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间:从刀郎说到“公知”与“为人民服务”

作者:山水间 来源:红色文化网 2023-10-05 1452

“公知”与“为人民服务”

——刀郎《罗刹海市》的启示

山水间

 

有人说刀郎的《罗刹海市》是“骂人歌曲”,一口咬定是为骂某4人写的。

其实《罗刹海市》的歌词里一没有脏字,二没指名道姓,等于说了声“阿Q头上有赖疤”,谁对自己的长相没有底谁就可以对号入座。

对这种“对事不对人”可以有各种理解。可以理解为指的是“某4人”,也可以理解为指的是社会——生活中到处可见大大小小的“罗刹国”或者“罗刹海市”的小气候:只看外表,不看实际,以美为丑,以丑为美,蝇营狗苟,不得不委屈妥协,甚至不得不自污求生存,如此等等。这种情况不光中国有,外国也有,连居里夫人都曾说过:“最让人难受的是,必须向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的种种偏见作出让步,让步的多寡则取决于你自觉强大还是弱小。如果你让步得不够,你将被碾得粉碎。如果你过分退让,你就是个卑鄙小人,你就会对自己感到厌恶。”

不仅如此,甚至可以理解为指的是每一个人,谁能一点不沾“过七冲越焦海三寸的黄泥地”?也就是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隐形的“罗刹国”,内心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时时在打架,而且许多情况下是假恶丑占了上风,让人不是滋味。

理解成指的是社会或每一个人才更合逻辑。正因为涉及了所有的人,所以才是“人类根本的问题”。如果仅仅涉及某4人,那还能算“人类根本的问题”吗?如果算,那岂不是说,只要去掉这4个人,“人类根本的问题”就一劳永逸地解决了?这究竟是骂这4个人还是捧这4个人?真不知道那些一口咬定这首歌是“骂某4人”、甚至教唆跟刀郎打官司的人的逻辑常识是什么人教出来的。

但《罗刹海市》最了不起之处不仅是揭示了“罗刹国”的问题,而且点出了问题的要害,用寥寥数笔就揭示了奥地利哲学家维特根斯坦学说的一大精髓:语言有两重性——能描述事实,也能歪曲事实。

维特根斯坦说:“语言给每个人设下同样的圈套;它是一个巨大的网络,容易使人误入歧途。”“语言是一座由许多条道路组成的迷宫。你从这一边走进去,你知道怎么走出去;当你从另一边走到同一个地点,你却不知道怎么走出去”。

《罗刹海市》的表述则简洁得多,艺术得多:说驴是驴、鸡是鸡,那就是用语言描述事实;说驴是鸡、鸡是驴;那就是用语言歪曲事实。

用“马户又鸟”大作文章、指驴为鸡、指鸡为驴、指鹿为马、指丑为美、指美为丑、指黑为白、指白为黑……所有这些都是用语言制造虚幻世界愚弄世人,由此制造出无数假恶丑。《罗刹海市》把这一切高度概括成一句歌词:“那马户又鸟是我们人类根本的问题”。

弄懂《罗刹海市》点破的这“根本的问题”有什么用?用处大了,甚至可以说,弄懂这“根本的问题”就像掌握了一把社会手术刀,能一下子看清无数原先看不清的问题。

就以“公知”和“为人民服务”为例,看《罗刹海市》画龙点睛之笔是如何给出层层启示,指导人一步步剖析出二者的本质的。

基点:“那马户又鸟是我们人类根本的问题”——语言有两重性,可以描述事实,也可以歪曲事实。

启示1:一切由语言描述出来的东西都可能为真,也可能为假。

启示2:不能用语言来证明语言,只能用事实来证明语言。

既然语言描述出来的东西都既可能为真,也可能为假,那就不能用语言来证明语言,否则如果用来证明语言为真的语言本身就不真怎么办?

所以能证明语言的描述是真是假的只能是事实——要证明“驴”这语言正在描述事实,不能用“马户”之类语言作为证据,而只能用真实的驴作为证据。

足以证明这一条规律的现成的例子:

如今夸刀郎的都是用什么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的?用刀郎的作品、人品、才华、技巧、艺术水平、胸怀、气量、影响力、感染力、贡献、人气、家国情怀、作品的来龙去脉和背后感人的故事……总之是用事实,铺天盖地的事实,确凿无疑的事实,津津乐道的事实。不折不扣的“用事实证明语言”。

而如今骂刀郎的又都是用什么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的?用“文字的垃圾”“情绪的狗屎”“令人恶心”“吃不下饭”“戾气”“低俗”“下贱”“不入流”……总之是用语言,挖空心思搜索枯肠堆砌出来的语言。而能够佐证这些语言的事实呢?是零,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等词穷了,就开启撒泼模式:“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理解!”“我就是这么以为!就是坏!就是坏!!就是坏!!!”——“它以为总是它以为,扁桃肿得比脑肥”。这已经不仅是“用语言证明语言”,而且是“用语言+撒泼证明语言”。

这两种证明方式的效果各是如何?如果只是为了令人信服,那在没有官方权力介入的情况下,看效果只要看被哪种方式说服的人多就行。如果能“用语言证明语言”,那跟着骂刀郎的人应该越来越多、夸刀郎的人应该越来越少才对。实际呢?夸刀郎的人减少了吗?而骂刀郎的人呢?始终就“月月鸟飞”和“水青水皮”之类一小撮,很有“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的味道,而且不客气地说,假如没有点出刀郎这个名字,真让人弄不清骂的是谁——冷眼旁观,“文字的垃圾”“情绪的狗屎”“令人恶心”“吃不下饭”“戾气”之类,不正是那些口沫横飞咒骂刀郎的人的自我写照吗?说他们在“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似乎也不为过。

如此咒骂从长远看有何结果?老祖宗早有言在先:“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启示3:上层建筑领域的一切都离不开用事实证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上层建筑领域的一切都是由语言描述而成的。给出这一切的专家学者的资格——学位、论文同样是由语言描述而成的。既然语言有两重性,那所有一切由语言描述而成的东西就都可能为真,也可能为假。究竟是真是假?同样应按照“不能用语言来证明语言,只能用事实来证明语言”的原则办——上层建筑领域的一切和给出这一切的专家学者的资格要用事实来验证,而不能用语言来验证。也就是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若不如此呢?那就是“用语言证明语言”。如果“用语言证明语言”靠得住,那只有语言证明的东西就不应有任何谬误。既然如此,那如何解释如下结论和给出这些结论的专家学者?

——“不惜一切代价发展芯片产业很危险”;

——“销毁核武装取信美国”;

——“取消十八亿亩红线”;

——“劳动不创造财富”;

——“不买华为产品的人才是真正的爱国者”;

……

刀郎没有学位,没有论文,没有任何用语言构成的能证明他有专家学者资格的东西。按照“用语言证明语言”的游戏规则,他没资格当艺术家或任何“家”。然而实际呢?

就凭这些,就必须坚持“上层建筑领域里的一切都必须由事实证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启示4:判断上层建筑领域一切结论真伪对错的最权威的事实。

既然“上层建筑领域里的一切都必须由事实证明”,那就需要一个最权威、最普遍的标准事实。而这个标准事实只能是“生存”。

对人类来说,最普遍最权威的事实就是:生存高于一切——人类最大最根本的利益是生存。求生是一切动物的本能,人也不例外。人只要来到这个世界上就要生存,不需要理由。生存是硬道理。生存是绝对真理。在生存面前没有道理可讲。人有正当的生存之道要生存,没有正当的生存之道也要生存。人生存受到威胁时可以不顾一切。一个社会如果多数人的生存都遭到威胁,都不顾一切,这个社会必崩溃。

对人类而言,有利于人类生存的就是真理,有害于人类生存的就是谬论——危害人类存在的上层建筑领域的结论还有什么必要存在?

对绝大多数人而言,有利于绝大多数人生存的就是真理,有害于绝大多数人生存的就是谬论。

更严格地讲,生存面前没有对错,只有敌我——如果站在人类一边,那凡是不利于人类生存的,就是与人类为敌,就是反人类,就不可容忍。如果站在绝大多数人一边,那凡是不利于绝大多数人生存的,就是与绝大多数人为敌,就不可容忍。

 

启示5:以“绝大多数人的生存”的事实为标准看“公知”的本质。

“公知”的精神支柱和赖以存在的理论根据是“精英主义”——历史是“精英”创造的,世界只能由“精英”统治。“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公知”属于“精英”,所以“公知”掌管一切天经地义:“马上得天下,马上不能治天下”。

既然历史是“精英”创造的,社会是“精英”建立的,那就意味着其他人多余,可以不要。

既然“精英主义”认定历史是“精英”创造的,跟其他人没关系,那社会要发展进步就必须且只需保护“精英”,其他人则是社会发展的垃圾,可以而且应该去掉。所以“精英主义”的体系里的核心就围绕着两大内容:第一,“精英”高于一切;第二,“淘汰垃圾人口”。

“淘汰垃圾人口”一直是“精英主义”的重点——从最极端的殖民主义和纳粹德国的种族大屠杀,到比较“文明”的生物战、粮食战、基因战,到更隐蔽的当代“经济学家”的软刀子杀人,如“你穷是因为你懒”“你穷是因为你笨”“你就不配活着”“为了达到改革目标,必须牺牲一代人,这一代人就是3000万老工人。8亿农民和下岗工人是中国巨大的财富,没有他们的辛苦,哪有少数人的享乐,他们的存在和维持现在的状况是很有必要的”……形式各不相同,万变不离其宗——“淘汰垃圾人口”。

不管主观上是否有意,只要自命“精英”、指责别人“脑残”“智障”“暴民”“人渣”“低素质”“乌合之众”之类,实质上就已经在动手从法理上置对方于死地——在“精英主义”的词典里,这些语汇的实际含义是“垃圾人口”。在“精英主义”的机制里,“垃圾人口”意味着“该被淘汰”“不配活”。被列入“垃圾人口”就从理论上被判了死刑——运用这类词汇本身就是把“精英主义”的游戏规则——“人与人不等”强加于人。只要人与人不等,就确立了“人歧视人”的歧视链。这歧视链一建立就只会不断繁殖,不会自动衰减——既然人与人不等,那差别是多少?无穷大——只要不是“0”,那就必然是无穷大,不管设什么限,总能找借口突破。只要有歧视链,就启动了“淘汰垃圾人口”的杀戮机制。这个机制一旦运转起来就开弓没有回头箭。即使一开始不那么极端,但经过无限恶性发展之后终将登峰造极,像原子弹的链式反应一样无限扩大——纳粹德国一开始也没有公然屠杀犹太人,但“淘汰垃圾人口”的机制一启动就再也止不住,整个社会每个人都身不由己,最终走向种族灭绝的极端。因此“精英”说别人“脑残”“智障”之类,就跟街痞子说“宰了你”、希特勒治下说“犹太佬”一样,不管语气如何,内涵都是残酷狠毒,杀机无穷。

竞技场上夺得名次的永远是少数。能当上“精英”的也永远是少数。那当不上“精英”的绝大多数人该怎么办?既然多余,那就只能按“精英主义”的原则办:“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淘汰垃圾人口”。“精英主义”从不为绝大多数人设计生路。最多对本国的“垃圾人口”施舍些残汤剩饭当猪养,而着重到海外“淘汰垃圾人口”。

既然“精英主义”的原则与绝大多数人的生存水火不容,那么代表“精英主义”的“公知”就不可能例外。

只要站在绝大多数人一边,就不可能不与代表“精英主义”的“公知”尖锐对立,不可调和。

 

启示6:以“绝大多数人的生存”的事实为标准看“为人民服务”的本质

与“精英主义”截然相反,毛主席领导的中国共产党的原则是“为人民服务”,是“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既然历史是人民创造的,社会是人民建立的,所以人民之间相互平等,谁也不比谁高等,谁也不能少,所有人的生存都要得到保证。如果必须牺牲生存,那只能是为了挽救更多的生存——为保护多数人的生存而不得不牺牲少数人的生存,或者剥夺危害多数人生存的人的生存。因此,“为人民服务”的机制是保护绝大多数人生存的机制。在这个机制下,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为人民服务,就是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就是人民的一员。人民中只有“服务”,没有“淘汰”,更没有“淘汰垃圾人口”——“服务”本身就是对“淘汰”的否定。

“保护生存”是需要从开头到结尾贯穿始终的事,有一刻空缺也等于零,达不到“保护生存”的目的。“精英主义”一面说“人生而平等”,一面宣布“结果平等是不应该的,机会均等是不可能的”,换句话说是只有“起点平等”,没有“结果平等”,所以不妨碍最终“淘汰垃圾人口”;完全是一面立牌坊,一面当婊子。而在“为人民服务”的体系里,“人人平等”不仅仅是“起点平等”“过程平等”,而是必须是“结果平等”,绝大多数人的生存权都必须得到保证。毛主席说:“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在共产党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造出来。”即使是敌人,“只要他们不造反,不破坏,不捣乱,也给土地,给工作,让他们活下去,让他们在劳动中改造自己,成为新人。”“民愤很大需要打倒的, 只是极少数。就是对于这些人, 也要给出路, 不给出路的政策, 不是无产阶级的政策。”

“精英主义”最推崇的是“淘汰”——社会靠“精英”发展,“精英”永远是少数,只有淘汰掉别人才能成为“精英”。社会要发展就必须靠你死我活的竞争。竞争失败就该淘汰,不淘汰落后就是平均主义大锅饭,是奖懒罚勤,是妨碍社会发展。在“精英主义”的体系里,“剥夺生存”不需要理由,“生存”才需要理由——“物竞天择,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为人民服务”最推崇的是“改造”。发展离不开竞争,但不能是以人生存为代价的竞争,竞争失败应该被淘汰的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事物而不是人命,否则就能在“发展”的名义下丧尽天良,比如为了“发展”灭绝美洲印第安人,为了“发展”在全世界到处制造战乱剥夺生存,为了“发展”而淘汰占世界人口80%的“垃圾人口”。在“为人民服务”的体系里,“生存”不需要理由,“剥夺生存”才需要理由——为了绝大多数人生存而不得不牺牲少数人。

要既确保绝大多数人的生存又要竞争,唯一的办法就是“改造”——组织起来,抓住或创造出一片散沙匹马单枪的个人抓不住的生机,靠集体力量通过“命运共同体,共同生存,共同发展”。而这就离不开“改造”。毛主席说:“改造客观世界,也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关系”“在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过程中,人人需要改造,剥削者要改造,劳动者也要改造”“工人阶级要在阶级斗争中和向自然界的斗争中改造整个社会,同时也就改造自己。工人阶级必须在工作中不断学习,逐步克服自己的缺点,永远也不能停止。拿我们这些人来说,很多人每年都有一些进步,也就是说,每年都在改造”“如果认为社会主义改造只是要改造别人,改造地主、资本家,改造个体生产者,不要改造知识分子,那就错误了。知识分子也要改造,不仅那些基本立场还没有转过来的人要改造,而且所有的人都应该学习,都应该改造。我说所有的人,我们这些人也在内。”

列宁说:“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全俄电气化”。毛主席说:“世界到了全人类都自觉地改造自己和改造世界的时候,那就是世界的共产主义时代”——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体系把共产主义与“全人类都自觉地改造自己和改造世界”联系到一起,把“改造”提高到从来没有过的高度。

“精英主义”讲“淘汰”,“为人民服务”讲“改造”;“淘汰”意味着要人死,“改造”意味着要人活。人死了还改造什么?“改造”本身就是对“淘汰”的否定,就包含了“绝大多数人都能生存”的内涵。这足以证明对绝大多数人而言,“精英主义”意味着“死”,而“为人民服务”意味着“生”。

鲁迅说:“老百姓虽然不读诗书,不明史法,不解在瑜中求瑕,屎里觅道,但能从大概上看,明黑白,辨是非,往往有决非清高通达的士大夫所可几及之处的。”——老百姓也许没有学位,没有论文,不懂“普世价值”“人性”“人权”“自由”“民主”“公民社会”之类“瑜中求瑕,屎里觅道”,但能从大概上看,明黑白,辩是非。这个“大概”“黑白”“是非”就是:第一,普通老百姓的命运在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的机制下是主人公,在“精英主义”的机制下是“垃圾人口”。第二,既然“绝大多数人的生存高于一切”,为什么要选择死路?

既然最大最根本的利益是生存,那么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是选择确保绝大多数人生存的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还是选择把绝大多数人当成“垃圾人口”而予以淘汰的“精英主义”,答案不言而喻。

后话

上述各段落的具体观点都早已有数。但是从“语言有两重性”切入、通过“不能用语言证明语言”把所有具体观点串到一起、构成环环相扣、层层递推的逻辑关系链却是受刀郎《罗刹海市》给出的哲学观点启发的结果。

就凭这,能说刀郎的《罗刹海市》是“没有思想”的“骂人歌曲”吗?

2023.9.29.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23
0
1
2
3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