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锡良:透明外交(六)——认清欧洲而后为

作者:孙锡良 来源:孙锡良 2021-04-26 565

透明外交(六)

——认清欧洲而后为

孙锡良

孙锡良:透明外交(六)——认清欧洲而后为

  透明外交(六)——认清欧洲而后为

  欧洲,二战之后,大部分国家均把自己捆绑在美国身上,欧美之间已经形成相对稳定的同盟关系,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仍然看不出有裂解的可能。

  观察欧洲,我们需要有整体思维,东欧,西欧,南欧,北欧,均为地理概念,而非固定的政治概念,政治是可变的,东欧可跟随苏联,也可倒向美国,百年之后,或可又倒过来。如果回看欧洲两千年,我们完全可以忽略目前的格局变化。

  俄国,是欧洲的一个特殊存在,、它既是欧洲一部分,又自成一体而独立存在,沙皇的历史和强大的共产主义时代,构成了整个欧洲的心理阴影,也制造了欧洲的政治对立和军事对立。

  通过全面了解欧洲的历史变迁,通过分析欧美同盟关系和欧洲内部纷争的大背景之后,再来思考中欧关系就更加清晰明了,我们可以超越百年定式,我们可以淡看现在,我们需要面向更久远的未来。

  经常有人问我:“如果欧美联合起来跟中国打仗,中欧关系怎么处理?”

  我只能这样回答:“欧洲内部打了二千年,欧洲侵略了世界几百年,欧洲只平静了几十年,欧洲就是战洲。打仗怕什么?打了之后,不是还得交往吗?在没打之前,该干嘛干嘛,直到干不下去为止。”

  排它性的基督世界

  今天,我们目击的欧洲人,从种族上分类,自然会被划分到白种,夹杂的那部分虽有大量存在,但并不反映欧洲历史。可以简单认为,欧洲的过去和现在,都是白人世界,并且以基督教为主。

  要对欧洲民族进行细分非常艰难,亦大可不必,权以最早的欧洲克罗马侬人为祖宗,遗址可追寻到法国道格纳,据传是四万年前从非洲移入。西欧的日耳曼人又有许多分支,如法兰克人、哥特人、汪达尔人、勃艮人、盎格鲁人、诺曼底人等等,这些人就是现在西欧人的主体。

  公元前2000年左右,爱琴文明产生,克里特岛上出现国家。公元前1500年左右,迈锡尼人建立国家。公元前1250年左右,希腊联军摧毁特洛伊城,战争成为欧洲人转移的原因之一。

  基督教于公元一世纪产生于散居小亚细亚的犹太下层人民中间,不久便传入到整个罗马帝国,在其产生初时是被压迫者的运动,是奴隶、穷人、无权者和被罗马征服者的宗教。它为什么最早出现于犹太下层人中间?公元前586年,新巴比伦灭亡了犹太王国,把大批犹太居民掳往巴比伦,这就是所谓的“巴比伦之囚”,从此犹太国不复存在。犹太人反复起义,反复被镇压,犹太下层人中就流行一种宣扬“救世主”将来临的秘密教派,最后成为基督教。公元四世纪,基督教正式合法化,并且与欧洲国家政权相结合。

  为什么要把欧洲定义为白人的基督世界?

  欧洲不是从来容不得它族,也不是从来不允许伊斯兰教和犹太教存在。但是,欧洲国家自从以基督教作为主要教义以后,排它性就表现为固定,加之白人的优势思想根深蒂固,种族主义思想始终会间歇性和阶段性表露出来。我们今天看到的欧洲包容现象还不到一百年,是二战剧变后的过渡时代,并不代表未来一百年还能持续下去,当欧洲主体种族意识到自己的生存危机时,大概率要重复历史周期律。

  下面,我们不妨从犹太人在欧洲的沉浮来做个注解。

  自公元四世纪伊斯兰教诞生到公元1000年左右,犹太人在欧洲经常充当中间人角色,只要基督教与伊斯兰教发生冲突,犹太人就能得到好处,在伊比利亚半岛的几个国家和法国、德国及北欧地区,犹太人曾经有过繁荣的情况。一旦失去中间人地位,犹太人便遭遇迫害。

  十字军东征,是犹太人的悲剧,他们失去了安居乐业的希望,在长达两百年的军事冒险中,十字军所到之处,必定屠杀犹太人,十字军在耶路撒冷呆了近百年,犹太人对故都保持的联系不得不中断几个世纪。屠杀犹太人不需要太合理理由,限制犹太人职业,对犹太人进行面部标识,让犹太人沦为贱民,不允许犹太人放高利贷,欧洲宗教裁判所还禁止犹太人研究犹太法典。

  到了13世纪,英、法、西及神圣罗马帝国的帝王,都要求对犹太人实行统治,犹太人被看成是帝王的财产,可以任意摆布。犹太人在德国受苦后,逃向东欧,在“欧洲病夫”波兰崩溃后(波兰曾是犹太人最大聚居地),又面临苦难,只得逃向世界各地。

  1391年后,西班牙各地出现排犹暴力事件,大约有五到七万人死亡,巴塞罗那的大量犹太人被暴徒杀害,大量聚居地被血洗,犹太教堂被铲除。犹太人,要么死,要么就接受基督教洗礼,大部分人接受了洗礼。后来,土耳其接受了相当多的避难犹太人。

  从文艺复兴到1550年,出现阶段性和平,犹太学者受到了一定范围的高度评价。但好景又不长,1555年后,犹太人居住区又被隔绝,商业活动被限制,无权拥有固定资产,犹太人都被置于“格都”(即工厂),长期失去自由,生理和智力都出现退化。

  宗教改革者马丁路德曾经抗议犹太人遭受非人待遇,希望犹太人皈依基督教,结果愿望并未实现。于是,他又反过来要求各国君王镇压并驱逐犹太人。犹太人在新教欧洲和天主教欧洲之间很少有选择余地。

  事实证明,犹太人在欧洲从来没有得到过真正的尊重和稳定,不妨碍欧洲人,你可以平安活着,影响了安全团结,对不起,你就是工具。

  未来的欧洲,伊斯兰人也好,犹太人也好,其它种族也好,都有可能面临类似的对待,非洲人的涌入和人口比例上升只是暂时现象,历史的改变只需要一场战争。

  好战的欧洲

  白人的欧洲有优越感,不完全出于自大,而是有历史明证。在已经过去的历史里,欧洲白人创造的新事物配得上“智慧”二字。不过,智慧,可以创造文明,也可以制造罪恶,欧洲人的战争狂热多源于其智慧的恶用。

  人类历史,是间断的战争史,但欧洲历史,却是持续的战争史,是用伤害推动着人类构建复杂的罪恶文明史。

  公元前1200年-500年。斯巴达人征服了整个拉哥尼亚地区。然后,再经过四十年的战争,征服了美塞尼亚居民。希腊人逐步开始大规模殖民活动,触及到黑海和地中海很多地区。

  公元前500年-公元1年。希波战争(希腊与波斯),马其顿征服希腊城邦,罗马征服整个意大利,经过三次“布匿战争”吞并迦太基,成为地中海霸主,恺撒征服高卢后,罗马便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在这几百年,欧洲一直处于战争中,海战已经成为主要战争形式之一,萨拉米斯海战,参战船数达到一千多艘。在这个阶段,诞生了前后三巨头,前三巨头是恺撒、庞培和克拉苏,后三巨头是安东尼、雷必达和屋大维。

  公元1年-400年。这一时期,罗马在安东尼王朝曾经进入到黄金繁盛时代,又迈入衰落期,大规模起义与镇压,侵略与反侵略,皇位战和宗教战,从未间断过,罗马帝国正式分裂为东西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即为拜占庭帝国)。屋大维侵略西班牙北部日耳曼部落,罗马派兵镇压以致全军覆没,整个莱茵河地区重归日耳曼人。通过百年战争,日耳曼人建立起十几个国家政权,为西欧文明继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四百年时长,大约只有不到六十年的和平期。

  公元400年-800年。这一时期,欧洲仍处于战乱状态,首先是四世纪匈奴人西侵导致民族大迁徙,之后是西哥特人、日耳曼人和伊斯兰人等冲击,各种各样的王国建立起来,查理曼统治时期,曾用30年时间发动过过53次战役。

  公元800年-1000年。公元800年,查理大帝由教皇在罗马正式加冕为皇帝,法兰克人统治了意大利,教皇成为查理的傀儡,正式宣告了西欧的自信和完全独立。查理去世前,把帝国一分为三,分给三个儿子,这就是现在德、法、意三国的雏形。这一时期的战争主要集中在拜占庭帝国的扩张。英格兰统一之前四分五裂,战争不止。罗斯人与拜占庭的战争,罗斯人与斯拉夫人在北欧和东欧建立国家,俄罗斯民族惭惭形成并建立国家,弗拉基米尔大公正式定东正教为国教。

  公元1000年-1200年。西欧在教皇策动下,打着从伊斯兰手中夺回“圣地”的旗号,持续进行了200年侵略战争“十字军东征”,严重破坏了近东各国和拜占庭的经济和文化,战争所到之处,留下一片荒凉,死伤无数。

  公元1200年-1400年。首先是蒙古人征服俄罗斯大部分,拜占庭帝国被瓜分,黑火药在欧洲开始被用于战争,大大改变了战争状况。1349年,黑死病在欧洲蔓延,三分之一人口死亡。再接着又是英法之间爆发百年战争,1337年开始,直到1453年结束,法国取得了战争的最后胜利。

  公元1400年-1500年。西班牙,葡萄牙,英国,法国,开始暴露成为世界帝国的野心,航海探险成为热潮,向外扩张的战争成为世界新趋势。在此期间,英国爆发30年内战,俄罗斯摆脱蒙古人统治成为中央集权国家,西班牙继续反犹运动。

  公元1500年-1600年。欧洲开始海外扩张,宗教改革导致宗教战争,胡格诺战争持续30多年。欧洲人正式用手枪和火炮取代了长矛和弓箭,战争更加具有残酷性。沙皇军团与俄国贵族发生残酷内战。英国东印度公司开始以商业实现侵略目的,哪里有商业侵略,哪里就有战争。英国与西班牙再次爆发战争,西班牙“无敌舰队”惨败。

  公元1600年-1700年。波西米亚发生新旧教徒间的战争,公元1618年开始的30年战争最后发展成为席卷欧洲的大战争,这场战争,除法国外,所有战争国都未获得好处。在此期间,英国还爆发了清教徒革命,长期内战局面形成,英菏战争持续二十多年。路易十四企图称霸欧洲,又开启了征服各国的战争。

  公元1700年-1750年。彼得大帝进攻波罗的海国家,让俄国跻身欧洲强国行列。西班牙爆发王位战争,前后持续十多年。在另一块区域,普鲁士人战胜法国、奥地利和波兰,德意志帝国实现统一。再接着,路易十四继续其几十年的称霸战争。

  1750年-1850年。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的欧洲扩张,让战争持续7年。随后又是拿破仑时代的长期侵略战争,让中、西、南欧秩序发生根本动摇。法国大革命导致的内战持续几十年,进而触发了欧洲各国更广泛的革命内战。

  1850年-1900年。克里米亚战争,奥斯曼帝国走向瓦解,普法战争、普奥战争、普丹战争相继爆发,德意志、意大利国内的统一之战,短短五十年,欧洲完全处于不安定状态。

  1900年之后,一战,二战均爆发在欧洲,进而影响世界,惨烈不用多述。

  通过细数欧洲战争史,我们不难看出,欧洲几乎很少有几百年的和平盛世,这既有制度缺陷,更有种族偏好。

  欧洲仍可能重组

  欧洲人热爱战争,根本原因是他们更聪明和更贪婪,落后的民族更安于现状。

  不过,欧洲内部无论如何打仗,最终仍无法改变欧洲内部错宗复杂的亲族内在关系,尽管大量的非洲人和中西亚人正在移居欧洲,尽管异族繁衍速度正在掩盖欧洲原貌。

  往远点看,公元800年,查理大帝去世前,把帝国一分为三,分给三个儿子,这就是现在德、法、意三国的雏形,几大国可以看成是兄弟关系,打来打去,是族内战争。

  往岛屿看,盎格鲁人,如果给它寻找种族根源的话,也可以追溯到德国北部的日耳曼人分支部落。往东欧看,俄罗斯人,又可以追溯到北欧罗斯人和南欧斯拉夫人的融合。

  1910年5月,欧洲九皇的合影震动了世界,沙皇,意大利国王和奥匈帝国国王若凑齐,那就更能说明问题。沙皇尼古拉二世是欧洲最让人讨厌的皇帝之一,但他跟英国皇室的关系却极为亲密,他和乔治五世是真实的表兄弟。如果看皇室联姻,英俄关系绝非一般,但近代战争改变了一切。

  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有多个孩子,大女儿维多利亚成为德国腓特烈三世的皇后,她的儿子就是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德国皇帝威廉二世;第二个孩子是后来即位的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他的一个女儿是挪威国王哈康七世的王后;第三个孩子阿丽丝成为德国西南黑森亲王路易四世的王妃,她的一个女儿是沙皇俄国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的皇后,一个女儿是现在英国女王伊莉莎白二世丈夫菲利普亲王的外祖母,另外三个女儿其中两个是德国南部巴登堡和德国北部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亲王的王妃,还有一个嫁给苏格兰的一位公爵,后来成为加拿大的总督。而儿子们则都是娶了丹麦、俄国和德国各地的公主、郡主们为妻。维多利亚女王可称为“欧洲的祖母”。

  欧洲的两次世界大战,实际上也是在这些亲戚们之间打起来的。

  封建帝国不再,欧洲内部还有望出现姻亲意义上的重组吗?

  围绕权力的姻亲重组将不太可能重现,但基于利益需要的重组则完全可能出现。欧盟,是基于现实需要的组合,它有一个背后的伙伴——美国。当美国这块基石在欧洲内部出现松动,欧盟未必牢不可破。当俄罗斯对欧洲其它国家的现实威胁进一步削弱时,欧洲将会诞生新的政治力量,这股力量必然是基于“独立的欧洲”而走上舞台。俄罗斯,在若干年之后,也有可能回归欧洲大家庭。

  中欧关系怎么办?

  欧洲列强近代以来给中国人民带了无穷灾难和悲剧,但中欧之间早释前嫌。日本是唯一挨了美国原子弹的战败国家,但美日现在是盟友。美苏英曾经并肩作战,如今是势如水火。战争,是不同历史条件下不可妥协矛盾的解决手段,不是历史全部,最终都要寻求妥协而结束战争。

  中欧关系(不包含同俄国的关系),不同于中美关系,欧洲的霸道自尊心与美国的霸权主义有本质上的差别,霸权主义的战争诉求会远远高于自尊心满足对战争的渴望。平静的欧洲也许在很长时间内难以再现过去几百年的无限风光,但欧洲并没失去人类的光辉一面,欧洲既是“热战”时代对中国最有战略意义的合作伙伴,又是中国长久的战略对手。中欧关系远没有想象中复杂,站准各自立场是实现“双赢”的前提条件。

  欧美同质性竞争中的力不从心

  美国在对欧洲施以“马歇尔计划”成功以后,发现欧美不可避免地会在经济领域陷入同质竞争,甚至有可能出现美欧之间全方位分裂。因此,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末,美国国务院组织多家智库机构对美欧新关系进行了重新研究,从六个大的方面规划了美欧关系,最终概括为《美国对西欧的外交政策》。

  通过对西欧的研判,美国针对性部署自己的经济、文化、科技和贸易政策,从战略上保证自己始终对欧洲保持优势,并且让美国在教育和科技竞争力上完全取代传统欧洲。不得不佩服美国的是,它实现了自己的目标,欧洲尽管仍能保持对亚非拉的局部优势,但在与美国的竞争中已完全处于下风,并且看不到重新主导科技革命的可能性,它已经承受着力不从心的忧伤感。

  科技竞争处于劣势对欧洲的心理影响是深远的,科技革命的发源地沦为科技新革命的看客,必将严重挫伤欧洲复兴的信心。从现实情况看,美国在打压中俄的同时,经济科技领域,也没有放松对欧洲的有限打压,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在这样的背景下,欧洲有非常紧急的必要性改善同发展中经济体的合作关系,包括亚洲、非洲和中东国家,因为这些国家中的大部分与欧洲社会有异质性,可以成为欧洲重新崛起的合作伙伴。

  瓦解“北约”是艰巨的任务

  这个目标实现起来非常困难,但并非没有可能,关键在于欧洲自身暂未意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北约”早已经成为欧洲独立的严重障碍,更是欧洲成长为世界最重要主导力量的障碍。没有政治和军事独立性,欧洲的经济、政治、科技独立性都不可能存在,因为欧洲人的自信失去了文化基础。长此以往,还可能会让欧洲人整体创造力衰退。

  今天的“北约”已经不是冷战时代的那个“北约”,其存在的意义已经不再是两大阵营对垒的安全保障,而是维持西方霸权经济政策实施的保护伞。1999年4月,北约推出了新的《联盟战略概念》,标志着北约的性质已发生了根本变化,即由防卫型转为进攻型,由区域性防御组织转向地区性甚至全球性的“危机干预”组织。

  不过,“北约”的全球化想法在欧洲内部并不是铁板一块,美国主导的“北约”,并非所有的行动都符合欧洲利益,法国就曾表示:“北约不应将其反恐的行动延伸到诸如振兴当地经济等平民议题,这样就重复了联合国发挥的作用,这会导致北约丧失其灵魂与效力。”德国也并不希望北约以军事行动干预世界。

  尽管有很多人都希望北约解体,但颇具实力的北约还是在运转,只要美国人还在欧洲有着重大战略利益,它就绝不甘心就此放手,不会轻易让北约这架看似无用的“机器”解体。许多国家依然想加入北约的原因在于:世界超级大国做出了保护承诺,使北约的政策能在时局不定的时刻提供安全保障。

  21世纪的世界,正在和将要发生更多更大的变化,欧洲内部也在发生巨大变化,欧美之间的分歧会日渐增多,“北约”的职能迟早会与欧洲本身的利益诉求相冲突,欧洲要维护自身的经济和军事安全,决不能依赖美国,欧洲的安全保障只能靠欧洲自己,与其花费大笔财政支出用于鸡肋般的“北约”组织,不如建立一支欧洲人的军事联盟机构,一旦欧洲拥有自己的安全保障机制,将更利于他们在世界范围内展开各种形式的利益争夺,其中当然也包括与美国的竞争。

  交流合作是中欧关系的永久基石

  二战之前,德国人试图在欧洲建立一个新秩序,日本试图在亚洲建立一个共荣圈,结果都失败了。二战后,美国却带头制造了一个“冷战秩序”,然后,又打败了冷战的另一方领导者苏联,进而建立起来一套由美国主导的全球秩序。

  毫无疑问,美国主导的全球秩序正在被其自己抛弃,它已经不需要平行的社会主义制度去猛烈冲击就显示出肢离破碎的面貌,当整个世界都资本化之后,资本主义内部的分裂表现为当今世界的主要矛盾之一,政治同盟与经济同盟并不总是合拍,欧美对中国的贸易政策不再可能同步一致。对于战略物资的需要,欧洲同美国就完全不一样,就能源而言,欧洲将持续处于对外依赖状态,而美国始终可以做到自主,就高科技产品而言,欧洲无法再全面独立自主,而美国还能应付自如。

  2009年的时候,本人最早提出对欧关系的两大战略:一是高速铁路运输战备;二是新丝绸之路战略(官方称“一带一路”)。现在看来,实施得都不错,尤其是铁路运输战略,十几年时间里增长了十倍以上的运输量。

  针对目前的国际形势,我建议官方淡化“一带一路”的提法,重点推动两项实质性工作:

  构建欧亚交通一体化网络,实现“东方中国-伊斯兰世界-基督世界”大联合。货物运输的最后落脚点应该是人文交流,欧亚关系主要是大陆关系,它比海洋关系要加有融合力。顺利的交通网又是消融文化差异的最重要工具,只要给予足够长的时间跨度,再大的冲突都可以由方便快速的联系拉回到合作轨道。未来的人类关系,不再有“大洲”的明确界限,只会存在“大陆关系”和“海洋关系”两种,欧亚大陆,美洲大陆,非洲大陆,就是未来世界的三个典型版块。

  坚定不移地稳定并加强中欧贸易交往,借助国际组织间的重组推动中欧合作振兴。近些年来,因为中国几个区域的少数分裂势力作妖,导致中欧关系出现波折。用百年眼光看,这些问题都不是问题,示来二三十年内,中国应该会做出很多战略决断,要么是中国完全独立自主地掌控这些区域,要么就是遗憾地失去某些地点,总之会有个决断,会让外部世界有较少的干涉借力点。国家之间,可能存在阶段性矛盾,甚至出现阶段性战争,但中欧之间基本上不可能出现跨区域的领地侵略。基于这一判断,即使中欧有相互干涉的不和谐声音,也改变不了中欧之间没有长期战略冲突的真实性,中欧之间可以把生意做得足够的大和足够的广。

  特别要提醒的是,中国人做生意一定不要有“把生意做死”的坏习惯。中国人把生意做到了全世界每一个角落,但却没有得到让世人尊敬的好名声,生意做到哪里,就如同火烧到哪里,习惯于利用低价战略把市场做绝,极不尊重市场的包容性。犹太人被认为是世界上最聪明的种族之一,却为何长时期只能流浪于全世界?因为它太过精明自私,无论被敲打多少次,犹太人始终不会改变自己的孤独性格。中国人决不可以玩小聪明,尤其是在准备跟欧洲人打几百年交道时就更要懂得共存,彼此分享市场,彼此给对方留下空间。

  中欧关系,无须害怕任何干扰,无须惧怕任何战争,不断往来,就是未来。

  写于2021年4月24日星期六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孙锡良
孙锡良
3
0
0
1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