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清:石油金融投机与“后石油时代”

作者:河清 来源:红色文化网 2013-05-02 1118

石油金融投机与“后石油时代”

河清

前些天央视二套播出了一个专门揭示高油价内幕的节目,非常难得。尤其节目还电话连线《石油战争》的作者、德国经济学家威廉·恩道尔。后者称,当今的高油价70%是金融投机炒作的结果。

恩道尔的《石油战争》揭示了一个常常被历史表象所掩蔽的事实:整个一部20世纪的历史,是一部石油战争史。先是大英帝国控制全球石油,继而是英美两家争夺,最后是美国在战后试图一家独控世界石油命脉。因为石油不仅是现代文明的基础,更是一种战略资源。基辛格的名言:“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所有国家;谁控制了粮食,谁就控制了所有的人;谁控制了货币,谁就控制了整个世界。”

恩道尔直接指控美国在伊拉克的所谓反恐战争,其实只是一场石油战争。伊拉克已探明的石油储备比沙特还要多。恩道尔透露,“早在911恐怖袭击之前,布什总统就已经把伊拉克政权的更替作为最高目标。”尤其“战争之前,伊拉克政府已经与俄罗斯、法国和中国签订了长期的石油开采合同。”美国急不可耐地发动伊拉克战争,实际上是要把俄罗斯、法国和中国石油公司排挤在外。果然最近的消息是,参与开发伊拉克油田的,全是美国公司。

恩道尔引用了石油专家科林·坎贝尔的预告:“世界石油的短缺,将在2010年左右出现”。(1)这是给沉迷在石油文明里的世人拉响了一个警报:在21世纪第一个十年底,或2015年的某个时间,世界上大部分的石油就可能消耗殆尽!

去年9月我在巴黎也买到一本类似揭露石油历史内幕的书——《石油的隐面》(La Face Cachée du Pétrole),作者是法国著名记者埃利克·罗朗(Eric Laurent)。这本书角度稍异,不仅有恩道尔《石油战争》所透露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内幕,还有罗朗作为一个资深记者几十年来对许多历史当事人的纪实采访。罗朗采访过纽伦堡战犯、德国军备工业部长阿伯特·斯皮尔(A. Speer),英国战争部长、首相安托尼·伊登(A. Eden),伊朗国王巴列维,美国石油金融大亨戴维·洛克菲勒等重要人物。这些采访使历史的叙述更加生动丰富。读完《石油的隐面》,很想把这本书翻译成中文。但450页的篇幅加上杂事相扰,终未能如愿。现在《石油战争》一书译成了中文出版,让我感到非常欣慰,也让我减少了许多负罪感。

有许多历史事件,《石油的隐面》与《石油战争》都给出了一致的解释。比如,英法打赢第一次世界大战是靠了美国源源不断的石油供应;1928年苏格兰阿奇纳卡里城堡协议,形成了英美七大石油公司——“七姐妹”联合垄断世界石油;1973年的石油危机是人为假象(石油价格暴涨并非因为石油禁运,而是西方石油公司所为);美国在911之前就决定军事推翻萨达姆等等。

《石油战争》更靠近金融的线索,揭露伦敦金融城的暗中操作,可与《货币战争》互相印证。而《石油的隐面》更多历史的细节。1922年的热那亚会议导致苏德合作,《石油的隐面》揭示的情节更令人目瞪口呆。这个苏德秘密协议,被伦敦《早晨邮报》称为“强盗与破落户的联姻”:德国同意向苏联提供军事技术,装备苏联红军180个步兵团,20个炮兵师。而苏联则提供场地和劳动力,在彼得堡郊外建造专门为德军生产的工厂。在莫斯科郊外,建造一个可以年产600多架容克飞机的工厂。另外,德国利用苏联的造船厂建造250吨位的潜艇,最高产量时每8天为德国建造一艘潜艇。这些潜艇后来被德国海军大量用来击沉盟军的船只。尤其,1924-1934十年间,德国还为苏联培训红军高级指挥官和情报人员。大名鼎鼎的朱可夫元帅也受了德国培训!这一绕开英法监控的苏德合作,双方各取所需,一直延续到1941年,长达19年。

《石油战争》披露英国金融石油财团扶植希特勒的“希特勒计划”:英格兰银行行长蒙塔古·诺曼1931年会见纳粹党首之一阿尔弗雷德·罗森伯格(纽伦堡战犯被判绞死),给纳粹金融支持。英国控制的壳牌石油公司总裁德特丁(Deterding)也狂热亲纳粹,为希特勒提供巨额资金支持,寄望希特勒抵抗共产主义。《石油的隐面》则揭露了美国大企业对希特勒的支持:希特勒上台以后,当时世界最大的石油公司——美国埃克森石油公司,就给纳粹提供制造合成汽油的四乙基铅(tetra-ethyle)专利,并和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一起,向纳粹主控的德国大企业——法本化学工业集团(IG Faben)提供技术,使匮乏石油的德国能够制造合成汽油,开动纳粹的战争机器(合成汽油占一半供应量)。1941年,埃克森石油公司遭到“叛国罪”指控,最后以罚款5万美元了事。

斯皮尔称:希特勒攻打苏联就是为了夺取苏联高加索地区的油田,进而控制伊朗石油。正因为德国缺乏石油,德国才采用速战速决的“闪电战”。斯皮尔坚称:如果隆美尔的机械化部队不缺油,战争的结局将不一样。德国是因为没有石油而输掉了二战。斯皮尔出狱后看到满世界的汽车深感震惊和忧虑:如此浪费汽油,这个世界没有希望!

《石油的隐面》还揭露1986年美国通过压低沙特的石油价格,从31.7美元/桶压到10美元甚至6美元/桶,来搞垮苏联。苏联陷于阿富汗战争所需大量外汇,主要来源就是石油出口。罗朗认为美国搞垮苏联有三个原因:资助波兰团结工会搞民主攻势,资助阿富汗的伊斯兰激进基地组织进行军事打击,动用石油武器进行金融绞杀。

《石油的隐面》透露,2001年1月29日,美国副总统切尼就设立了一个“国家能源政策发展”(NEPD)的“秘密社团”,活动高度保密。后来还是泄露了一些资料和三张地图。其中一张地图详细标注伊拉克新发现的油田,附有一份已经与伊拉克签订石油开发合同的俄、法、中石油公司的名单。这些文件制定于2001年3月。这表明,在911发生的6个月之前,美国就在打伊拉克石油的主意。

《石油的隐面》专门有一章论述“沙特阿拉伯的石油衰落”,沙特的石油储备被大大高估,产量已过峰值。尤其沙特最大的油田哈瓦尔(Ghawar)油田,曾被称为地球上最富沃的油田,产量占沙特60%,近年已显示枯竭迹象,不得不靠注海水(每天注700万桶海水)来压出石油。有专家估算,2004年夏哈瓦尔油田采取的石油含水量占55%!

切尼、布什们早已清楚沙特石油的衰落,想用伊拉克来取代沙特,尤其想独占伊拉克石油。罗朗也看到:美国占领伊拉克就是为了“将俄罗斯、法国和中国等与伊拉克签订了石油开采合同的外国石油公司排除在外”。(第251页)

关于石油的金融投机,罗朗专门有一章“石油与投机者”,揭示了许多不为人知的内幕,活现了一位石油投机奸商的嘴脸。我翻译了该章的大部分,附在本文后。

罗朗告诉人们:

1. 石油期货投机可以用3.8%的定金就可以购买全额货款的石油,可谓半两拨千斤,石油投机商可以用很少一点钱便可以操控巨额石油交易。

   2. 571桶“纸石油”才对应一桶真石油,每年的石油交易量与当年石油产量完全不成比例,存在巨额的“虚拟交易”,油价自然高涨。

   3. 一艘油轮从波斯湾启航最终抵达目的港的90天时间里,可以被倒卖不止50次!可见石油投机的猖獗。

   目前的石油价格高涨,并非美国官方努力让人们相信的那样,是供不应求的供求关系所致,而是主要由石油金融投机所推动。

但着眼于未来,“后石油时代”确实为期不远。《石油的隐面》与《石油战争》一样,都预告了石油枯竭的时代将很快到来。当今世界每天消耗石油8千万桶,每年消耗300亿桶,相当于每年消耗一个大油田!而世界发现石油储藏量的峰值(Pic)是1965年。2000年仅发现13个小油田,2001年发现2个,2003年竟然没有发现任何一个。之后,整个地球被寻了个底朝天,也没有什么有价值的发现。即便又发现一个300亿桶蕴藏量的大油田,也仅仅能供这个世界一年的消费!

同时,勘探石油的成本也日益猛涨。现在要用4桶石油才能发现1桶石油。这一现实已经给一些大石油公司带来困境,比如2004年壳牌石油公司承认虚报业绩“坠入地狱”。之后,石油公司忙着合并。“这些公司的领导人发现,石油变得越来越稀缺了。所以他们更愿意减少勘探方面的投资,转去进行油价投机。”(第403页)。石油公司都转行搞石油价格投机,无怪乎这石油价格便坐了直升飞机!

石油行业连同汽车行业,已经是一个夕阳产业!

美国的领导精英早就意识到“后石油时代”已经来临,不惜露出强盗本色,抢占伊拉克。同时不顾世界人民死活,鼓励用玉米制造燃料。只有中国人对“后石油时代”毫无察觉,继续兴高采烈地制造汽车,购买汽车。

我曾在1990年底完稿的《现代与后现代》一书“题外话”中警告:“中国发展私人小汽车是不可饶恕的战略错误”,也警告石油时代非常短暂。但中国“精英”只会模仿美国模式,以为小汽车是“现代文明”的标志。其实,私人小汽车是现代文明最浪费、最带来环境危害的消费品。当今中国城市的空气污染,世界范围的温室效应、地球升温和气候异常,都跟大量使用私人小汽车有关。小汽车使用若干年之后,又变成固体垃圾。

1990年至今,中国的私人小汽车已相当普及。同时,中国的石油消费量也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不仅中国的城市空气污染日益严重,中国还要消费大量用血汗和资源换来的外汇,而且石油价格和石油进口都受制于人,给中国的经济安全带来空前隐患。

“后石油时代”真已悄然来临。中国该怎么办?我以为,政府首先应当从现在开始,强行限制私人小汽车的产销,由此大幅度降低石油消耗,降低中国的石油进口风险(美国不仅在伊拉克,在苏丹达尔富尔,还在中国准备建输油管道的缅甸挑起事端,全方位卡中国石油进口的脖子)。同时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和轨道交通(2),寻求替代能源,尤其树立全民节约能源的意识,全面准备“后石油时代”的到来。

注释:

(1)威廉·恩道尔:《石油战争》,赵刚等译,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年,第274页。(2)美国原先也有极其发达的铁路网,后来因为大石油公司要追求石油和汽车工业的暴利而拆除,被高速公路网取代。

附译:

石油与投机者

2001年1月3日,就在比尔·克林顿离开白宫八年任期的前夜,临近午夜,克林顿给予了马克·里奇(Marc Rich)总统赦免。他等到这最后几个小时来签署这项赦免。这是一个将长久有损总统名节的决定。这也是里奇的一个新胜利。里奇是个逃犯,一直凌驾法律之上,常常比许多国家政府更强大。克林顿作出这个决定,公然嘲弄了美国法律,嘲弄了那些调查者为收集证据而做出的细心工作。里奇的一个亲信认为:“这个案子与他所有诉讼案一样,他总是最好和最有效的律师”。

在获得这项赦免之前,里奇始终与本拉登一起,列于美国司法部十大通缉要犯名单。他被50多个诉讼案子所追究,尤其有一项4800万美元的逃税指控,还有在1979年德黑兰美国大使馆人质被绑架期间与伊朗非法贸易和诈骗等指控。这些控罪加起来将会判他超过三百年徒刑。

1983年,当司法追捕圈逐渐收拢之时,里奇离开了纽约价值1000万美元的公寓,逃往瑞士。他在瑞士祖格镇定居下来,住在一所严密保护的豪华寓所内,并放弃了美国国籍,转持以色列和西班牙护照。这条漏网之鱼已经是全球石油投机者中最强之人,也是其中最无耻之徒。准确地说,是他在1969年创建了允许各种石油投机的现货市场,违背石油禁运,与最邪恶的政府做交易,操纵原油价格上涨或下降。

亿万富翁,深居简出,他成了一个惊异的、在石油界不能绕过的神话。

根据一个接近过他的人说:“他是用签订其他合约同样的坚定和细心,来谋划操纵这次总统赦免的”。他关系依然密切的前妻德尼丝,给了民主党超过100万美元的献金,还付了40万美元用来在总统故乡阿肯萨斯州首府小石城建造比尔·克林顿图书馆。希拉里也在竞选纽约州参议员位置的活动中受到里奇的慷慨支助。

在纷至沓来到白宫为这项赦免做说客的人当中,有以色列前总理埃胡德·巴拉克,西班牙国王胡安·卡洛斯,还有沙龙的后任奥尔默特,摩萨德前头头沙维特(S. Shavit),歌剧歌唱家普拉西多·多明戈。多明戈专门写了一封请求赦免里奇的信,称其为“我那位已遭到足够惩罚的朋友”。实际上,这些人物采取了跟瑞士政客们同样的行为。瑞士绿党负责人之一约瑟夫·拉诺斯(J. Lanos)指责这些政客讨好里奇:“他们不问他的钱从哪来,而是他有多少钱”。

“斗牛士”

里奇1934年出生在比利时一个富裕的犹太家庭,1940年逃避纳粹来到美国。他是在纽约长大,19岁成为交易员。他受雇的Philipp Brothers公司,是当时世界最重要的原料贸易公司。1973年,因为一笔他应得奖金数额的纠纷,许多证人说只是“一个分手的借口”,他创建了自己的公司——马克·里奇公司,还带走了最优秀的12位交易员和之前公司一直严格保密的所有机密。

危机和禁运成了他成功和发迹的杠杆。他的那些合作者,被他的杀手本性所折服,给了他一个“斗牛士”的绰号。

一位石油界负责人对我说:“当你环顾今天的石油贸易界,你可以将其命名为‘马克·里奇大学’。我们模仿他的风格,他的方法。我们不惜代价以获得同样的效率”。

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石油输出国组织发布的石油禁运给他提供了第一次真正的机会。鹿特丹石油现货市场允许对买入价和卖出价之间的差价进行投机。在1970年代中期,当美国政府对能源价格进行诸多控制时,他竭力绕过了这些控制。

卡特政府规定,在1972年签订的生产协定之前购买的石油,称为“旧石油”,销售价为6美元一桶,之后开采的“新石油”,售价是40美元一桶。调查显示,里奇利用一些巴拿马的影子公司,把那些6美元一桶的石油重新命名为“新石油”。仅从这次重新命名中获得的利润,估计超过了1亿美元,放到了避税天堂。为了能继续在美国领土做生意,他接受支付一项高达2亿美元的罚款。他的每一笔交易都显示了,石油在成为一种攸关世界良好运行和造福各民族的原料之前,首先是一种惊人的投机赌注。

通过创建和发展石油现货市场,马克·里奇开创了一个巨大的金融拉力赛,完全逃脱于政府的监控。1969年,这个市场还是很边缘性的,如今已处于石油活动的中心。

   纯粹是投机

   每一份在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IPE)或纽约商品期货交易所(NYMEX)石油期货市场签订的合同,都代表了1000桶石油。2003年,交易总量达1千亿桶石油。这个与每年石油生产量不成比例的数字,只能用投机来解释。每年交易的570桶“纸石油”,只对应1“真”桶石油。

   这些交易只有两个目的:控制和操纵油价。挂出来给公众看的价格是投机的价格,而不是每天通过长期合同销售的石油价格。

   在伦敦国际石油交易市场上,投机者们仅用购买总额3,8%的定金就可以做交易。比如,1000桶40美元一桶的石油,价值4万美元。要买下这单石油,买家只需付1250美元,即总额3,8%的定金就行了。在这个市场上完成的交易量,比全世界各种石油的总产量高五倍多。因此,控制世界石油价格,只需可笑的很少一点定金就可以了。

   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北海布仑特(Brent)石油,只占世界原油产量的0,4%,但布仑特原油的现货价格,却决定了60%世界原油的价格。

   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的现任总裁罗伯特·雷德(Robert Reid),是前壳牌石油公司的负责人,周围都是世界最大银行的代表。

   当沙特阿拉伯决定每天增加2百万桶的石油以平抑油价上涨,那些石油投机者们马上在纽约商品期货交易所买入7万7千个长期购买合同。每个合同代表了1000桶石油,于是他们拥有了7亿7千万桶石油,由此继续推高油价,抵消了沙特阿拉伯的增产决定。

   那些大石油公司是最先使用这些投机杠杆的。为了增加自己利润,它们减少了炼油能力,这个瓶颈引发了行情上涨。这些石油公司声称,最近二十年美国本土炼油厂数目的减少,是因为生态主义者施加压力。该说法大部分是假的。这个选择更多是因为这些公司的领导人发现,石油变得越来越稀缺了。所以他们更愿意减少勘探方面的投资,转去进行油价投机。另一个举动也反映了它们日益增加的困难:1990年代末开始的一系列合并和收购。

   1998年12月,英国石油公司(BP)和Amoco石油公司合并。1999年4月,BP-Amoco公司收购了Arco石油公司。1999年12月,埃克森(Exxon)和美孚(Mobil)石油公司合并。2000年10月,轮到雪佛龙(Chevron)和德士古(Texaco)石油公司合并。2001年11月,Philips和Conoco石油公司合并。2002年9月,壳牌石油公司(Shell)收购了Penzoil-Quaker State公司。2003年2月,Frontier Oil和Holly石油公司合并。2004年3月,Marathon公司购买Ashland公司40%的资本。2004年4月,Westport公司收购了Ker-Mac Gee公司。2004年7月,金融分析家们建议壳牌石油公司和英国石油公司合并。2005年4月,雪佛龙-德士古(Chevron-Texaco)收购了加利福尼亚石油公司(Unocal),中国人也曾有意购买该公司。

   这些大动作给这些公司的股票行情增加了兴奋剂,增加了这些新庞然大物持有的财富储备。但,这也是一个衰落工业的最后回光返照。石油工业也变得与汽车工业或航空公司一样脆弱。

一船石油倒卖不止50次

   里奇每经一次危机都愈加发达。1979年11月4日凌晨,吉米·卡特总统被叫醒:一些武装人员进入了美国驻德黑兰的大使馆,将63位使馆工作人员扣为人质。这是伊朗伊斯兰政权精心选择的一个时刻,对于卡特来说非常不合时宜,因为他刚开始政治和竞选的受难历程,最后里根获胜。美国总统一获悉该消息以后,立刻决定对进口到美国的伊朗石油实行禁运,并冻结所有伊朗的资产。伊朗也立即回应,拒绝美国公司出口伊朗石油的权利。

   这些措施扩大了石油市场的混乱。一些石油生产国的国有公司进行了国有化,控制本国自然资源,改变了局势:这些国家不仅将石油卖给那些大公司,还卖给许许多多的独立掮客,交易员和炼油商。这些人把石油世界改变成一个持续投机的世界。

一艘油轮离开了霍尔木兹海峡,花90天抵达其终点港口。这艘油轮所装载的石油,可以在整个航行期间倒卖不止50次!某些像里奇那样的操作者,在消费国政府和人民最暗淡焦虑的时期,实现了惊人的收益

   里奇也很巧妙地利用了石油生产国对那些大石油公司的怨恨。因为这些公司几十年来对它们发号施令,是它们被迫的对话者。

   在美国人质被伊斯兰革命卫队关押在美国使馆期间,里奇在1980年7月和9月之间,买入了5百万桶伊朗石油,估价1亿8千6百万美元。这次行动分5个合同,是里奇控制的一家瑞士公司签的约。

   操作者始终通过一批混沌不明的公司进行运作。即使他逃到瑞士以后,他继续在美国创建并投资一些公司,如创建于1997年在纽约州注册的Navarco公司。

   凌驾于法律之上

  里奇的活动经常集中于跟那些全球最卑劣的政府做交易。有一家基于阿姆斯特丹的荷兰反种族隔离组织“船舶研究所”发现,1979年和1993年之间,有149批石油被提供给南非白人政府。而这些供货是由一些属于里奇的公司所为,随种族隔离的结束也告终止。

   有时,里奇是将他在苏联获得的石油提供给南非,而苏联的官方形象是反种族隔离斗争的先锋。租来的油轮船长们,对最终目的地作假。一旦船到了公海,马上掉转船头,驶向南非港口。在将近15年期间,里奇保障了南非超过15%的石油供应量。

   尼日利亚记者恩宛乌(Nwangwu)对里奇影响控制尼日利亚有精辟的描述。尼日利亚是非洲人口最多的国家,将近1亿3千万人口,是非洲最大的产油国,也是世界第六大石油生产国。但这也是世界最穷的国家之一。那里什么都缺,食品,学校,医院……还缺油。我每次去这个国家,我都震惊于汽油或柴油的长期匮乏,加油站前车龙绵延。

   恩宛乌引用了詹姆斯·鲁佩特(J. Rupert)发表于1998年6月9日《华盛顿邮报》的文章。这篇文章专门写后来神秘死亡的尼日利亚独裁者阿巴查统治下的腐败。该文披露:“尼日利亚生产的石油,大部分给了雪佛龙、美孚、壳牌这些公司,它们在尼日利亚开采油田。但最大一部分石油是给尼日利亚国家石油公司。在阿巴查统治下,国家石油公司把这部分石油卖给一些独立的油商。根据伦敦《能源指南》发表的一篇专文,阿巴查时代的主要石油贸易伙伴是Arcadia公司,Addax公司,还有就是马克·里奇控制的瑞士Glencore公司。”

   根据恩宛乌,美国记者的文章略去了一个重要细节:阿巴查,这位该国最腐败最血腥的独裁者之一,通过政变上台以后,发起了一项对前任总统资产管理的调查。调查报告显示,1990年和1994年间,有122亿石油美元收入蒸发了。某些线索一直导向了里奇。他给一些尼日利亚合伙人支付佣金,放到了瑞士、新加坡或百慕大的银行账户。

任何人都有一个价

   里奇被尼日利亚记者形容为“九条命的猫”, 是25年来这个国家石油活动中一个不可绕过的人物。他成功地摆脱了这些烂污事,很快变成阿巴查的亲密合伙人,就像跟阿巴查的前任们一样。事实上,这位瑞士油商拥有尼日利亚军方负责人的重要支持,很早他就对他们施以恩惠。《尼日利亚周日论坛报》揭露了这一同谋,以及瑞士账户的存款。“通过贿存外汇来实施腐败和重大说服影响”,是里奇在尼日利亚和外地建立金融战争机器的基础。这种持续影响的又一征象:同样有军人政变过去的民选总统奥巴桑乔,在任职三个月后宣布签署了16项新石油合同,以取代他前任签署的41个合同。马克·里奇,这位阿巴查独裁的大受益人,又得到了新政权同样的惠顾。

   里奇让人惧怕。他的合作者很少接受采访,要说也说得很少,并要求匿名。根据其中一位:“他自认为是凌驾法律之上的世界公民。对于他,各国政府是一种过时的现实。他跟人打交道跟做生意一样:任何物,任何人都有个价,都可以购买……或卖掉。”

他是一个绘画爱好者,拥有一批精彩的藏画。他寓所的墙上,挂有梵高,雷诺瓦,毕加索,米罗的画。他不能容忍错失一次机会。有一份1992年6月的联合国内部秘密报告,匿名传给了国会国际关系委员会成员,披露里奇是“石油换粮食”计划的始作俑者之一。第一次海湾战争一结束,他就拟定了一个“涉及智利、伊拉克和南非的武器换石油”的三边协议,建立了一个伊拉克石油通过叙利亚的非法出口通道。

……

摘译自Eric Laurent所著《石油的隐面》(La Face Cachée du Pétrole,Plon,Paris,2007)第16章。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河清
河清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艺术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