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访基辅的中情局局长,在密谋什么?
7月1日(美东时间6月30日),美国为首多家西方媒体披露,美中情局局长伯恩斯6月早些时候,曾秘密访问基辅,与泽连斯基密谈。美媒公开的议题是泽连斯基向伯恩斯汇报反攻计划及进展,称年底收复失地;伯恩斯则保证情报和军事支援。
这是真的吗?
关键时刻秘密访问,既然是突出秘密这个定性,意味着伯恩斯所办之事见不得人见不得光。自然美美抛出的上述议题不过是放到台面的借口。不管是影视剧和现实中,美中情局向来又是黑暗世界的典型代表,作为其头目,伯恩斯这个时候秘密访问基辅,面见泽连斯基,显然所办之事绝不简单。
真相会是什么呢?
要找出答案,必须把历史、现实和拜登当局及其代表利益集团近期的谋算结合起来一起分析。
先看历史。
搜索公开信息,俄乌冲突前至今,伯恩斯以中情局局长身份共对乌克兰访问了4次,分别是:
2022年1月18日美媒披露,伯恩斯前一周秘密访问基辅,会见泽连斯基和基辅情报官员,讨论地区紧张局势。
2022年10月27日乌媒披露,2022年10月初伯恩斯秘密访问基辅,会见泽连斯基和基辅情报官员,承诺美国军援。
2023年1月19日
美媒披露,伯恩斯前一周秘密访问基辅,会见会见泽连斯基和基辅情报官员,交换情报和承诺支援。
第4次就是最新7月1日披露的访问。
注意伯恩斯的4次访问,简单分析不难发现其共同点:关键时刻、安抚乌方军心、协调行动、秘密访问、媒体延迟曝光等等,且在伯恩斯秘访基辅前后,均很快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大事。
2022年1月伯恩斯秘访基辅后,俄乌冲突在相关消息披露后不到一周,俄乌冲突爆发;2022年10月伯恩斯秘访基辅后,俄乌在巴赫穆特地区爆发血战,之后为稳定乌克兰军心士气,美英带头并强逼西方援助乌克兰坦克、装甲车等重型装备;2023年1月伯恩斯秘访基辅后,乌克兰的春季反攻计划延迟至5月中下旬;2023年6月伯恩斯秘访基辅后,瓦格纳事件爆发。
注意今年1月初伯恩斯的秘访,其实相当关键。可以假设一下,如果乌克兰及其“西方雇佣兵武装”春季反攻,进展最大可能如当下一样不汤不水。可在3月份,美国银行危机,引发整个西方金融界风声鹤唳,如果同步美国华尔街代理人在乌克兰战场进展不利,那么对美国及整个西方世界构成的打击、冲击将爆发1+1>2的效果。
再看现实。
6月伯恩斯秘访基辅后,瓦格纳事件爆发,瓦格纳雇佣兵武装集团事实上公开兵变,对俄军事上明面上的影响看上去微乎其微,且移防白俄罗斯后迫使波兰、乌克兰增兵白俄边境,对俄正面战场有利。
可瓦格纳公开兵变并被全世界广泛炒作后,对俄及整个反美霸权力量的民心士气来说,则是一次重大打击。且不可避免,这让反美霸权力量内部彼此间有了一根刺。更要注意的是,很巧,本来中国当时在欧洲行动,力劝欧洲更加战略自主。
瓦格纳事件一发生,整个欧洲亲美力量更加猖狂;6月30日荷兰与美国达成协议,同意进一步管制芯片制造技术;欧洲战略自主的中坚力量法国,则发生了迅速蔓延至全法的骚乱,马克龙日子不好过。这个时候法国要谈什么欧洲战略自主,相信是有心无力。可以说,瓦格纳事件让中国6月在欧洲大张旗鼓的行动,收获大打折扣。
前文《法国动乱,瓦格纳事件的后遗症之一!》发布后,有伙伴说过于牵强联系了,可客观事实就是客观事实,就在当地时间6月30日,马克龙亲自出面指责社交媒体煽风点火。社交媒体是谁的?法国社交媒体,基本受控于美国巨头。这也是美国国际开发署、中情局组织颜色暴乱的典型收单之一。
最后看拜登当局及其背后利益集团的企图。
拜登当局是一个前所未有的犹太政府,情报、财政、内部保卫、司法、外事等权力核心岗位,基本由犹太人控制;而犹太人掌握着美国乃至全球主要金融力量,华尔街金融寡头主要是犹太人。可以直白地说,拜登当局是一个前所未有控制了美国政治权力和金融权力的怪物利益集团。
这种金融寡头,为了利益比任何利益集团更加冷血、嗜血。华尔街美联储要完成此轮此周期的收割任务,必须全力在亚欧大陆制造动荡,全力打造有利于美国金融寡头的政策安全环境。
所以俄罗斯判断拜登无意结束俄乌冲突是对的,拜登当局会尽可能延长俄乌冲突,且其造成的动荡影响越大越有利于华尔街整体收割行动。
所以华盛顿华尔街需要欧洲动乱起来,这样会有更多的欧洲老财主及产业资本流向美国。要知道3月银行大战中,原本华尔街图谋整垮欧洲银行金融体系,可欧洲顽强抵抗让华尔街功亏一篑。这次法国暴力骚乱蔓延至整个欧洲,将极大地推动欧洲资本外流。要知道,原本美联储加息后,欧洲央行,为对冲美国加息影响,跟着加息。
所以美国,依然不死心在台海、南海和中日韩直接煽风点火,唯恐天下不乱。天下不乱,资本就回不到美国。
综上历史、现实和企图,不难判断,伯恩斯6月秘访基辅的真相很直白:坐镇指挥、协调瓦格纳事件。美中情局反复否认与瓦格纳事件有关,且近日再次披露伯恩斯亲自打电话给俄情报负责人,其实不过是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新典故。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