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神”!这位老人放弃专利,使得救命药一盒300元且纳入医保
有这样一位医者,历经艰辛找到攻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方法。为让患者都吃得起这种药,主动放弃了专利申请,被患者誉为“药神”。
他悉心为国育才,数十年传道授业、擎灯引航、言传身教,造就了一批医学研究学的俊才;他作为内科血液学专家,是中国血栓与止血专业的开创者之一,被誉为“癌症诱导分化之父”。
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终身教授、“共和国勋章”称号获得者王振义。
再过两个多月,王振义院士将迎来100岁的生日,记者来到王院士家中,他精神矍铄,依然以极大的热情关注着医学的进步。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王振义:不钻研,不学习,就不知道新的东西。陈竺、陈赛娟,他们得到的转化医学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这就是一个进步。
1924年11月30日王振义出生于上海,从震旦大学医学院拿到医学博士学位后便被分派到广慈医院工作,也就是现在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从那时起,他便与血液疾病打上了交道。
记者 |杨阳 郑怡哲 刘刚 孔冰冰 吴凯俊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央视网”(ID:cctvcomweixin),原文首发于2024年9月15日,标题为《“药神”!这位老人放弃专利,使得救命药一盒300元且纳入医保》。
1
全反式维甲酸治愈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1986年,上海儿童医院血液科收治了一名五岁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病人,高烧不退,口鼻出血,生命危在旦夕。王振义提议实施他们团队历经8年探索、经历无数遍失败的尝试后才找到的全反式维甲酸治疗。小女孩只吃了一个星期左右的全反式维甲酸,病情就出现了转机,最终达到完全缓解。
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终身教授 陈竺:王振义老师,他还是很有远见的,因为当年他就去找药厂,他不是坐在医院里等,去找这个药厂的这些工程师,这些药物的专家。
在瑞金医院的院史馆,我们找到了这位001号患者的出院卡。从这张卡片开始,那一年王振义和医疗团队一共收治了24例病人,其中23例得到了完全的缓解,剩下的一例加上化疗也得到了完全缓解。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王振义:所以当我第一年治疗23个病人完全好了,我开心得不得了,因为医生不断地探索、不断地钻研,科学进步就是这样进步的。
这次治疗是世界公认的诱导分化理论让癌细胞“改邪归正”的第一个成功案例。王振义也因此被誉为“癌症诱导分化之父”。
2
彼之砒霜 吾之蜜糖
大胆创新实践造就“上海方案”
然而,医学的道路并非坦途。治疗好转的病人当中,有一些病人出现了复发。王振义和学生陈竺、陈赛娟等又一起创造性地提出“全反式维甲酸联合三氧化二砷”治疗方案,使用的砷剂就是我们俗称的“砒霜”。
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终身教授 陈竺:开始有人说我们给病人下毒,那时候我们是有很大的压力的。大概第四个复发患者完全缓解以后,我们看到的疗效,就那么一瞬间,大家开心了一下。
这是年轻的王振义、陈竺和陈赛娟三人的合影,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也正是治疗取得突破的时候,作为医生发自内心的笑容。“全反式维甲酸联合三氧化二砷的协同治疗方案”,也被称为“上海方案”,被国际权威指南指定作为一线经典治疗方案,让急性早幼粒白血病成为首个被攻克的白血病。
3
大洋彼岸的来信
我想感谢你千百次
2015年,王振义收到一封从美国辗转寄来的信。
美国患者 伯纳黛特:由于您的努力和付出,我的生命得以延续。而且我现在还有了两个孩子,特地写信感谢您的付出和贡献,我想即使对您说一百万次的感谢也仍然不足以表达我的谢意。
如今,像这位母亲一样的全球千千万万急性早幼粒白血病患者,因为王振义带领团队探索出的“上海方案”重获新生。
这种白血病治疗机制无疑是首创性的,如果申请专利,利益不可估量。然而王振义却毫不犹豫选择了放弃专利,将它贡献给全人类。当“全反式维甲酸”正式被批量生产投入市场以后,十粒一盒的价格低至11元左右,直到如今也维持在300元左右,且已纳入医保。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王振义:你首先要解决病人的问题。可以赚到钱,或者我的名誉可以提高,不会想这个问题。我只想病人能好。
王振义生活节俭,这些年,他将获得的超千万元奖金几乎全部捐出。就连现在居住的瑞金医院提供的公寓,他也和医院特别签订了合同,自己的子女不能继承。在家里的客厅挂有一幅他最喜欢的画作《清贫的牡丹》。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王振义:这幅画更能反映我的来源,石头里面怎么会生出牡丹?这就是反映在艰苦的条件下做出工作,但是为什么清贫,大家共同努力出来的,因此有了名气你就骄傲了?我不是的,我没有以为我做了很大的事情,我做了医生该做的事情。
4
“一门四院士”传佳话
在上海交大医学院一进门,就能看到一块石刻上书写着 “报效祖国 服务人民”,这八个大字是由王振义院士亲笔书写,也是他从医执教75年的真实写照。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学生 程宇萌:能够有这样一份寄语,能够寄托着我在这个医学道路上继续不断前行,报效祖国。这也是我们所有医学生的一个使命。
在王振义老先生家里,他还特别提到半个多世纪前他从震旦大学医学院毕业时的誓词。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王振义:“余于病者当悉心诊治。不因贫富而歧视,并当尽瘁科学,随其进化而深造,以期造福于人类。”这个话到现在还是正确的。我们学习一定要努力钻研下去。我们现在就是按照这个在做,到现在为止没有停止过。
一花不足春,接力春常在。从医执教75年间,王振义共带教33名硕士、22名博士。当年那间不足五平方米的实验室,走出了陈竺、陈赛娟、陈国强三名院士,留下了“一门四院士”的佳话。面对人们的赞许,桃李满天下的王振义院士说:“不是我培养了他们,是时代、国家给了他们机会,也是他们个人的努力成就了他们自己。我很幸运,能与他们共同攀登。”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