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官为何喜欢结交“政治骗子”?

作者:清风AA 来源:其臣观察室 2025-05-02 233

不知道大家留意没有,最近几年落马的贪官中,出现一项新的罪名“结交政治骗子”。

比如:4月23日,中纪委监委发布《关于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张效廉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的通报中指出,张效廉丧失理想信念,背弃初心使命,官迷心窍、利令智昏,结交政治骗子,对抗组织审查。

4月23日,发布的《重庆市委原常委、政法委原书记陆克华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和公职》的通报指出,陆克华严重违纪违法的问题之一还是“搞‘低级红’‘高级黑’,结交政治骗子”。

在这之前的4月7日,发布的《驻中组部纪检监察组原组长李刚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和公职》的通报指出,李刚严重违纪违法的问题之一是“搞投机钻营,结交政治骗子”。

据媒体报道,近年来,结交“政治骗子”的落马高官,除了以上三人外,还有云南省委两位原书记白恩培、秦光荣,公安部原副部长、司法部原部长、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原副主任傅政华,天津市委原书记黄兴国,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彭国甫,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原党组书记、董事长王宜林,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原副主任、陕西省政协原党组书记、主席韩勇,四川省政协原党组成员、副主席杨克宁,湖北省人民政府原党组成员、副省长曹广晶等人。至于地厅级以下官员就更多了。

这么多省部级高官在通报中被点名“结交政治骗子”,已经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五十五条规定:“搞投机钻营,结交政治骗子或者被政治骗子利用的,给予严重警告或者撤销党内职务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留党察看或者开除党籍处分。”

看到以上通报,人们不禁要问:什么是政治骗子?贪官为什么喜欢结交政治骗子?政治骗子是如何产生的?

第一,什么是政治骗子?中纪委国家监委网站,2021年9月5日发表的《记者观察,揭穿政治骗子的套路》一文说:“‘政治骗子’通常是以虚构的领导干部亲友身份或特殊社会身份出现在公职人员面前,以所谓的‘稀有政治资源’获取信任,继而招揽工程、骗取钱财等。与游走在领导干部之间的政治掮客相似,本质上都是为了攫取利益。”

贪官为何喜欢结交“政治骗子”?

从这些年查处的贪官严重违纪违法的情况来看,“政治骗子”往往虚构身份,把自己包装成高级干部亲属或者是与领导关系亲密的人物,以获取那些希望搭上领导“天线”官员的信任,进而骗权、骗钱、骗项目。

第二,贪官为什么喜欢结交政治骗子?在我看来,说他们“喜欢结交政治骗子”是不准确的。所谓“结交政治骗子”,实际上是要“结交权力”,结交能使自己获得晋升的“有权之人”。

他们的目的就是想再升更大的官,再贪更多的钱。

从这些年的情况看,一些贪官之所以被“政治骗子”骗了,基本上都是想通过“走关系”使自己获得“晋升”。如果这些贪官事先已经知道对方是骗子,是绝不会去结交这些人的,因为结交这些骗子不但达不到“晋升”的目的,还会使自己在多方面遭受损失,所以这些贪官也是上当受骗之人。

所以,从已经通报的这些结交政治骗子的案例来看,一般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本身的官职就比较高,基本上都是副厅、乃至副省级以上的官员。

二是,想结交这些在他们看来所谓在上面有关系的特殊身份的人物,由这些人当桥梁,再往上爬一爬。

三是,要想结交这些政治骗子就得靠大量地送财、送礼套近乎才行,而这些钱从哪里来?靠贪、靠贿。

四是,而那些所谓的政治骗子,目的就是骗钱、骗财,最后的结果必然是鸡飞蛋打、人财两空、锒铛入狱。

第三,政治骗子是如何产生的?俗话说,有需求,就会有市场。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副秘书长孙大伟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这类人群通常冒充领导干部或其亲属、身边工作人员,或伪造与高官的合影,或谎称“上面有人”,以此制造掌握“内部信息”的假象,声称可以找关系帮人“跑官要官”,借机行骗。

贪官为何喜欢结交“政治骗子”?

这些政治骗子很熟悉走江湖人士那一套,走南闯北、见多识广、察言观色、能言善辩、洞察心理、随机应变等,将自己包装成不是一般人。在他的蛊惑下,很容易上当受骗。

反腐专题片《永远吹冲锋号》中就披露了只有中专学历的李全,把自己包装成“领导同志身边的高级智囊”,蒙骗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原副主任傅政华长达20年,并借机谋取土地开发、诉讼协调、亲属就业等大量利益的故事。

这并非个案。出身农村、仅有农校学历的何清帆,凭借在人民大会堂、钓鱼台的照片,假称是 “省部级领导的女儿”,成功从昆明市公安局五华分局原局长涂力军、曾任呈贡区公安分局局长的肖为民手中骗取5.3亿元项目。

更有甚者,一些政治骗子直接冒充“京官”。2010年到2013年,“无固定职业者”赵锡永,假冒“国务院研究室司长”,以调研之名四处招摇撞骗。一些地方领导干部不仅陪同出席招商会,还聘其为政府顾问。当骗局败露时,涉事机关、企业甚至都不敢承认自己受了骗,连称“没遭受什么损失”。

这种心理就像一名女人被她一直想认识的人强暴了,碍于面子既不敢告发,又不敢承认一样。

此外,不少政治骗子还打着“消灾避祸”的幌子行骗。甘肃省原省委常委、副省长虞海燕被查前,特意找到当地一名自称在中纪委工作过的人叫上妻子一起去“培训”,演练如何对抗调查。虞海燕在忏悔时说: “后来专案组调查完以后跟我说,这个人就是兰州市公安局的退休干部,听了以后我都觉得丢人。”

在我看来,政治骗子的伎俩大多比较拙劣,一些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本应具备基本识别能力,但在“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思想作祟下,宁愿铤而走险;或在 “有枣没枣打一竿子”的自我安慰下,逐步放弃了警惕,任其摆布。

另外,在为什么会产生政治骗子问题上,我们的有关部门也应该进行深刻反省。如果我们在选拔、考察、任用领导干部上,严格履行有关程序,严格走群众路线,不唯上,只唯实,还会有政治骗子吗?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0
0
0
3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