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万物皆可“媛”?

作者:风 雷 来源:疫观全球 2021-10-01 1022

万事万物皆可“媛”?

  

  世界真“奇妙”,继“佛媛”之后又有了“病媛”。

  按媒体的说法,所谓“病媛”即是一些妆容精致、年轻貌美的女性,以医院为舞台、以患病为道具,假患病之名,借分享整个患病到痊愈过程之机,以“正能量”为幌子,行带货之实。

万事万物皆可“媛”?

  消息刚出时,谁都不觉得奇怪。

  本来么,带货为王,一切皆可流量化的当下,出现这样的现象,实在让人心中翻不起任何波澜。

  这事,唯一让人觉得非常不爽的是,不像以往“玩玩”那样,带货带到事关人生命健康和生命安全的药品身上,不知道又会误导多少常年在医院挣扎的普通病患。

  哪想,却起了冲突。

  被澎湃/健康时报挂图的真身甩出自己的检测报告和病历,本人哪里“媛”了?正常的看个病,诚心的和病友分享,还得被媒体这么编排?——本人没化妆,并且从来没带过货!

万事万物皆可“媛”?

  不光这一位,其他被澎湃挂图的年轻女孩子都纷纷甩出了病历,斥责不良媒体的险恶用心。

  看样子,被挂图的几位竟然全是真患病的假“病媛”。

  这番骚操作,果然很“澎湃”!

  当下的媒体,不是为了探究真相、弘扬正气,而是掌握了流量密码,知道什么样的话题图片能够吸引眼球,博得极大的关注度,从而收获流量。

  早些年化妆到黑煤窑、乞讨黑帮侦查,只身深入虎穴调查地方黑恶势力的调查记者早就统统都消失了。

  套用“病媛”这一逻辑,为了流量、虚假宣传、恶意拉踩,或许可以称为“媒媛”或“媒猿”。

  但是,哪怕这六张图是假的,“病媛”的的确确是真实存在的。

  笔者恰好看到过一个视频。几室的房,其余房间全是生活/办公的装修,唯独一间被设成了“病房”。你以为是豪华病房?可“病房”一角分明竖着个牌子,“拍摄区,谢谢配合”几个大字依稀可见。

万事万物皆可“媛”?

万事万物皆可“媛”?

  就在昨天,快手发布了一侧关于打击“病媛”营销行为的公告,公告中提到本次共处置违规视频117个,违规账号8个。

万事万物皆可“媛”?

  这并不奇怪,在市场化的今天,金钱成了万物的尺度,万事万物都被标记上了价格。

  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加短视频的盛行,又让人人、事事、物物都有机会曝光在前台,只要流量足够便可变现——或自己带货、或接广告——总之,便有机会“发财”。

  尤其短视频类头部自媒体的一夜暴富,更是吸引了万万千千的人如飞蛾扑火般投入。

  在这逻辑之下,万事万物皆可“媛”,这里的“媛”其实是“名媛”的简写。

  自然,除了“病媛”,什么“媛”都出现了。

  前不久的是“佛媛”。

  她们穿着传统服饰,以抄经、礼佛、品茶为日常生活方式,有人为了接近“佛”的人设,还给耳垂打了玻尿酸。对她们而言,拜佛的姿势不重要,对佛学的理解也不重要,是否真信佛也不重要,穿素袍、带扇子、配以玉器首饰,表情也得清冷,这才达到标配。

  佛媛不光火了自己,还凭借一己之力,带火了寺庙、素菜馆、茶室,也带火了周边产品。

  媒体订着媛们不放,高呼“让信仰归信仰,流量归流量”,好像前台的“佛媛”们羞辱了清净之地,却将背后公司化运作、以赚取财富为目的的某些寺庙和假大师们给放过了。

  笔者曾经生活过的城市,紧贴北市区有一条十余公里长的山,古人云“北走蜿蜒”。因紧挨城区,并且可以看到“西翥灵仪”或“五百里”波光粼粼之上的“睡美人”。自然,这山便成了当地人日常休憩、锻炼必登的两座山之一。

  笔者亲眼见证,山脚下的一座寺庙,由小而破败变得宏大、华丽,它也成了登山者上山中途休息或下山午餐的地方,更成了某些信众眼中的“圣地”。该寺庙由村委会和外来机构合作管理,部分村民也在上班时间穿上了僧服,至于其背后究竟是如何利益分成,机构究竟有何背景,就不是笔者这些外人所能够了解的了。

  在同一股风之下,北京朝阳区号称有三十万散养“仁波切”,这一点儿都不让人觉得奇怪。

  清静之地成了生意场。

  明显,这背后推动力,其实与性别无关。

  媒体紧紧盯着前台小喽啰的“佛媛”不放,无疑只是盯住了果实,却放过了那根深叶茂的大树。

  此外,还有那拼团名媛。

  她们穿戴者假奢侈品,以共同订购、成本分摊的方式,在豪华酒店等富豪出没的地方活动。她们目的多样,有的纯粹是为了感受一下有钱人的生活,有的是为了享受朋友圈里众星捧月般的感觉,有的则是是为了去“钓凯子”,期望着能凭此一步登天。

  也有真假莫辨的“名媛”。

  央美一位女生的毕设,是一场行为艺术,她用十几二十块的假奢侈品,配上精致的妆容,凭借对规则的钻研,在京城的各大高端场所蹭吃蹭喝蹭睡蹭澡,直接不花一分钱过了21天。

  她的行为艺术,直接戳破了虚假的温情,揭示了以符号论身份、以身份论交往、贫与富愈发犹如天壤之别的实质。

万事万物皆可“媛”?

  少不了的是“公益媛”。

  “连续10年支教湘西”的海归女硕士龙晶睛,号称国外读书9年、连续10年支教、足迹遍布24所偏远学校、毕业后即投身公益、自创公益公司,被各大主流媒体争相报道。

  问题是,海外读书九年,又如何在中国乡村连续十年支教的?

  所谓“公益”,只是给自己立人设的道具,最终为的是国外求学的履历所需,外加归国后成立公司,人设和流量就可以变现。

  还有“雪媛”。

  她们去到滑雪场,不是为了滑雪,而是为了拍照。

  厚厚的滑雪服脱去,里面就是三点式的内衣。这的确是反常规、反常识的装束,明显,人家就不是冲着滑雪去的。

  这次就不知道是为了美美的自拍?还是为了带货?亦或仅仅是为了带人?

  类似的是“健身媛”。

  她们往往办了长期卡,穿上紧致的健身衣,显出别样的身材,假模假式地健身三分钟,拍照一小时。

  正常的健身,是以锻炼为主,可能顺带自拍。这是专门去健身房自拍,其目的自然大相径庭。

  这是为了健身?还是为了经营自己的人设?

  当然,笔者不反对任何人,包括年轻女性自拍,臭美一下,并传到网上。

  但是,当为了流量而拍,甚至以此为生,并席卷到万事万物,一切都可以成为道具、真假已然不重要的时候,只能说,某些地方已经很不对劲了。

  然而,这锅并不应该由年轻爱美的女性们来背。

  该背的是将金钱化为万事万物尺度的市场社会,该背的是资本主义之下的消费主义,该背的是已重新形成分化并逐渐固化的阶-级-社会——“名媛”,本来就是上流社会的专属。

  作为平台的某音、某手、某红书,早已经成了各种“媛”(即“XX名媛”)的集聚地、梦工厂,没有它们的养蛊,会有种种乱象吗?

  然而,让这些平台“斩妖除魔”就像让微博自己主动干掉娱乐榜、搞死粉圈一样难。

  毕竟,流量才是王道。像这样越长越壮,越长越多,割后马上长齐的优质韭菜可不好找。

  同样奇怪的是,每一次媒体都只是就事论事,不论真假,抓住几个年轻貌美的“媛”当典型批判一番,在争议和猎奇中获取了巨量的流量密码。

  它们不会问问平台到底怎么了,更不会拷问女性向的流量背后的推动力,因为它们也以此为食。

  它们只会一刀切地将所有女性“媛”化,其实质是给自身获取流量的同时,将女性给物化、婊化,却掩盖了真问题。

  有人还暗戳戳地批判这些统统都是是伪"名媛”,意思是这个历经人*民.革-命的新中国还需要真"名媛"了?

  现在是“雪媛”、“拼团名媛”、“佛媛”、“病媛”,之后它们还会造出“车媛”、“摩托媛”、“餐厅媛”、“酒店媛”、“景点媛”……

  反正万事万物皆可“媛”,那必然是媛媛不绝了。

  它们从来不指出问题的实质,盯着现象,生造出一个又一个的“媛”,给自己赚足了流量,却让一些仅仅是爱美、爱发自拍的女性与以此为生的账号混同,平白无故地承受了大众的怒火。

  这并不公平,更无助于问题的解决。

  这样的病媒,不要也罢。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2
0
0
1
0
1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