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国兰发言:选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掌舵人是国之大者

作者:项国兰 来源:红色文化网 2022-03-02 2163

项国兰发言:选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掌舵人是国之大者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纵观社会主义国家100多年的历史,选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掌舵人并确立全党指导思想是国之大者。

一、为什么选择习近平?

1.习近平同志有全心全意为人民的赤诚家国情怀

为民做事成为不变的信念。习近平说:“我的价值观、人生观来源于我的家庭,来源于我在陕北艰苦的地方上山下乡,来源于劳苦大众,所以我就选择走从政为民的道路,不会走别的道路。”他曾回忆:“作为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这是习近平同志的初心。1982年,他毅然放弃军委机关的工作,再下基层。后来在宁德工作期间,每年春节慰问部队他都做得很全面,不仅大单位去,边远的小分队也不落下,一定要问有什么问题并帮助解决。他调离宁德后,对宁德始终关注,遇到闽东的干部群众都会情不自禁地问候。他说:“闵东的点滴变化都会给我带来无比的喜悦。”1988年6月,他刚到宁德就利用一个多月时间走遍了宁德9个县。在调研总结会上,他提出,宁德发展,要立足实际,不要有超过现实的思想,更不能心急,要有“水滴石穿”的精神干劲。“我们每个同志在实际工作中都是为宁德发展历史做一层铺垫的贡献,要拿出锲而不舍的干劲。”这里就有“功成不必我在,建功必须有我”的情怀。

为人民摆脱贫困魂牵梦绕。在宁德两年时间里,他三进最穷的下党乡。1989年7月,他陪同省里同志视察福安,听说下党有灾情,当即决定去察看。当时路都冲垮了,可是他坚持要去,说一定要看到群众才可以。几番涉险,终于见到群众。他慰问了几个受灾户,了解了他们的受灾情况和基本供给,停了许久才离开。1996年7月,他已经调到省里,作为省委副书记,他再进下党,现场办公,协调解决了乡公路建设和下屏峰村灾后重建问题等。他用“宁德成了我魂牵梦绕的地方”形容他对那里摆脱贫困的牵挂。在厦门时,他了解到何厝村由于地处海防最前线不能出海打鱼,生活比较贫苦,建议何厝村养殖石斑鱼。当时鲜活的石斑鱼在香港能卖300多块港币一斤。后来村民通过网箱养鱼解决了温饱问题,他又建议村里发展对金门的旅游观光及有本地民俗特色的住宿和渔家餐饮。到军营村,他建议农民除了种茶,办茶业加工厂,也要种果,绿化荒山。这里边就孕育着精准扶贫思路。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从在梁家河,总是第一个跳到带冰渣大粪池中起粪,到在正定走遍那里所有村,再到厦门作为常务副市长主动要求分管薄弱的农业,到宁德聚焦“摆脱贫困”,再到2020年1月24日“大年三十我夜不能寐”,以超常节奏进入“战疫时间”,由此我们想起2019年3月22日,习近平同志在回答意大利众议长菲科提问时的话:“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这两句话道出了百年来无数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牺牲奉献的精神境界,真实诠释了习近平同志几十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家国情怀。

2.懂得并理解人民,以百姓之心为

懂得并理解贫困地区的干部群众。习近平刚到宁德不久,在地委召开的贫困乡座谈会上,下党乡党委书记主动站起来诉说他们那里的贫穷,还让习近平到他们那里看看。从此,他成了习近平非常要好的朋友。习近平经常把他请到家里交谈。后来他生病,习近平还给他寄过药。他不幸过世后,习近平还对他的家人给予帮助。习近平调离宁德时,与他的接任者一起在他的联系点上告别,目的在于让继任者了解情况以利于工作接续。在寿宁告别时,大家都特别激动。寿宁干部都情不自禁地说:“习书记,我们碰到你太迟了,你早几年来,我们可以在你的领导下多干几年,你来的时间这么短,我们非常舍不得啊!”习近平听了大家的汇报也很感动,他说:“听了大家的汇报感到这几年有了非常大的变化,我也很高兴。寿宁有一片大好河山,但只是条件太差了。要路没有路,要钱没有钱,要电没有电,这样的地方引进外资很困难。所以,寿宁发展慢,我完全不怪干部,也不怪群众,不是你们不努力,而是这里的客观条件制约了发展。现在取得的成绩要肯定,但是千万不能沾沾自喜,一定要看到这是刚刚迈出第一步。”他这一讲,不少干部群众都眼含热泪。他们说,从来没有领导讲过这样的话,都说我们思想保守落后,干劲不足,可习书记今天讲的话对我们是一种鼓舞。习近平的接任者说,听了习书记的话特别感动:这种对基层干部群众的肯定和理解就最能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3.习近平同志既善于立足当下抓主要矛盾也善于谋划长远

善于立足当下抓主要矛盾也善于谋划长远。据正定县委办公室资料室资料,在正定时,他在抓好眼前主要工作的同时,谋划了正定未来几十年的发展类型、路径、方针。1985年到厦门后,他主持制定了《1985—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他邀请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及厦门大学的相关专家围绕对台问题、自由港经济特区等问题进行研究。习近平同志最后审定了21个专题。其中有四个在全国都是首次提出的。如《厦门城镇体系与生态环境问题》,就很有远见。他现在讲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其实在厦门时就有深入思考了。担任福建省省长时,他提出建设“生态省”和“数字福建”的战略构想。“八八战略”是习近平主政浙江时提出的浙江发展战略,是依据浙江省的八个优势提出的,体现了放眼全局谋一域的战略思维。

由谋一域到谋中华民族战略全局再到谋全世界发展。《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是全国经济特区中最早编制的一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也是中国地方政府最早编制的一个跨15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充分展现了他对一个地区发展趋势的把握能力和战略眼光。这源于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刻理解和把握。进入新时代,习近平同志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及我国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供给侧改革、双循环策略等,都是立足当下解决主要矛盾提出的战略举措。而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全球发展倡议等,则是站在“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的高度来观察人类进步的大局大势,为人类社会到达共产主义及当下发展提出的中国方案。

谋划长远作为一种战略思维,从根本上说是由共产党人的理想信仰决定的。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这种思维运用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从谋划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到坚持持久战战胜日本侵略者,再到决策美援朝以及谋划建立强大的现代化国家等,都是这种思维的生动体现。习近平同志从对他主政的县一步步到为整个中华民族以致全世界谋划,娴熟运用这种思维。中国经济政治外交的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全人类价值观在联合国和整个世界受欢迎的程度,都充分证明他的思想不论是战略上还是策略上都是符合实际的。

4.习近平同志具有坚定的政治信仰无所畏惧的政治胆略善解中国和世界的政治智慧

把作风建设作为加强党的领导的突破口。党的十八大以来,对党风和廉政建设常抓不懈,反腐败进入新常态。习近平同志提出的口号是宁愿得罪少数人,不负14亿。他提出“没有免罪的‘丹书铁券’,也没有‘铁帽子王’”,以猛药去疴,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打虎”“拍蝇”“猎狐”持续10年,零容忍从未间断。在习近平从政的几十中,始终把作风建设作为加强党的领导的突破口,到正定不久就制定出台了《中共正定县委关于改进领导作风的几项规定》,到宁德提出《公务接待12条》,狠刹不正之风,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干部违规私建住宅问题,这涉及200多名干部。有人提出不同意见,认为新来乍到应当先抓经济。他经过充分调查研究,提出这个问题不解决,无法面对宁德270万人民。

以鲜明的立场澄清国内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错误认识。针对所谓中国的社会主义是“资本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新官僚资本主义”等错误认识,他明确回应,我们建设的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不是改旗易帜的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原则不能丢。针对以改革开放否定我国前30年的错误认识,他明确指出,前后两个30年不能相互否定,改革开放是在新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立起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且取得重大历史成就的基础上进行的,两个时期在思想指导、方针政策和实际工作上有很大差别,但是不能将两者割裂开来,更不能对立起来。那种割断历史的认识会被敌对势力利用。

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他说:“‘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国内外敌对势力往往就是拿中国革命史、新中国史来做文章,竭尽攻击、丑化污蔑之能事,根本目的就是要搞乱人心。推翻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他坚持邓小平关于毛泽东评价问题的立场,这不只是理论问题,尤其是个政治问题,是国际国内的很大的政治问题。他问道:如果当时全盘否定了毛泽东同志,那我们党还能站得住吗?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制度还能站得住吗?站不住就会天下大乱。面对国内外反华、反社会主义势力,他旗帜鲜明地回应:“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夕,党领导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消灭一切剥削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也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这是对毛泽东的‘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建设一个新世界’那番壮志豪言续写),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历史就是历史,事实就是事实,任何人都不可能改变历史和事实。付出了巨大牺牲的中国人民,将坚定不移捍卫用生命写下的历史。任何人想要否定、歪曲甚至美化侵略历史,中国人民和各国人民绝不答应!”

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并将其同党史国史教育有机结合。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自觉行为,制度化是一种外在力量。在和平建设时期,如何始终保持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力量?这种制度化的外部督促就变得尤其重要。学史明理学史崇德学史增信是习近平同志的一个创造。这项工作习近平同志谋划得长久、深远且科学,并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以上率下。2013年1月5日,习近平《在新进中央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说,苏联为什么解体,苏共为什么垮台?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全面否定苏联历史、苏共历史,否定列宁,否定斯大林,搞历史虚无主义,思想搞乱了。这是前车之鉴啊!他号召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从历史长时段和世界大视野看待党的历史,引领党史学习,“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主流本质,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他说:“一百年来,我们党致力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致力于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天下为公,人间正道,这是我们党具有历史自信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党在中国执政并长期执政的历史自信,也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继续前进的历史自信”。10年来,习近平同志在调研视察工作中始终追寻党的历史足迹。2017年10月31日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习近平就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从北京前往上海和浙江嘉兴,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回顾建党历史,重温入党誓词,宣示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的坚定政治信念。习近平强调,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才能让中国共产党永远年轻。2021年6月18日,习近平同志带领中央领导同志到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面向党旗重温入党誓词。以最真挚最庄严的方式为全党做出榜样。几天后,又到中南海丰泽园毛泽东同志故居,以参观和讨论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还去了福建、广西、陕西等地。在陕西考察时,习近平同志到了杨家沟革命旧址。1947年底,毛泽东同志率领中央机关来到杨家沟村,在这里战斗生活了四个多月,在这里指挥解放战争,领导土地改革运动。挂在墙上的毛泽东同志的著名论断:“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各级领导同志务必充分注意,万万不可粗心大意”,吸引了习近平同志的目光。

在学习中感动,在感动中传承。党史教育以来,以革命烈士陈延年和陈乔年命名的延乔路成为网红路,前来致敬的人络绎不绝。路牌下一张张留言卡,“这盛世如你们所愿,我们会是你们的双眼替你们看遍。”一束束鲜花,自夏至冬从未间断。清华大学不少师生看完清唱剧《江姐》演出后表示:“这是一堂生动的党史课,不仅让我们对巾帼英雄江姐有了更深入更立体的认识,也激励我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以实际行动继承先辈精神。” 广西桂林毛竹山村种植户王德利说:“我们从小听着红军的故事长大,困难再大,想想红军长征,想想湘江血战没有什么不能克服的。”这一年的学习成果丰硕。在此基础上,习近平同志又提出学习党史要建立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

二、为什么要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

1.这个思想回答了如何在新时代全面加强党领导的问题

“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无论是党还是国家,其前途命运都取决于党的领导的全面加强。毛泽东同志一直明确强调:“工、农、商、学、兵、政、党这七个方面,党是领导一切的。党要领导工业、农业、商业、文化教育、军队和政府。”“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没有这样一个核心,社会主义事业就不能胜利。”但是后来的一个时期,党的领导被弱化、淡化、边缘化甚至被否定。而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好人主义,无政府主义等等则嚣张一时。多少人为此忧心哪!习近平同志针对上述倾向,振聋发聩地强调:“在当今的中国,没有大于中国共产党的力量或其他什么力量。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是最高的政治领导力量。”“加强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的要求不是空洞的、抽象的,要在各方面各环节落实和体现。”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领导不断加强。人们欣喜地看到,党的作风发生了根本改变,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得到有力保证,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变得更加科学,全党思想更加统一,政治上更加坚强团结,组织上更加有力,行动上更加一致,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道德凝聚力、作风带动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大大增强。总之,党的坚强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个领域各方面各个环节。组织体系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真正实现了党的领导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全覆盖。

2.这个思想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飞跃

习近平同志懂得并理解时代。他密切跟踪国内外形势新变化,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洞察时与势、危与机,善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和世界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仅及时回应新时代中国提出的问题,比如建设什么样的执政党和怎样建设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坚持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也及时回应当今时代人类提出的问题:世界发展到了怎样的时代?世界的政治、经济、科技与此前比发生了哪些根本性变化?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应当怎样既发展自己也促进包括发展中国家在内的整个世界的发展?对霸权主义、帝国主义、殖民主义怎样斗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在回应这些问题的过程产生的,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形成了理论的新成果。这一思想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内容,涵盖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将这一新成果提炼为十个明确和13个分领域的重要论述。这是一个系统全面、内涵丰富、内在统一的科学理论体系。

3.作为彻底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掌握了群众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彻底的。马克思说,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习近平同志懂得并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中国人民的心理,他的思想直抵他们的内心,所以能掌握群众。其彻底性包括三个方面:首先表现为无私、无畏。他庄严宣示:中国共产党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只代表党、国家和人民。直面矛盾和困难,不回避、不退缩,克服重重阻力、抗击反击打压,勇毅前行。回首10年,遇到的困难、解决的问题历历在目。其次是自觉的革命性,人格的高尚性。以自我革命推动社会革命,以党的革命性、纯洁性、先进性、高尚性带动社会,凝聚社会。习近平同志在2022年春节团拜会上说,“世界上最大的幸福莫过为人民的幸福而奋斗。”这是对中国共产党人百年价值观的抒写,是新时代向全党发出的号召,更是习近平同志高尚人格的真实写照。再次是守正创新。毫不动摇、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百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形成的理论成果,特别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进程中创造的精神、思想和传统,立足当下,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及经济社会各领域具体规律的认识。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已经变成并且正在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马克思说:“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激发起中国人民的主动精神、创造精神、奋斗精神、斗争精神,真正掌握了群众,形成了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奋力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喜人局面,汇聚成了推动民族伟大复兴的滚滚洪流。

至此,我真切感到一个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领袖已经岸然出现,一个科学的新时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已经放射出真理的光芒。我们应当鼓掌欢呼,我们应当衷心拥护,我们应当更加紧密地团结在这个核心周围,高举这个思想的旗帜,朝着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峰顶奋勇登攀!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