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舆论战中建立主攻阵地
在国际舆论战中建立主攻阵地
李希光
当前,全球舆论生态的政治背景发生大变动,全球的政治版图正在重塑。无论是在经济和军事上,还是在政治和意识形态上,中国正在成为多极世界格局中越来越重要的一极。因此,中国需要能够反映其价值观、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的国际话语体系与国际舆论环境,需要一整套为自己世界观和发展目标服务并对国际社会产生影响的思想体系。
一、新闻议题战、舆情战和心理战日趋激
按照我们看到的西方现代新闻学的实践,媒体的功能并不是报道真相,而是设置议程,在舆论战中陷敌人于被动境地。美国和西方精英坚信,主流媒体的重要功能就是议程设置。议程设置,如同比赛场上的起跑线,如果第一时间报道对所设置议程有利的新闻、观点或声明,就在第一时间决定了读者阅读新闻的角度和发表评论的立场。如果在第一时间设定议程方面输给了竞争对手,那么对方在起跑时就处于领先地位,而作为后来者要想追上对手,则要耗费极大的力气,还不一定能在到达终点前超过对方。在全球社交网络中,各个媒体24小时的新闻直播或者新闻内容的更新,就是一种议程设置战,而不是新闻真相战。
在议程设置战中,真实的情况不能通过网络声音大小判断,也不能通过新闻和舆论的传播渠道和传播的广泛性判断。美国政客和精英一贯把媒体、舆论、新闻报道作为政治斗争的武器,他们很少关注中国媒体和中国舆论对美国的看法和评论,美国媒体也不会大量转载其他国家媒体的文章,美国政府更不会把外国舆论视为国内政策的决策依据。美国政客和精英相信设置议程具有强大的功能,能够在价值判断、政治立场和思想上全面影响并改造受众。因此,中国的智库和媒体不应把境外媒体和网络中耸人听闻的传闻作为“舆情”传播,并要警惕个别媒体成为西方舆论战的传声筒和放大器,预防境外势力通过操控国内舆论和制造虚假民意影响国家的决策。中国媒体在转发西方媒体的一些具有倾向性的报道时,也要警惕其中可能包含的文字圈套、图片圈套、视频圈套、引语圈套和同期声圈套。
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话语体系
通俗地讲,话语权就是叙事权和表达权,中国的故事由中国人讲,中国人的喜怒哀乐由中国人自己表达,而不是美国人去讲或替中国人表达。从理论上讲,话语权是一种等同于国家的经济权力、军事权力的权力形式,是指表达“被他人尊重和认可”的思想、概念、主张和能力。话语权确保一个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被其他国家接受,或者至少不被其他国家反对。没有话语权,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是不完整的。话语权建设不能简单地归属于对外宣传,也不是对西方歪曲报道的简单回应与反击,更不是在对外宣传的话语和概念上与西方接轨。国际话语权的核心内容是道路、制度和价值观。中国共产党是以先进理论武装的政党,要把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思想和理论转化为国际话语权,而不是用西方的概念和话语来解说中国共产党的先进理论和中国发展范式。应跳出西方的话语陷阱,因为西方媒体制造的热点话题和舆情本身就是一种范式斗争和观念斗争。
中国国际话语权的建设意味着中国对世界施加思想和精神上的影响,表达中国为人类未来发展提供的智慧、思想、观念、知识、方案和愿景。中国国际话语权的建设应从过去与国际话语接轨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转变到在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上(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和中国文化)与国际展开对话的能力建设上来,逐步实现全球舆论的力量平衡,把中国道路、中国制度成功的经验转化成知识的创新与生产,在理论上塑造自己的话语、设计自己的概念,并将其推向国际舞台,使中国的发展范式和思想范式最终成为一种与西方范式平行的系统。正所谓“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中国的对外宣传要认清现实,争取做到精准传播。长期以来,我们的外宣一直把美国和西方国家作为主要目标国家。但严峻的现实是,在中国国家核心利益问题上,比如“新疆问题”“西藏问题”“香港问题”等,美国等西方国家无一不反对中国。西方价值观根深蒂固,我们花再多的力气也无法说服美国等西方国家在中国国家核心利益上不伤害中国。我们要改变以西方主流媒体为外宣对象的观念,放弃以往把西方媒体作为影响世界的主要渠道和平台的做法。我们要把外宣的重点放在那些在中国国家核心利益上支持中国的国家和地区上。
“一带一路”倡议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让不同的民族、国家和文明重新连通起来。“一带一路”倡议的本质是亚欧一体化,这不仅跟中国的地缘政治有关,也跟亚欧大陆地缘政治有关。“一带一路”倡议是要打通欧洲殖民者早年为了分而治之在亚洲和中东设置的阻塞点,使亚欧各国人民及非洲人民重新流动和连通。中国走的是世界人民大团结的道路,而西方走的是人类分裂、国家分裂和文明冲突的路线。2020年1月15日,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在与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座谈时指出,要“打造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话语体系。讲清楚中国成功故事背后的文明逻辑、历史逻辑和制度逻辑。要善于把我们的道路优势、制度优势、发展优势、文化优势不断转化成话语优势……我们要用听得懂、易接受的话语体系和表达方式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引导国际社会形成正确‘中国观’。”[1] 因此,除了经济援助和医疗援助外,我们也应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援助对象国展开知识援助、智力援助和制度援助,通过媒体宣传和学界交流向国际社会,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传达有利于维护多极世界的概念、观念、理想和价值观,推动中国国际话语权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最终形成一个能够支撑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和“一带一路”倡议的知识体系与话语体系。
中国应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作为一类外宣对象,把其他发展中国家作为二类外宣对象,把美国和西方国家作为三类外宣对象。中国应在非西方的盟友中找准自己的定位,因为这些国家认同并接受中国的双赢合作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与理念,与中国共享古代丝绸之路的宝贵遗产。中国应积极利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英文、法文、西班牙文媒体的力量,打破西方的话语霸权,变发展中国家媒体为新的国际主流媒体,形成一个符合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观的新闻新秩序。同时,针对美国和西方国家,中国应把宣传对象从面向主流媒体转变为面向社交媒体的个人用户。
三、利用国际社交网络实现弯道超车
在当前严峻的国际舆论斗争中,中国需要通过弯道超车来赢得意识形态、文化和新闻领域的话语权。中国要想在国际舆论中弯道超车,绝不能依赖少数精英,而是要通过广大的人民群众去创造、生产和传播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中国要把看台变成跑道,把看台上的观众变成自己的运动员和赛车手。这将是一种革命性的观念转变:从精英面向精英的传播与互动转变为大众面向大众的传播与互动。每一个中国人都应深度参与、深度创造中国声音的传播。中国作为一个共同文化认同的整体,在全球网络中的力量在于释放出14亿人的巨大创造力和爱国热情。要鼓励那些有思想、有文化、懂外语的年轻人在国外社交媒体上发声,使他们成为国内和国际舆论战中的优势力量,为中国在西强我弱的国际舆论环境中创造一个弯道超车的机会。
中国要做好全球舆论引导,绝不能只是对美国和西方国家新闻炒作的被动反应,而是要做到先发制人,预测美国和西方的对华舆论,预知其媒体和政客会如何操纵中国网民。为此,有必要设立一个国际舆论引导议题设置机构,在重大事件发生后,在美国和西方的舆论通过互联网到来之前,通过发布会,引导中国亿万网民联合各国网友在国际社交媒体共同发声,制造声势,积极主动而非被动地应对,最终形成一个适应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观的全球舆论环境。
作者:李希光,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外交部公共外交委员会委员
文章来源:原文载于《世界社会主义研究》2020年第5期注释:
[1]王毅:《加强公共外交是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必然要求》,www.fmprc.gov.cn/web/wjbzhd/t1732676.shtml?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