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锡良:普京是本教科书

作者:孙锡良 来源:孙锡良 2022-01-12

孙锡良:普京是本教科书

  “冷战”结束以后,世界进入美国独霸时代,社会主义阵营的大部分国家实质性进入到美国怀抱,之后的几十年,世界进入“平庸时代”。这里的“平庸”主要指政治平庸,大小国都不产生政治家,只产出唯利是图的政客。

  不过,相对庆幸的是,俄罗斯出了一个普京,是他让美国没有达到“选个稻草人当总统就能统治世界”的疯狂程度,他有限维护了前苏联的部分世界性制衡功能,部分制约了美国的为所欲为,世界的多样性还保留着一线希望。从这个意义上讲,普京配得上政治家称号,暂时还没有找到与之齐名的并肩者。

  普京接手的俄罗斯根本就不是瘦死的骆驼,而是瘦死的病马,其前几任在西方的误导和利诱下屡屡出现致命失误,即使想上贼船,也要被各方制裁,俄罗斯面临二次裂解的巨大风险。

  普京能成为政治家的最重要也是最关键一点素质表现为:看清了西方利诱俄罗斯的真实面目,不是接受俄罗斯,而是进一步裂解俄罗斯,直至彻底废除其武功,让“俄罗斯威胁”成为历史。

  有了这样一个清醒认识之后,普京不再延续“经济决定论”,而是重新捍卫作为大国的两大必要战略:一要做到有效维护自己的主权与领土完整,确保国内核心利益不受侵犯;二要尽最大可能重新扮演地缘政治制衡力量,确保自己在世界范围内的大国地位缓步回归。

  普京的政治决断力并不在于他遇事必横,而在于能屈能伸,该亮剑时果断亮剑,绝无瞻前顾后的畏缩情绪。

  车臣平叛奠定了他在俄国内的政治地位。叶利钦在车臣没有实现有效治理,主要原因不在于军力不足和经济不振,而在于他陷入西方的政治陷阱,害怕西方利用宗教问题和意识形态问题干预其内政,一系列军事行动都是有限性介入,而非决定性消灭。普京没有被西方干预和威胁所束缚,不惜牺牲,不惜手段,采用雷霆攻势,快刀斩乱麻,车臣武装的叛乱行为从此绝迹,和平稳定二十多年。

  2014年的克里米亚回归版图。克里米亚,从其还是一个王国的时代起,就对俄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的丢失,责任不在普京。然而,作为政治家,不会不知道克里米亚对俄罗斯军事生死攸关的影响,它如同台湾之于大中国的影响一样。

  普京的高超之处有两点:充分且果断利用了乌克兰东部极其珍贵的“有事”之机,用几万人的“军力”先渗透再和平接管,不战而屈人之兵;充分利用了西方的“公投”规则,克里米亚人民的意愿得到了尊重,它完全不同于侵占。

  当然,台湾的情形跟克里米亚不完全相同,收复的办法自然也不相同。不过,世界上从来都没有绝对可复制的同版问题,不可能像在电脑里拷贝文件一样。普京的教科书里有三个关键词:时机,决心,勇气。时机一等到,决心要坚定,勇气不可缺。

  如果只是勉强维护俄罗斯国内的核心利益,普京还配不上国际政治家的名号,顶多也就是个国内政治家。当你看到普京在伊叙和哈萨克斯坦的表现之后,就不得不承认他是不折不扣的国际政治家。

  在叙利亚,普京并没有同美国直接鲁莽决战,他要保的是巴沙尔﹒阿萨德政权,保住了这个政权,也就保住了其在中东的部分利益,他让美国出了一口恶气之后未得到任何实质便宜,原来的问题还局部悬着,俄罗斯的影响力也能继续发挥,不急于一时解决全部问题。

  在伊朗,明义上标的是“伊核六方会谈”,实质上是俄美两家决定,俄罗斯只须保证伊朗不出现亲美政权,就可以保证利用伊朗在中东的地位确立自己在中东的影响力。以色列,沙特,伊朗,中东三大主角,与俄罗斯的关系都不太坏,友还是友,非友不一定是敌,这个度被普京把握得很好。所以,美国虽然能更大程度的主导中东,但它并不能决定中东事务,还得依赖俄罗斯。

  在哈萨克斯坦。放在其它国家,当俄乌边境面临巨大的军事风险时,即使有所谓的“集安组织”关系,也不一定会闪电般派出几千人的战斗部队进入哈境内平乱。但是,普京没有犹豫,直接抽调了与乌对峙的战斗部队入哈,且凭其威慑力迅速让哈反叛势力作鸟兽散。这次行动,绝对又可以称之为教科书级,它对处理类似事件最大的教化作用是“亮剑不受制约影响,大国必须敢于同时应对多个威胁”。

  普京的政治家素质决不只是表现在“硬”上面,还表现在“软”上面。

  在叙利亚战争的关键时刻,俄罗斯战机在土耳其领空被击落,普京没有对土开战,因为他当时非常需要土耳其的配合,没有土的支持,俄罗斯在叙的行动将举步维艰。

  在俄德关系上,不但不坚持强硬政策,还对默克尔非常“柔情”,铁娘子遇到柔情男,理性会及时战胜冲动,俄德关系的相对稳定是保证俄罗斯在欧洲获得利益的绝对关键。

  在同世界媒体打交道问题上,普京展现了“睿智,原则,平等,真实”的独特品质,让其个人魅力得到充分释放和承认,没有太多的大话和套话,没有说教,经常像个普通百姓一样跟记者平等对话,该红脸时也红脸,无比自信,无比从容,男人的气质感极强。

  当今时代,大多数国家的政客,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退休无影响。如果普京退休,那会给世界另一个感受:对个性人物的失落感。他是政治家,让人又爱又恨的政治家,没有他,世界照样转,但没有他,世界会缺少另一种鲜明的轮廓。

  可以认为,因为有了普京,美国才多了烦恼,才感受到压力。

  前二十年,如果没有普京,美国管理世界只需要一根木偶线,收放会更加自如。普京的现实影响是有限地制衡了美霸权,普京的未来影响是告诉后来人要勇敢地与美国扳手,绝不能让美国由有限霸权走向法西斯化。

  普京是一本教科书,但中国一般人要从这本书学点什么并不容易,因为中国人还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14亿中国人都在想什么?

  一在想孔孟之道何时完美回归。

  二在想儒家文化又如何完美影响世界。

  三在想GDP何时能超越美国。

  四在想海陆空军力何时能超越美国。

  五在想我之主义何时能取代美资主义。

  中国人为何都在想这些?因为一想到这些目标实现就心里很美。美啥呢?美我中华民族复兴,五千年文化复兴了,经济数据第一了,超美了,复兴的目标就实现了。

  在讨论以上五个想法能否实现之前,我还要问诸位一个老问题:什么叫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复兴,一定得有参照物,“中华民族”过去是没有这个提法的,为了融合某些分歧,聪明人才整出这么个概念。

  复兴的参照物怎么定?以汉唐为参照物合适不?如果合适,我们早就超过那个盛世了,早就复兴了。汉朝不也得和亲求安定吗?唐朝的北疆不也很窄吗?大家知道唐太宗李世民的晚年征战苦酒吗?东北很大的一块地方曾经是别人的,并且分属多个时代及民族,并非天经地义的某方固定版图。

  参照物选宋朝合适不?恐怕也不合适。北宋抗辽,南宋抗金,最后被灭。

  那选元朝做参照物合适不?很多人一提咱领土广阔,就声言咱曾经触及哪里哪里,就大吹远及欧洲中东。然而,你心里难道没有个数吗?心中的痛还少吗?是谁杀戮出来的地块?咱们的先人在哪一时期比这次承受的杀戮更惨?

  明朝有一些成就,但作为复兴目标不够格,因为它没有创造出享誉世界的成就。

  亡清就更不必提了,又痛又恨的朝代。

  数来数去,很难确定咱们想要复兴的参照物,难不成选夏商周为参照物?

  找不到参照物,拿什么判断是否复兴?

  其实,在我看来,无论从人口数还是从疆域面积,我们都不应当以历史为参照物,不需要总是抱复兴思想,我们必须以未来的世界地位为导向,以未来中国在国际上的清晰地位为导向。中国的未来目标不是复兴(太含糊的目标),而是简单明了的大国目标:独立,强大,富裕,民主,法治。再浓缩一下,就是实现繁荣富强

  日本, 欧洲,很富裕,也民主,行法治,但不是很独立,很依赖于美国,那是因为它们还不够强大,所有不能保证领土领海完整和核心利益完整的国家都不能称之为强大。强大了,富裕才有维持可能。强大,富裕,不民主,无法治,人民幸福指数不会高,这种富强也不能维持太久。未来中国,如果能实现上述十个字目标,那就超越了历史上的任何时代,无所谓复兴不复兴。

  再回到“14亿中国人都在想什么?”的问题上来,五个想法实现了,中国真就强大了吗?

  先看看GDP,超越美国是可以看得到的,但看到了又怎样?大清王朝末年,一个广州海关的税收就抵得上日本一年的税收总和,甲午战争开战前内务府拨发的300万两白银启动经费相当于日本一年的海军拨款,清王朝打赢日本了吗?最后的赔款相当于日本十年的税收总额。

  海陆空军实力可以全方位超越美国吗?理论可以实现,现实中,五十年内几乎都难以实现。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军事实力不单指武器装备实力,更取决于掌握武装的人,有了原子弹,还得有敢打原子弹和擅打原子弹的人。军事,不完全只是物质实力,更是军事家和政治家的斗争艺术,在朝鲜,中美实力相差不止一个档次,但结果却是:从美国全部占领到维持一条三八线的各自阵营。

  如果说GDP和军力超越不能作为必胜指标,那另外三条就更不用提了。

  14亿中国人丢失了什么?

  如果说普京是一本教科书,那顶多也就是二十一世纪的教科书,是政治平庸时代的突出者,这本教科书对俄罗斯至关重要,也非常适合,对中国还不一定能完全套用。

  真正对中国人和中国最有用的教科书是《毛泽东思想》,政治的,经济的,军事的,外交的,文化的,都可以从中找出适合未来中国套用的战略和战术,不只是兵法,也不只是主义,是治国理政和参与国际竞争全方位值得依重的瑰宝。

  去年底,有朋友给我推荐一个书单,说是不一般的书单,是特别有分量的书单。我打开看了一下,除了一人书单中包含毛泽东同志的著作和马克思先生的著作,其他人的书单里,几乎都找不到他们的痕迹,个别人的书单里至少有八成以上是欧美书籍。

  普通老百姓呢?大家不妨问问自己,能理解一点毛泽东思想吗?还读毛主席的书吗?

  因为咱自己丢了毛主席这本教科书,所以才对普京这本教科书有些好感,如果没有丢掉毛主席这本教科书,14亿中国人中会有很多智勇者比普京更吸引人。

  大风险来了怎么办?

  一个国家,不管大小,如果遭遇了来自外面的侵扰和摩擦,那就是在积累风险,不解决小摩擦,最后就会出现大风险。不处理好车臣问题,俄罗斯境内的恐怖主义会没完没了,不及时拿回克里米亚,今天的黑海就是俄国人的彻骨之痛。

  美军机到台湾,是小风险,然后又离开台湾,看似风险解除。其实,每一次来去自由,都是风险的积累过程,并不是风险的消失,随着规模和层级的不断上升,两岸的大风险就在其中。美日印澳等国在南海的侵扰行为也是同理。

  中国有那么一部分文人墨客特别喜欢南宋,他们说这个时代好,和平安宁,经济发达,科技进步,文化发展,才子毕出。然而,这批寄生虫刻意回避了两个悲痛点:南宋拥有的可怜地盘,不能叫偏安,那是苟活;残酷无比的大屠杀,南宋人遭受的痛苦与耻辱,无法形容,那是真实的亡国。“南宋思维”实质上就是享乐思维,是苟且偷安的思维,是堕落的投降思维,最后都逃不脱“温柔乡里挨刀死,溅血做鬼枯骨留”的下场。

  我不懂别人的内心世界,但自己一直都在坚信:未来中国,不是没有风险,而是要面对来自四周的集体大风险,靠别人的教科书不行,必须出现自己的新版教科书,更重要的是必须重新捡起《毛泽东思想》这本书,它能帮助中国挺过大风险,“金银中心论”和“仆从思维”都靠不住。

  今天,我丝毫不掩饰自己对普京这本书的欣赏。

  未来,我特别渴望毛泽东这部历史巨著的回归。

  附言:

  1,任泽平呼吁央行多印2万亿人民币确保十年内中国多生5000万人。评:如果是社会学家讲出来的,我感觉正常,一位自称经济学家的人讲出这话,无法理解。不要说2万亿,就是多印20万亿,也不能保证多生5000万人,他根本没有理解生育与金钱的关系。特别要指出的是,今天的2万亿跟五年后的2万亿不是一个概念,跟十年后的2万亿更不是一个概念,经济学家的静态思维很滑稽。生育问题,一言难尽,不要持简单的“金钱刺激论”。

  2,钟南山院士宣布中国整体实现了群体免疫。评:留着他的话吧!中国人解释群体免疫已经自由化,就像中国人理解马克思主义一样,谁想怎么理解就怎么理解,没标准了,你硬要跟他理论,他就拿“中国化”狡辩。专家一旦政化和钱化,留给众人的信仰就一层层消退,直至消失。

  写于2022年1月10日星期一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孙锡良
孙锡良
3
0
0
15
1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