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恩富 宋宪萍 李卓儒:新形势下中俄务实合作的基础与前景

作者:程恩富 宋宪萍 李卓儒 来源:《当代中国与世界》2023年第3期 2023-09-23 900

摘要:世界动荡变革呈现新的特点与趋势,表现为全球经济增速大幅放缓、国际贸易增长不断萎缩、全球债务水平不断攀升、金融市场动荡持续加剧、去全球化消极互动明显。世界经济发展呈现新形势,即以七国集团为代表的美西方经济重要性和全球GDP贡献占比下降,而中国、俄罗斯等金砖国家为代表的东方国家和南方国家经济重要性和全球GDP贡献占比上升。在此背景下,中俄务实合作的基础表现为“政治互信”的中俄双边合作日益稳固、“经济互补”的中俄双边贸易日趋密切、“共商共治”的中俄全球治理理念为多边主义注入新动能。未来中俄两国可在经贸、科技、金融等领域展开深度务实合作,双方可联合国际一切友好正义力量,共同反对霸权主义同盟在世界各地的扩张和挑战。

近一个时期,疫情、地缘冲突以及全球经济长期停滞,使世界经济格局受到严重扰动。在世界经济新形势的发展变化中,全球性风险挑战变得日益复杂严峻,各国人民的前途命运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如何准确认识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问题和趋势,尤其是深刻分析中国和俄罗斯务实合作的前景和重大作用,是全球治理体系普遍关注的重要议题,也是我国智库需要研究的紧迫课题。

一、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问题与趋势

当前,新一轮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如火如荼,数字经济产业变革全面而深入,国际力量对比剧烈调整,世界动荡变革呈现新的特点与趋势。尤其是2020年以来,在新冠疫情影响下,约90%的国家经济活动出现萎缩,超过了在两次世界大战、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20世纪80年代的新兴经济债务危机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期间出现经济下滑的国家数量,是20世纪以来少有的一次世界经济产出大幅度萎缩。[1]随着世界进入大动荡与大变革的新时期,世界发展趋势不仅受到突发性全球公共卫生事件的后遗症影响,还面临国际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困难和挑战增多。具体表现在:

第一,全球经济增速大幅放缓。疫情后的世界经济复苏步伐正在放缓,各经济领域、各地区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多国央行为抑制通胀而提高政策利率的措施持续对经济活动构成压力,全球经济增速放缓逐步加大,国际机构对全球经济形势仍呈保守看法,频频修正增长预期。世界银行(World Bank)最新一期《全球经济展望》指出,在全球利率上升的背景下,全球经济岌岌可危,预计增长率将从2022年的3.1%放缓至2023年的2.1%;在中国以外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增长率将从去年的4.1%下降至今年的2.9%;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增长率将从2022年的2.6%降至今年的0.7%,2024年仍将保持疲软;这些最新预测反映了对全球经济体增长前景的广泛悲观。美国经济在2023年增长1.1%之后,到2024年经济将减速至0.8%,主要原因是过去一年半利率大幅上升的影响挥之不去;在欧元区,由于紧缩货币政策和能源价格上涨的滞后效应,预计增长率将从2022年的3.5%降至2023年的0.4%;在低收入国家,特别是最贫穷国家,破坏是严峻的,在这些国家中,超过三分之一的国家2024年的人均收入仍将低于2019年的水平。[2]

第二,国际贸易增长不断萎缩。受中美两国贸易摩擦以及美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贸易冲突影响,国际贸易在2019年出现萎缩,并在2020年新冠疫情冲击下,萎缩幅度进一步加大。世贸组织(WTO)最新发布的《2023年报告》显示,受俄乌冲突、居高不下的通货膨胀、货币政策收紧和金融市场不确定性的影响,预计2023年全球货物贸易量将增长1.7%,而2022年的增长为2.7%。[3]在国际直接投资(FDI)方面,2023年一季度的初步估计显示,全球FDI流量较2022年四季度的极低水平增长了2倍,达到4400亿美元。然而,与2022年一季度相比,全球FDI流量仍较同期水平低25%。[4]可见,国际贸易增长动力仍然严重不足,面临巨大的下行压力。与此同时,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吸引FDI能力也出现不同程度的分化,这也将进一步加剧国际贸易发展的不平衡与不充分问题。

第三,全球债务水平不断攀升。全球债务规模的快速扩张,为世界经济长期发展埋下隐患。据国际金融协会(IIF)数据估算,2022年发达市场财政赤字占GDP比重下降至3.6%,新兴市场财政赤字占GDP比重则上升至6.1%。公共债务水平方面,2022年发达市场政府总债务占GDP比重112.4%,较上一年下降5.5%,其中美国和欧元区的政府总债务占比为122.1%和93%,较上一年分别下降6%和2.3%;同期,新兴市场政府总债务占GDP比重64.5%,较上一年上升0.8%,其中中国、巴西和印度的政府总债务占比为76.9%、88.2%和83.4%,中国上升5.4%,巴西和印度分别下降4.8%和0.8%。[5]而在国际金融协会最新《全球债务监测》季度报告中显示,2023年前三个月,全球债务较2022年底增加了8.3万亿美元,达到304.9万亿美元,是去年一季度以来最高,也是有史以来第二高的季度数据。现在的全球债务比新冠疫情大流行前水平高出45万亿美元,预计将继续快速增加。

第四,金融市场动荡持续加剧。2023年以来,美国多家银行倒闭以及瑞士信贷银行因陷入危机而被瑞银集团强制收购,引发了全球对银行业危机的担忧,使得全球市场陷入动荡。这些紧张局势增加了世界经济的下行风险,并使得风险评估的不确定性大大提高。受新冠疫情与乌克兰危机等因素冲击,全球通胀水平持续攀升,各国实施的货币政策力求保证金融稳定,又要继续控制通胀。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2022年全球全年平均通胀率为8.8%,较2021年上涨4个百分点。[6]但最新数据显示,通胀的顽固程度超过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期,高通胀迫使发达市场央行加快了加息进程,新兴市场和美国的利差收窄,引发美元加速回流美国,新兴市场面临汇率危机乃至全面经济危机。并且,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可能与全球经济衰退、地缘政治冲突白热化相互交织、相互强化,而最终实体经济的恶化又会反过来冲击金融市场信心。

第五,去全球化消极互动明显。截至2020年全球价值链参与率为44.4%,低于近十年平均水平。[7]这种由全球化进程放缓带来的逆全球化趋势背后,是美国的独裁单边主义、狭隘保护主义、霸权霸道霸凌行径所带来的贸易冲击。[8]大国之间的零和博弈逐步发展为以损伤本国利益为代价削弱对手竞争力的“负和博弈”,在这种“负和博弈”过程中,“去全球化”的消极互动成为大国之间经济互动的主要特征。一方面,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霸权主义不断将国际贸易问题升级为地缘政治冲突和意识形态对抗,并与之盟国一起推动国际经济关系、科技关系、人文关系政治化,主动放弃共商共建、合作共赢的发展方式,遏制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全球价值链嵌入。另一方面,美国越来越频繁地使用贸易管制与金融制裁,对新兴市场尤其是中国进行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加大科技遏华力度,推动高端技术生产链与价值链“去中国化”,加大了中美两国在经济上“脱钩”的风险,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产业链升级带来严重冲击,这样的做法在短期内进一步恶化了全球经济形势。这些“去全球化”消极互动强化了逆全球化趋势,让自由主义国际秩序的危机更加严重,迫使全球价值链面临碎片化、冗余化的风险。

当今世界中,除了要看到上述经济发展方面的种种问题和困难,还应深刻认识到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和全球经济治理的新变革。2008年美西方爆发的金融经济危机、2022年美西方引发的俄乌冲突,导致国际经济出现“东升西降”的新趋势(与“西强东弱”的格局并存),[9]即以七国集团为代表的美西方经济重要性和全球GDP贡献占比下降,而中国、俄罗斯等金砖国家为代表的东方国家和南方国家经济重要性和全球GDP贡献占比上升。2023年4月9日,英国宏观经济研究公司Acorn Macro Consulting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在基于购买力平价的水平下,由世界五个主要发展中经济体组成的金砖国家集团占全球GDP的份额已超过由发达国家组成的七国集团。具体数据来看,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等金砖五国集团贡献了全球GDP的31.5%。与此同时,由美国、加拿大、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和英国组成的七国集团加起来则占全球GDP的30.7%。[10]尤其是中国表现突出,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资料,仅从汇率而不是人民币购买力平价的占比看,2022年,中国大陆GDP总量对美国的占比为71.1%,出于汇率变化因素,较上年(75.9%)有所下降。若将两岸四地合并计算(中国大陆、港、澳、台),则GDP合计19.2万亿美元,占比美国为75.6%。中国大陆GDP已达到世界第三名日本的4.3倍,且超过日、德、印、英、法之和。2022年,欧盟27国GDP合计16.6万亿美元,低于中国。2022年中国GDP实际增速3%,规模121万亿元(18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约71%,占全球GDP比重约18%,稳居全球第二大经济体。2022年美国GDP同比实际增长2.1%,总量达到25.47万亿美元,占比全球的25.55%。中国与美国GDP规模差距快速缩小,相当于美国的70%,预计2030年中国GDP总量将赶超美国。

“东升西降”的世界经济新格局是美国的国内外众多矛盾、霸权衰落的机制和规律所决定的;是各发展中国家立足本国实际情况,积极参与全球发展合作,积极拓展发展渠道,坚持自力更生、独立自主的有为结果。作为发展中大国,中国高度重视发展作为兴国强国的第一要务,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中美之间差距的缩小是美国式现代化与中国式现代化各自不同发展道路的效果,而非中国的经济发展负面影响了美国;恰恰相反,中国的经济发展是在不断受到美国违反国际法的非法制裁和打压情况下实现的。

目前美国政府对国际多边机制的损害性运用,已经严重影响到国际制度的权威性与可信性,传统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缺乏包容性和公平性问题不断凸显,无法破除全球经济运行失衡的状态,因而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正悄然嬗变。由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崛起,客观上削弱了霸权国家在全球经济治理的绝对主导地位,全球经济权力呈多极化态势,霸权国家为维护自身利益,实施贸易保护主义的同时也降低了其全球公共产品供给的积极性,原有大国霸权治理向多主体合作共治转变。然而,拜登政府极力维护美国自称的全球“领导地位”,并不断强化跨大西洋联盟和跨太平洋联盟,以期形成对所谓“非市场经济体”的共同贸易、金融和科技政策,并加大力度逼迫发展中国家作出选择,企图改变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不过,二十国集团等新型区域经济治理组织的出现,促使发展中经济体也逐渐被纳入到全球治理体系之中,促成了区域合作与高层对话,成为通向更高层次多边合作的重要平台。尤其是中国所倡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全球经济治理拓展了新思路。

2022年11月10日,在联合国举行的第21次会议上,作为代表77国集团成员国和中国的联合国会员国,巴基斯坦代表提出了名为“走向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决议草案;2022年12月14日,联合国在第22次会议上通过了该决议。其中,中国、俄罗斯等123票赞成,美国、乌克兰、英国、日本、韩国等50票反对、土耳其弃权。这充分反映美国等新帝国主义及其盟国维护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以及中国、俄罗斯等为代表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积极要求改革不公正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和加强国际经济治理的良好愿望。可见,世界进步友好国家抵制和反制“美国式”经济政治军事的霸权治理,联手打造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命运共同体,这既是各国走向共同繁荣的现实利益需要,也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治理需要。

二、中俄两国务实合作的深厚基础

在全球经济“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日益加重的情况下,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世界人民对公平正义的呼声更加强烈,对合作共赢的追求更加坚定。大国关系事关全球战略稳定,大国间相互合作才能实现全球发展共赢。纵观当前世界上各个大国关系发展态势,中俄关系是世界上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中俄在创造积极的大国关系新范式方面具有广阔前景、强大的内生发展动力以及重要的世界意义。推进大国协调合作,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2017年7月,两国元首达成“四个相互坚定支持”共识,进一步丰富中俄共同外交理念,双边伙伴关系提质升级,成为中俄两国务实合作关系发展的战略增强版。此后中俄两国元首在不同场合会晤高达数十次之多,表明近年来两国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趋向于全面、深入和高效发展。

(一)“政治互信”:中俄双边合作日益稳固

中俄关系不仅在亚太地区,乃至全球均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21世纪新型大国关系的重要典范。作为“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中俄两国具有共同周边,肩负着维护所处地区和平、稳定和繁荣的特殊使命。中俄多次就当前世界形势和重大国际问题签署并发表联合声明,互相认同对方和平与发展的外交主张,倡导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主张以合作共赢的方式来解决全球性问题。[11]2023年3月签署的《中俄关于深化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中指出,“中俄关系不是类似冷战时期的军事政治同盟,而是超越该种国家关系模式,具有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的性质”。俄罗斯在2023年版《俄罗斯联邦外交政策构想》中明确表示将进一步加强与中国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发展双方在各领域的互利合作,与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相互支持、加强协调,以确保欧亚大陆和世界其他地区的安全、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在中俄两国元首的顶层设计和战略引领之下,中俄建立起多层次、全领域合作机制,除元首会晤机制外,“长江—伏尔加河”“东北—远东”两大区域性合作机制的建立,进一步深化了中俄毗邻及非毗邻地区合作,中俄(贸易)博览会、中国—亚欧博览会的举办,也为加强区域间企业交流与合作提供了重要平台,并借助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在欧亚地区筑牢以中俄关系为核心的大国关系,实现跨越式发展。中俄两国加快合作对接进程,有利于促成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战略均衡格局。

(二)“经济互补”:中俄双边贸易日趋密切

中俄在经济上也有很大的互补性,中国具有世界上最大的市场、优势产业和投资能力,俄罗斯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发达的科技基础,中俄两国贸易合作潜力巨大、前景可观。尤其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俄互惠贸易增长势头强劲,两国战略性大型合作项目稳中有进,合作领域不断拓宽,合作程度不断加深,不断释放出新动能。2013年中俄贸易额为892.6亿美元,2019年中俄建交70周年之际,双边贸易额突破千亿美元,达到1109.4亿美元。为进一步把高水平政治互信转化为务实合作成果,夯实两国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物质基础,2019年6月,中俄两国明确提出推动双边贸易额向2000亿美元迈进。2022年,中俄双边贸易额达到创纪录的1902.71亿美元,同比增长29.3%;其中,中国对俄罗斯出口761.23亿美元,增长12.8%;中国自俄罗斯进口1141.49亿美元,增长43.4%;中国连续13年稳居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国。根据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1—6月半年的时间,中俄之间的贸易总额就已经创下了纪录,达到了1459.6亿美元,贸易额累计比去年同期增加了50.9%。[12]俄罗斯已成为中国前四大贸易伙伴国,仅次于美国、日本、韩国,而且很有可能今年下半年中俄之间的贸易总额还会大幅增长。可以肯定地说,未来俄罗斯必将成为我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国之一。中俄经贸合作稳步推进,能源、基础设施、科技、航空航天、数字经济、农业、旅游等领域合作取得新成果,为两国共同发展提供了助力。尤其是中俄两国能源战略具有很高的契合度,有着一系列共同、长远的利益,中俄能源合作之路由一般油气贸易发展到勘探、开发及油气管道建设,再到油气产品精炼的全方位合作,体现了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到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提升及深化的全过程。中国与俄罗斯在工业机器人、工业设备、发电机等技术领域的贸易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三)“共商共治”:中俄为全球治理注入多边主义新动能

2023年3月21日下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会谈,习近平主席指出,“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力量对比深刻演变。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世界主要大国,中俄责无旁贷,应该共同努力,引导和推动全球治理朝着符合国际社会期待的方向前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双方要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问题上相互支持,共同抵制外部势力干涉内政。要加强在国际事务特别是联合国、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等多边框架内的沟通协调,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13]在中俄共同引领推动下,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以及中俄印、中俄蒙合作等机制应运而生,两国在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上合组织、金砖国家、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亚信会议)等共同参与的多边框架下有效协调。以金砖国家合作为例,中俄作为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创始成员与核心主体,共同推进金砖合作的机制化、系统化、实心化,并通过“金砖+”平台建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2021年金砖五国经济总量约占世界的25.24%,贸易总额占世界的17.9%,作为金砖国家合作的标志性成果之一,新开发银行(New Development Bank)成立7年多来已批准99个贷款项目,总额超过340亿美元,成为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成为国际多边开放机构的参考样板。“中俄引领”的强大驱动力促进了中俄深化战略协作,构成了从“双边—多边—双边”的正向循环结构,为促进全球疫后经济复苏,推动多极化趋势发展,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完善注入新动能,也为丰富新型大国关系的理论内涵提供新范式。

三、中俄两国务实合作的前景展望

乌克兰危机引发的美欧对俄经济制裁以及中美贸易摩擦频发,成为中俄经贸关系的重要转折点,也进一步强化了中俄合作意向。当前俄罗斯的经济表现强劲,2022年俄罗斯的商品和服务规模达到2.3万亿美元,成为全球第八大经济体,超过了加拿大、意大利和韩国。同时俄罗斯的战略中心转向东方,努力加强与亚洲特别是中国的战略合作。中国也将俄罗斯视为重要的经贸伙伴,据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人的国际安全观”民意调查报告(2023)》显示,中国民众对俄罗斯的好感度最高,达到58.4%。在共同的外部压力下,中俄强化合作为双边经贸共同创造光明的发展前景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方面,中俄务实合作有望进一步加强。其一,加强贸易合作。进一步扩大贸易合作深度和广度,推动能源领域中俄合作规模不断扩大,农业领域中俄农副产品贸易种类、数量不断增加,服务贸易领域,运输、旅游、商品售后服务等多类型服贸合作不断深化。据最新统计资料显示,2023年1—4月,中俄贸易额为731.48亿美元,同比增长41.3%。其中,中国对俄罗斯出口336.86亿美元,增长67.2%;中国自俄罗斯进口394.62亿美元,增长24.8%。其二,加强科技合作。在欧亚地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中,除了能源合作、通道建设等传统合作领域外,高科技、数字经济等领域逐渐成为中俄两国战略合作的新方向、新领域、新业态,中俄在数字治理、竞争力、安全领域各有所长。在北京冬奥会期间俄罗斯总统普京访华,中俄达成涉及航空航天、石油天然气、信息与数字化等诸多领域15项技术合作协议,积极推进多个航空航天、卫星导航项目的技术合作,并计划2035年共同在月球上建立国际科研站。在数字经济合作方面,以“一带一路”倡议为蓝图,中俄共同推动欧亚区域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与数字经济相关政策对接,共享数字经济发展成果。其三,加强金融合作。人民币在中俄双边贸易结算中占比自2014年的3.1%已提升至2021年的17.9%,本币作为支付手段的作用逐步增强,能够有效降低企业汇率风险、节约汇率成本。本币结算对中俄双边贸易的促进优势越来越显著,两国企业对本币结算需求不断上升。俄罗斯塔斯社5月24日消息,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表示,俄中之间70%的跨境结算已经在使用卢布和人民币。中俄双方在进一步加强“去美元化”方面将会更有力的合作,双方未来将通过推进本币结算和可替代美元的其他国际货币结算,逐步摆脱西方控制的国际支付体系,降低美国制裁带来的风险。

习近平主席指出:“地方合作是中俄开展全方位互利合作的重要力量”。[14]中俄两国边境区域合作项目大有潜力,能够助力实现双方合作升级,促进双方全面加强各领域合作。因此中俄两国合作前景要以地方合作为抓手,携手搭建地方合作交流平台。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6月28日报道,俄罗斯滨海边疆区政府负责人表示,计划在该地区建立展示俄中朝产品的工贸园区。目前,东北亚地区已成为未来中俄大力推进合作的重点发展区域,推动中俄实现更高层次、更高领域的发展,逐步达到开辟北极航线的理想目标。

另一方面,中俄务实合作之路也将面临诸多挑战。其一,新冠疫情之前,全球价值链即呈现出重构趋势,新冠疫情进一步加速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既有变化趋势。在逆全球化趋势下,美国通过制造业回流政策重塑本土制造业的全球竞争力,不断增加高端产业技术壁垒与出口商品知识产权摩擦,以期牢牢占据价值链高端,并联合盟友加大对中俄遏制、加速产业链脱钩,给全球价值链重构与中俄经贸合作带来不小的压力。其二,乌克兰危机重塑欧洲地缘政治格局,中俄正常经贸活动可能受到国际政治因素的干扰,某些方面的合作难度加大。其三,美国在中国周边造成围堵态势,韩国和日本积极参与针对俄罗斯和中国的不友善活动,美韩针对朝鲜半岛的军事演习和挑衅不断增强,可能影响中俄之间经贸合作形势。

当今世界各国深度嵌入全球价值链所形成的高度依赖关系,决定了无论何时、无论国际形势发生什么变化,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中国促进高水平开放和维护国家总体安全的决心不会变。中国将与俄罗斯一道,始终秉承求同存异、共商共建的基本理念,高举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旗帜,联合国际一切友好正义力量,共同反对霸权主义同盟在世界各地的扩张和挑战,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军事合作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注释:

[1]World Bank,"World Development Report 2022:Finance for an Equitable Recovery",2022/02/15,https://documents.worldbank.org/en/publication/documentsreports/documentdetail/408661644986413472/world-development-report-2022-finance-for-anequitable-recovery,访问时间:2023年7月12日。

[2]World Bank,"Global Economy on Precarious Footing Amid High Interest Rate岁",June 6,2023,https://www.worldbank.org/en/news/press-release/2023/06/06/global-economy-on-precarious-footing-amid-highinterest-rates?intcid=ecr_hp_heacderL_en_ext,访问时间:2023年7月13日。

[3]WTO,"WTO issues 2023 Annual Report",20 July2023,https://www.wto.org/english/news_e/news23_e/anrp_20jul23_e.htm,访问时间:2023年7月24日。

[4]OECD,"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Statistics:Data,Analysis and Forecasts",July 2023,https://www.oecd.org/investment/statistics.htm,访问时间:2023年7月31日。

[5]IMF,"World Economic Outlook Database",October2022 Edition,https://www.imf.org/en/Publications/WEO/weo-database/2022/October,访问时间:2023年7月15日。

[6]IMF,"World Economic Outlook:Countering the Cost-of-Living Crisis",October 2022,https://www.imf.org/en/Publications/WEO/Issues/2022/10/11/worldeconomic-outlook-october-2022,访问时间:2023年7月18日。

[7]ABD,"Global Value Chain Development Report 2021:Beyond Production",December 2,2021,https://www.adb.org/news/events/global-value-chaindevelopment-report-2021-beyond-production,访问时间:2023年7月26日。

[8]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美国的霸权霸道霸凌及其危害》,2023年2月20日,http://switzerlandemb_fmprc.gov.cn/web/wjbxw_new/202302/t20230220_11027619.shtml,访问时间:2023年7月18日。

[9]马涛:《俄乌冲突下国际局势的变与不变》,载《光明日报》,2022年7月2日,第8版

[10]"BRICS set to be bigger,stronger amid push for unity",China Daily,2023-04-27,https://www.chinadaily.com.cn/a/202304/27/WS6449cc4aa310b6054fad00c2.html,访问时间:2023年7月26日。

[11]王晓泉,丁晓星,毕洪业等:《中俄关系的历史逻辑、相处之道、内生动力与世界意义》,载《俄罗斯研究》,2023年第2期,第22—52页。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2023年6月进出口商品主要国别(地区)总值表(人民币)》,2023-07-13,http://www.customs.gov.cn/customs/302249/zfxxgk/2799825/302274/302275/5150496/index.html,访问时间:2023年7月26日。

[13]《习近平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会谈》,载《人民日报》,2023年3月22日,第1版。

[14]《习近平同俄罗斯总统普京分别向中俄地方合作交流年开幕式致贺辞》,载《解放军报》,2018年2月8日,第1版。

(本文原载《当代中国与世界》2023年第3期,作者授权红色文化网发布)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3
0
0
1
2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