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发话了,中国主流媒体和专家该歇歇了!

作者:鹿 野 来源:察网 2018-03-06 2993

普京发话了,中国主流媒体和专家该歇歇了!

鹿  

普京发话了,中国主流媒体和专家该歇歇了!

据俄罗斯媒体报道,当地时间3月2日普京参加活动被问及“如果能够回到过去,并改变俄罗斯历史上的一件事时会做何种选择”时,他当场表示“渴望阻止苏联解体”。这既是普京在大选在即之际为了争取选民支持而作出的重要表态,也充分代表了俄罗斯近年来的主流民意。

比如说,2016年关于20世纪以来俄罗斯历届领导人评选当中,列宁、斯大林和普京并列第一,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并列倒数第一。再如,2017年6月份俄罗斯著名右翼自由派媒体列瓦达民意调查中心“历史杰出人物”的民意调查当中,有38%的受访者支持斯大林。现任总统普京和杰出诗人普希金则以相同支持率(34%)并列第二。戈尔巴乔夫的支持率只有6%,名列倒数第一。

不过,笔者在这里不想就苏联的是非功过谈太多,只想谈一谈中国的主流媒体和专家们是怎样歪曲报道苏联历史与俄罗斯人对苏联看法的。

先说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在2013年的时候俄罗斯列瓦达民意调查中心做了一个关于“20世纪最受喜爱的诗人”的相关民意调查,结果苏联时代受到肯定的两位“经典诗人”叶赛宁和马雅可夫斯基分别以39%和27%的得票率名列排行榜的第一、第二位,而西方和俄罗斯公知所推崇的反对十月革命的诗人帕斯捷尔纳克和曼德尔施塔姆则受到了人民的唾弃:诺贝尔奖得主帕斯捷尔纳克仅获得第16名,排在名列第15的苏联国歌作者米哈尔科夫之后。曼德尔施塔姆更是得票率不足5%,连前20名都没有进入。(参考http://epaper.gmw.cn/zhdsb/html/2013-07/24/nw.D110000zhdsb_20130724_1-04.htm)

但是,中国不少专家谈及这一调查时却宣称“被斯大林树为样板的革命诗人马雅可夫斯基输给了死对头叶赛宁”,丝毫不提这两个人虽然有矛盾,但是都是支持十月革命并且长期受到苏联肯定的,更不提以帕斯捷尔纳克和曼德尔施塔姆为代表的反共诗人在调查中支持率惨不忍睹的事。这显然是在刻意误导:

【据来自俄罗斯的最新信息:2013年马雅可夫斯基诞辰120周年之际,某机构进行了民意调查,马雅可夫斯基虽仍拥有读者,但在排行榜上却输给了他的死对头叶赛宁。】
(http://epaper.gmw.cn/zhdsb/html/2015-07/22/nw.D110000zhdsb_20150722_1-20.htm)

还有,现在主流媒体和专家大都攻击斯大林在二战时期建立“东方战线”是一种侵略扩张的行为,宣称当时的苏联侵占了波兰等国大片领土。然而事实上,斯大林只不过是收复了在十月革命期间由于帝国主义列强干涉被侵占的部分领土而已。仅以波苏边界线为例,只要了解一点相关历史就可以知道谁是谁非:

波兰在中世纪的时候曾经一度盛极一时,侵占了包括乌克兰人和白俄罗斯人等东斯拉夫人居住的大片土地。后来,沙皇俄国又与普鲁士和奥地利联合瓜分波兰,导致波兰灭亡和大部分领土并入俄国。但是,波兰与东斯夫人的实际居住区分界线还是比较清楚的。巴黎和会上,克里蒙梭等人根据民族自决的原则,确定了波兰东部的临时边界线:北起苏瓦乌基,经比亚威斯托克地区东部,沿布格河南下经布列斯特到涅米罗夫。后来因为英国外交大臣寇松要求苏联承认这条边界线而被称之为寇松线。

众所周知,巴黎和会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反对苏俄,因此他对于波兰等国是采取一种扶植政策。寇松线只能是有利于波兰,而不可能是有利于苏联的。但是后来,波兰借帝国主义国家干涉苏俄之机出兵占领了苏俄的东部大片领土,红军一度反攻到华沙城下,但最终战败,因此不得不暂时承认了波兰侵占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的现实。

1939年二战爆发之后,波兰迅速土崩瓦解,政府逃往国外。苏联借机收复了寇松线以东的历史上一直属于东斯拉夫人居住区的领土。雅尔塔会议上,罗斯福和丘吉尔同意以寇松线为波兰的东部界线。同时,他们提议苏联让出利沃夫和利沃夫油田。斯大林指出,寇松线本身就是对波兰有利,而对苏联不利的:“这条线(寇松线)不是俄国人而是寇松和克雷孟梭制定的,当时俄国人并没有受到邀请,这条线的划分是违反他们的意志……我们难道是连寇松和克里孟梭都不如的俄国人吗?”但由于波兰毕竟是在二战中反法西斯阵营的成员并且损失惨重,因此斯大林最终同意在若干地区做出对波兰有利的五至八公里的逸出,把一部分东斯夫人的实际居住区割给了波兰。

再说一个“学术性”强一点的例子。近年来关于探讨苏联解体原因的历史学著作当中,不管是世界通史还是学术专著普遍都强调,所谓“斯大林模式”是导致苏联解体的最重要原因,其中最能反映“斯大林模式”弊病的典型例子,就是许多著作所说的“苏共二十六大选出的中央政治局和书记处竟然是苏共二十五大的原班人马”。

例如,

【二十六大选出的中央政治局和书记处,是二十五大的原班人马,这在苏共历史上是没有过的。加盟共和国的情况也大体如此。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世界现代史 现代卷,2006年9月,第232页]】
【从苏共二十三大到二十六大,苏共中央委员会实际连任率达到90%……1981年2月召开的苏共二十六大选出的中央政治局和书记处,竟是苏共二十五大的原班人马,这在苏共历史上是没有先例的。
[中央编译出版社,斯大林模式若干问题研究,2014.08,第32页]】
【赫鲁晓夫驾驶的改革“航船”在出发不久就遇上了大风大浪,作为赫鲁晓夫继承人的勃列日涅夫毫不犹豫地下令返航,又退回风平浪静的港湾……二十六大选出的苏共中央政治局和书记处的成员,竟然是二十五大的原班人马。这样,干部队伍老气横秋、死气沉沉、僵化、保守、缺乏生机和活力等弊端又死灰复燃,日趋严重。
[山东大学出版社,苏东剧变主要原因探析,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07,第138页]】

可惜的是,“苏共二十六大选出的中央政治局和书记处竟然是苏共二十五大的原班人马”这个最有代表性的“经典案例”,其实并不符合历史的事实。只要我们看看两次大会后选举出的领导人名单就明白了。

这里以政治局委员为例,1976年2月苏共二十五大后的中央委员会选举出了如下16名政治局委员:

勃列日涅夫(苏共中央总书记)、波德戈尔内(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柯西金(部长会议主席)、格列奇科(国防部长)、安德罗波夫(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葛罗米柯(外交部长)、苏斯洛夫(书记处书记)、基里连科(书记处书记)、库拉科夫(书记处书记)、乌斯季诺夫(书记处书记)、佩尔谢(苏共中央监察委员会主席)、格里申(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罗曼诺夫(列宁格勒市委第一书记)、谢尔比茨基(乌克兰党中央第一书记)、库纳耶夫(哈萨克党委第一书记)、马祖罗夫(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

1981年2月的苏共二十六大后的中央委员会则选举出了如下14名政治局委员:

勃列日涅夫(苏共中央总书记兼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吉洪诺夫(部长会议主席)、乌斯季诺夫(国防部长)、安德罗波夫(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葛罗米柯(外交部长)、苏斯洛夫(书记处书记)、契尔年科(书记处书记)、戈尔巴乔夫(书记处书记)、基里连科(书记处书记)、佩尔谢(苏共中央监察委员会主席)、格里申(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罗曼诺夫(列宁格勒市委第一书记)、谢尔比茨基(乌克兰党中央第一书记)、库纳耶夫(哈萨克党委第一书记)。

把这两个名单进行对照,可以发现有波德戈尔内、柯西金、格列奇科、库拉科夫和马祖罗夫五名政治局委员没有出现在新的政治局名单上,而新增了吉洪诺夫、契尔年科和戈尔巴乔夫三位中央政治局委员。虽然变化幅度不大,但是总书记、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部长会议主席和国防部长这四个重要职务当中除了总书记未变,另三个都换了新人,这恐怕无论如何也不能说是苏共二十六大选举出的是二十五大的原班人马。

书记处的情况和政治局大体相同,1976年2月苏共二十五大后的中央委员会选举出11位中央书记处书记中,乌斯季诺夫等4人在1981年2月的苏共二十六大后未出现在新的中央书记处书记名单上,新增了戈尔巴乔夫等3人。由于篇幅所限,这里就不再列出详尽的名单了。

需要指出的是,苏联并不是在每届代表大会召开之后进行“大换血”,而是在隔几个月召开一次的中央委员会全会上进行随时更换。例如,1971年2月至1976年2月之间这五年当中,苏联就免去沃罗诺夫、谢列斯特、谢列平等人的职务,增补了格列奇科、安德罗波夫、葛罗米柯等人,所以苏共二十五大后的人事变动幅度就很小。而1976年2月至1981年2月之间这五年当中,苏联中央政治局主要人事变动有如下5次: 

【1976年4月,国防部长格列奇科去世,由主管军工的中央政治局委员乌斯季诺夫递补国防部长。
1977年5月免去波德戈尔内的中央政治局委员和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等全部职务,由总书记勃列日涅夫兼任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
1978年11月,增补契尔年科担任中央政治局委员,接替1978年7月去世的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库拉科夫分管的工作,并免去马祖罗夫的中央政治局委员职务。
1979年11月增补吉洪诺夫为中央政治局委员。
1980年10月免去柯西金的中央政治局委员和部长会议主席等全部职务,由吉洪诺夫继任部长会议主席,增补戈尔巴乔夫为中央政治局委员。
(上文中所引用名单和人事变动可参见《苏共中央领导机关(政治局、组织局、书记处)成员录(1919-1990年)》,《国际共运史研究》1990年第4期和1991年第1期。)】

因此,在1981年2月苏共二十六大召开之时,苏联的最后一次重大人事调整才刚刚过去四个月,所以也就没有在会后进行新的调整。

当然,逢共必反的西方主流媒体并不会管那么多,他们在报道苏共二十六大闭幕时就大肆攻击“苏联老人政治加强,新的中央政治局和书记处全部是原班人马”云云。其实,这种对苏联的攻击是没有多少道理的。试想,苏联在四个月前刚刚进行过一次重大的人事调整,有什么必要在大会后再进行调整呢?假如大会后新选出的中央委员会真的进行了较大规模的人事调整,那么恐怕西方国家又会报道“苏联内斗加剧,发生新的大清洗”之类了吧

但是到了苏联解体以后,中国学界不少主流学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宣称“苏共二十六大选出的中央政治局和书记处是二十五大的原班人马”,这就是不顾基本事实的睁眼说瞎话了。毕竟当时西方媒体的报道虽然有刻意误导之嫌,但是严格的说“原班人马”也指的仅仅是1980年10月进行过最后一次大调整之后的原班人马,而不是说1976年2月苏共二十五大以来的原班人马。而中国的学者们这么一改,就变成“苏共二十五大之后五年一直没有人事变动”了。其中,有些人可能是做学问不够严谨认真,但更多的恐怕是出于意识形态的偏见。毕竟,苏联的人事变动又不是多难查的绝密文献,而且从事苏联史研究的人最起码应该知道戈尔巴乔夫是苏共二十六大前夕的1980年10月才进入政治局的吧?

窥一斑而知全豹,从以上几个例子当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当前中国主流媒体和学术界否定苏联历史的各种谣言究竟泛滥到何种程度。习总书记指出:

【苏联为什么解体?苏共为什么垮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十分激烈,全面否定苏联历史、苏共历史,否定列宁,否定斯大林,搞历史虚无主义,思想搞乱了,各级党组织几乎没任何作用了,军队都不在党的领导之下了。最后,苏联共产党偌大一个党就作鸟兽散了,苏联偌大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就分崩离析了。这是前车之鉴啊!】

当前,种种荒诞不经的全面否定苏联历史、苏共历史的谣言在中国主流媒体和学术界严重泛滥,造谣者借以歪曲社会主义历史,不分青红皂白地否定社会主义的制度和实践,进而否定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这恐怕同样是一种值得我们警惕的历史虚无主义吧。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44
0
0
2
2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