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锡良:MH17的惨案应该唤起是欧洲人集体醒悟

作者:孙锡良 来源:红歌会网 2014-07-20 570

 马航又掉了一架飞机,据说是被导弹击中的,死伤惨重。哀伤之余,是否更需要反省?说一千道一万,事情还是要回到乌克兰乱局的起点,任何结果都出于原因,谁制造了乌克兰的乱局?美国?欧洲?俄罗斯?

  客观地讲,三方都有重大责任,但美国应该是祸首,而欧洲充当了美国的打手,俄国人的大国主义也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现在,追责显然无用,因为都是全球狠角,谁也奈何不了它们。但是,反省尤为必要,也正当其时,此时再不反省,欧洲的未来会变得更为凶险。

  欧洲政治家们,从欧洲自身的利益出发,你们应该冷静下来了,不要在遏制战略上越走越偏,要好好反省你们的战略和策略。虽然美国是祸首,但最大的反省者应是欧洲,因为乌克兰变局事关欧洲的安全,而不是美国的安全。

  欧洲一体化进程应尽早脱离与美国挂钩的一体化。拉乌克兰入盟的目的很明显,遏制俄国的成分占比较大,而这种遏制与美国的对俄战略又是一脉相承,甚至是相互配合。若站在一个大国的立场上考虑问题,任何大国都不可能对敌人的遏制战略无动于衷,俄罗斯的愤怒与反制并非无理取闹,越激化矛盾,俄方的弹力就会越大,欧洲应当权衡反制力的破坏作用。欧洲先把离间点选在黑海国家,再又挑起波罗的海国家生事,这样搞合适吗?

  欧洲必须放弃与俄国人的世仇理念。在欧洲政治家或者欧洲很多人的心中,俄罗斯不是真正的欧洲国家,俄国的很大一部分地域被称之为“东方”,加之俄罗斯与西欧国家之间长久的信仰和地域争端,西欧人一直很难接受俄国人,“二战”期间,联合抵抗法西斯只是一次暂时的无奈之举,即便如此,英国和东欧很多国家还在战时排斥俄国人的行动,所以,丘吉尔是怀着极其矛盾的心理接受斯大林的国际安排。总而言之,欧洲集体性仇恨俄罗斯几乎是欧洲未来矛盾的死结,不解开这个结,欧洲的和平恐怕维持不了多久。

  欧洲必须认真考虑一下战争的必要性。目前,欧洲只是伴着美国制裁俄国,还没有用武力正面对抗俄国的迹象,但是,如果欧洲的政治家们头脑进一步发热,在乌克兰制造更为惨烈的内战,俄欧对抗就为期不远了。一个和平繁荣的欧洲需要这种对抗吗?对抗升级后的欧洲会有和平吗?事实上,欧洲不应该参与对俄罗斯的制裁行动,即算参与,也只能是象征性的,任何想把俄国置于死地的想法最后必然导致大祸,一个有强大武力做后盾的国家不可能束手就擒,就算要死,让对手付出沉重代价也不可避免。

  欧洲要检讨与俄对抗的成本。在现实状况下,欧洲为遏制俄国必须要付出多大的成本?欧洲与美国有过近百年的和平相处,蜜月期看似比较长,但是,正如任何事物的变化规律一样,有高潮就有低谷,欧美关系总有走向低谷的时候,“美俄对抗”转嫁为“俄欧对抗”的直接代价和成本必然随之转嫁到欧洲身上,危机越剧烈,成本就越高。美国在近一百年来转嫁危机的能力始终在不断加强,前几十年,它习惯于利用小国战争转嫁危机,现在,有利用大国或联盟转嫁危机的苗头,这也间接说明美国国内的危机比过去几十年出现的危机更为可怕,需要有高成本的承接主体,欧洲,你们是否考虑过这个问题?中国,欧洲和俄国都有可能成为危机成本的替死鬼。

  载有300余人的飞机失事是一件悲剧性事件,但是,如果欧洲的政治家们不知道反省,不吸取教训,悲剧性事件有可能引发灾难性战争,欧盟的扩大和北约的东扩该重新规划了,不要永远抱着“遏制”的心态满足自己的膨胀心理诉求,除非你们有把握一次性毁灭俄国人,否则,不要把子弹推上膛。

  现代的中国人有一种误解,误认为欧洲是人类理想的天堂,是一块从来、一直和永远理想的宜居地,其实错了,欧洲只有在二战以后才赢得了几十年繁荣的和平期,撇开黑暗的中世纪不谈,即便在1500年之后,欧洲也一直处于各类频繁不断的战争之中,从来就没有超过五十年的和平期,欧洲民族是好战的民族,只要有导火索。

  欧洲的和平繁荣来之不易,默克尔等欧洲政治家必须集体坐下来,冷静地思考一下欧洲的未来,要战争还是要和平,选择和平,就放弃遏制,选择战争,就准备死亡。

  MH17的惨案的死难者应该唤起的是欧洲人集体醒悟,应该让更多人认识到和平的意义,而不是让欧洲人集体性萌发仇恨意识,仇恨是战争的种子,战争很可怕,欧洲人准备好了吗?

       原题:欧洲政治家们,请尽快冷静!请认真反省!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孙锡良
孙锡良
5
1
0
0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