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援:“铁的堡垒”的威力
——谈《百面战旗红》之“铁的堡垒”战旗精神特质
党,是引领我们前进的旗帜;党,也是敌人永远攻不克的“战斗堡垒”。
值此党的大会召开之际,抚今追昔,忆峥嵘岁月稠,倍感“铁的堡垒”坚如磐石,巍峨屹立。
在一次采访中,有一位外国记者问我:“在我们西方社会,普遍认为你们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一支有着特权和特殊性的另类军队,你们曾经在中国的主要政府部门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当西方的学者认为中国政局动荡时,他们经常会推测中国将会发生军事政变。结果,他们的预言都破产了。这到底是什么原因?”
我反问他:“你知道‘党指挥枪’的原则吗?”他回答:“不甚了解,愿闻其详。”
我告诉他:“‘党指挥枪’的原则就是党对军队实施绝对的领导。在组织形态上表现为‘党支部建在连上’,连以下的排班设有党小组;连以上的营团旅师军设有党委。这就保证了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指示能一竿子插到底。连以上实行双长制,军政主官负全责,最终决策权在党委。在制度安排上,实行民主集中制,即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在这种制度下,即便有某些人,与党中央的决策没有保持一致,也成不了大气候。”
这位外国记者听后恍然大悟,认识到“支部建在连上”是中国军队独有的特色,是保证中国军队军令、政令畅通的稳定器,是中国军队战斗力生成和凝聚的“战斗堡垒”。
在中国军队的无数个“战斗堡垒”中,有一个“铁的堡垒”最具代表性,她就是八路军教导1旅3团1营2连(今某部“红8连”)。
这个连队发轫于南昌起义、植根于三湾改编,是第一批支部建在连上的红军连队。
之所以说这个连队是“铁的堡垒”,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个是艰苦卓绝,玉汝于成。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黑云压城城欲摧,共产党员血流成河,革命陷入低谷。而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为代表的一批共产党人面对敌人的屠刀,挺身而出,打响了武装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红8连”的前身即是国民革命军第3军军官教育团警卫连,该连追随时任军官教育团团长的朱德光荣地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当时,警卫连的共产党员多,骨干多,战斗力强。在南昌起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始终护卫在起义领导人朱德的身边,是当之无愧的“铁的堡垒”。
起义失败后,一些起义军官兵纷纷不辞而别。10月初,三河坝分兵后,朱德和陈毅、王尔琢等在江西赣州安远县天心圩召开军人大会。
朱德向身边仅剩的2000多人宣布:“大革命失败了,我们起义军也失败了!但是我们还是要革命的。同志们,要革命的跟我走,不革命的可以回家,不勉强!” 警卫连成建制地留了下来,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警卫连不愧是真心英雄,是“铁的堡垒”。
1928年4月,警卫连追随朱德登上井冈山与毛泽东实现胜利大会师,警卫连改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第10师特务连,仍在朱德麾下作战,并按照毛泽东三湾改编的方式进行了重塑,成为我军最早一批将支部建在连上的连队。
1929年12月底,特务连的党代表光荣地参加了著名的古田会议,亲历了我军思想上建党和政治上建军根本原则的确立过程。这更坚定了该连对党指挥枪的坚定信念,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愈发坚强。
1933年6月藤田整编,特务连编入红1军团红2师,担负起“铁军师”的警卫任务,并于翌年参加了长征。
在长征最初的湘江血战中,中央红军遭受了巨大损失,由8万人锐减为3万人,红2师特务连也伤亡过半。
革命再次跌入低谷。就在不少同志感到迷茫彷徨之时,特务连党代表韩光荣挺身而出,对全连幸存的战友大声说:“党的声音就是母亲的话语,作为孩子的我们,都要听党的话,不能叛党。我们把牺牲战友的名字都写下来吧,他们是为党而牺牲的,我们要勇敢地把建立新中国这条路走下去!”
党代表的这席话,给身处逆境的全连官兵以极大鼓舞,大家再次做出了重大抉择,决心跟党走到底。
从此,“党的声音就是母亲的话语”成为该连战胜一切困难的心灵寄托、精神支柱,并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永远铸在了连魂里、刻在了心头上。
什么是“铁的堡垒”?这就是“铁的堡垒”!在血雨腥风中诞生的“铁的堡垒”,在生死考验中淬炼出来的“铁的堡垒”。
抗日战争爆发后,红军改编为八路军,红2师特务连随即改称为八路军115师343旅685团特务连。面对凶残的日本侵略军,特务连官兵不畏强敌,先后随团激战平型关、夜袭平遥城、伏击蒲县日军,屡建奇功。
此后,特务连又几经转隶,改编为八路军115师教导1旅3团1营2连。2连换番号不换魂,党支部一班人始终如一块磁石,把所有的能量吸附于一身,将连队燃成一团火,放在哪里都保持着旺盛的斗志。
1940年10月上旬,在攻打盐阜地区崔家集日军据点战斗中,2连担任主攻日军“模范工事”的战斗任务,摧毁了敌人的坚固据点,歼灭了日伪军100多人。崔家集的迅速被攻克,为后续八路军夺取苏北重镇盐城洞开了门户,有力配合了黄桥大决战。
战后,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政治部,根据2连的一贯表现,以及在拔除日寇“模范工事”战斗中的突出战绩,授予2连“铁的堡垒”荣誉称号及奖旗一面。
从此,“铁的堡垒”实至名归,2连高举“铁的堡垒”的旗帜一路高歌猛进,从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
1941年1月,2连从八路军115师教导1旅3团1营2连,改编为新四军3师7旅21团2连,1946年1月,又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3师10旅28团警卫连。抗美援朝战争时期,“铁的堡垒”2连改称3连,随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9军116师346团参加了第一至第五次战役。
从国民革命军到红军,再到八路军、新四军,最后到解放军、志愿军,光荣的2连经历了我军所有的重大历史时期,实现了一次又一次大的跨跃。
这支基层连队所以被称之为“铁的堡垒”——
第二个原因就是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都说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克。但如果堡垒的材质是由特殊材料锻就的共产党员,你又怎么攻克?
每每在最困难、最危险的时候,共产党员都挺身而出。从南昌起义到井冈山斗争,再到长征途中,“铁的堡垒”的党支部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夺险隘、阻追兵,党员总是冲在最前面;爬雪山、过草地,党员把最后的干粮留给战友。全连凝聚成一条心,竟没有一人非战斗减员。
抗日战争的崔家集战斗中,连队支部决定由12名党员组成精干的“奋勇队”,在副连长姚德顺率领下,以日军工事西南角为突破口,实施爆破突击。临行前,党支部委员姚德顺对12勇士说:“咱们12个党员12个桩,都要挺直了,全连看着呢。消灭小鬼子,绝不当孬种!”
战斗中,姚德顺的右腿不幸被手雷炸烂,鲜血涌出,只见他咬紧牙关,拖着伤腿,忍住巨痛,继续爬行了几十米长,终于贴近了炮楼底下,并与另外两名轻伤的奋勇队员一起,一下子支起了几个炸药包。
随着一声巨响,主炮楼被一个硕大的烟柱裹住向四周崩裂,里面的鬼子被送上了西天。
1947年3月上旬,我东北民主联军第三次下江南时,国民党军在靠山屯东头的烧锅大院里修建了号称钢铁“保险箱”的坚固阵地。我第2连担任攻坚任务,到底是“钢铁保险箱”硬,还是“铁的堡垒”硬?双方展开了殊死拼杀。
2连连长张长义决心发挥“铁的堡垒”老传统,以党员的模范行动和英雄气概把整个连队激励起来,形成钢铁拳头。党员带头实施爆破,党员带头架设云梯,党员带头攻入敌阵,并跟敌人展开了近身肉搏。
由于共产党员身先士卒,全连官兵同仇敌忾,杀得敌人抱头鼠窜,最终“铁的堡垒”砸烂了国民党军所谓的钢铁“保险箱”,再次立下了大功。
1951年4月3日,抗美援朝战争第四次战役中,这个连队的2排奉命坚守马积山784.6高地,美军疯狂向高地倾泻大量炸弹,2排长壮烈牺牲。
副排长孙光禄坚定地说:“我们每个人都是制胜子弹,天大的压力也要顶住!”全排官兵坚守阵地3天3夜,先后击退了美军7次进攻,完成了阻击任务,被授予“顽强守备模范排”光荣称号。从此,“每个人都是制胜子弹”,成为连队苦练杀敌本领,提高打赢能力的座右铭。
如今,经历了12次大的编制调整变化、8次装备更新换代,“铁的堡垒”已经演变为陆军第80集团军某旅3营8连,被尊称为“红8连”。
作为底蕴深厚的红军连队,“红8连”荣誉室里珍藏着战争年代被授予的“团结模范连”、“铁的堡垒”、“战斗英雄连”等43面荣誉锦旗。连队党支部先后3次被表彰为全国、全军“先进基层党组织”,连队被表彰为“全军践行强军目标标兵单位”。
党支部对党员提出了“六个过硬”的严格要求,即:
思想过硬、本领过硬、纪律过硬、意志过硬、作风过硬、成绩过硬。
每次连里晚点名,都会在党员名字前面加上“党员”两个字;执行急难险重任务时,党员戴红布条、入党积极分子戴蓝布条;哪个班排工作标准不高、出现问题,不仅要追究班长排长的责任,还要追究党员的责任……
“铁的堡垒”这面战旗浓缩了我军的苦难辉煌,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支部建在连上”的巨大威力,回答了为什么中国军队能够践行“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历史命题。
“铁的堡垒”昭示着:
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背负着民族的希望,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