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日,“媚日文化”所带来的社会毒瘤

作者:后沙月光 来源:微信号“后沙” 2018-03-09 3140

精日,“媚日文化”所带来的社会毒瘤

后沙月光

  今天上午,外交部长王毅在记者会上回答了中外记者22个问题之后,离场前,一位女记者问他对精日分子的看法,听清问题后,王毅干脆利落地说了六个字:“中国人的败类!”

  这种败类在网上亦是“人人喊打”,但是我们都发现了一个问题:惩罚力度还远远不够。

精日,“媚日文化”所带来的社会毒瘤

  同一天,有个被行政拘留过的精日,又去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拍摄视频继续挑衅,被南京警方行政拘留8天。

精日,“媚日文化”所带来的社会毒瘤

  挑衅,拘留,悔过,出来,再挑衅,拘留,悔过,再出来。

  这种精日真的会悔过吗?这点小惩罚说不定还能让它在它们的小圈子里添上一功呢。

  从法律角度看,它们到底是寻衅滋事?还是涉嫌颠覆国家?谁敢说它们背后没有组织?所以需要尽早制定针对这种行为的刑法条文。

  奴化教育

  日本在发起侵华战争之前,发起了“宣传战”“文化战”“思想战”,再早一些可以追溯到甲午战争。

  1938年,原德军统帅部副参谋长鲁登道夫《总体战》一书,被译成日文出版,日军参谋本部就将他关于思想宣传论述转化为日军的宣传理论基础。

  文化战,将文化政策并入对华战争政策。

  思想战,动摇中国人的抗战信念,降低中国人的战争意识。

  宣传战,压倒中国人抗战呐喊,消灭中国人爱国声音。

  三者虽然略有不同,但都是为侵华战争服务,合起来就是“舆论战”。

  具体负责推行舆论战的机关有:

  1920年,外务省成立情报部。

  1920年,陆军省成立新闻班

  1924年,海军省成立军事普及班。

  关东军还有自己的“报导组”。

  手段就是大量收购或强占中国报纸,杂志,广播,电影,唱片,在内容上不断美化日本的社会,生活,经济,文化,对中国的一切进行丑化。

  在战场上,由日本作家,摄影家,诗人,散文家组成“笔部队”,以战地第一手“真实”通讯为名,掩盖日军屠杀暴行,宣扬日军亲民爱民形象。

  到1937年,日军宣传的理论,政策,手段,这三个部份已经相当成熟,还收买了大批的汉奸文人为日本歌功颂德。

  除此之外,还要从教育入手,对中国少年进行洗脑式皇民化教育。

  1940年3月30日,汪伪政权在南京建立,以“反共,和平,建国”为幌子,对教科书进行颠覆式修改,由三通书局修订《国定教科书》。

  在汪精卫控制范围内,中学教员有341人,小学教员有1023人,私塾先生有110人。有良知的中国老师不愿意配合汪伪,那么你就拿不到薪水,另外,日本还派来日籍老师安插到各个学校。

  伪教育部还成立了“教职员养成所”,应聘教师的青年,首先要接受奴化教育一年,再送到日本进修一次,最后经过“考察”,只有那些对日本建立了感情的人,方为合格。

  一个中国人在洗脑之后, 对中国没有了感情,转变为“厌恶,反感,仇视,敌视”情绪,而将日本视为精神祖国,产生效忠天皇使命感。

  文化上,这些人活在“媚日”状态之中,处处以模仿日本为荣。

  从教材上看,

  中国小学生必修课有《日语读本》一至四年级,《日语教学》。

  中国初中生必修课有《日本名作集》《大东亚文宣论集》。

  1940年7月6日,“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致涵汪精卫,声称“日中亲善”的标志就是中小学日文教育的落实程度。

  1941年,音乐课加入日语歌,连体育课的口号都必须使用日语。日籍教师的作用就是监督中国老师执行这些政策。

  像夫子庙小学的岛村仂,这个40岁的日本教师,他一句话可以将中国教师送进宪兵队的牢房。

  日本人控制在华宣传和教育到底是何居心?

  一,培养亲日情愫。

  二,提拔亲日分子。

  三,奴役中国人民。

  四,灭绝中国文化。

  五,消解抗日意识。

  六,摧毁中华民族

  舆论战这一块,我以前写过几篇,就不重复了。

  在日本侵略者被彻底打败,中国人民走向独立,自由,富强之后,为什么还会出现“精日”丑类?

  媚日文化

  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后,民间文化交流逐渐增加,中国人民通过电影,电视,歌剧,舞剧等艺术形式,了解了日本现状。

  日本人民也通过这种方式了解了中国,当时这一切还是健康向上的。

  到了九十年代,出现了微妙的变化,有一批中国知识分子开始将文化交流,变成了对日本的单向崇拜,进而上升到种族优劣对比。

  一方面是媒介打着“反思”旗号,不断丑化中国人形象,贪小便宜,不讲卫生,没礼貌,不文明等标签,被强加到了中国人身上。

  另一方面,日本人,优雅,礼貌,守纪律,勤奋,严谨。

  当然,这离不开日本对外宣传政策的变化,它们觉得机会来了

  举个例子,在九十年代,成都一家日资企业突然掏钱在中国媒体发起了“我心目最美好的日本”征文大赛 。

  因为奖品丰厚,得奖率很高。赞颂日本的征文如雪片般飞来,能不能得大奖,就一条原则:看谁能把日本夸得越美,越肉麻。

  一点点小恩小惠,润物细无声地在中国人心中植入了“日本最美”概念。

  1997年,天津的日资企业“光荣软件有限公司”开发了美化侵华日军的产品,被天津人民强烈抗议,最终被处罚,但罚得很轻。

  回顾历史,这些行为就是新的“宣传战”,只是中国人太善良了,根本想不到背后的企图,放松了警惕。

  文化传播上,周作人,张资平,特别是胡兰成的文章,走红一时,章克标也被捧为“文化老人”,章克标可是担任过汪伪宣传部要职的人物,虽然活了一百多岁。

  你要反对推广这些所谓的“民国文化大师”,会被扣上“狭隘偏激”的帽子,推广者自有一番道理。就像日军侵华,也有自己的道理,强盗自有强盗的道理, 汉奸自有汉奸的理论。

  与之对应,网络开始出现大肆侮辱,抹黑,攻击,开国领袖,英雄人物现象,连张自忠,杨靖宇,左权,赵一曼,狼牙山五壮士等抗日英雄,都有了所谓的“真相”揭密。

  影视作品中,抗日神剧泛滥,屡屡扮演高级黑的角色。

  媚日文化遍地开花之后,突然你会发现,中国人对自己国家的自信心,自豪感降低了,甚至有厌恶中国的情绪,而对日本的批判精神丧失了。

  当批判精神消失,剩的只有盲目崇拜。“精日”败类,在网上的言论无不浸透着对日本的无限崇拜,甚至日军军服,军刀,连南京大屠杀的亡灵都可以嘲弄和侮辱。

  精日虽然嚣张,但活得很痛苦,在网上抱团取暖,在网下根本就是社会渣滓。

  中日关系需要健康友好的发展,这些精日,在日本人眼中,难道不是渣滓?

  台湾光复前的皇民作家陈火泉,对天皇的忠心可是说是披肝沥胆,他最大痛苦就是身体流着的不是“高贵”的大和血液,而被他诅咒的中国血统。

  陈火泉有一段话,就是今天精日的心声:

  “愿为大日本臣民,而此身猥非日本骨血,伤悲宁过于此?”

  因此,他号召皇民要以自身毁灭和死亡去换来日本殖民者的认同。

精日,“媚日文化”所带来的社会毒瘤

  现在,它们的子孙又在台湾横行,打起“台独”旗号。

  皇民也好,精日也罢,它们的逻辑是:

  鄙视,仇视,否定自己的国家主体性(中国人),用极端自虐手段将自己改造成日本人,比日本人还要效忠天皇和日军,最终为日本而死,来得到日本的认同。

  精日的疯狂行径,在提醒我们,今天的寻衅滋事,再不严厉制裁,发展下去,它们就是恐怖分子。

  网上看到这类”精日“言论,皆是触目惊心,文化,政治,思想上的“精神殖民化”急待全面清理。

  毒瘤要铲除,孳生毒瘤的土壤也要铲除。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10
0
0
1
0
0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