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告别“卡斯特罗时代”?
古巴告别“卡斯特罗时代”?
叨叨姐
古共正在召开八大,会议最吸睛的莫过于劳尔将不再担任古共第一书记。
古巴从此告别“卡斯特罗时代”?
形式上可以这么说,但实质上并不会如此。古巴的发展进程已经打上“卡斯特罗烙印”,卡斯特罗兄弟俩的思想已深入古巴民众心中。
劳尔虽然“无官一身轻”,但古巴日后的重大决策少不了劳尔的指导。
芸豆和大炮一样重要
2011年,同样是4月,劳尔从哥哥菲德尔手中接任古共第一书记。
实际上,早在2006年,菲德尔就因健康原因将国家最高权力交给了劳尔,古巴从此开启长达15年的“劳尔时代”。
卡斯特罗兄弟都很果敢、坚韧。
美国《时代》周刊曾这样评价他们:“菲德尔是古巴革命的心脏和灵魂,劳尔是革命的拳头。”
两人各有魅力。
菲德尔能言善辩,尤擅演讲;劳尔则低调务实。劳尔执政后,人们发现,劳尔头脑灵活,思想开放。
10年前,古共六大闭幕式上,劳尔的发言振聋发聩:“如果古巴想取得成功,党首先要改变的是思想观念。”
劳尔认为,改革的最大阻力来自传统观念,推行改革,必须思想先行,尤其要加强发展经济的思想。
“芸豆和大炮一样重要,甚至更重要。”
他指出,过去认为发展私营经济是饮鸩止渴,现在应将它视为“完善而不是摧毁社会主义制度”的因素。
劳尔执政下,古巴悄然发生了许多变化。
国家一些垄断行业向私营经济开放,打破了自1968年来对私营经济的许多限制。私营餐馆合法化,可出售海鲜、牛肉和土豆等食品。鼓励个体经济,取消针对127种个体经营活动的限制,允许个体经营者在一些经济活动中雇佣员工。在政府监督下,允许汽车和房屋买卖,允许个体农民承包闲置土地。裁减国企职工,分流到农业和私营部门,使之“轻装上阵”。
劳尔的改革有所不同,特别强调古巴要走自己的道路。借鉴中国经验的同时,拒绝复制“中国模式”或“越南模式”,主张古巴是“更新社会主义模式”,不是中国式的“改革”或越南式的“革新”。
古巴政府文件涉及改革时,用了“更新”一词。
劳尔的改革虽然是古巴革命以来力度最大的一次改革,但并未大刀阔斧,改革大门并未全开,只是开启大门中的小门。
如劳尔所言,古巴改革不能操之过急,将力避“休克疗法”,强调改革不可能是“一夜之间取得奇迹的事情”。
劳尔的改革也并未完全以市场为方向,古巴经济体制仍以计划经济为主体。劳尔说,“古巴不会用市场经济来解决经济问题”,电信、能源、卫生、教育等主要部门仍是“禁区”,由国家牢控。
劳尔的改革并非一帆风顺。
经济模式的更新注入市场因素后,带来不少负面东西,尤其是收入分化强烈撞击多年来大锅饭、铁饭碗和平均主义的思想。
改革阻力不小。
虽然挫折不断,但劳尔没有轻言放弃,在不断探索中推进改革。
斗美成就古巴“小桨划大船”
劳尔对中国有着特殊的情结。
媒体称,由于劳尔长相与东方人接近,小时候家人送其绰号:“中国人”。劳尔喜欢中国的茅台酒,会唱《东方红》。
劳尔多次访华,每次访问都对中国的改革开放赞不绝口。
他称赞中国了不起,说中共的改革开放既稳住了政权,又实现了经济腾飞,人民过上了好日子。他对中国的特区、工业园区、农村土地承包等改革措施很感兴趣,曾在古巴尝试搞小范围的试验。
这个和中国有着特殊友谊的古巴,为何总能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
答案大家都知道,在于它敢于叫板庞大恶邻、世界头号强国,六十年不屈不挠。
这个邻居很特别,太霸道,到处伸手,动辄发动战争,大搞颜色革命,强行改变他国政权。在这样霸邻眼皮底下搞社会主义,压力可想而知。
面对“巨无霸”的长期极限打压,小小岛国古巴硬是没怕、没倒,反而越斗越坚强,卡斯特罗兄弟赢得了世界的尊重。
其实一开始,古巴并不想和美国闹僵。
想当年,也就是1959年,老卡带领他的战友夺取政权后,不久就访问了美国,访问受到当时美国政要的欢迎。
后来美古巴关系却不断恶化,这个板子应该打在美国人身上。
美国相当傲慢、格外蛮横,不但反对老卡推行的农业政策,还想让古巴做它的小兄弟,在它后面亦步亦趋,这种霸凌作风惹恼了老卡和他的战友,经过后来一系列事件,尤其是“猪湾事件”后,一步步地将古巴推向了苏联人的怀抱。
古巴一度成为美苏争霸的前沿阵地。
“古巴导弹危机”差点触发核战争,人类空前接近毁灭边缘。
后来,美国给美古关系解冻设定几个基本条件:
第一、卡斯特罗兄弟必须下台。
第二,古巴放弃现有社会主义制度。
第三,古巴政府必须改善民主和人权。
条件如此苛刻,古巴断然拒绝。 百炼成钢,卡斯特罗兄弟成为全球闻名的“反美斗士”,菲德尔更是逃过了美国几百次的暗杀。
兄弟俩成为拉美左翼革命的导师,拥有一大批拥趸,查韦斯、马杜罗,以及不久前去世的球王马纳多拉都是这哥俩的铁杆粉丝。
古巴也因此成为拉美左翼阵营的领头羊,外界甚至称其为拉美政治生态的风向标,岛国古巴产生“小桨划大船”的效应。
与委内瑞拉等左翼国家成立的“美洲玻利瓦尔联盟”成了“反美联盟”,美国如鲠在喉,必欲除之而后快。
美国打压古巴无所不用其极,六十年对古巴经济封锁使古巴经济倒退几十年。
各种调侃应运而生。
有的说,哪个国家的蔬菜最健康,答曰古巴,因为美国禁运,化肥进不来,古巴蔬菜没有农药,都是绿色产品。有的将那句经典用在古巴人身上,“古巴人太不幸了,离上帝那么远,离美国这么近”。
种种调侃背后道不尽的是古巴人的辛酸和美国的霸凌。
并非良心发现,只是换种玩法。
奥巴马终于对古巴松开拳头,劳尔也对美张开怀抱,冰冻半个多世纪的美古关系终于实现转圜。
然而好景不长,特朗普上台后,对古关系大开倒车,声称“西半球不允许‘专政’继续存在”,下令立即撤销或暂停奥巴马政府与古巴达成的23项“完全不公平”的协议,临下台还不忘将古巴重新列入“支持恐怖主义国家”名单。
古巴人对特朗普恨之入骨,官员和民众公开称其为“疯子”。
拜登上台,古巴人希望他再次对古松开拳头,在侨汇、金融、经贸等方面松动限制,毕竟他曾以副总统的身份参与奥巴马对古的政策调整。
但古巴人心知肚明,拜登与特朗普其实并无二样,二人清除后院反美荆棘的宗旨不会变,只不过拜登的花招更加多元而已。
霸邻搬不走,还侵占人家领地,关塔那摩至今未还,古巴人为此忿忿不平,却又无可奈何。
古巴年轻人与上一辈一样,恼怒美国的霸道,但又多了一份向往。他们喜欢美国的电影、音乐和流行文化,希望过上美国人那样现代而富裕的生活。
传说,古巴有的年轻人穿T恤,衣服前面写着“美国佬滚回去”,后面写着“把我一起带走”。
两次去过古巴的王友明老师说,在街上没有见到这样的年轻人,但传言至少反映当代古巴青年人对美国的复杂心态。
毕竟,许多古巴家庭在美国有移民,同样表明,在全球化浪潮中,古巴年轻人也在变化。
古巴明天会更好
劳尔时代,古巴封闭60多年的大门已经开启,但前景尚未明朗,一系列的羁绊和难题彰显古巴改革进程的异常曲折性和复杂性。
“去官僚化”的改革触及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如何实现政治稳定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
以计划经济为主体的改革方向与全球市场配置资源的大方向相背离,如何使古巴经济改革与全球化浪潮同频共振?
改革深度触及古巴经济体制中最具特色的“配给制”和“全民高福利”,如何权衡改革的力度与民众的承受度?
美国打压古巴政策未变,如何化解维护自身独立和主权与美国封锁和打压之间的矛盾?等等。
尽管前方困难重重,但古巴已勇敢打开大门,并且迈出关键一步。
这一步虽然不大,但它是带给古巴人民希望的一步,也是古巴历史上具有深远历史影响的一步。
如劳尔所言,“从此,古巴‘更新’的步子不会再停下来了”。
特别感谢王友明老师对本文的重要支持。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