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光: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把握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
党的百年奋斗锻造了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形成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应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凝聚起更为强大、更加磅礴的精神力量。恩格斯指出,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与方法,就能够“把现代社会关系的全部领域看得明白而清楚,就像一个观察者站在高山之巅俯视下面的山景一样”。党的二十大提出“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并强调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这“六个必须坚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反映,作为一个逻辑缜密的理论体系,标志着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更为新时代新征程上牢牢把握、赓续传承、自觉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一、坚持人民至上,牢牢把握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价值立场
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人民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范畴,一切为了人民的利益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出发点与归宿。马克思指出,“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列宁认为,“劳动群众才应该是全部国家生活的基础”,“没有千百万觉悟群众的革命行动,没有群众汹涌澎湃的英勇气概,没有马克思在谈到巴黎工人在公社时期的表现时所说的那种‘冲天’的决心和本领,是不可能消灭专制制度的”。这些重要论述深刻揭露了英雄史观把历史发展看作是由少数英雄人物和帝王将相决定的虚假面目,科学揭示了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发展的鲜活实践主体和最高价值主体,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坚持人民至上的重要理论来源。坚持人民至上直接体现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理论升华,为科学把握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提供了基本政治立场和价值遵循。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继承弘扬和全面展现了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价值立场。回顾历史,从井冈山精神到抗战精神,从雷锋精神到“两弹一星”精神,从抗疫精神到脱贫攻坚精神,尽管这些宝贵精神形成背景各不相同,但都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坚持人民至上的生动表达,是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实践展开。
党的百年辉煌历史,是中国共产党源于人民群众、为了人民群众、组织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的奋斗史,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程,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坚持人民至上理念形成和丰富的过程。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具体践行了一切为了人民的唯物史观的崇高理念。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宣告:“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他们不提出任何特殊的原则,用以塑造无产阶级的运动。”列宁指出,“无产阶级政党的义不容辞的责任就是和群众在一起”。作为按照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建立起来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在其全部的革命实践中,不仅坚定地捍卫国家民族的利益,更真诚地解决人民、特别是农民的民生问题,无论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提出“打土豪,分田地”,还是抗日战争时期,为了争取地主富农抗日,改行减租减息政策,乃至解放战争时期,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草案)》,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都深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没有自己的私利,我们党的全部实践都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不是为任何特殊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和任何特权阶层服务,这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最根本标志,也是我们党能够保持本色、赢得民心、不断前进的根本原因。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具体践行了一切依靠人民的唯物史观的最高宗旨。人民是真正的英雄,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北京密云,农村妇女邓玉芬,把丈夫和5个儿子送到抗日前线,她被誉为“英雄母亲”;在河北平山,反“扫荡”的艰苦岁月里,“子弟兵的母亲”戎冠秀带领全村妇女为战士们送水、送饭。井冈山的南瓜、延安的红枣、太行山的小米、沙家浜的鱼虾、苏北大地的独轮车,这些不只是物资补给,更是中国人民舍生忘死、无私奉献博大胸怀的写照,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鱼水深情、生死相依光荣传统的体现。
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新时代新征程上,大力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应坚持人民至上,牢牢把握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价值追求。习近平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新时代,人民群众不仅对物质生活提出更高要求,而且对民主、法治、文化、安全、生态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增长。应紧扣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这一永恒的时代主题,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特别是要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切实解决人民急难愁盼的问题,让人民更多更好享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发展成果,让人民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推动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二、坚持自信自立,牢牢把握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思想基点
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唯心主义旧世界观的基础上,确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要求我们认识、分析问题时,应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主观愿望、个人想象与理性原则出发,这是我们认识当下、规划未来、制定政策、推进事业的客观基点,更是坚持自信自立的思想基点。自信自立表现为对马克思主义的笃定信仰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表现为对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自觉实践,既贯彻了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立场,更彰显了共产党人改造世界的实践品格。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坚持自信自立,不断激发、凝聚而成的精神结晶,自信自立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政治本色与思想基点。具体而言,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精神自信与精神自立的统一。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思想产物,精神自信是理想信念的生动表达。基于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真理性的深刻把握,中国共产党人认定“马克思的学说真是拯救中国的导星”,)坚信“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并始终高举真理和理想的旗帜,为了心中的主义与信仰,矢志不渝、前赴后继、百折不挠、逐梦前行。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成果,精神自立是理论自觉的生动表达。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从近代以后的深重苦难走向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从来就没有教科书,更没有现成的答案。基于对中国基本国情、历史传统与文化积淀的深刻认识,以更加积极的历史担当和创造精神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
体现于百年征程、熔铸于精神血脉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始终体现着坚持自信自立的政治本色和思想基点。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精神自信,是中国共产党人爱党信党、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的集中呈现。翻开中国革命发展史,党的先驱书写了一个个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感人故事。战争年代的环境之艰苦、生存之艰难、战斗之残酷是难以想象的,但共产党人用“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无畏、“腹中满是草根,宁愿饿死也不投降”的正气、“竹签钉入十指,痛彻心扉也不叛党”的坚贞,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爱党信党、坚定不移的特有品质。人民群众也从中感受到信仰的力量与理想的光芒。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江西省兴国县,23万人口中有8万多人参加红军。抗战时期的山西省武乡县,14万人口中有9万多人参加各种抗日救亡组织。归根结底是因为中国人民了解并认同共产党的信仰与主张,认定只要跟着共产党,就能翻身得解放。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精神自立,是中国共产党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科学态度的集中呈现。大革命失败后,我们党进一步认识到中国的问题应该由中国人自己解决。无论是井冈山时期提出的“工农武装割据”“开展土地革命”“思想建党”“政治建军”“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等,还是延安时期提出的“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等,乃至西柏坡时期提出的“两个务必”等,这些都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科学态度的生动写照。
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党的百年奋斗成功道路是党领导人民独立自主探索开辟出来的,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篇章是中国共产党人依靠自身力量实践出来的,贯穿其中的一个基本点就是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时代新征程上,大力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应坚持自信自立,牢牢把握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思想基点。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以更加积极的历史担当和创造精神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新的贡献。坚定走自己路的信念,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既不好高骛远,也不因循守旧,既不刻舟求剑,也不照抄照搬,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永葆奋斗激情、勇于开拓创新,凝聚起自立自强的磅礴力量,在新时代新征程创造令世人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三、坚持守正创新,牢牢把握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本质要求
恩格斯指出:“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包括我们这个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马克思主义能不能行,关键在于能否始终坚持守正创新,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中国之“的”。守正创新植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沃土,融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价值论为一体,具有普遍性的方法论指导意义。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高度看,“守正”就是从事物存在、发展的客观规律出发,科学把握事物本质,自觉按规律办事。列宁指出:“现代历史的全部经验,特别是《共产党宣言》发表后半个多世纪以来世界各国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都无可争辩地证明,只有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才正确地反映了革命无产阶级的利益、观点和文化。”因此,中国共产党人所守的“正”,就是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创新作为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集中体现,是通过人类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创造性活动,产出既合规律性又合目的性的创新成果。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内涵着守正创新的精神内核与本质要求,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守正与创新是一个辩证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一方面,“守正”是“创新”的基础和前提,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都是建立在对规律的科学把握和自觉遵循上;另一方面,“创新”是守正的目标,党带领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始终在认识、把握、遵循客观规律的前提下,不断通过创新实现伟大事业的向前发展。
守正创新的精神内核是守正创新历史的理论升华,守正创新的历史是守正创新精神内核的实践展开,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形成、发展的过程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守马克思主义之“正”、创中国革命之“新”的过程。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不断坚守着马克思主义的主义之“正”、理论之“正”、道路之“正”、制度之“正”和文化之“正”。从瑞金到延安、从陕甘宁到鄂豫皖、从左右江到西柏坡,革命根据地见证着革命事业的发展壮大,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内涵也在这一伟大历史进程中不断丰富发展,但是无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如何发展、如何丰富,贯穿其中的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始终没有改变,这体现了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本质、规律的把握和遵循,契合了坚守正道、不忘初心的“守正”要求。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也在守正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着。在抗美援朝的战斗中、在三年自然灾害的抗争中、在大庆油田的会战中、在“两弹一星”的研发中,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焕发出勃勃生机;在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伟大抗疫精神中,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这些无不体现了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传承、发展与创新,契合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创新”要求,深深融入我们党、国家、民族、人民的血脉之中,托起一个古老民族走向复兴的壮丽日出。
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从事的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新时代新征程上,大力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应坚持守正创新,牢牢把握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本质要求。准确把握时代大势,勇于站在人类发展前沿,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切实增强守正创新的自觉性与坚定性。一是守共产党执政规律之“正”,创新时代党的建设之“新”。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全面推进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回答好新时代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大时代课题。二是守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之“正”,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新”。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揽“四个伟大”实践要求,回答好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时代课题。三是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之“正”,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之“新”。推动建设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回答好新时代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时代课题。
四、坚持问题导向,牢牢把握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内生动力
马克思指出,“一个时代所提出的问题,和任何在内容上是正当的因而也是合理的问题,有着共同的命运:主要的困难不是答案,而是问题。因此,真正的批判要分析的不是答案,而是问题。……问题就是公开的、无畏的、左右一切个人的时代声音。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本质的内在规定,其外在的表现形式就是问题。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问题是思考、研究与行动的实际起点,也是逻辑起点。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是推动国家、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习近平多次强调:“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在腥风血雨中由小到大、从弱变强,在战火硝烟中奋然崛起、砥砺前行,始终坚持问题意识、解答时代问题是其成功密码。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也始终贯穿着坚持问题导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的现实问题相结合,不断探求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面临的各种问题的解决之道。善于发现问题、敢于直面问题、冷静分析问题、科学解决问题,善于在问题中找办法、寻先机、求突破,推动了党和人民事业的蓬勃发展,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体现。
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法宝,同时认识到“只有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来研究实际问题、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才算实际的理论家”,坚持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的实际问题出发,带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有针对性地解决各种现实问题。恩格斯指出,“现实性这种属性仅仅属于那同时是必然的东西”,坚持问题导向,应善于抓住和解决那些具有必然性的问题。由于具有必然性、现实性的问题往往是全局性、根本性、关键性问题,因此,面对错综复杂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中国共产党人十分强调要善于抓主要矛盾,善于从纷繁复杂的问题中把握规律,提高解决全局性、根本性、关键性问题的本领与水平。比如,在井冈山,毛泽东通过《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革命文献,有针对性地解决了“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问题;在延安,毛泽东通过《〈共产党人〉发刊词》《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问题》《目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等光辉著作,有针对性地解决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问题;在西柏坡,我们党提出了建立建设新中国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有针对性地解决了怎样从革命转向建设、怎样把工作重心转向城市、靠谁执政和怎样执好政的课题,特别是提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的“两个务必”思想,有针对性地解决了加强党的建设、拒腐防变的问题。
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们所面临问题的复杂程度、解决问题的艰巨程度明显加大。新时代新征程上,大力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应坚持问题导向,牢牢把握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本质要求。增强问题意识,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切身利益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一是善于发现问题。提升发现问题的敏锐性、前瞻性,在纷繁复杂的表象下,发现真问题、找到真症结。二是敢于正视问题。清醒认识到问题的紧迫性与艰巨性,认识到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三是长于分析问题。坚持全面、联系、发展地看问题,透彻分析问题的性质、原因及表现,分清轻急、把握重点、抓住关键。四是勇于解决问题。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解决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上,不断提出真解决问题、解决真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努力答好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交出新征程上更加优异的答卷。
五、坚持系统观念,牢牢把握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科学思维
恩格斯指出:“当我们通过思维来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万事万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系统观念是事物普遍联系的哲学表达,坚持系统观念是我们科学把握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思想方法与工作方法。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整块钢”,“在这个由一整块钢铸成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决不可去掉任何一个基本前提、任何一个重要部分,不然就会离开客观真理”。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思想成果,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也是“一整块钢”。从时间看,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不是某一时段、某一节点的精神,而是贯穿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全过程的精神;从空间看,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不是某个地域的单一精神,而是涵盖所有区域的精神。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某个时期、某一区域产生的具体精神形态,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某个侧面、角度的具体呈现与深化拓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横向上的展开和纵向上的发扬,体现了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有机统一。科学把握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把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看作一个涵盖各历史阶段具体精神形态的综合性、集成性概念。
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形成了具体的长征精神、老区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脱贫攻坚精神、抗疫精神、探月精神、北斗精神等伟大精神。这些具体精神形态虽有其特殊的精神内涵和个性品格,但都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精髓要义,是中国共产党在艰难险阻条件下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而培育和涵养的伟大精神,是充盈着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伟大精神,其精神实质和基本要素是相通、一致的。这些具体精神形态有着共同的文化根基、理论来源和实践基础,有机统一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科学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滋养和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的伟大实践,是泱泱中华民族能够穿越时空、具有磅礴伟力和永恒价值的伟大精神和宝贵精神财富。
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只有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事物,才能把握事物发展规律。”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作为一个时代符号、历史坐标与精神高峰,迄今依然绽放着耀眼的思想光辉和时代光芒。新时代新征程上,大力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应坚持系统观念,牢牢把握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科学思维。把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看作一个辩证统一、不可分割、环环相扣、相辅相成的思想系统,具有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与战略性的价值,应全面、系统、普遍联系地认识和把握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丰富内涵,真正领悟其精髓要义,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鼓舞人心、凝聚力量的时代价值。同时,始终坚持用系统观念来把握和处理我们面临的形势、问题和任务。一是加强前瞻性思考。善于通过历史看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用好“五个战略性有利条件”,走好“五个必由之路”。二是加强全局性谋划,把握好全局和局部的关系、当前和长远的关系、宏观和微观的关系、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特殊和一般的关系,从大局、长远和大势进行谋划。三是加强战略性布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快建成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文化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等。四是加强整体性推进。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
六、坚持胸怀天下,牢牢把握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世界情怀
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多种宗教。不同历史和国情,不同民族和习俗,使世界更加丰富多彩。没有多样性,就没有人类文明,但这并不能否认人类社会的统一性、稳定性与共同性。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持胸怀天下是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时代表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指出:“《共产党宣言》对资本主义生产跨越国界、不断开拓世界市场进行了深刻分析,科学预见了物质生产和精神文化生产的世界普遍性趋势,进而指出共产主义不是一种狭隘的地域的运动,无产阶级要获得彻底解放必须解放全人类,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为马克思主义政党胸怀全球、造福人类,共同创造美好世界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16]按照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建立起来的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就坚持胸怀全球,从更宽广的世界视野来看待和把握中国问题。比如,在战争年代,革命根据地虽地处偏远,但我们党带领根据地人民怀着以天下为己任的广阔胸怀,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中正确认识和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变化中汲取经验教训,始终通过自己反侵略、反压迫的实践,探索世界被殖民国家的革命之路,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建立独立国家提供可行路径,在这一过程中形成的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伟大精神也具有了鲜明的世界情怀。
中国共产党是适应世界发展大势应运而生的。毛泽东指出:“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在革命斗争历程中,面对内忧外患的复杂局面,我们党始终坚持胸怀天下,以世界眼光来看待中国革命事业,把中国革命与人类进步事业紧密联系起来,积极融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并寻求国际支持和世界人民的同情与援助。红军长征即将胜利到达陕北时,毛泽东就提出“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的国际主义观点。在延安,我们党提出中国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世界的和平阵线相结合的任务。1935年12月27日,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中指出:“自从帝国主义这个怪物出世之后,世界的事情就联成一气了,要想割开也不可能了。……国际援助对于现代一切国家一切民族的革命斗争都是必要的。”1941年10月,在延安组织召开了“东方各民族反法西斯代表大会”,领导建立起“东方各民族反法西斯联盟”。“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世界上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等各种反法西斯力量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给予的宝贵援助和支持。苏联给予中国抗战有力的物资支持,美国‘飞虎队’冒险开辟驼峰航线,朝鲜、越南、加拿大、印度、新西兰、波兰、丹麦以及德国、奥地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日本等国的一大批反法西斯战士直接投身中国抗战。”在西柏坡,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的总结讲话中,毛泽东指出:“我们不能设想,没有苏联,没有欧洲的和美国的工人运动吸引美帝国主义的力量在西方,我们中国革命也能胜利。”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我们党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也极大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建立独立国家提供了可行路径。
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当前,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面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与历史之变,何去何从取决于各国人民的抉择。新时代新征程上,大力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应坚持胸怀天下,牢牢把握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世界情怀。一是坚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通过中国自身的努力与实践,不断拓展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中国方案、中国智慧与中国力量。二是坚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恩格斯指出:“没有共同的利益,也就不会有统一的目的,更谈不上统一的行动。”以共同利益、共同挑战将各国前途命运联系起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跳出小圈子和零和博弈思维,树立大家庭和合作共赢理念,展现负责任大国担当,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致力于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三是坚持建设新型国际关系。坚定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倡导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深化拓展平等、开放、合作的全球伙伴关系,推动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四是坚持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超越地域、肤色等差别,以人类共同利益为交汇点,同各国人民一道,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
注释:
[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 列宁全集,第3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5] 列宁全集,第1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6]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7] 列宁全集,第3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8]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9] 李大钊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10] 方志敏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1]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2] 列宁全集,第3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1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14] 毛泽东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5] 列宁全集,第1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16] 习近平.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共产党人的必修课[J].求是,2019,(22).
[17] 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8]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
[19] 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0] 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
[21] 毛泽东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22]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