复到实事求是的认识路线,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时期。从十一大开始、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到今天正好40年。邓小平理论更多的表现认识路线和实践,思想解放、实事求是、拨乱反正、改革开放,没有这个路线,我们可能陷入封闭僵化。
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砥砺前行的五年,是曲调高难、节奏迅急的五年,这五年来,我们采取了1500多项改革举措,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十九大期间,王岐山同志参加他所在的党的十九大湖南省代表团讨论时指出,习近平总书记“从根本上扭转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从严治党不力的状况,真正体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校正了党和国家前进的航向”。
新时代是在实践和理论的充分准备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这个准备也不可能进入新时代、创建新思想。毛主席用了24年的时间来形成思想,推动党的实践,然后确立领导地位。小平同志从1978年到他1997年逝世,领导我们的国家,但是他对理论的思考,从五十年代就开始了,所以他才能1978年一举领导全党开始改革开放。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是在长期的实践中产生的。领袖是历史塑造的。习近平同志15岁走进陕北,离开陕北的时候22岁。作为党的干部,他长期以来在党的各级岗位上进行实践,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例如,在陕北窑洞里,习近平同志还在读军事著作,今天的强军思想离不开从那时就开始的思考。
我觉得我们国运昌隆是有扎扎实实的根据的,因为这条路正在走下去。 “十九大”就是我们国运的代表。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因此,我认为,作为理论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应该推动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和理论发展的中国学派。
【孔丹,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理事长,文章由中国网记者毅鸥实录整理】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