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纪兰:“把群众的声音带到中央去,把党的声音带回来”

作者:孟红 来源:党史文汇 2023-06-09 687

对党忠诚、执着为民

——记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申纪兰

 

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她很平凡,是中国千千万万妇女中的普通一员,也是黄土地上生养的亿万农民之一;却又不平凡,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与共和国一起成长的她,不仅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见证者,更是唯一一位出席从第一届到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人大代表、了不起的农民代表,一直认真践行着人大代表的职责和使命。她就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申纪兰。申纪兰(1929-2020),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西沟村人。曾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改革先锋”“最美奋斗者”等称号。2009年当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2019年被授予“共和国勋章”……

没有惊天动地,只有脚踏实地。她一生扎根农村,将一切献给了党、献给了国家和人民。她一生的光辉足迹,时时处处体现着“听党话、跟党走”的坚定信念,以及心系群众和无私奉献的为民情怀。

如今,在平顺县西沟村展览馆外的长形石块上,醒目地镌刻着2009年习近平同志看望申纪兰时说的一句话:“太行精神光耀千秋,纪兰精神代代相传。”这是对她不凡一生的高度评价。

申纪兰:“把群众的声音带到中央去,把党的声音带回来”

男女同工同酬后,申纪兰向村民发放粮食

“劳动就是解放,斗争才有地位”

“听党话、跟党走”,首先表现在她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对于新中国而言,男女同工同酬,有划时代的意义。只有在经济地位上实现与男人的平等,妇女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才能真正得到提高。平等的权利本来就是要争取的。男女同工同酬,在禁锢中国妇女几千年的封建思想上砸出了巨大裂缝。

抗战时期,申纪兰曾担任村里纺花织布小组组长。嫁到土层薄、石头多、耕地少的山沟沟——西沟村后,她一样积极参加劳动。1951年西沟村成立初级农业合作社时,她担任了副社长。按照规定,干同样的工作女社员仅有男社员一半的工分。她发现这种不合理的计酬机制严重挫伤了妇女参加社会劳动的积极性,很多妇女只愿操持家务,这在当时妨碍着妇女地位的提高。

为验证“男女同工同酬”的合理性,她组织女社员同男社员开展劳动竞赛,用事实证明妇女的劳动能力并不比男人差。1952年,西沟村就实现了“男女干一样的活,应记一样的工分”。

在申纪兰入党的这年,1953125日,《人民日报》发表的长篇通讯《“劳动就是解放,斗争才有地位”——李顺达农林畜牧生产合作社妇女争取同工同酬的经过》中写道:“经过去年一年来的斗争,妇女们无论在社会上或家庭里的地位都大大地改变了。农林畜牧生产合作社的妇女干部已由3人增加到8人。大家都很关心妇女。男社员们说:‘财旺还得人旺,妇女们要注意身体,不要累坏了。’社内的生产已按男女的特长和体力的强弱作了科学分工。”报道中提到的勇于带头与旧观念做斗争的不凡女性,就是申纪兰。最后,这篇报道这样写道:“美满、幸福的家庭,就这样普遍地在西沟村出现了。申纪兰在总结她们一年来在劳动战线上所做的斗争时说:‘劳动就是解放,斗争才有地位。’”

文章发表后,申纪兰的故事在全国激起热烈反响。男女同工同酬作为一个体现男女平等的重要事项得到广泛关注,并受到党中央高度重视。后来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代会,把男女同工同酬正式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第82条第二款规定:“国家保护妇女的权利和利益,实行男女同工同酬。”

晚年申纪兰回忆往事时,话语坚定地表达初衷与决心:“我带领妇女争同工同酬,就是为妇女争口气!人家都说妇女是‘半边天’,我们就是要为‘半边天’争光、争气!”

如今,男女同工同酬已经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和全民共识,妇女在各行各业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谁又能想到,开始打破桎梏的,竟是几十年前山西大山深处的普通农村妇女申纪兰呢!

申纪兰:“把群众的声音带到中央去,把党的声音带回来”

申纪兰

“只有相信共产党,拥护共产党,中国才能走向繁荣富强”

“听党话、跟党走”,还鲜明地表现于她矢志不渝的“忠诚”二字。

申纪兰视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始终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想问题、办事情,处处以身作则,事事为了人民,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的坚定意志。

1954年当选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到2018年当选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申纪兰是全国唯一一位一至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被国际友人称为资格最老的“国会议员”。从未缺席一次且每次都仔细做好笔记,回来后认真总结大会精神要点再报告给广大干部群众。

她先后13次见到过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周总理还在中南海西花厅专门宴请过她,邓小平曾和她亲切握手并一起合影,江泽民称她“凤毛麟角”,胡锦涛叫她“申大姐”,习近平到西沟看望过她。作为新中国的妇女代表,她到丹麦哥本哈根参加过世界妇女代表大会;美国著名记者斯特朗采访过她;苏联青年英雄卓娅的母亲给她写过信……

回顾难忘经历,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她感慨万千:“从1949年到现在,快70年了,共产党领导这么大一个国家发展到现在这个样子不容易。我是个没知识水平的人,劳动给了我巨大的荣誉,党培养了我,李顺达带着我,西沟百姓支持我,我走到了今天。共产党把一个近14亿人口的国家带向富强,多难呀!不论是作为一个党员,还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我坚信,只有相信共产党,拥护共产党,中国才能走向繁荣富强!”

她具体实在地把党的事业聚焦于为农村服务上,忠诚于党的“三农”事业,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不折不扣、感恩忠实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和使命。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太行山深处的西沟村山连山、沟套沟,是个“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没土光石头,神仙来干也发愁”的穷地方。

1951年西沟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成立,她利用冬闲时间带领社员在山沟里打坝造地30亩,孰料来年一场暴雨冲了个精光。看着一片狼藉的庄稼地,她坚定地说:“那咱就先栽树,再治沟,绿化荒山永不愁。”她带领大家先是在南坡种下300亩松子,翌年上山一看,300亩荒坡只有几棵小苗破土而出。她不气馁,继续带领群众在南坡播种,同时加强了看管和养护,绿油油的小苗终于覆盖了南坡,西沟开始大面积植树造林。那时她带领妇女们天不亮就上山,夜幕降临才回家。饿了啃几口窝窝头,渴了喝几口冷水,硬是在小干石山上造林1200亩,成活率达90%以上。

1983年,西沟村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但其中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1984年起,申纪兰积极创新、大胆改革,带领西沟人植树育林、筑坝造地、修建水库、兴办企业,带领村民奋斗数十年后,西沟村造林总面积达到2.67万亩,开出了500亩河滩地,发展了300亩苹果园。“山上是银行、沟底是粮仓”的蓬勃景象让西沟村旧貌换新颜。

跨入新世纪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西沟村决定关停村办污染企业,重新寻找发展定位。在申纪兰的带领下,西沟村旅游基础设施一一兴建,香菇大棚、光伏发电、服饰床品等新产业基地拔地而起。

“任何时候都要听党话、跟党走。国强民富,有国才有家。现在,大家吃饱了、住好了、穿好了,但是,你不能忘了国家,不能忘记党的领导。”申纪兰不止一次谈到村里的铁合金厂时这样深有感触地说。

1985年,西沟村利用本地丰富的硅矿资源优势,建成了铁合金厂,当年就实现利润150万元,后来发展到3个高炉,能解决100余劳力的就业问题。到了2013年春节,她却同西沟人经历了西沟发展史上的一次大“阵痛”。由于铁合金厂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必须拆除。这可是她亲手创办的首个村办企业呀。它不仅是西沟村发展的象征,更是群众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接到拆除通知的那天,几名工人找到她说:“这个厂子不能拆呀,不然咱这百把号工人就没了挣钱养家的门路了。您是全国劳模、人大代表,去上面找找领导,尽量保留下这个厂子吧。”

申纪兰同样也心疼、难受,可她更清楚,西沟再怎么追求挣钱养家都不能违背国家政策和法律。她说:“大家的心情我理解,但该拆还得拆,拆除铁合金厂也是为了发展,你们上工的事,咱们再想别的办法。我是人大代表,更应该带好这个头,咱西沟人无论啥时候啥事情上,都要听党话、跟党走,绝不犹豫。”

铁合金厂高炉倒掉的那一刻,申纪兰还是忍不住流下了伤心的泪水。但那天在全村党员干部大会上,她还是顾全大局、紧跟党的新政策鼓励众人说:“什么事都是逼出来的,什么路都是走出来的。没有党的领导,西沟种不下那么多树;没有党的领导,也不会有铁合金厂。现在,铁合金厂没了,咱就从头再来!”

为解决村民就业问题,铁合金厂关闭后,申纪兰带领村民们建起了香菇大棚,引进了品牌服装企业,大棚还装上太阳能发电,棚上发电、棚下种植。她感触很深地说:“只要听党话、跟党走,就没有办不成的事儿。”

曾经有人问申纪兰:“你这一生要用两个字来说,是什么?”

她笃信坚决地回答:“忠诚。”

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祖国,这就是人民代表申纪兰坚守一生的品格和初心使命。在西沟人心里,她既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也是一位普通劳动者。她听党话、跟党走,用一生的赤诚,在群众心中树立起丰碑。

申纪兰:“把群众的声音带到中央去,把党的声音带回来”

出席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申纪兰

“把群众的声音带到中央去,把党的声音带回来”

“听党话、跟党走”,更生动地表现于她殚精竭虑勤政为民上。

申纪兰对群众的事情总是牵肠挂肚,绞尽脑汁。无论是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带领村民艰苦奋斗改变家乡落后面貌,还是勇敢闯出改革开放新路子、开拓新天地,她都积极响应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号召,全心全意扑在为农民摆脱贫困、造福发展的创业和革新上。

申纪兰对自己的一贯定位,就是妇女代表、农民代表。1954年,她参加第一届全国人大,从山西长治出发,骑驴辗转走了4天到达太原后又转乘火车抵达北京,从此与全国人大结下不解之缘。她一生奋斗,伴随始终,虽年高体衰却从不懈怠,真诚踏实地做到一名共产党员的本分。

为此,她说:“咱是个农村人,是个农民,能参加上一届人代会就不错了。从第一届参加到现在,这是党和人民赋予我的责任,我必须把这个代表当好了,把群众的声音带到中央去,把党的声音带回来。”“当人大代表,就要代表人民,代表人民说话,代表人民办事。”

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农村妇女,申纪兰深知农民所想所盼,关心农民生活疾苦,尽心尽职为广大农民发声。她的提案始终聚焦农村、农民和农业问题,从“村村都要通水泥路”到“修建公路不能侵占耕地”,从“搞好山区水利建设”到“老区如何致富”,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到“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从“农村干部选举”到“贫困地区旅游开发”……与此同时,几十年来,这些来自农村、来自基层“带有泥土味”并凝聚她心血的议案、建议,也不断得到采纳和兑现。长长的议案背后,写满了她为民说话的牵挂与情怀。

在她兢兢业业一往情深带领村民守正创新、踔厉前行、奋斗不息下,西沟这个当年吃不饱饭的贫困村发生巨大变化,村里盖起了小洋房,不少村民开上了小汽车。村办企业越来越兴旺,外来的大企业也愿意来村里投资。在她“人要文化,山要绿化”的指导思想下,荒山绿化极大地改变了大山的面貌。每当秋日来临时,西沟村就呈现一派繁忙热闹的丰收景象,枝头挂满果实,大地充盈。昔日垒起的万亩育苗坑里,整齐划一地排列着核桃树、苹果树,丰收的成色与山林的绿色,共同浸染出大自然的底色……

从青山一脉披绿装到众志成城奔小康,西沟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留下申纪兰那蓝衣青裤的身影。她用“心系人民、逐梦小康”的责任担当,将人民代表的形象刻在百姓心头,刻在苍茫大地。

20201212日,首条纵贯太行山的高铁——郑太高铁太原至焦作段开通运营,郑太高铁实现全线贯通,两地最快2小时36分可达。长治人民迎来高铁时代、享受快捷便利。鲜为人知的是,申纪兰为此倾注了大量心血。原来,2014年全国两会前,85岁高龄的申纪兰准备了整整10个议案:关于加强浊漳河干流环境保护、建议国家支持采煤塌陷区治理、关于提高荒山造林补助标准等,其中一个重点议案便是《关于尽快建设太原(经长治、晋城)至焦作客运专线(城际)铁路的建议》。上会后,她郑重提交给大会。

对此,申纪兰感慨地说:“以前去北京开会,光去长治,就得走4个多小时。现在坐着高铁,两个小时我就从北京到了安阳,再用一个小时就到西沟了。你说这交通重要不重要?”她有过骑着毛驴去开会的曲折经历,有过吃不饱饭的苦涩记忆,有过血染荒山的艰难奋斗经历,因此她将更多目光投向关注国计民生、改善农民生活上。她说,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山区百姓也应该享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她的每份建议都来自对农村生活的深刻体会,更来自于人民的心声。

2009525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到平顺县西沟乡西沟村考察调研,看望全国劳动模范申纪兰并与老党员、老劳模和村民代表等座谈。其间,习近平指出:“西沟60多年的发展,是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缩影,特别是李顺达、申纪兰的劳模精神,需要好好总结和发扬。”“太行精神光耀千秋,纪兰精神代代相传。太行精神和纪兰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财富,要深入挖掘,大力弘扬,让它在新的历史时期放射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申纪兰后来激动地说:“习近平总书记是个好书记,是为人民服务的好书记。习近平总书记抓艰苦奋斗,支持群众,爱护群众,要在中国消除贫困,作为一个农民,我对他的政策非常拥护。特别是十八届六中全会,提出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我们很高兴,这下子,全国人民有了主心骨了!”

进入新时代,作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见证者,申纪兰认为:“人民代表就得代表人民。从人民代表大会来说,是一次比一次好,一个时期跟一个时期不一样,都是前进的方向。现在进入了新时代,就是要紧跟习近平总书记,紧跟党中央,撸起袖子加油干,争取早日实现中国梦!”

当有人问“人大代表有没有级别”时,申纪兰憨厚真诚地坦言:“有级别,我的级别是农民。”

申纪兰:“把群众的声音带到中央去,把党的声音带回来”

申纪兰(中)在和西沟村村民交流

“我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穿着布鞋才能下地”

“作为一名党员、劳动模范,就是要时时刻刻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申纪兰用自己的言行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不忘劳动、不忘人民,是她一生坚持的原则。

多年来,申纪兰保持了勤俭朴素的生活作风,家里东西不多,地面是硬水泥,家具大多是数十年都不换新的老物件。有一次参加人代会,一名代表出于革命姐妹情谊送了一件绣花旗袍给申纪兰当礼物。回到家她就把它深藏箱底:“回来不能穿这个,不是我们农村人的风格。”

申纪兰一生获得过包括“共和国勋章”在内的许多荣誉,难能可贵的是,她获得如此多殊荣却从未忘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无论何时何地她都没有脱离群众;她自始至终淡泊名利,一直将这些殊荣当作一种继续廉洁勤政为党为民服务、忘我勇毅前行无私奉献的鞭策。

更令人敬佩的是,她始终坚持不转户口、不脱离劳动、不拿工资等诸多“不”字规矩。

1961年,申纪兰的丈夫张海良在部队晋升营职干部,那时规定这一级别的家属可以随军。张海良也有这个想法,可申纪兰不同意。后来,张海良转业到地方工作,她又有了进城机会。这次张海良亲自回来办户口。就在快办完手续时,她从北京开会回来,硬是把户口又落回到西沟。

申纪兰的职务头衔越来越多,先后担任过平顺县委副书记、省妇联主任、长治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务,曾有那么多次机会可以名正言顺离开农村,但她均毫不犹豫婉言谢绝了转走户口。尤其是19733月,中共山西省委决定任命申纪兰为山西省妇联主任后,省政府提出将她的户口转为城市户口,并让她享受正厅级干部待遇。可是不管别人怎么劝,她都不肯离开西沟村。她一遍又一遍地拒绝道:“任职可以,其他的一律不行,需要开会我就去太原开会。我就是个农民,你把我户口调走干什么?”在她坚持下,虽然有了省妇联主任的头衔,却从未享受过任何的干部待遇。每当妇联需要开会时,她就会坐上长途汽车赶到太原,住最便宜的旅馆,还不让报销。做完妇联的工作,她再回到西沟村当农民。她当上干部后,也还像从前一样种着自己的土地,口粮都是自己解决。

她坚决不转户口、不定级别、不领厅级领导干部的工资、不要住房、不调工作关系、不转干部身份、不脱离劳动;在担任省妇联主席的10年里,她从未给子女办过任何私事……堪称心中唯有公家事、群众事而唯独没有自己的共产党员标杆。她朴实谦逊地说:“不是西沟离不开我,是我离不开西沟,离不开劳动。”因为在她心中“只有生活在农民中间,才能更了解农民疾苦”。

申纪兰的穿着和家庭陈设等生活一贯十分朴素,几十年如一日没有什么变化,简约干净即可,再无他求。一头齐耳短发,一件蓝色的旧西装、一条蓝裤子,一双手工黑帮白底布鞋,是她几十年不变的标配装束,鲜明见其朴素本色。灰布做的外套袖口已经磨损了,暗灰色的光感显示出衣服的年代久远,尽管旧得褪色,却很干净。在一片灰得有点发白的胸前,党徽的一抹鲜艳红色格外醒目,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申纪兰多次坦诚地表示:“我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脚下的布鞋就是见证:这么多年来,不管走到哪儿,申纪兰脚下都是一双黑帮白底布鞋。她直白地说:“穿着布鞋才能下地。”她这种质朴形象,定格在了人们的记忆里,也定格在了共和国的历史画册中。

申纪兰家中无论是过时的老钟表、20世纪90年代的电视机,还是山西农村常见的老木头箱子,件件散发出岁月的味道。就是用这台旧电视机,申纪兰每天按时收看《新闻联播》从而与时俱进地学习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并关心国家大事,是她雷打不动坚持了几十年的良好习惯。

屋内最引人注目的、也最让她珍视的,还是那些悬挂在墙上的巨幅照片。在那些照片里,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的伟大历程和宏伟图景徐徐展开。让人明确感受到人民当家作主那震撼人心的澎湃力量,那是源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属于中国人民的民主的力量。在那一幅幅黑白和彩色交汇的影像中,数十年祖国翻天覆地的可喜变化和中国共产党铿锵强大的历史足音在上面留了影,也刻录着申纪兰为人民幸福不懈奋斗的沧桑和荣光,她用半生多时间见证了中国民主法制建设的进程。

申纪兰:“把群众的声音带到中央去,把党的声音带回来”

申纪兰被授予“共和国勋章”

“要立党为公,两袖清风,一身正气”

即使身上满是荣誉“光环”,申纪兰也未离故土一步,始终以农民身份自居,一生不为名不为利,勤政廉洁地一心扑在工作上,在她心中,党和国家的利益、集体的利益永远置于第一位。

20世纪90年代,村里刚开始办企业的时候,申纪兰率领村干部出去考察期间,舍不得花村里的钱吃一碗面,几个人硬生生在外跑了一天,回来才生火造饭。

当年“石头山石头沟,谁干都发愁”,她没有退缩,领着大伙硬是把石头山变绿;后来,她领着大伙搞集体经济,先后引入并发展铝厂、核桃露企业等;进入新时代,为响应党中央保护环境的号召,不把污染留给子孙后代,她劝导村民:“跟着党的政策走。该关停的,坚决关停!”随即拆除了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的铁合金厂,重新寻找发展定位。她带领村民转型发展,西沟村完成了“赛道转移”,加快发展红色旅游产业和大棚产业等。

每有团体到西沟村参观学习,申纪兰总会在西沟村的会堂给大家介绍:“半个多世纪里,在党的带领下,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我就是一个农民对党的恩情由衷的感激。”

觉得自己文化水平不高的她永不忘学习。她说:“当人大代表,你不学习怎么能行?怎么能代表了人民,怎么代表人民利益,代表人民说话?只要是党说的话,都得认真学习、认真听,从实际出发带领群众去建设。毛主席带领大家建立了新中国,建设了社会主义,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大家要去实现中国梦,这是党的光荣任务,不是哪个人的事情,是全国人民的一件大事情,不能马马虎虎,要认认真真落实才行。”

永远听党话、跟党走,是申纪兰恒定的初心。她常说:“共产党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立党为公,两袖清风,一身正气。按照党的要求干,就没有什么干不成的事情。”

改革开放的东风吹来后,申纪兰带着村民办厂,希望能改善全村的经济状况。但她从不在任何环节利用自己的名声办私事,总是一切公开、一切透明。

党的十八大以来,申纪兰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带领群众发展生态经济、绿色经济,创办扶贫工厂,着力推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努力把西沟建设成“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申纪兰赤诚对党和无私奉献人民所做出的贡献,获得了党和国家的肯定。2019年国庆节来临之际的9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根据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授予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决定,授予于敏、申纪兰、孙家栋、李延年、张富清、袁隆平、黄旭华、屠呦呦“共和国勋章”。929日上午10时,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国家勋章获得者授予“共和国勋章”并发表重要讲话。这是以共和国的名义,首次颁发“共和国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共和国勋章”授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保卫国家中作出巨大贡献、建立卓越功勋的杰出人士,是国家最高荣誉。

申纪兰说:“党和人民给了我这么高的荣誉,我非常感动、非常激动!”“‘共和国勋章’是国家主席亲自给我戴上的,我是代表所有农民戴上了‘共和国勋章’。我要把获得勋章当作前进的动力,新时代要有新想法,新时代要有新发展,我们农民永远听党话跟党走。”回味那激动人心的一刻,申纪兰心潮澎湃、感慨万千。无论是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改革先锋”等称号,还是被授予“共和国勋章”,荣誉都是对她的一种鞭策,时刻提醒她“勿忘人民、勿忘劳动”。

听党话、跟党走,这是她一生的承诺,她用一辈子来践行;带领人民过上好日子,这是她一生的追求,她用一辈子来作答。20205月全国两会召开前夕,她仍像往常一样跟村民开座谈会,讨论西沟村的发展。她把思索酝酿已久的良策献出来,鼓励大家:“我们通过网上销售党参、花椒增加了收入,要好好抓住这个机会。特别是今年受疫情影响,农民外出务工受阻、农产品滞销,要好好利用这一平台,只要大家团结一心,就能克服困难;只要听党话、跟党走,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627日清晨,申纪兰的病情突然加重。经全力抢救,意识清醒后,她用了一个小时跟时任西沟村党总支书记的郭雪岗最后一次探讨了村里的工作安排,言语中满满牵挂着村民村事诸多事宜。

2020628日,91岁的人民代表申纪兰永远告别了所深爱的土地。令人潸然泪下的是,老人在弥留之际的遗愿只有两条:“丧事从简”“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相关生活补贴,全部上交党费”。

在申纪兰逝世前,只要还能劳动,她就始终坚持自己播种、锄地、秋收、除雪,不失劳动人民本色。只要能上讲台,她就认真为慕名而来的人们准备好每一场报告,传递红色精神的正能量。大多数太行山区甚至全省、全国的许多党员干部都听过她的党课。这些年她每年要讲100多次党课,部分单位按惯例要给她报酬,可是她都婉拒了,一分钱也没收过。她始终认为,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对党员进行党性教育、对群众进行法规法制和优良传统教育,是一个共产党员应尽的责任。

事实上,她这些年来受到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多种表彰奖励,有不少是物质上的,但她毫无例外地一一捐给了集体。比如,20016月,她荣获保护母亲河奖并获得奖金2万元,她领奖回村后适逢村里打井缺少资金,她毫不犹豫将这2万元捐出;71日,被中组部表彰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而获得5000元奖金,她又一分不少地全部交给村里用。再如,2009年,当选中宣部授予的全国道德模范而获奖5万元困难补助,她依旧悉数捐给集体……

她逝世后,到西沟村参观学习的人仍然络绎不绝。乡政府里那把磨破的皮质椅子,向一拨拨来客无声诉说着“申大姐”对党忠诚、执着为民、甘于奉献、改革创新的故事和精神。

“奋斗一生初心不改满目青山化丰碑,国家功勋纪兰精神一世英名贯长虹。”吊唁大厅两侧的挽联,道尽了她沧桑却光荣的一生。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国家主席习近平亲自为这位来自太行山区、第一个走上颁授台的老人颁授“共和国勋章”时,组委会66个字的颁奖词更是浓缩了她光荣而不凡的一生:申纪兰,初心不改的农村先进模范,第一至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倡导并推动“男女同工同酬”写入宪法,60多年来带领群众艰苦奋斗,为老区建设作出巨大贡献。

的确,申纪兰清贫廉洁,一身正气,为民请命,坚守平民本色,毫无权贵意识,坚守劳动人民底色,始终与农民为伍,甘居为一仆,竭尽职守,以人民幸福为己任,践行了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活得光明磊落。

村民们说,申纪兰虽然走了,但她的贡献会被铭记,她的精神永不落幕,她的故事将永远流传,永远回荡在太行山间。斯人已逝,但她留下的那颗“要立党为公,两袖清风,一身正气”滚烫火热的初心,却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平顺县西沟村专门建成的“党员干部廉洁从政教育基地”,也将申纪兰的可贵精神铸成一座丰碑,永久传承。

(本文原载《党史文汇》2023年第3期)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2
2
0
0
3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