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民:不要做“偶像”,要做张甲洲!

作者:郭松民 来源:独立评论员郭松民 2021-05-11 677

不要做偶像,要做张甲洲!

郭松民

  01

  “青春有你”被叫停了。

  看了这张脂粉气扑面而来的“全家福”,我想,叫停了也好。

郭松民:不要做“偶像”,要做张甲洲!

  青春目的,被设定为做一个“偶像”,而能不能成为“偶像”,又主要在于“颜值”以及是不是“讨喜”。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能靠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来“躺赢”吗?

  话说回来,在一个多样化的社会,有少数男孩希望成为“偶像”、“艺人”,本身不是问题,但关键在于,这种风气不能成为主流,不能占据舞台的中心。

  舞台的中心,应该站立着另外一些人——那些拥有“伟岸青春”的人!

  02

  我想起一个对很多人来说,可能有点陌生的名字——张甲洲!

  用今天大家熟悉的语言说,他是北大和清华的双料学霸!

  他的青春,如朝霞升起于东方,辉煌无比!

郭松民:不要做“偶像”,要做张甲洲!

  03

  1907年,张甲洲出生于黑龙江省巴彦县一个大户人家。

  1923年,16岁的张甲洲以全省第一名的成绩考入齐齐哈尔省立第一中学。

  此时的中国,军阀混战,黑暗无边,仁人志士都在寻找救国的道路。

  从1924年到1926年,张甲洲辗转数所学校,不断因为发起学潮,抗议军阀混战,声援五卅运动等被学校开除,直至被捕。

  1926年,张甲洲被营救出狱后,来到了北京。

  1927年,他考入了北京大学物理系,并加入北大地下党的外围组织——世界语学会。在此期间,张甲洲还受到了李大钊的思想启蒙。

  1929年,张甲洲由北大党支部宣传委员文艺陶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张甲洲的人生,就此翻开了新的一页。

  04

  在北大求学的三年里,张甲洲积极参与学生民主运动,成为北大学生领袖。

  1930年,“五一”节飞行集会使得多名清华、北大的党员学生被捕。21日晚,为营救北京大学党支部书记李光伟,张甲洲等人在北大二院大礼堂召集了50人的集会,商讨营救事宜,遭人告密而被捕。

  在狱中,结识了清华大学的党支部书记冯仲云,结下了一段感人肺腑的革命友谊。

  9月,根据工作的需要,张甲洲放弃了在北大的三年学业,以第一名成绩考入了清华大学政治系。

  这一年,张甲洲23岁。

  这一年,中共北平市委决定恢复西郊区委,任命张甲洲为区委书记,胡乔木为团委书记,负责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和新农业学校等高校的党团工作。

  在清华政治系,张甲洲组织成立了“朝曦社”,团结进步学生开展革命斗争,并编辑出版了《时代青年》《大众文化》《北方青年》等进步刊物,他还担任清华学生会主办的《清华周刊》“言论栏”编辑,用“火花”“震亚”为笔名发表时论文章,宣传革命道理。

  在社会上,他以反帝大同盟负责人的身份公开进行活动,并以学生会社会部的名义,成立了一所民校。张甲洲安排胡乔木任校长,于天放、陶瀛孙、唐明照、张立森等任教员,讲授科学文化知识,传播革命思想。

  11月,张甲洲调任北平市委宣传部长。

  1931年5月,张甲洲在党的领导下进行隐蔽战线的斗争,秘密恢复、发展党的地下组织,并单独处决叛徒常玉明。

  6月,北平市委遭到破坏,市委书记刘锡五被捕,张甲洲临危受命,代理北平市委书记。

  9月,九一八事变爆发,蒋介石执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全国各地的学生运动汹涌澎湃。

  12月,张甲洲在南京参与、领导了学生请愿运动,要求国民政府出兵抗日。蒋介石派军警包围请愿学生,大肆逮捕。张甲洲和东北籍学生张文藻在混乱之中,抢下了军警的两支手枪,掩藏起来,迅速带回北平。

  这两支手枪,后来被用到了东北抗日战场!

  1932年,张甲洲在上海见到了中央军委书记周恩来,提出返回东北武装抗日的想法,得到了同意和支持。

  4月29日,张甲洲同中共河北省委、北平市委派遣的夏尚志、张清林、张文藻、于天放、郑炳文等在北平的东北籍党员大学生一起回到东北组织抗日武装。

  张甲洲的青春,开始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

  05

  1932年5月16日,张甲洲以筹备婚礼为名,带着来“参加婚礼”的200多人,举行了誓师大会,巴彦游击队正式成立,他担任总指挥,并为队伍起名号“平洋”,意为平灭东洋鬼子。

  这是我党在东北建立的第一支抗日人民武装。

  6月,中共满洲省委派军委书记赵尚志到张甲洲的队伍中任参谋长,此时该队伍武装人员已经有200余人,编为三个大队。由于大队的领导干部主要为北平大学生党员,被老百姓称为“大学生抗日队”。

  赵尚志提出“建立中心队伍”的建议,张甲洲完全赞同并支持。通过中心队伍带动、影响了整个部队,推动了巴彦游击队向工农反日义勇军的转变。

  经过几个月的发展,工农反日义勇军已经增加到600多人。8月30日,这支部队和其他两支抗日武装联手,共同攻打巴彦县城。

  激战至天亮时,巴彦县城终于被攻破。这是中国抗日史上第一次成功攻打县城的行动!

  令人扼腕叹息的是,历史的发展是曲折的。由于受到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干扰,这支部队在兵败西荒后解体。

  中共满洲省委建立的第一支工农反日义勇军,虽然只存在了8个月,但却创造了历史!

  06

  部队解体后,为了保存抗日骨干,张甲洲隐蔽真实身份,到富锦黎明女中代课任教,转年去男中任教。

  在任教期间,张甲洲一直给校内师生传播革命道理,并多次掩护地下工作者,传送情报。

  1937年8月28日,为了适应卢沟桥事变爆发后的新形势,党要求张甲洲重返武装斗争一线,但在途中突遭伪地方武装伏击不幸中弹牺牲!

  这一年,张甲洲年仅30岁!

  07

  张甲洲,生命虽然短暂,却拥有真正伟岸的青春!

  不要做偶像,要做张甲洲。把青春和国家民族的命运以及人民的自由幸福结合在一起,就会辉煌并且不朽!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郭松民
郭松民
《国企》杂志社研究部主任
3
9
0
0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