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慎明:当今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成因及应对

作者:李慎明 来源:红色文化网 2013-05-02 408

李慎明:当今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成因及应对 
 
 
来源: 《红旗文稿》     
 


 
       
 
二战结束以来,世界上发生了三件分外值得关注的大事:一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二是1991年苏联解体及苏东剧变;三是当前这场由美国开始并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这三件大事对世界格局都已产生或正在产生巨大的影响。目前,美国金融危机带来的全球经济动荡,仍在急剧演进。从现在起直到本世纪前二三十年乃至上半世纪,世界将处于一种动荡、激烈变化的时期。这种激烈变动,发端于世界经济,并由此必然带来世界政治格局新变化。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实践已证明这一判断的正确性。

  一、美国爆发金融危机的根源

  美国发生金融危机的直接原因是次级房贷,深层原因是金融体制漏洞和政府监管不力,而在直接原因和深层原因中都有公众信心问题。从技术经济学、经济运营学、经济管理学或公众心理学的角度,可以讲清美国这场金融危机的直接或间接原因,但却无法讲清导致这次金融危机的深刻根源。只有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才能讲清其根源。这也正是马克思的《资本论》在西方重获青睐的缘由。

  资本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即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和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资本主义已经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与此同时,人类社会也进入帝国主义时代。时代作为一个历史过程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复杂过程。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若干不同的发展阶段。在每个阶段,决定时代性质及其基本特征的那些基本矛盾依然存在,但这些基本矛盾的表现形式、相互关系、起主导作用的主要矛盾会发生变化,因而时代的内涵会发展,时代的主题会改变。列宁有段著名论述:“这里谈的是大的历史时代。……我们能够知道,而且确实知道,哪一个阶级是这个或那个时代的中心,决定着时代的主要内容、时代发展的主要方向、时代的历史背景的主要特点等等。”(《列宁全集》第26卷第143页)这就是说,时代是世界范围内按一定标准划分的社会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处在时代中心的一定阶级决定着时代的主要内容、时代发展的主要方向,亦即时代的性质。时代主题或时代特征,是一定“时代的历史背景的主要特点”,也是一定时代的不同时期所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世界社会力量斗争的焦点。从时间上看,时代是比较漫长的历史阶段,常以数百年时间为单位;而时代主题,则可能因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而进行转换,常以数十年时间为单位。处在时代中心的一定阶级,决定着时代的性质,进而决定着时代的主题或时代的特征。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高新技术革命的加速推进,使得时代主题或时代特征发生了新的重大变化,邓小平同志和我们党及时提出了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这就从对国际环境的认识角度为把我国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

 
    应该说,这次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是世界各国人民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进一步推进世界多极化与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大好时机,是进一步昂扬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大好时机,为弘扬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又增添了诸多极其有利的条件。对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我们一定要清醒认识、坚定不移,决不能轻易发生动摇。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在一次谈话中就明确指出,列宁所讲的大时代,不要去动它。1992年春,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又特别谈到:“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83页)江泽民同志在2000年也明确指出,当今世界的经济全球化,由西方发达国家为主导。邓小平、江泽民同志的有关论述告诉我们,“帝国主义时代”这个本质并没有改变,如果轻易认为时代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把“和平与发展为主题”误认为已经进入“和平与发展的时代”,就是不顾客观事实,犯了急于跨越社会大的发展阶段即资本主义最高阶段的“左派”幼稚病的错误或别的什么错误。如果认为我们现在不是处于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我们就不可能认清导致当前全球性经济危机的根源,也就无法找到应对全球性经济危机的正确措施。

  近百年来,随着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随着高新技术革命的推广与深化,在行业上,垄断资本主义逐渐从产业垄断向金融垄断发展;在空间上,垄断资本主义逐渐从国家垄断向全球垄断扩展。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个基本矛盾在当今非但没有消逝,且在新形势下有了新变化。金融垄断和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不仅会促进更大规模的生产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而且会使生产资料和金融财富更大规模地向少数人和少数国家集中。这一基本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只会使穷国穷人愈来愈穷,富国富人愈来愈富,从而在全球范围加剧资本家与劳动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

  苏东剧变导致其实行的全面社会福利体系坍塌,美国、瑞典、法国、德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不仅在所有制、分配、政治体制、意识形态等方面全面右转,就连已建立的福利体系都在右转。据美国官方报告,2005年总收入增长了近9%,但美国90%社会底层人的平均收入却比前一年下降了172美元,占0.6%。2000年,美国贫困人口为3160万人,2001年增加130万人,2002年又增加170万人,达到3460万人。到2007年,已增至3620万人,其中有2950万人靠领取食品券过生活。这极大地抑制了全球包括美国国内的消费,也从根本上抑制了全球包括美国国内生产力的发展。

  2000年美国股市泡沫破灭,为挽救其经济颓势,美国将美元利息降到1%,并规定可以用房屋增值部分到银行进行再抵押,美国房市因此大涨,其后5年上涨了60%以上。美国新增GDP中,有50%以上来自房地产。近年来,美国居民总计每年从房地产增值中获利近万亿美元,消费也因此旺盛,储蓄率到2006年7月跌破-1.5%。这就是美国巨大贸易逆差的原因。由于财政和对外贸易连续数年的高额双赤字,美亟须引入外资填充。而外资的进入需要提高利率,所以,从2004年6月到2006年的两年中,美联储共17次提息,利率从1%升至5.25%,后来,长期房地产抵押贷款利率升为6.8%。利率的高调,直接打击了房地产行业。房地产投资放缓,新房销售量急剧下降,房屋抵押贷款申请也连续下降,这又直接打击了美国GDP的增长。这就是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

  按照美国信用评级公司的规定,个人信用评级分为5级,其中差级以下的最高值为619分,美国共有总资金余额为近两万亿的差级以下次贷。金融资本明知差级以下次贷存在高度风险,仍执意放贷,其主要用意就是想继续寻求高额增值。当然,不排除美当局想通过改善中低收入人群住房条件来标榜自由资本主义的“优越”,其用意是进一步向发展中国家推销美国的“民主制度”。从本质上看,1929年美国等西方强国发生的经济大萧条是信贷扩张引起实体经济领域的生产过剩危机;这次美国次贷危机则是信贷扩张引起消费领域特别是房地产领域的生产过剩危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一切真正的危机的最根本的原因,总不外乎群众的贫困和他们的有限消费,资本主义生产却不顾这种情况而力图发展生产力,好像只有社会的绝对消费力才是生产力发展的界限。”(《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548页)1929年与2008年的危机表现形式虽然不同,但说到底,依然是美国普通老百姓收入少、消费不足的结果。这仍然是马克思所揭示的“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这一基本矛盾所决定的。

这也充分说明,目前的这场金融危机,从本质和根本上说,并不只是什么监管不力、信心不足等所造成,更是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深层次矛盾积累并进而爆发的必然结果。还有一种国际舆论,甚至想把此责任强加到我国人民头上,而那种认为中国人天生爱储蓄,怀揣近两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舍不得花,是导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原因的说法,则更为荒谬。

  古人云,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用这句话来解析当前美国金融危机的成因,同样有一定的意义。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后,美国一国独大。美国用其金融霸权的地位,放肆地张着大嘴吃世界。1980年,美国财政赤字为762亿美元,而从2008年10月开始的2009财年预算赤字将从往年4000多亿美元激增到1.75万亿,占GDP的12.3%,为二战以来的最高。2006年美国的经常项目赤字8567亿美元。自1994年以来,美国贸易逆差逐年升高,1999年达3000多亿美元,而2006年对外贸易赤字已攀升到8830亿美元;美国每年外贸逆差相当于其他国家每年为美国每个家庭补贴9000美元。美国资本主义的挥霍无度,充分反映了帝国主义的腐朽,从而也引发了美国今天严重的金融危机。

  二、美国爆发金融危机后,为何美元仍坚挺

  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把高耗能、高污染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自己却大搞所谓第三产业中的核心产业——金融创新,结果使其进一步崛起,成为超级金融帝国,其所谓金融创新成果的虚拟经济和金融衍生品在全球大肆泛滥。有报告说,美国金融市场为典型的倒金字塔结构,最下一层是次级贷款,约为两万亿美元;倒数第二层是普通房贷,约10万亿美元。现在这两层已经暴露出问题;倒数第三层是企业债,包括企业之间各种债券,约为60万亿美元;最上层是各种金融衍生品,约为340万亿美元。 2007年,全球的实物经济总计为10万多亿美元,GDP约54万亿美元,按照国际清算银行数据,全球金融衍生品的市值为681万亿美元,全球GDP与金融衍生品市值相比为1:13。2007年,美国GDP近14万亿美元,与其金融衍生品比,竟为1:29;若按实物经济与金融衍生品比,则为1:68。恩格斯在1889年就指出:“金融市场也会有自己的危机,工业中的直接的紊乱对这种危机只起从属的作用,或者甚至根本不起作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第484页)列宁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中说:“帝国主义的特点,恰好不是工业资本而是金融资本。”(《列宁全集》第27卷第403页)他还说:“金融资本是一种存在于一切经济关系和一切国际关系中的巨大力量,可以说是起决定作用的力量,它甚至能够支配而且实际上已经支配着一些政治上完全独立的国家。”(同上,第395页)重读这些论述,可以说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并未过时,并且有着无比强大的生命力和历史穿透力。正因为在金融帝国的时代,金融市场形成了独立于实物经济的单独体系,所以,当金融危机到来之时,正像马克思所说,资本家特别是金融家的灵魂渴求货币这一惟一的财富,就像鹿渴求清水一样。

   美元是世界货币,当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之时,世界各国包括美国的各大投行和银行为了免于破产,纷纷把自己的各种资产置换成美元,这是当前美元坚挺的第一个原因。第二个原因是,美国金融、经济出了大的问题,政府采取刺激经济计划,需要投入大量美元,必然要增发货币,大举国债。美国凭借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的地位发行债券,只有保持其汇率的坚挺,其他国家才会心甘情愿地继续购买美国的包括国债在内的各种金融产品。但是,只要美元毫无节制地滥加发行,从中长期来说,美元必然要大幅贬值,这样便等于其他国家为美国的过度消费买单。美国指责中国操纵人民币汇率,其实质倒可能是美国在操纵美元汇率使之坚挺。

  三、应对世界金融、经济危机的两点建议

  1.进一步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更加紧密地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从基础理论和宏观、战略、前瞻、全局的高度加强对美国金融危机的研究,以进一步完善战略指导思想和指导方针。金融是国民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命脉和血液,金融资本是资本最高和最抽象的表现形式,是资本对人类社会的最高统治。国际金融垄断是帝国主义发展的新的最高阶段。特别是在苏联解体后,西方敌对势力已把我国视为最大的潜在对手。鉴于用武力解决中国问题的希望越来越小,他们一是可能用文化、价值观侵蚀的办法,二是可能用金融手段。因此,研究金融危机问题,不能就事论事,就金融研究金融,也不能仅限于金融领域工作的同志研究此问题,各方持不同意见、不同学术观点的人士,特别是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和从事宏观战略研究的同志,都应参与到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中来。

  2.高度重视我国的分配问题,以进一步启动我国的内需,这是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根本办法。在初次分配中,我国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逐年下降。1990年占53.4%,2005年下降到41.4%,15年间下降了12%;近几年仍在下降。但一般市场经济国家劳动报酬都要占GDP的60%以上。2007年,中国平安保险董事长的税前收入竟达6616万元的天文数字。1993年9月,邓小平同志在同其弟邓垦的谈话中讲到:分配的问题大得很。我们讲要防止两极分化,实际上两极分化自然出现。要利用各种手段、各种方法、各种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少部分人获得那么多财富,大多数人没有,这样发展下去总有一天会出问题。分配不公,会导致两极分化,到一定时候问题就会出来。邓小平同志这次谈话和胡锦涛同志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强调的要高度重视解决分配问题,意义十分深远。

  我们要确保小康社会的实现,就必须培育消费市场。培育消费市场,最根本的是要坚决贯彻科学发展观,统筹全国的分配,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但收入的差距,目前仍在增大,而不是缩小。从中长期看,这必然会制约经济发展,包括影响社会稳定。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分配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分配搞不好,最终会制约甚至破坏生产力的发展。所以,研究经济问题,不仅要从生产力的角度,更要注重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研究。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李慎明
李慎明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1
1
2
1
1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