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攻胡鞍钢不是学术观点之争,醉翁之意不在酒

作者:江小白 来源:经略网刊 2018-08-05 1132

围攻胡鞍钢不是学术观点之争,醉翁之意不在酒

江小白

围攻胡鞍钢不是学术观点之争,醉翁之意不在酒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教授关于“中国综合国力超过美国”的观点在网络上遭遇了大鸣、大放、大批判、大字报。其中,理性批评和学术探讨不多,很多是嘲讽、骂街、人身攻击。因此,我们称其为“围攻”。一些言论已经远远突破“学术讨论”的底线,必欲置胡教授于绝地而后快,典型代表就是署名“清华校友”的要求开除胡教授的公开信。

尽管笔者也不完全赞成胡教授的观点,但我认为这是可以心平气和地讨论的。可是,那些“围攻”的言论,显然不愿进行心平气和地讨论,而是扣帽子、打棍子、抓辫子。这就从学术观点之争,变成了一场舆论战。

这场舆论战的实质,是在世界格局大发展、大动荡、大调整的背景下,中国社会特别是知识分子群体一种情绪的反映,其实质是以学术探讨为借口,打击中国人正在上升的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瓦解新时代伟大斗争的意志。这值得关心中国命运的人们注意。

丝毫不是学术观点之争

为什么说对胡教授的攻击不是真正的学术讨论呢?做三个换位思考就明白了。

换位思考一: 假如一位中国学者写了《中国的综合国力远远落后于美国》甚至《中国应该做美国300年殖民地》这样的论文,即使文章在学术上一文不值,他会受到围攻吗?不会,反而可能受到众星捧月,成为“xx学界的良心”,甚至获得诺贝尔奖。我们不是经常在网络上看到这样的文字吗。可见,这些人针对胡鞍钢的不是他的具体学术方法,而是“中国可以超过美国”这个价值取向。

换位思考二: 假如将来有一天,一位美国学者写了一篇《中国的综合国力超过美国》,即使方法完全合理,他会不会被围攻?很可能会。因为历史上有这样的事。埃德加斯诺为代表的一批记者和学者,就是因为对共产主义中国说了几句客观的好话,表示了一下同情,就在美国受到了长期的迫害。这不是出于学术,而是立场。

换位思考三: 假如一位学者写了一篇《新加坡综合国力超过美国》,他会被批判一番吗?不会。人们只会把它当成一句玩笑,因为这确实是玩笑,不值花时间一驳,谁认真谁就输了。胡鞍钢教授之所以受到这样的重视和围攻,恰恰反过来说明“中国有没有超过美国”、“中国能不能超过美国”已经是一个不那么确定的问题,是一个需要严肃对待的问题。搞这样的围攻,反过来说明有人很担心胡鞍钢教授的观点被人们接受。

说白了,就是不肯或不愿接受“中国可以超过美国”这种观点。他们说胡教授是预设观点,其实他们自己才是预设观点。其潜台词是,中国超过美国在任何意义上都是不可能的,那么你说中国超过美国,可不就是“学术不端”、“别有用心”吗?这反映了一些人内心深处极度的不自信,并且要把这种不自信强加给整个中国。连“中国超过美国”这种话题都不允许研讨,谁说了谁就是大逆不道,触犯了天条。上世纪60年代有句“狠斗私字一闪念”,今天这情况也差不多,哪怕是心里闪一下“中国超过美国”的念头,也会被批判的。

这种事不是第一次。2016年经济学界也对林毅夫教授进行过一次围攻,起因是林毅夫在《求是》上发表了《照搬西方主流经济理论是行不通的》一文,而围攻他的恰恰是国内那些照搬西方经济学理论,特别是迷信自由化、私有化、小政府的那些经济学从业人员。林毅夫教授曾经是西方经济学在中国最早的传播者,他站出来批判西方经济学,最有说服力,以致于让这些西方经济学的迷信者们感到了威胁,所以群起而攻之,类似于武侠小说的清理门户,是做给林毅夫看的,更是做给其他人看的。

这次围攻胡鞍钢教授,异曲同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取得胜利,理论界的自信也在增强。然而,由于长期迷信西方、依附西方的观点还有很大影响,他们接受不了中国崛起的现实,于是便要发泄出来。胡教授只是他们选择的一个靶子。林毅夫教授并没有说中国全面超过美国,只是小心翼翼地对国内极端迷信西方的思潮做了友善的提醒,也受到了同样的围攻。

胡教授的研究从学术上可以商榷,但目前的批评已经远远突破了正常学术讨论的底线,体现了目前中国学术界和舆论场不正常、不健康的心态。这种心态的出现,一定程度上说也是必然的,是中华民族走向全面复兴的道路上必然要遇到的问题,也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对胡教授论文细节的批评站不住脚

胡教授的研究属于构建指标体系,这类研究本身有其局限性,任何指标体系都不可能完全反映现实,而只能够根据数据可及性、可测量性、可比性来确定。笔者是经济学博士,了解几乎所有定量研究都存在这种局限性,理论模型的完备性要让位于数据的可及性。

同时,一切学术研究都是从无到有、从粗到精的过程。在没有相对论的时候,牛顿力学最先进,在没有元素学说的时候,燃素学说就是最先进。社会科学也是如此。胡教授是较早研究中美综合国力对比指标体系的专家。这个指标体系固然和实际有一定的距离,但这是科学研究所必然经历的过程。你认为你比胡鞍钢牛,你也可以提出一个新的体系,找到相应的数据,来证明中国排第几。但是总不能信口开河,不去做这些研究,而仅凭自己的印象和偏见就下结论。胡教授有文献、有数据、有指标,你们的论证比胡教授粗糙得多,却倒打一耙,说胡教授学风浮躁,这岂不是恶人先告状吗?

讲中国超越美国,真的大逆不道吗?至少从一些具体领域来看,是完全成立的。比如,美国花了80多年还没有建立全民医保制度,中国十多年就实现了,医疗体系的效率和公平性都超过了美国,这是200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卫生经济学大师肯尼斯阿罗在中国亲身得出的结论。

胡教授的论文和指标体系已经全文发表。总体来说,这是一篇比较规范的研究。目前那些针对其指标体系的批评,并没有驳倒胡教授。这里仅举两例。

第一例,一篇清华大学80届校友李某斌所写《浅谈胡鞍钢的全面超越论》中提到:“比如知识资源,为什么最反映一个国家科技实力的指标如诺贝尔获奖人数占比不纳入指标,却把互联网用户这种以玩网络游戏为主的数字纳入指标?”

轻飘飘的一句“最反映一个国家科技实力的指标”,你的依据是什么?文献呢?出处呢?诺贝尔奖受到历史积累、意识形态等多方面的影响,而且主要代表基础科研领域的实力,作为一个指标可以,作为最重要的指标理由不足。

这位李校友还说,互联网用户人数是以玩网络游戏为主的数字。同志,请问您看数据了吗?随手百度一下就可以看到,2017年8月4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其中网络购物用户规模5.14亿,其次才是游戏用户4.22亿,说“玩网络游戏为主”,恐怕不准确吧?再说,为什么网络游戏为主就要否定互联网用户人数这个指标呢?起码要论证两句吧!起码也要比较一下中美两国玩游戏人口的比例吧?你们既然来批判胡教授,起码自己先做到学术规范吧?!真是外行批评内行的典范!

再举一例。在清华大学校友联名信中,认为用军事人数作为军事力量的指标并不科学。首先,胡教授并没有说中国的军事力量已经超过了美国,这点恐怕联名信的起草者没有仔细看论文。许多签名者也是看了胡教授的只言片语就签名了,也没有认真看过胡教授的研究原文。

胡教授在衡量军事力量时,用的是军事人数和军费投入两个指标,其中军费投入指标很大程度上就可以作为战斗能力的代理变量,这两者有很大相关性。而批评者装作没有看到军事费用这个指标,攻其一点不及其余。

用军事人数作为军事力量的指标,是一个基础性指标。在其他数据缺乏可比性的情况下,这不失是一个可用的指标。决定战争胜败的根本因素确实是人。如果批评者认为看单兵作战能力中国军队比不如美国军队,是完全可以的,但是要有证据,不能红口白牙张嘴就来。我倒认为,如果考虑到战斗意志、政治素质、群众工作能力、军民关系等因素的话,解放军的单兵能力不会比美国差。军队既是战斗队,又是工作队,在实现战略目的上,中国军队有自己独特的优势。美国军队到了一个地方马上就造出来虐囚、强奸的事件,而中国人民解放军走到哪里都能营造出军民鱼水情。所以从实现战略目的的角度看,中国军队和美国军队到底谁的能力强,还真需要好好研究。

还有人说胡鞍钢教授是伪造指标和数据。学术研究中确实有这种行为,但是请你指出,胡鞍钢教授哪一个数据是伪造的?至于说为了达到自己的结论主观选择指标和权重,那么首先你要有证据,不能你认为人家主观就主观了。权重法本身就是赋予了社会科学研究者根据自己的经验确定权重的合法性。你可以认为你的经验和胡教授的经验不一样,而提出自己的一套权重,但不能认为别人的权重和你不一样,就认定别人是伪造,那我还说你是伪造的呢,你怎么辩解?

欲加之罪 何患无辞

还有些人批评胡教授的研究“误国误民”,如公开信中所说的“上误国家决策、下惑黎民百姓,远引他国戒心,近发邻居恐惧”——等一下,为什么国家是“上”,黎民是“下”,你们不是一直反对“国家高于黎民”的吗?这是题外话。

我觉得这四句话不是对胡教授的批评,而是对胡教授的赞美。一篇文章能有这么大作用,也实在值得了。这四条罪名,完全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有人说,胡鞍钢的文章让美国更加警惕中国了。这真是自相矛盾。如果连你们都能看出来胡教授文章的毛病,作为“综合国力第一大国”美国的决策者会看不出来?难道美国统治者的水平比你们这些写公开信的人水平还差吗?反过来说,既然“美国的综合国力远远高于中国”,而胡教授却能成功地影响了美国决策者的观点,那岂不是说明胡教授的水平比你们高得多呀?可见上述批评的逻辑混乱。

更何况,持这种观点的人自己也说了,胡鞍钢教授给美国遏制中国提供了借口。同志们,什么叫借口?借口就是欲加之罪,胡鞍钢不提供借口,他们也很容易找到别的借口。这么多年来,美国为了遏制中国,找的借口还少吗?从银河号到南联盟使馆,从民主人权到粮食危机,年年有新的借口,还少胡教授这一篇文章吗?

中国崛起是事实,难道胡教授不说,美国就不遏制中国了吗?美国人是幼儿园的小朋友吗?如果说中国只要示弱,美国就会放弃遏制,那么治国理政也太简单了,只要雇用1万个学者,每天论证中国的综合国力是世界倒数第一,把胡鞍钢教授全网封杀,那么美国人就会笑眯眯地搞“中美亲善、利益均沾”了?恐怕慈禧太后和李鸿章也不会这么幼稚吧!那还搞什么贸易战?搞什么自主创新?搞什么新的伟大斗争,简直是岂有此理。历史上北美的印第安人,倒是没有发表过《印第安原住民的综合国力超过美国》的研究报告,美国人的祖先放过印第安人了吗?

至于说胡鞍钢教授的研究让邻国恐惧,照这么说,中国只能憋着不发展,才能实现睦邻友好了?看看历史就会明白,当中国积贫积弱的年代,中国的邻居们获得过和平吗?那时候是哪个超级大国把军事基地建到从朝鲜半岛到东南亚?说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就会让邻居恐惧,潜台词就是“国强必霸”,这恐怕是用某个超级大国的逻辑来推导中国了吧?事实上,恰恰是中国的崛起,增加了而不是减少了亚洲和平的力量。

还有一位官员在批评胡鞍钢教授的采访中说,“我们应该要以一种双赢的理念来处理和西方的关系,而不是老抱着一种批判西方的冷战思维”。他认为胡教授“在国内起误导作用,在国外起更大的误导作用”。“如果我们认为中国已经超越了美国而沾沾自喜,就会抹平我们整个国家艰苦奋斗的斗志。”

这位官员的批评也有逻辑上的矛盾。首先,为什么说“中国超过美国”就是“冷战思维”了呢?市场经济不是最讲竞争吗,为什么中国和美国竞争一下,就变成冷战思维了呢?这岂不是只准你放火不准我点灯的强盗逻辑?中美到底是谁在搞冷战思维,二十年前看不清楚,现在还看不清楚吗?他这些话,应该向美国人去说才对。

至于说“中国超过美国”的观点会导致抹平斗志,那么按照这个观点,美国1894年就是第一经济大国了,是不是那时起就没有斗志了?中国人民的斗志,不是取决于我们是不是第一大国,即使中国综合国力超过美国,人均的水平还不是第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望还要不断满足,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还没有实现,你怎么认为中国人民就会没有斗志了呢?

今天阻碍中国发展的并不是中国人没有斗志,恰恰是缺乏自信,不敢相信通过斗争能够打破西方的理论和制度一统天下的局面。胡鞍钢教授之所以受到围攻,就很好的反映了这种缺乏自信的局面。真正要鼓舞斗志,首先要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像毛主席说的贾桂那样,跪久了不敢站起来,那怎么可能有斗志?如果一篇论文就能让中国人民丧失斗志,那中国人民也太脆弱了。

不要做被历史抛弃者

最后,对联名上书的所谓“清华校友”们说几句话。清华大学是庚子赔款建校的,庚子赔款是中华民族历史上耻辱的烙印,这个耻辱应该永远记住。今天的中国,已经暂时告别了任人宰割的命运,但脱胎的那个旧社会的很多痕迹,仍然影响着人们的头脑。人不自信,谁人信之。要真正从思想上自立、自信、自强,还需要经过艰苦的努力。签署《公开信》的,大部分是80年代上大学的校友,这个年代是对西方的迷信最严重、历史虚无主义最突出的一个阶段,或许这也影响到了你们。

这些“清华校友”,建议你们认真学习一下清华大学另一位杰出校友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讲的这句话——“历史总是要前进的,历史从不等待一切犹豫者、观望者、懈怠者、软弱者。只有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命运的人,才能赢得光明的未来”。

希望你们与历史同步伐,与祖国同命运,而不要做犹豫者、观望者、懈怠者、软弱者,被历史所抛弃。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1
0
0
6
2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