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给率接近100%,日本为何依然吃不上“饭”?

作者:田硕 来源:瞭望智库 2025-05-10 2343

日本农林水产省4月28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日本市场上一袋5公斤装大米均价为4220日元(约合215元人民币),连续16周创新高。这一价格是去年同期价格的两倍多,创下了该部门有统计记录以来的最高值。在大阪府和冲绳县的一些超市,一袋5公斤装大米的价格已突破6000日元(约合311元人民币)。

为增加大米市场供应、抑制米价上涨,日本政府已于3月分两批投放共计21万吨储备米,并于4月23日起投放总计为10万吨的第三批储备米。但目前来看,收效甚微。这场“米荒”,让日本普通民众生活压力倍增,引发社会担忧。

自去年夏天开始,日本米价就一直处于上涨状态,上涨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会持续这么久?日本政府为遏制米价上涨所采取的措施为何收效甚微?特朗普政府的关税大棒会对日本米价产生何种影响?

1

日本总务省4月18日公布的报告显示,今年3月,大米价格同比上涨92.1%,创1971年有可比数据以来的最高涨幅,连续6个月创新高。据日本帝国数据库最新统计,2024年度(2024年4月至2025年3月)累计88家从事米粮类批发和销售的米店倒闭或停业,连续两年增加,创下过去5年的最高纪录。

自给率接近100%,日本为何依然吃不上“饭”?

在日本东京一家连锁超市拍摄的货架上的大米(手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钟雅 摄

米价飙升直接冲击日本家庭消费。根据日本官方公布的数据,2025年日本恩格尔系数飙升至28.3%,创1981年以来新高。随着米价上涨,不少日本民众不得不选择其他主食。一些日本网友在社交媒体发声有便宜的主食可以替换米饭,如乌冬面、意大利面、土豆、面包等。

米价飞涨也对日本中小学生的午餐供应造成影响。据日本多家媒体报道,由于米价持续走高,大阪府、宫崎县和山形县等地中小学午餐供应成本激增。大阪府交野市近日宣布,当地所有中小学下学期开始将减少米饭供应次数,由先前的每周三次改为两次,以面包代替米饭。交野市市长山本景说,这是个“痛苦的决定”,但没有其他办法应对过高的米价。按他的说法,如果米价继续上涨,将不得不把中小学生午餐的米饭供应次数减至每周一次。

日本米价居高不下已波及以大米为原料的零食、调味品等多个领域。日本最大的味醂(米酒类调料)制造商宣布自4月起产品全线价格上调1%至8%。一些仙贝等米饼厂商维持售价不变,但偷偷减了一些量。最出乎意料的是炸猪排,农户称由于以米类为主的猪饲料难以入手,猪肉减产,猪排价格也水涨船高。

米价上涨还带动其他物价上涨。日本总务省4月1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3月日本去除生鲜食品后的核心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升3.2%至110.2,连续43个月上涨。今年1月日本家庭收支调查结果显示,受食品普遍涨价影响,西蓝花和番茄等蔬菜、橘子和草莓等水果的家庭支出情况相对低迷。

日本米价飙升,为韩国企业开辟出口商机。韩国农业协会联盟东京办事处的一位负责人表示,今年3月日本从韩国进口了2吨大米,预计5月将再进口20吨大米。日本广播协会(NHK)网站援引韩联社报道称,今年韩国对日本的大米出口量预计将创下自1990年有统计以来的最高纪录。

此外,日本东京广播公司近期的报道显示,在韩国首尔等地的超市大米货架旁,出现了不少日本游客的身影,他们表示韩国超市一袋5公斤装的大米价格仅为日本的一半左右,相当于“打五折”。在社交平台上,一些日本消费者还“晒”出从韩国带回大米的经验,介绍通关所需材料、手续和费用等,有人一次性带回多达20公斤大米。

2

河北大学日本研究中心主任、新疆科技学院银铃教授裴桂芬在接受瞭望智库采访时表示,首先日本米价上涨的核心原因是供给下降。2023年日本创纪录的高温和干旱导致水稻减产,紧随而来的暴雨和台风则进一步摧毁了部分稻田,使其雪上加霜。数据显示,部分地区水稻减产超过30%。2024年日本对大米的需求量是705万吨,而供给量则为661万吨。

自给率接近100%,日本为何依然吃不上“饭”?

这是2025年2月14日在日本东京一家米店拍摄的大米。新华社/法新

此外,二战后受美国影响,日本人饮食结构逐渐变化,对大米的需求量减少,导致大米价格下跌。为了保证大米价格稳定,保护农民收入,日本政府50多年来一直推行限制水稻耕地面积的“减反政策”,为改种小麦或大豆等其他作物的稻农提供补贴。在这一政策的影响下,日本大米产量逐年减少,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稻米品种培育计划也陷入停滞。日本的水稻种植面积从上世纪60年代的约300万公顷减至2024年的约151.4万公顷,降幅近50%。所导致的结果就是60年代日本大米产量约为每年1400万吨,2024年的产量仅为60年代的一半左右。因此,一旦市场需求量稍有增加,供应便易紧张。

其次,在于日本大米的流通环节。裴桂芬表示,农户收获的大米通常会被农协或其他收集公司收购,再经批发商、零售商等环节才能到达消费者手中。批发商的惜售心理和中间商的投机行为导致新米并没有被完全投入市场,米价随即水涨船高。

事实上,2024年日本大米产量比2023年增加了18万吨,而农协等大型集货商收购的大米却减少了23万吨。“消失的大米”合计约41万吨。有日本媒体报道称,这部分大米流向了投机人群或企业。一些批发商、农户甚至跨行业企业如IT公司和废金属商纷纷囤积大米,希望在大米价格进一步上涨后获利。部分农户表示,在去年的收获季节,有西装革履的购买者直接上门,高价求购数十吨稻谷,这是前所未有的现象。

一些米商还将原本应提供给政府的储备米高价转卖,不惜缴纳违约金。日本农林水产省通报,7家企业因未履行合同要求向政府交付约2000吨储备米,受到处罚。

日本《琉球新报》发文称,日本的食品自给率仅为38%,而大米是为数不多的自给率100%的作物。“水稻没有歉收,却出现‘米荒’问题。应该就食品生产和农业相关问题进行国民性讨论。”

再次,外国游客人数增长推高了市场对大米的需求。根据2024年9月日本政府观光局发布的数据,入境日本的外国人数量连续7个月增加,同比增长36%,而外国游客在日最喜欢的食物就是寿司、饭团等日本传统料理。大城市和旅游热点地区的大米供应紧张现象更加严重。

3

日本政府在这场大米危机中的应对措施饱受争议。“米荒”初期,大阪府知事等官员多次呼吁政府投放储备米,均遭到拒绝,给出的理由是担心影响大米流通和市场价格。直到今年2月份,日本政府才决定投放储备米。

自给率接近100%,日本为何依然吃不上“饭”?

日本东京六本木新城的屋顶庭园内,当地居民在收割水稻。新华社记者 蓝建中 摄

日本政府在3月分两批向市场投放了共计21万吨的储备米。截至3月30日,收购商实际领取量仅有4071吨,而最终进入超市等零售店及餐饮店的只有461吨。宇都宫大学农学院副教授松平尚表示:“储备米主要集中保存在日本的东部和东北地区。而3月中旬到月末是一年中物流最繁忙的时期,可能因此造成(大米)流通不畅。”

日本农林水产省4月14日召集大米批发商、零售商等7家团体开会,就促进大米流通交换意见。有与会者表示储备米的流通偏向首都圈,未能惠及地方超市。也有人表示为防止倒卖,政府合同规定批发商之间不能买卖储备米,这也限制了流通,希望能有所改善。

第三批政府储备米已于4月23日至25日投放,数量为10万吨。日本政府还计划在7月前每月都向市场投放储备米。按日本媒体说法,前两批储备米投放未能遏制米价上涨。外界普遍关注第三批储备米投入市场后能否取得效果。

这是日本1995年建立政府储备米制度以来首次为确保大米流通量而投放储备米。此前,日本规定政府储备米只能在发生灾害、大规模歉收等情况下投放。今年1月底,日本修改相关政策,允许在可回购前提下将储备米用于缓解流通紧张。

在最新民调中,对于政府投放储备米的举措,81.3%的受访者认为“太慢”或“相对较慢”。迟缓的决策过程暴露出政府政策反应滞后与利益权衡的困境,更凸显出其对粮食危机预判和应对机制的不足。而粮食价格的大幅波动、超市的限购与断货,也反衬出日本大米市场在应对危机时自我调节能力的欠缺。

日本农林水产省前官员、佳能全球战略研究所研究主任山下和仁表示,当前政府释放储备大米,仅是通过拍卖的方式交给了农协等中间商,而后者并不希望看见大米价格的下降,因此如果政府真的希望在市场增加供给量,应该拍卖给更靠近消费端的批发商和规模更大的零售商。

在立法上,日本专门应对食品供应紧张的《粮食供给困难事态对策法》于2025年4月1日正式生效。其中将大米、小麦、大豆、鸡蛋等12种农产品以及面粉、砂糖、植物油和乳制品等7种加工品列为特定食品,将根据供应量减少的严重程度采取相应对策,并要求农户增产或改种作物。

在特定食品因大规模自然灾害等情况出现供给困难的征兆时,首相会判断是否成立专门的应对机构。该法把特定食品产量可能减少20%以上等情况视为“粮食供给困难征兆”,政府将要求农户和进口商确保供应;若出现价格飙升或囤积等现象,则升级为“困难事态”。政府可以要求相关农户和食品相关企业制订并提交增产、增加进口量或市场供应量的计划。违反者可被处以至多20万日元(约合9700元人民币)的罚款;若情况未得到改善,政府将指示更改计划,并呼吁拥有休耕地的农户配合增产。若情况恶化“无法确保或有可能无法保障最低限度”的供给,政府将要求改种高热量、高营养的食物。然后,政府将依据相关法律对这些食品进行分配。

4

据日本时事通讯社报道,日本食品、农业与农村政策审议会提出,到2030年应将大米出口量提升至35.3万吨,约为2024年出口量的8倍。该目标被写入了4月27日向日本农林水产大臣江藤拓提交的新的《食品、农业和农村基本计划》草案。在日本米价飞涨的背景下,这一扩大大米出口的计划受到了日本国内舆论的关注。

裴桂芬表示,尽管日本目前遇到了“米荒”,但其实日本的大米消费量在逐年减少。在2018年取消“减反政策”后,日本的大米产量有所增加,产量和消费量的一增一减,使日本政府需要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实现粮食可持续发展以及提高农民收入,因此扩大大米对外出口是一项非常紧迫的课题。

据日本农林水产省2025年2月4日公布的数据,2024年日本大米出口额达到120亿日元,同比增长27.8%,创下历史新高。其中,对美国出口增长42.9%,达到25亿日元。日本政府为出口用大米提供每10公亩最高4万日元的补贴,以推动出口增长。

此外,得益于日元贬值,日本大米出口到美国的价格要比日本市场高180%-200%。2023年日本长粒米获得丰收,日本人不喜欢长粒米,而出口米恰恰大部分都是长粒米。因此尽管日本国内大米供给不足,但对出口影响较小。

5

美国总统特朗普日前批评日本对大米进口征收“700%的高关税”,他说:“我的一个日本朋友说日本对美国产大米征收700%关税,就是不想让我们销售大米及其他美国货。”特朗普认为日本大米进口制度不透明妨碍了美国的出口,将其列为美日贸易谈判的议题。

针对“700%关税”的言论,江藤拓表示特朗普没有考虑到零关税的情况,同时关税税率也是按照以前的旧数据标准进行表述的。日本农林水产省在2005年与世界贸易组织进行谈判时,基于1999年至2001年间的国际大米价格,将关税金额换算成税率,算出的数字为778%。朝日新闻委托专家按照2023年从美国进口的大米价格来计算得出的数字为227%。(计算公式为关税税率=关税额/进口品价格X100)

裴桂芬认为,2025年国际大米价格与2000年相比上涨1.6-2倍,1999-2001年日元美元汇率为1美元兑换100-140日元,2025年为1美元兑换150日元左右。这些因素决定了现在的实际关税税率比778%要低得多。

日本财务省4月15日召开会议,围绕米价上涨,建议应扩大进口大米以稳定供应。日本目前在世贸组织框架下每年将约77万吨进口大米作为“最低进口额”予以关税免除。为避免给国内供需造成影响,其中绝大多数作为加工用和饲料用米。除“最低进口额”之外的所有进口大米则征收每公斤341日元(约合17元人民币)的关税。

日本一直以来限制农产品进口,在《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和《日美贸易协定》中也将大米作为保护对象,其被视为日美贸易谈判中最大的“禁区”。其实,日美在农产品贸易领域的博弈早在特朗普首个任期中就有迹可循,在2019年签署的日美贸易协定中,日本同意降低牛肉和猪肉等其他美国农产品进口的关税,唯独保留了大米关税。

美国多年来一直是日本最大的大米出口国,年对日出口量在30万吨至40万吨之间。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一直表示将努力增加美国大米的出口。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3月公布的一项调查称,如果日本方面扩大免税进口额度,美国的大米产量最多将增加12万吨。

4月16日,日美两国在华盛顿展开首轮谈判,主要议题为日本汽车安全标准与农产品进口。4月22日,日本首相石破茂透露,特朗普表示希望将对日贸易逆差缩减至零,还强硬要求日本扩大进口美国车,并列出牛肉、大米、水产品、马铃薯等希望扩大对日出口的品类,要求日本取消关税以外的限制。此前,美国对日本的关税已经涉及钢铁、汽车等重点行业。

日本种植大米的农户是自民党的重要“票仓”。日本农协相关人士表示,如果为缩小与美国的贸易逆差而增加大米进口,将对农户造成巨大影响,希望政府维持保护农业的立场。3月30日,3000多名农民举着写有“保护食物与农业”等标语的旗帜在东京举行示威。据组织者介绍,当天日本全国有10多起类似的抗议活动。

裴桂芬认为2025年新米收获的情况将决定日本大米的价格走向。米价的连续上涨或将推动日本政府对流通体制进行改革,避免流通渠道过长引发的涨价问题。

日本共同社援引明治安田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小玉雄一的观点称,大米价格上涨对家庭的影响巨大。如果目前的趋势继续下去,实际工资增长将在一段时间内保持负值。在美国贸易政策不确定性日益增加的情况下,日本央行不太可能对当前的货币政策做出任何改变。

参考资料:

1.张旌,《日本米价持续走高 部分地区学生面临“米饭减供”》,新华社

2.王鑫方,《应对食品供应紧张,日本新法生效》,新华社

3.朱玥颖,《日本米价居高不下的背后》,人民日报

4.郑直,《日本时隔35年再次从韩国进口大米,有中小学计划减少米饭供应次数》,红星新闻

5.南博一,《美白宫新闻秘书抨击日本“700%的大米关税”,日媒:20年前的旧数据》,澎湃新闻

6.赵世峰,《米价居高不下,日本政府应对粮食危机》,齐鲁晚报

7.潘寅茹,《释放储备大米难阻日本米价走高,去韩国“背米”成日本消费者新选择?》,第一财经

8.第一财经,《或成特朗普政府加征关税新目标,日本大米遭遇“内忧外患”》

9.每日经济新闻,《日本爆发“米荒” 米价暴涨九成!政府终于出手 近30年来首次投放储备米》

10.每日经济新闻,《特朗普“强卖”美国大米,日本会妥协吗?日本米价连涨15周,民众抱怨“吃不起”,有学校将减少供应次数》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0
0
1
0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