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芯”总工程师胡伟武如何指导女儿报志愿
“龙芯”总工程师胡伟武如何指导女儿报志愿
樊未晨
距离2018年高考还有整整20天,每到这时候家长都会焦虑如何帮助孩子选择学校,因为今天的选择将对孩子的未来有很大的影响。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今天从中国科学院大学(简称:国科大)获悉,“龙芯”总工程师胡伟武不仅是中国科学院的一名研究人员,同时也是国科大的学生家长,胡伟武从家长和研究人员两个身份出发,回忆了自己当年是如何指导女儿填报志愿的。
希望家长们能从胡伟武的回忆中获得启发。
我女儿高考的时候,中国科学院大学刚刚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名成立,但是,还没有开始招收本科生。
2012年9月,中国科学院大学挂牌
那是2012年的夏天,在清华附中读高二的女儿考上了我的母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简称中科大)少年班学院的创新实验班。我爱人去清华附中办手续的时候,班主任老师有些惋惜:“你女儿明明可以考上清华的,为什么要考中科大呢?”
女儿也一直不愿意提前一年考中科大,我每次都劝她:不妨试试看,考上了也可以不去,明年再正常参加高考。因此,女儿不论是参加自主招生考试、面试还是高考,都没有专门复习,没想到考上了,而且高考时考了614分的高分(当年北京市高考600分以上大约有3000人),觉得少念一年高三也挺好的。因此,和她的父亲一样成了一名光荣的科大人。
女儿上中科大后又有一些抱怨,说中科大学习太辛苦,没想到为了少念一年高三,多念了四年“高三”。女儿中学有一名同班同学,也一起考上了中科大的创新实验班,有一次该同学的家长说:“我的一个朋友很惊讶我把女儿送到中科大读书,说怎么能让孩子上中科大呢,那是一个‘真读书’的地方。”2016年,女儿大学毕业并获得了保研资格。在中国科学院大学(简称国科大)、北大和清华三所高校面试都通过的情况下,她最后自己选择到国科大数学专业读研究生。这一次,不用我劝她了。
是什么“魔力”让我劝孩子放弃可能去清华、北大的机会到中科大读大学?又是什么“魔力”让孩子自己放弃到清华、北大的机会,到国科大读研究生的呢?
作为家长,肯定是希望孩子有出息,不会害她的;孩子经过四年大学的历练,也总是选择自己喜欢的地方读研究生。仔细回顾自己从1986年开始加入中国科学院,现在30多年了,在科学院的感觉就像一句诗形容的那样——“一泓清可沁诗脾,冷暖年来只自知。”不在科学院经历过,是不知道它的好处的;只有在科学院呆过,经历过酸甜苦辣、成功失败,才能领略到科学院的好处。
大国都有三大类研发机构:一类是高校,如清华北大,以教学为主,很好的高校也做研究;第二类是国立科研院所,如美国联邦政府拥有700多个国家实验室,以研究为主,有些也培养研究生;第三类是企业研发机构,如英特尔、华为的研发中心,主要是为企业做产品研发,大企业的研发机构也做基础研究。一般国家的国立科研机构都是行业型的,如美国的劳伦斯利弗莫、洛斯阿拉莫斯、圣迪亚三大核安全实验室。只有中国科学院是综合型的国立科研机构,研发教学并重,俗称科教融合。中国科学院大学就是一所科教融合的大学,与研究所“共有、共治、共享、共发展”,国科大的研究生也可以称为科学院的学生。
科学院拥有学科齐全、分布全国的上百个研究所。在学科方面,大致可分为基础研究(如数学所、物理所、化学所),高技术(如计算所、电子所、光机所),资源环境(如地理所、遥感所、大气所)和生命科学(如心理所、动物所、植物所)等四大类。
科学院的研究水平和特点可以用“三个面向”来形容。
一是面向国际科技前沿。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科学院是我国研究水平最高的综合性科研机构。2016年科技部评选的我国十大科学进展科学院占7项。2016年两院院士评选的我国十大科技进展科学院占8项。十八大以来我国一共评出自然科学一等奖四项,其中科学院占三项。2017年全球最具创新力政府研究机构25强,中科院是我国唯一上榜的科教机构,居11位。国际公认的衡量基础研究影响力的“自然指数”排行榜,科学院连续5年位列全球榜首。我国多数用于基础研究的大科学装置都在科学院,包括多台粒子加速器、大型光源、大型射电望远镜、大型气候模拟器、科考船等。
“科学”号海洋综合科学考察船
二是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科学院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到六大标志性科技成果:天宫、蛟龙、天眼、墨子、悟空、大飞机,其中天眼、墨子、悟空是科学院牵头研制的,天宫的十四项实验装置科学院研制了十二项,蛟龙的实验装置科学院也研制了一半以上。此外,北斗卫星有一半左右是科学院研制的,包括航母、战略导弹在内的国家战略重器科学院都做了重要贡献。
三是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很多中学老师、学生、家长认为,报考国科大主要是为了做科研,过的是苦哈哈的日子,如果未来不想当科学家就不要到科学院。其实在改革开放以来,科学院已经走出象牙塔,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光中科院计算所就孵化了联想、曙光、龙芯等企业,在科学院成长起来的“亿万富翁”也很多。改革开放初期,在中关村比较著名的计算机企业有中科院计算所孵化的联想、清华大学孵化的同方、北京大学孵化的方正,联想显然是其中最成功的。可见,科学院人不光把论文写在纸上,写在国家战略重器上,还写在国民经济主战场。
“全院办校、所系结合”是科学院在1958年创建中科大时的办校方针。中科大1958年建校时,国务院副总理、中科院院长郭沫若兼任中科大校长,华罗庚兼任数学系主任、钱学森兼任力学系主任。
我1991年从中科大本科毕业到计算所读研究生,我的导师夏培肃院士就曾跟我说起她当年创建中科大计算机体系结构专业时关于课程设置的考虑。记得1986年我以浙江省永康市高考第一名、浙江省第29名的成绩入学中科大,入学教育时校领导说,今年中科大招生700多名本科生,囊括了13个省的理科高考第一名(当时中国大陆辖29省),录取平均分比清华高15分;等我回到计算机系参加入学教育时,系领导说,今年中科大计算机系录取平均分比清华高30分。当时,浙江的中学把学习成绩最好的学生送到中科大是惯例,主要就是中科大受益于“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方针。
今天的国科大利用地处北京的“地利”,继续把“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方针发扬光大,演进成“科教融合”。
国科大主要课程均由研究所老师讲授,本科生学业导师也主要由研究所老师担任。我自己目前就给国科大本科生和研究生讲授《计算机体系结构》课程。计算机体系结构是教学生怎样“造”计算机,而不是怎样“用”计算机的课程,我在中科大上学时,教我的老师是自己参与过造计算机的,改革开放后我国主要用Intel的CPU和微软的操作系统“攒”计算机,高校老师苦于没有参与“造”计算机的机会,很难展开计算机体系结构的教学工作。我希望结合自己研制龙芯CPU的实践重新编写教材、设计课程,教学生“造”计算机的本领。
在科学院,学生有非常多的工程实践机会。不少平时离我们很遥远的国家战略和国家重器,其实离国科大的学生很近,有些是我们自己亲手打造。
“龙芯”总工程师胡伟武与国科大本科生谈自主CPU发展之路
我国在南海“种岛”,科学院的学生坐着科考船在岛礁边上种珊瑚;在“北斗”卫星发射场,科学院的学生紧张地和工程师们一起对卫星进行最后的测试并屏住呼吸等待点火;在“天眼”实验室,科学院的学生紧盯屏幕追寻从宇宙深处发来的信息;在战略装备试验场,科学院的学生为武器装备提供核心元器件的现场保障……因此,国科大的学生有更好的学习和发展平台,国科大的生均科教资源比任何高校都有数量级的提高。只有国科大能够公费送本科生出国游学,只有国科大能够为每位本科生安排学业导师。
现在,很多学校都参与了“双一流”的评审,评上“双一流”的高校可以从教育部拿到更多的经费,而科学院正在实施的“四个率先”比“双一流”资源毫不逊色。
“四个率先”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科学院时对科学院提出的要求: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既然是“率先”,就比其它科教机构要先行一步。2017年8月,科学院启动“深化科教融合 率先建成世界一流大学”专项行动。我相信,经过多年“率先一流”的建设,中国大学将很快形成“一超二强”的格局,其中“一超”就是国科大。
人才成长有一定的规律。前面说的科研水平高、生均资源多、学生有更多机会参与工程实践都是外因。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内因只能是教和学本身。科学院人才培养有自己鲜明的特色。
一是科学院比高校更强调学生人格的培养,尤其是更强调国家责任。我自从1986年上中科大开始,在科学院学习工作了30多年,我的老师从来没有跟我说过如何通过努力让自己出人头地,每次从导师那里听到的都是国家需要我们做什么。我跟我的导师夏培肃院士读研究生期间,很多人都选择出国,每次导师跟我谈工作,总是跟我说国家需要我们来建设,希望我不要出国。我做龙芯以后,我的导师生病住院,我去看望,她在病床上还对我说:“我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做好中国的计算机事业,我们这代人没做好,你做得比我好”。计算所老所长李国杰院士也是夏老师的学生,有一次在一个讨论自主可控的大会上对着几百人动情地说,“我的导师夏老师今年90岁,干不动了;我也70岁了,快干不动了,如果到胡伟武这一代,中国的CPU还干不好,那中国的IT产业就没戏了。”
国科大计算机与控制学院院长李国杰院士为研究生做学术报告
什么叫战略科技力量?就是国家在科技方面发出“国有疑难可问谁?”的呼唤时,科学院人总是第一个冲上去说“国有疑难可问我!”根据我在科学院学习工作几十年的体会,当我们真正把国家的困难当做自己的困难,国家的目标当做自己的目标,国家的使命当做自己的使命时,个人的成就也是最大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相等的牛顿第三运动定律,同样可以用在个人和国家的关系中!
二是科学院比高校更强调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在充满浮躁的社会中,科学院虽然也难免有些浮躁,但相对来讲还比较实事求是,对任何假设更注重求证,对任何现象在弄清机理前不轻易下结论。一位在科学院和高校都工作过的科学院领导曾经开玩笑地说,如果中央说要汽车,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P大会画一台漂亮的宝马,T大会用木头做一台桑塔纳模型,科学院会造一台能开的拖拉机。
记得有一年,计算所召开战略规划会,我的导师以耋耄之年参加了会议,在讨论龙芯年度工作报告后的环节,导师让我把PPT翻到某一页,我以为她有什么问题要问,结果导师只跟我说第几行某字是个错字。按照国内外学术界的惯例,研究生写的学术论文一般都把导师作为作者之一,但夏老师却从不允许我这样做,除非论文中确实包括她的实质性贡献。我现在也同样要求我的学生,除非我有实质性的贡献,否则发表论文不许署我的名字。
三是科学院的老师对学生有很强的责任心。教师教授知识,导师引导人生。科学院的多数研究员都把培养学生作为自己的使命之一,而不是把学生作为完成科研项目的“廉价劳动力”。我的导师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十年中,培养了三名博士毕业生,其中有两人获全国百篇优秀论文。她曾经在计算所介绍培养学生的经验时说,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而不是自己项目的角度考虑他的发展。我刚入师门的时候,夏老师主持的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并行计算机及并行算法”已接近尾声,我参加了部分扫尾工作,在项目主要完成人员中排名在十几位。该项目获中科院科技进步二等奖,按规定有9人可以获奖,但我却意外地得到了获奖证书。原来是夏老师为了我的发展, 把自己的获奖名额让给了我。一个项目获了奖,项目的主持人却没有获奖,这恐怕在科技界是罕见的。从中也可窥见夏老师注重培养年轻人之一斑。在我开始独立带学生承担项目时,有一次夏老师住院,我去看她时谈起研究生培养。她说,我们当老师的就是人梯,给别人当梯子的同时自己要不断长高,不够高的梯子没人愿意爬。
学校不是学店,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教给学生知识技能、使学生毕业后能找一个好工作。中华民族的教育一直以来就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崇高理想和“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光荣使命,“以天下为己任”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优良传统。国科大就是一所为国家培养科技栋梁之材的好学校。
胡伟武简介:
胡伟武,男,1968年11月出生于浙江永康,1986年中学毕业于永康一中,1991年7月大学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计算机系,随后免试进入中科院计算所直接攻读博士学位,师从著名计算机专家夏培肃院士,1996年3月获工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被评为全国百篇优秀论文。
现任龙芯中科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中科院计算所总工程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第十一届全国青联常委,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代表。
胡伟武2001年起投身于龙芯处理器的研制工作。先后主持完成了我国第一个通用处理器龙芯1号、第一个64位通用处理器龙芯2号、第一个四核处理器龙芯3号的研制,使我国处理器研制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目前,龙芯处理器已经形成系列产品,广泛应用于军工、党政办公、工控、嵌入式等领域,为国家安全和自主信息产业发展做出了贡献。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