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门——西方的合法腐败

作者:约翰·加普 来源:《金融时报》 2013-05-31 660

  旋转门转个不停,以至于英国税务总局局长大卫·哈内特(Dave Hartnett)担任德勤会计师事务所顾问简直算不上新闻。在法国,公务员担任私营部门职位专门有个词语,叫做pantouflage。在日本,这叫作“天降り”(意为“从天而降”)。而在美国,这就是生活。

  尽管如此,现状还是令人担忧。倒不是因为其中的大量腐败,而是因为公职人员了解上层运作的机制,逢人都能混个脸熟,这种好处太大了。而这种特权竟然能轻易地卖给外界人士,整个公务员的激励机制都会发生剧烈变化。

  之所以令人担忧,还有另一个原因——你无法扭转它。高官从公共部门转入私营部门,不仅政客满意,商界也可以捞得好处。政府预算紧张的时候,高端人才仍然会冲着未来的旋转门而甘作公务员。公务员不是奴隶,他们有权跳槽。

  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外交官和公务员50多岁的时候爬到权力顶端,然后不是衣锦还乡、安享天伦之乐,而是去私营部门焕发“第二春”。他们变成顾问、“参谋”和游说者,作为非执行部门的总监担任董事会成员。

  《金融时报》本周报道,过去十年间,至少有十余名英国部长和高官已经离开政府岗位,奔赴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任职。外交官颇为抢手,尤其是大使。前英国首相布莱尔既是中东特使,又是摩根大通年薪250万英镑的顾问。

  法国也可追溯至很久以前,国家行政学院和巴黎综合理工学院的毕业生门不但掌控着国家,还掌控着大公司。在美国,公私部门之间的旋转门已经成了固定特色,虽然奥巴马总统四年前收紧了政策,但旋转门却没有遭到质疑。

  最近的一个特例是,参议院银行业委员会调查了货币监理署的监管者担任银行顾问的现象。前货币监理署的署长基恩•路德维奇(Gene Ludwig)创办了Promontory,一家顾问公司。该公司的成员包括前美国证监会主席夏皮罗(Mary Schapiro)。

  有人说,我们不必杞人忧天。现行体制能够防止离职官员泄漏信息或捞好处。那些获利最多的高官通常是头脑精明、懂得收敛的类型。

  一位伦敦的游说者告诉我,大公司雇佣他去接近内阁部长的想法非常荒谬,因为总归会露馅儿。他所在的公司依据对政府运作和官员思考模式的了解,为客户出谋划策,而不是直接拿项目、捞好处。

  与之相应的观点是,公司雇佣聪颖之才,例如国防采购和税收政策的专业人士。人才就是价值,公司为何不能从政府部门选拔人才呢?

  这是在忽悠外人。布莱尔固然头脑聪颖,但有些会真的以为银行雇佣他或其他部长担任“顾问”是看中他们的专业才能?当然不会。他们是为项目合同扫清障碍、争取民心,因为,他们可以直接与其他重头人物打电话商谈。

  不管游说者自己怎么想,公司雇佣他们的动机便是如此。一位研究者发现,美国参议员的游说者一旦“他的”参议员离职,收入便会下降24%,也即,每年损失18.2万美元。他们的经验和技能丝毫未减,但他们手中的权力却少了某些部分。

  “向决策者建言,这乃是巨大的好处,也是客户花钱购买的服务。不是说百发百中,但至少是个铺垫。”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讲师、本次研究的作者之一维达尔(Jordi Blanes I Vidal)说道。我不相信腐败牵涉其中——我指的是直接用金钱换取政府项目合同的那种腐败。英国的公务员系统和美国的政府部门至少不像中国的税务部门和海关部门那样公开收钱。

  不过,私营公司显然通过雇佣公务员获取了影响力。随着公私合作、服务外包的展开,公司雇佣公务员的做法越来越普遍,好处也越来越多。

  这表明,一位三十岁负责出口的精明官员能够料想到,将来可以去私营部门任职。这就会诱使他们为军火商、制药公私或会计师事务所提供优厚订单。“我们仰赖某些人自我约束、维持操守。”牛津大学研究院大卫巴利特(Liz David-Barrett)说道。

  这也意味着,英国等国可能越来越像法国,精英们在公私部门之间来去自如。就算一切合法,外人似乎也会感觉大事不妙。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0
0
1
0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