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以自信和定力应对外部环境变化

作者:张 砥 来源:北京日报 2020-07-18 1106

北京日报: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以自信和定力应对外部环境变化

 

北京日报: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以自信和定力应对外部环境变化

近日,美方不顾中方严正交涉,执意将美国会通过的所谓“香港自治法案”签署成法,恶意诋毁香港国家安全立法,并威胁对中方实施制裁。我外交部随即发表声明,强烈谴责美方干涉内政的粗暴之举,表示将对美方相关人员和实体实施制裁。对等反制行动迅速、态度果断,传递出鲜明信号:中国不惹事,但也决不怕事。

近段时间,面对日益失控的疫情和日益临近的大选,美国政客打“中国牌”的冲动愈发强烈,攻击抹黑、煽风点火之举再度升级。或是翻炒所谓“南海仲裁案”,煽动周边国家“与中国对抗”;或是拿两岸关系做文章,故伎重施“对台军售”;或是不遗余力抹黑我国民族和边疆政策,对我相关机构和人员进行所谓制裁……各路人士轮番上阵,反华议题花样迭出。如果说大选之年争打“中国牌”,已经成为美式政治四年一度的标准“戏码”,那么今年的局面则更给人群魔乱舞之感。全方位“围剿”,映照出西方政客歇斯底里的癫狂,也让人愈发看清国际政治的残酷本质。“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很大程度上,这就是我们眼下所面临的外部环境。

北京日报: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以自信和定力应对外部环境变化

有人来挑事、闹事、搞事,怕是没有用的。事实上,新中国70多年一路走来,遭遇的内外挑战、摩擦打压一刻也没有停歇,也正是在与各种艰难险阻的不懈斗争中,这个成立于冷战格局初成之时的新生共和国,一步步走到世界舞台中央。全球力量不断调整是历史演进的结果,但很显然,面对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群体性崛起,不是所有人都能跟上时代的脚步。尤其是当美国这样的世界头号强国自身结构性矛盾积重难返,深陷种族歧视、贫富分化、价值观撕裂等治理旋涡中难以自拔之时,对外挑起争端、转嫁矛盾的意愿便与日俱增。

某种意义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固然有国家间力量此消彼长、国际秩序深度调整的因素,但一些国家对单边主义、霸权主义的迷之坚持,无疑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种种现实挑战的深层诱因。美国一些人抱定零和思维不放,不惮以最大的恶意揣度中国,不仅给两国交往频频制造障碍,更给地区乃至全球局势带来巨大不确定性。

回望大国兴衰历史,新兴国家在崛起的关键性阶段,往往会与守成国家发生国家利益的激烈碰撞,无一例外地会受到极力打压。这与意识形态差异关系不大,而是必然遇到的“成长的烦恼”,也是发展历程中绕不开的“坎”。今天的中国已行至民族复兴的关键一程,正处在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受到打压,是早晚的问题。事实上,自2010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以来,我们遇到的来自外部的挑战和麻烦,无不与此有关。科技战、贸易战,乃至眼下围绕新冠病毒的舆论战,都是这种挑战的继续。无论我们愿不愿意,在美国的官方话语表述中,中国都已被视为“战略竞争对手”,其打乱中国发展进程的意图暴露无遗。向前看,这种打压也许还有别的花样,但不管怎么样,天塌不下来。对于我们来说,既不要心存侥幸,也不要惊慌失措,最重要的就是保持自信,从容应对。面对偏见,用事实说话;面对压力,用能力说话;面对挑衅,用行动说话。

奋斗之路道阻且长,注定不会一马平川。风险挑战无处不在,只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化危为机、转危为安。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一方面要坚定必胜信心。要深刻认识到,我们不断“被盯上”,恰恰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发展态势蒸蒸日上。一些人越是焦虑、越是害怕,越说明我们路走得对、发展得好,就越要强化战略定力,保持发展节奏,“像屹立于不断拍打的巨浪之前的礁石,岿然不动,驯服着它周围海浪的狂暴。”一方面要坚持底线思维。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复杂敏感的周边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要始终保持高度警惕,防止犯战略性、颠覆性错误,做到既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沧海横流,方显本色。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集中精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稳扎稳打,善作善成,我们就一定能战胜各种重大风险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见证过中美关系发展历程的布热津斯基曾经指出:“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两个大国——一个当前的大国与一个崛起中的大国,被相互依存的共同利益联结在一起。”不知当前美国一些人能否从这样的真知灼见中汲取一些智慧,但可以肯定的是,唯有以合作化解冲突,以理性管控分歧,在尊重彼此核心关切、懂得维护共同利益的前提下施展“战略想象力”,方能走出战略迷误,享受人类命运共同体带来的和平与安宁。这,正是中国一直致力于,也将不断推向前进的事业。

北京日报: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以自信和定力应对外部环境变化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10
0
0
1
7
1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