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都不敢这么写!4岁成孤儿、8岁坐牢、当过乞丐,后来造出中国核潜艇!
他,父母都是革命战士
美好的童年
定格在那个漆黑的雨夜
他,进过囚牢
当过乞丐
吃过百家饭
穿过百家衣
虽历经磨难、颠沛流离
却向阳而生
他,严谨求实,胆大心细
参与研究设计了中国第一代核潜艇
中国第一个核动力装置
中国第一座大型商用核电站
大亚湾核电站
和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
第一座大型商用核电站
秦山二期核电站
他就是我国著名核动力专家
中国核潜艇第一任总设计师
中国核动力领域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
“时代楷模”
“核工业功勋人物”
彭士禄
今天,是彭士禄诞辰97周年纪念日
让我们走进这位
可敬又可爱的老人
传奇的一生
烈士根苗“小乖乖”
被老百姓舍生保护的童年
1925年
彭士禄出生在广东省海丰县
是中国共产党无产阶级革命家
中国农民运动先驱
彭湃的次子
彭士禄对父母并没有太多印象
只有一张与父亲和哥哥的合影
照片上有父亲亲手写的字:
“彭湃及他的小乖乖”
1928年,在彭士禄3岁时
他的母亲蔡素屏
不幸被捕、英勇就义
1929年,彭湃在上海被捕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
他高唱《国际歌》慷慨赴死
那一年
成了孤儿的彭士禄年仅4岁
“一个漆黑的夜里
奶妈背着我逃难”
这几乎是彭士禄对人生最早的记忆
为了躲避国民党反动派的“斩草除根”
贫苦百姓们冒着杀头的危险
保护着这棵烈士留下的根苗
从那时起
他过起了姓百家姓
穿百家衣,吃百家饭的生活
左图:幼小的彭士禄;右图:石炮台监狱
8岁时,彭士禄被国民党当局抓进监狱
阴森恐怖的牢房里
吃的饭里有虫子
身上爬的有虱子
敌人不仅逼供
让他承认自己的身世
还给养育过彭士禄的“姑妈”实施酷刑
在监狱里,年幼的彭士禄亲眼目睹了
曾养育过他的“姑妈”
被倒挂着吊起来灌辣椒水
但她宁把牢底坐穿,宁可被杀头
也不供认他是彭湃的儿子
……
1991年,66岁的彭士禄
来到曾关押过他的石炮台遗址
他一站在上面就哭了
对身边的人说:
“当年,我在这里受到了多少拷打”
1935年,因为狱友们的周全掩护
彭士禄终于被营救出狱
这个只有10岁
已经被折磨得双腿无法走路的孩子
硬是一路顺着轨道爬了十几公里
膝盖爬得全部都是血
才终于爬回了潮安养母的家里
……
1940年,周恩来总理派人
辗转找到了彭士禄
周总理见到彭士禄的第一句话就说:
“孩子,终于找到了你!”
在被安全送往革命圣地延安后
受尽苦难的彭士禄
才终于结束了东躲西藏的日子
那一年,彭士禄已经15岁
回忆起自己的童年
彭士禄饱含深情地说:
“坎坷的童年经历
磨练了我不怕困难艰险的性格
我对人民永远感激
无论我怎样的努力
都感到不足以回报他们给予我的恩情”
“我不能给我爸丢脸
当不了革命家
但我能当专家
我要在核动力领域
做出名堂来”
而他也的确用一生
践行了他的诺言
“只要祖国需要,我愿意贡献一切”
“中央已决定选一批留学生
改行学原子能核动力专业
你愿意改行吗?”
“只要祖国需要,我当然愿意”
对话发生的时间是1956年
问话者是到苏联访问的陈赓
回答者是结束在苏联学习化工机械
即将毕业回国的彭士禄
当时,美国和苏联原子弹与氢弹已问世
苏联也有了核电站
而中国的核技术基础几乎为零
周恩来总理欲选择一批
优秀的留学生转学核专业
为中国今后的核发展储备人才
彭士禄就是被选中的人员之一
自此次对话之后
彭士禄并没有选择马上回国
而是开启了在莫斯科动力学院
为期两年的学习
从那时起
彭士禄便与中国核动力事业
结下了不解之缘
他没有像他的父亲彭湃一样
轰轰烈烈地走向历史舞台的中央
而是像核潜艇一样
悄无声息地“深潜”
与共和国的核事业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1958年,为打破美苏等国
对核潜艇技术的垄断
中央批准研制导弹核潜艇
这一年,彭士禄学成归国
被分配到二机部原子能所工作
正当他准备大展拳脚的时候
中苏关系出现裂痕
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
毛泽东同志讲出了气势如虹的一句话
“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这句振奋人心的话
改变的不止是彭士禄一个人的命运
而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
1962年2月
彭士禄被任命为
北京原子能研究所核动力研究室副主任
主持核潜艇动力装置的论证
和主要设备的前期开发
但他领导的核动力研究室
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
当时“一穷二白”的新中国
无图纸资料,无权威专家,无外来援助
谁也没见过核潜艇长什么样
想要造核潜艇
简直比登天还难!
在这种困难的情形下
彭士禄鼓励大家:
“困难中孕育着机遇
我们一步一步来!”
当时,先由他和仅有的几个
懂一点核动力的人
一边自我学习
一边给大家开课
他还发动大家一起学英语
俄语资料没有了
就改看英文资料
他对年轻人说:
“要脑袋尖、屁股圆
脑袋尖钻进去,屁股圆能坐得住!”
1964年10月16日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
消息传到核动力研究室
彭士禄敏锐地意识到
核潜艇研制的春天就要来了
1965年,在四川的崇山峻岭间
聚集起了一支“八千会战大军”的队伍
表面上,他们是“搞水电”的神秘人
实际上,这些建设者中间
藏着包括彭士禄在内的
中国最顶尖的核专家
而他们所在的909基地
要完成的是
一项当时最高机密的工程——
我国第一代核潜艇陆上模式堆
第一代核潜艇陆上模式堆厂房
在四川大山中奋战的日子
是彭士禄一生中最难忘的经历
交通不便,就都吃住在工地上
荒草遍野,毒蛇蚊虫肆虐
180天不见太阳
但他们依然干劲十足
彭士禄曾回忆道:
“困难时期
我们都是吃着窝窝头搞核潜艇
那时没有电脑就拉计算尺、敲算盘
那么多的数据就是没日没夜算出来的”
1970年8月30日
反应堆主机达到了满功率指标
晚上18点30分
起堆试验的指挥长含着热泪宣布
核潜艇主机达到满功率转数
相应反应堆的功率达99%
核反应堆顺利达到满功率!
这意味着
新中国第一艘核潜艇的心脏——
核动力
终于开始跳动了!
核潜艇下水的日子指日可待!
这一天
大家欣喜若狂,放鞭炮庆祝
而这时,总设计师彭士禄
却在闷头睡大觉
因为在这之前
他已经连续五天五夜
没有好好睡一觉了
胃被切除四分之三
“就是死了也值得!”
“白马庙,铁匠街
青衣江畔干打垒
大旗山下攻坚忙
喝泥水,啃干粮
荣辱与共几代人”
背井离乡,隐姓埋名
靠着精神寄托
经过5年艰苦奋战
中国第一艘攻击型核潜艇
在1970年下水
4.6万个零部件
全部由中国自主研制!
至此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
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1974年8月1日
核潜艇正式列入海军战斗序列
创造了世界核潜艇史上罕见的速度
而这一年
彭士禄一直在核潜艇制造厂
进行最后的调试安装工作
在一次调试时
剧烈的胃疼令彭士禄汗湿了全身
医生诊断为急性胃穿孔
海军派直升机送
海军总医院的外科主任去现场开刀
这一次手术
彭士禄的胃被切除了四分之三
那一年,他才49岁
……
后来,有记者提到这段往事
问他值得吗?
他回答:
“值得!
搞成功了,特别高兴
我喜欢这个工作
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就是死了也是值得的!”
核潜艇成功了
一辈子跟核动力打交道的彭士禄
又有了新的使命!
这一次国家交给他的
又是一次极为艰难的开拓垦荒
……
年近花甲临危受命
开拓奠基中国核电事业
1983年,彭士禄被任命为
大亚湾核电站筹建总指挥
年近花甲之年
他再一次踏上了
共和国核电事业的拓荒之路
那一年,我国外汇储备
仅有1.67亿美元
而大亚湾核电站总投资
需要40亿美元
既没有足够的建设资金
人才技术也尚处空白
在这种情况下要建成
中国第一座百万千瓦级的商用核电站
谈何容易?
面对这一场代表国家的“商业博弈”
彭士禄奔波各地筹集资金
参加一轮轮商业谈判
他的各项开创性工作
为大亚湾核电站快速开展建设工作
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87年,大亚湾核电站顺利开工
然而为了这一刻操劳了两年的彭士禄
却已马不停蹄地赶往下一个任务
当时,他已经被国家委任为
秦山二期核电站董事长
负责建设中国第一座自行设计
建造的商用核电站
在任秦山二期核电站董事长时
他提出了股份制
建立了董事会制度
从核电站主要参数到投资方案
他都一一研究、核算
大到反应堆,小到一个螺丝钉
他都能做到心中有数
“彭拍板”说:“错了我负责”
作为技术总负责人
彭士禄每天都要遇到很多问题
但无论争论多激烈、风险有多大
他都敢于拍板
“彭大胆”、“彭拍板”的雅号尽人皆知
他常对同事们说
“错了我负责
对了,功劳和成绩是大家的”
出现技术争执
“不要吵,做实验
用实验结果说话
根据实验结果我来签字,我负责”
但是彭士禄敢于拍板
并非“盲动主义”
也不是心血来潮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党委书记万钢说
核反应堆建设的核心,是个科学问题
彭士禄是我国高级核动力专家
是首批工程院院士
他有科学的知识,他“敢拍板”
他身上真的有一种信仰
有一种革命的精神
应该说这是从他父亲彭湃身上继承来的
这是根的问题
彭士禄幼年母亲、父亲相继牺牲
他吃“百家饭”长大
数十位“妈妈”的厚爱
这是他的人民情怀
对于“彭拍板”的称呼
彭士禄在他的自述中这样写道:
有些问题只有赶快定下来
通过实践再看看,错了就改
改得越快越好
这比无休止的争论要高效得多
也有拍错板之例
他的体会是:
“不怕拍板,不怕拍错板
因为拍错板可以改
最怕不拍板”
“彭拍板”的果断
来源于他扎实的专业造诣
丰富的实践经历和过人的胆识
他“有担当,敢负责”的品质
不仅让核潜艇的研发少走了不少弯路
而且为我国核潜艇研发人才提供了保护
让他们专心攻克潜艇难题
半个世纪的时间里
彭士禄像一头垦荒牛一样
从引进消化吸收国际先进技术
到自主研发核心技术
打赢了一场又一场核电领域的攻坚战
引领我国核电发展走上了快车道
而他,始终同核潜艇的性格一样
干着惊天动地的事
做着隐姓埋名的人
一捧贝壳门帘
一份特殊的“亲情”
北京——辽宁,相隔千里
却连接着彭士禄的一份牵挂
一份特殊的“亲情”
1979年8月1日
出生于海边普通工人家庭的黄海燕
失去了年仅51岁的父亲
父亲生前曾是一位参加过解放战争
抗美援朝战争的老战士
后在辽宁某造船厂工作
作为家里的重要劳动力
父亲的突然离世
对一家人来说好比天塌地陷
1989年秦山二期建设时期彭士禄(中)在现场
当时,彭士禄作为该厂的上级领导
经常来指导工作
一次机缘巧合
黄海燕的母亲找到了彭士禄
诉说了自己的处境
“听完母亲的叙述后
彭伯伯当即翻遍自己的口袋
掏出自己身上所有的钱
塞到了妈妈手里
随后,他指示厂领导按特殊情况
尽快解决我的工作问题
同时,为缓解我们家的生活压力
彭伯伯与厂里的几位领导商量后决定
他们一起分别认养我们姐弟几个
母亲得知这一决定后
感动得热泪盈眶
久久说不出话来”
黄海燕说
彭士禄(中)与女儿彭洁(右)及黄海燕(左)
为了感谢彭士禄对他们一家人的照顾
黄海燕受母亲所托
特地到北京当面感谢彭士禄
“我到北京的那天
彭伯伯因工作原因不在单位
是淑英伯母把我接到家中
进了家门后
我迫不及待地把一挂
用小贝壳编织而成的门帘
双手捧给伯母
我对伯母说
‘这是母亲和我们姐妹
从海边一颗一颗捡来小贝壳
又一颗一颗穿制而成的小门帘
礼物虽轻,但每一颗
都凝聚着我们全家对彭伯伯的感恩之情’
伯母高兴地收下了这个礼物”
黄海燕回忆道
“离开北京时
伯母早已给我备好了很多礼物
还买好了火车票
并亲自把我送到了火车站
目送着我踏上归途
当列车开动的那一刻
我的眼泪禁不住流下来
那次北京之行,让我永生难忘”
从此后,黄海燕结婚、生子
只要经过北京都会拜访彭家
而彭士禄及其家人每次都待她亲如一家
家庭地位“排第六”的“老朋友”
在自述中,彭士禄曾幽默写道:
“一生最大遗憾之事
就是‘夫人’太多,共有三个
第一‘夫人’是核动力
第二‘夫人’是烟酒茶
第三‘夫人’才是小玛莎
这里所写的“小玛莎”
就是他的妻子马淑英
留苏时的名字
彭士禄与玛莎在苏联相遇相爱
1958年回国后
在北京喜结连理
玛莎为了支持丈夫的事业
放弃了自己在北京化工大学教授的身份
到祖国西南山沟里当一名化学技术员
见证了核潜艇陆上模式堆诞生的全过程
耄耋之年的彭士禄曾动情地说:
“小时候我很内向,不会说话
语文成绩不好
而玛莎的出现
改变了我孤僻的性格
使我变得乐观、开朗
我要感谢玛莎的出现
谢谢她对我一生的爱!”
在核动力装置试验中
彭士禄也跟着潜艇试航,做技术保驾
有些水下试验是非常危险的
每当临行前
他总是半开玩笑地对玛莎说:
“相信我们一定能够成功
但如果万一喂了王八
你可别哭啊!”
在回忆与父亲相处的点滴时
女儿彭洁感慨
家人都很怀念父亲退居二线后
逐渐回归家庭生活的美好时光
那时彭士禄和妻子的身体都还好
一到周末彭洁和家人
就会带着父母出去兜风
夏天就赏花看美景
冬天就体会冰上的乐趣
哪怕鼻头冻红了
两位“老小孩儿”也要在冰上
玩个尽兴才肯回家
“我小朋友回来没有?”
彭士禄管外孙女叫“小朋友”
外孙女就叫他“老朋友”
在彭士禄书房的橱窗里
留存着一份特殊的合同
合同订立的时间是1999年8月15日
订立双方分别是甲方“老朋友”彭士禄
和乙方“小朋友”彭瑶
这是外孙女彭瑶
因心疼终日忙碌又喜好喝酒的姥爷
与彭老签订奖励喝酒的合同书
字里行间尽显
彭士禄与外孙女的温情与友爱
彭士禄与外孙女彭瑶签订的奖励喝酒合同书
在家里,彭士禄有很多绰号
除了“老朋友”
还有“彭老乖”、“彭老帅”、“彭老六”
……
其中,“彭老六”的由来
与家庭成员的“地位排序”有关
家里面,夫人永远是第一位
大家都必须听她的
女儿排第二
因为她是夫人的追随者
永远支持夫人
外孙女排第三
保姆排第四
女婿排第五
自己则排第六
彭士禄调侃:
“我在家最没地位
人人都可以管我
要规定我几点睡觉
要管我吃饭
不让抽烟喝酒”
彭士禄夫妇与孙女和外孙女
彭士禄晚年时光多半是在医院度过的
但他每天都过得特别开心
常常与去看望他的家人
照顾他的护工开玩笑
就连主管彭士禄的医生都说
彭老是最幸福的人
每天都乐呵呵的
他的同学、中国工程院院士周永茂也说:
“他就是一位爱笑的老人”
“怎么我又得奖了?奖金不要,给国家”
在巨大的成就和荣誉面前
彭士禄从不计较得失
更从不提出个人要求
不知道自己的工资是多少
把大房子让给别人
自己住小一点的房子
内心总是很知足
彭士禄院士获得的2017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证书
2017年,彭士禄获得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
那时的彭士禄已经住院
彭洁去医院看望父亲
并告诉他这个好消息
结果彭士禄得知自己获奖后
表现出很惊讶的神情
我怎么会得奖呢?
由于患病
当时的彭士禄
已经不能很连贯地说话了
但常年陪伴父亲的彭洁
对父亲的一举一动都心领神会
“我告诉父亲奖金是100万港币
问他打算怎么办?
父亲说‘不要’
‘那不要给谁啊?’
‘国家’
‘国家那么大,得有个部门啊’
‘给组织’
‘您的组织是中核集团’
‘那就给中核集团’”
就这样
彭士禄把自己获得的奖金捐给了中核集团
以培养更多的科技人才
彭老的一生坚持“两要”、“两不要”
即:不要名、不要利
但要把核潜艇造出来
要把核电站建起来
在谈到自己的成绩时
彭士禄谦虚地说:
“我这一辈子只做了两件事:
一是造核潜艇,二是建核电站
因此获得了一些奖项
这些成绩与荣誉不仅属于我个人
它更属于核潜艇人
属于核电人,属于核事业人”
“耄老之年未伏枥
犹向深海寄深情”
生命的最后岁月
在彭老的病房中
始终挂着一顶海军军帽
这顶军帽
天一凉他就戴着
帽子上绣着的“中国海军核潜艇”
是他一生的牵挂
2020年11月
在彭老离开这个世界前的
最后的一个生日
心里念念不忘的
依旧是他那句最初的誓言:
只要祖国需要
我愿意贡献一切!
2021年3月22日
这位96岁的老人
走完了他传奇的一生
3月30日
在《英雄核潜艇》的歌声中
彭士禄完成了他最后的心愿:
骨灰洒向大海
永远守护祖国的海洋
……
著名核动力专家
中国核动力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
中国核潜艇第一任总设计师
……
面对这么多头衔
彭士禄却更喜欢称自己“垦荒牛”
在彭士禄生前笔记里
有这样一段话:
“我是属牛的
许多朋友称我为老黄牛
送我的礼品中,就有些牛
其中有一条垦荒牛
他们说,这是对我的写照
我确实也最喜欢这条垦荒牛
我觉得,我一生做的工作
虽沧海一滴
但就是要为人民做奉献
默默地自强不息地去耕耘、开荒、铺路”
“垦荒牛”名副其实
从担任核潜艇首任总设计师
到指挥大亚湾核电站筹建
再到自行设计
建造我国第一座商用核电站秦山二期
他的每一步都是别人未曾走过的
他所说的“沧海一滴”掀起了“滔天巨浪”
改变了中国核动力的发展格局
2021年5月
彭士禄被追授为“时代楷模”
2022年3月
彭士禄当选“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
《感动中国》颁奖词中这样写道:
历经磨难,初心不改
在深山中倾听,于花甲年重启
两代人为理想澎湃
一辈子为国家深潜
你,如同你的作品
无声无息,但蕴含巨大的威力
在彭士禄当选
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的帖子下
数千名网友留言:
“一个纯粹的、可敬的
甘于为祖国奉献一切的国之脊梁
他们把一生交给了祖国”
“我们的教科书里
应该多几位这样的国之栋梁
致敬彭老”
“看到彭士禄爷爷写的‘感谢人民的养育’
眼泪一下就出来了”
“耄老之年未伏枥
犹向深海寄深情”
……
彭士禄老人最后一次出镜,勉励核工业后辈
从烈士的遗孤
到中国核动力事业的“垦荒牛”
他默默走完了为祖国“深潜”的一生
一辈子太短
短到他只为祖国做成了两件事
一辈子又太长
长到他把生命熔铸进
新中国核事业基座上的磐石
此刻,他或许已变成
那一朵翻腾的浪花
正同他最爱的核潜艇
一起深潜,一路远航
而那些闪耀的功勋
伟大的精神
已汇入历史的长河
伴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
滚滚向前,澎湃不息!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