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领土争端将成习近平奥巴马会谈焦点
据美国媒体报道,白宫在4日公布了美国总统奥巴马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即将会面的细节,并表示美方认为这次的会面将有四大目标。这次对话的主题除了经济、朝鲜与网络安全外,还将包括亚太领土争端议题,以及两军在亚太区域行动的问题。
报道说,这次的习奥会将在美西时间7日下午4点召开,在两位领导人会谈前后都会发表讲话,之后并将展开较大规模的会谈,稍后两人将共进晚宴,而在8日上午,双边将继续对话,中午结束会谈。白宫官员表示,这次非正式的会面将有助双方进行更坦诚、不照本宣科的对话,而对话的内容将更广泛,且不一定要有结论。而在经济、朝鲜与网络议题外,亚太领土争端也将是这次会谈焦点。
报道援引白宫官员的话说:“这同时也是一个机会,让两位领导人可以讨论像是两军要现在以及未来要如何在亚太区域行动的问题。”
白宫官员称,这次的会谈将有四个目标,分别是加深两人彼此了解,说明彼此的关切、扩大合作领域,以及发现未来双边的互动模式,因为两国的关系,将会塑造21世纪。
美外交官员:奥巴马为中美会谈备7小时谈话材料
阳光明媚的“安纳伯格庄园”将见证中美关系的新一轮开局。
“这次会晤不只是一次‘见面会’,它会更加深入,而且不是上世纪70年代那种提前谈好成果的峰会。”
——白宫
发言人卡尼
早报记者 吴挺
发自美国加州安纳伯格
1985年11月,瑞士日内瓦莱蒙湖畔19世纪的古老别墅水花宫内,世界两个超级大国领导人在第三方中立国的非正式会面举世瞩目。
那是美苏关系紧张对峙长达6年之后,时任两国元首里根和戈尔巴乔夫为打破僵局所做的一次有别常规且富有胆识的外交大突破。两位领导人以维护本国安全利益为目标“单刀赴会”,屡屡剑拔弩张,争执不下。最终,相互间严重的不信任和立场上的巨大差异仍导致这场会面不欢而散。但恰恰是这次敢于摒弃前嫌的大胆外交突围,开启了冷战走向结束的序幕,扭转了岌岌可危的世界和平。
时隔28年之后,世界将目光转向了美国加州大棕榈泉地区的阳光地带“安纳伯格庄园”,这处距离洛杉矶以东100多公里的“沙漠绿洲”即将在日均35摄氏度的高温中迎来中美两国元首换届后的首次创新性会面,如何避免两个大国走向对抗同样是会谈的主题。
不论有意与否,中美双方在选址上与上世纪冷战时期的那场会面形成了鲜明对比:与天寒地冻的日内瓦截然不同,此次“习奥庄园会”所在地的天气炎热少雨,也是中美关系经历三十多年多层次、全方位的发展热度之后的一次有意安排。但如何在茫茫沙漠之中打造一片生机勃勃的绿洲,或是今夏大棕榈泉地区贡献给“习奥庄园会”饭后闲谈的一点有益谈资。如今,打造新型大国关系已开始有意从元首会面形式的突破扬帆起航。
中美需要互相“交底”
就国际大趋势和各自的执政理念展开开诚布公的交谈,这是国际关系学界一直津津乐道的中美高层领导人互动的理想化模式之一。上世纪70年代两国建交前后,中美两国高层领导人畅谈世界风云变幻的场景时至今日仍被传为一段佳话。在前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最新出版的《论中国》一书中,他也毫不讳言老一辈中国领导人在那些私人谈话中所展现出的个人魅力给他留下的深刻印象。
但不可否认,那个时代的中美因存在一个共同的敌人——苏联——而迅速实现关系突破,中美关系史也因此得以改写。时过境迁,中美关系眼下再度走到“重大历史关口”。这不仅因为围绕东海、南海、网络安全及双边贸易摩擦等议题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分歧,一种广为弥漫的悲观论调是:新兴大国和传统大国必将走向冲突和对抗。
显然,中国领导人对于这次会面,乃至中美关系,是抱着长远构想而来的。习近平在行前曾明确表示,中美应该从两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根本利益出发,共同致力于建设中美合作伙伴关系,走出一条前无古人、后启来者的新型大国关系之路。新型大国关系的提法,早在2012年2月习近平以国家副主席身份访问华盛顿时,就被首度提出。意思很明确,这是中国领导人为避免一个崛起大国和身处主导地位的大国之间走向冲突的构想。
资深美国问题专家、上海美国学会名誉会长丁幸豪认为,中美关系眼下存在的一大问题是,双方对于对方的战略思想和战略目标都还认识不清,不论是全局性的,还是地区层面的。“美国方面想要尽快搞清楚中国新领导层到底想要做什么。”他说。
“中美元首会谈中应该有个交底,而且这个交底只能由最高领导人来做。”中国外交学院教授苏浩告诉记者,他进一步认为,奥巴马政府对于中国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后的外交出访充满了兴趣,“中国外交思路的通盘考量也应该有个交流”。
奥巴马备7小时谈话材料
美国奥巴马政府的期待似乎更为现实和紧迫。“总统团队会向我们拿出中美关系中的许多具体问题,说有多少紧迫的议题需要解决方案,”一位资深美国学者日前告诉记者说,“他们缺乏更为广阔的视野。”
一位参与这次会面准备的美国外交官员向记者透露,他们为奥巴马总统准备了7个小时的谈话材料,但究竟能谈多久,要看两位领导人互动的情况。白宫发言人卡尼日前说,除了两位元首,还有一小群顾问将参与“深入讨论”。
卡尼3日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强调,即将举行的“习奥会”不只是一次“见面会”,而且是两国元首将深入磋商外交、经济、安全等一系列议题,力争确定中美共同利益,妥善处理双方分歧的会谈。卡尼强调,“习奥会”力争找到两国共同努力解决地区和全球挑战的合作方式,并会讨论如何妥善处理分歧,确保中美构建稳定和富有成效的双边关系。“这次会晤不只是一次‘见面会’,它会更加深入,而且不是上世纪70年代那种提前谈好成果的峰会。”卡尼说。
在美国的议题清单上,名列前茅的是朝鲜半岛问题。奥巴马政府对于近期朝鲜特使崔龙海访华时的表态及中国的立场异常关注,期待与中国在这一问题上进一步推进合作。“我预计两国元首会晤将在朝鲜及网络问题上出现进展,而奥巴马总统将在经济问题上,尤其是支持中国对美投资方面表达支持。”不久前刚刚卸任的一位美国资深外交官日前在华盛顿表示。
“朝鲜的行为让美国加强了对盟友韩国的威慑能力建设,这些方面的进展使得中国在安全上受到了某种程度的威胁。”布鲁金斯学会东北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卜睿哲告诉记者说,“奥巴马此前在和胡锦涛会面时就曾非常坦率地谈到过朝鲜引发的这种(美国及其盟友的)能力建设会暴露中国的(安全)脆弱性,我相信,在和习近平的会谈中,奥巴马会再次重申同样的话。”
随着会面时间不断接近,网络问题的重要性也在不断攀升。
有美国官员表示,美中关系议事日程上列满了诸多重要问题,因而急切地认为元首会面“越早开始,效果越好”。
由此,接受采访的多位资深美国学者担心,在这次非正式会晤上,奥巴马政府会纠结于眼前的小进展,而忽视了长远利益。“这次元首会面,美中政府需要着眼未来10年或是以更长远的眼光来筹谋美中关系的大局,而不仅仅只是着眼一些短期的利益,解决一些眼前的问题。”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副会长包道格日前告诉记者,“朝鲜问题,中美应该考虑长期问题,什么样的朝鲜半岛局势符合两国的长期利益,应该展开理念对话,而不是谈论太多的细节。”
“这次会面旨在为中美关系的大走向‘确定基调’。”卜睿哲提醒道。
短期目标与长远利益
有人对奥巴马总统超脱繁琐的现实议题、着眼美国长远利益仍抱有信心。至少,奥巴马这次的刻意安排是他改变第一任期中较少强调拉近与其他国家元首私人关系的一次尝试。
“我相信奥巴马政府正着眼两国关系日常关切之上的事务,有着高层面的目标。”包道格乐观表示。但把这种希望全部寄托在白宫和国务院等专职外交机构之上仍存现实困境,“白宫五个人就要处理整个亚洲的事务,根本处理不过来。国务院里负责中国事务的官员都太年轻,这种(人事布局)安排与中美关系的重要性太不相称”。一位华盛顿政策圈内的知情人士如是说。
但至少,对于中国提出的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的倡议,奥巴马政府有着更广阔视野的考量和回应。
在习近平2012年访美提出新型合作伙伴关系的概念回国后不久,时任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即表示,中美要“共同树立典范,力争在合作与竞争之间达成一种稳定且彼此接受的平衡。这是前无古人的”。这一表述被视为美国官方较早的间接接招。而白宫国家安全顾问多尼隆今年3月在一场演讲中更是首次正式阐述了美方对如何构建美中新型大国关系的设想,明确拒绝“大国冲突论”。
不过,各种疑问依旧不绝于耳。“这个概念究竟是什么意思,如何超越词藻,充实它的实际内容。”一位美国外交官提出疑问说,“双边关系中还有许多具体的地区问题需要关注,譬如朝鲜、网络安全、军事透明度等问题。”
“美国更希望是,接受中国加入并且尊重我们现存的体系。”包道格告诉东方早报,“但我的个人感觉是,中国方面的这种提法会造成一种印象是‘我们是大国了,你们(美国)应该把我们当回事’。”
习奥会:中美关系的重塑时刻
赵明昊
当代世界研究中心
副研究员
在40多年前,尼克松访华标志着中美关系的‘解冻’;而今日的习奥特别会晤则有望‘重塑’这一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并向世界展现中美能够保持战略克制并以积极姿态解决各种难题的强大政治意志。
习近平主席与奥巴马总统将于本周在美国加州举行“庄园会晤”,这是一次打破外交常规和礼宾凡例的中美峰会,对于两国规划和把控未来数年双边关系发展走向具有极为重大的历史意义。虽然中美建立新型大国关系作为一种正式理念和官方表述是近几年才提出的,但从其精神实质而言,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历史开端却可以追溯至40多年前尼克松访华。
1969年,在美国家喻户晓的“反共斗士”、来自加州的理查德·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他所面对的最棘手外交问题就是如何结束越战并体面地从越南撤军,以及如何应对日益咄咄逼人的苏联勃列日涅夫政府,扭转美国在美苏冷战中日显颓势的处境。而在这两大问题上,中国都可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当时,中国与北越政权存在特殊关系,是“援越抗美”的主要力量;中国与苏联的关系则是日益恶化,苏联在中国北部边境加大军事部署,“苏联修正主义”成为比“美帝国主义”更加紧迫、更加严重的威胁。
1969年3月和8月,中苏在珍宝岛、新疆地区分别爆发武装冲突。苏联对华发出明确的战争威胁,并不断就出手“教训”中国试探美国方面的态度。但尼克松和基辛格敏锐察觉到这是与中国缓和关系、共同应对苏联霸权的天赐良机,他们决定“拯救昔日的敌人”,并避开美国国务院、国会等,通过巴基斯坦、罗马尼亚等多个秘密渠道与中国方面进行接触,探索两国关系实现“解冻”的途径。为了表达足够的善意,还特地调整了美国第七舰队巡航台湾海峡的做法。
经过3年多的反复折冲樽俎,中美两国决策层就共同应对苏联、越南甚至是日本问题达成妥协,并通过“战略模糊”方式在台湾问题上形成“权宜之计”。为了两国的现实利益,中美努力弥合了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等方面的巨大差异。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于1972年2月“越顶日本”、成功访华,两国签署了20世纪最重要的外交文件之一——《上海联合公报》,带来“改变世界的一周”。
40多年后,与1972年相比,今天中美关系的复杂性、外部性和重要性不可同日而语。无论如何,中美两国领导人需要以超越前人的全球视野、战略胸怀、历史远见和政治智慧,对未来数十年的中美关系进行“再定义”。人们期待着“改变世界的庄园会晤”和一份非凡的《加州联合公报》。
说到底,中美建立新型大国关系为的是“避免战略对抗”,其核心在于管理世界历史上前所未见的“竞争性共存”关系。尽管两国高层领导人不断强调稳定、积极、合作的中美关系的重要性,但不可否认也不应回避的事实是,外界普遍认为,中美战略竞争关系已然存在,中国已成为美国的主要战略对手。随着未来10-15年中国总体经济规模有望超过美国问鼎世界,两国可能会更快地滑向一种敌对关系。有美国学者提出,这种状态虽然不是“冷战”(cold war),但却无疑是一种令人忧心的“凉战”(cool war)。去年11月,皮尤全球民意调查显示,66%的美国人认为中国是竞争对手,68%的美国受访者表示中国不可信,只有43%的中国人对美国持正面看法。
两国对彼此长期战略意图存在着深深的怀疑。很多中国人认为美国处心积虑地围堵和遏制中国,而很多美国人则认为中国要把美国“赶出”亚洲,压缩美国的活动空间,欺侮美国的盟友,抢夺美国的权益,中国这几年在外交上的“强硬”则印证了这一点。在高度信息化的时代,中美两国社会之间的互疑和威胁性认知似乎并未减少,两国关系长期健康发展的社会基础正受到越来越大的考验。
无论如何,中美建立非敌对性关系是两国的唯一选择,双边关系的“漂流”状态是非常危险的。也许中美做不到真心实意的彼此欣赏,但在一个“大国战争你死我也不能活”的时代,两国除了合作之外似乎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基辛格在探析18世纪以来各大国玩弄“势力均衡”游戏的历史后指出:“在任何政治环境下,都存在着与意愿不符的因素,也存在着穷其一生都无法改变的因素。这是政治家必须有的一种姿态。而政治家的悲剧性本质正在于要与这种姿态作斗争。”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中美关系充满了数不清的“不得不为之”的权宜,而如今两国又一次走到达成“大交易”的门槛之上。
问题在于,来自苏联的共同威胁早已不在,两国都有一部分精英将彼此视为最大潜在威胁,在这种情况下,中美要靠什么使彼此能够相互欣赏、相向而行?北京和华盛顿的战略规划者必须摆脱传统的战略思维,必须要看到传统国家和传统威胁之外的世界。可以说,经济稳定、资源能源安全、技术发展、气候变化、人口问题、网络安全等共同构成了这个多极化世界中的“隐性一极”,也是所有大国凭一己之力或简单结盟都难以对付的一极,这些全球性问题带来的挑战比当年的苏联威胁实际上要严重得多。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未来数年将可能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多尼隆近期公开表示,气候变化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现实、紧迫、严重”的威胁,这一官方表态在几年前是不可想象的。这些年中美遭遇的极端气象灾害越来越多,民众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也有了切身感受,这种非传统威胁给两国带来的损失将是难以估量的。即便美国能够实现“能源独立”,它也无法承受其他国家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所带来的全球影响。“只有一个地球、共处一个世界”的约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现实而紧迫。
网络安全是中美关系中的新课题,而且这一问题可能会变得越来越棘手。实际上,中美在网络安全方面具有“相互脆弱性”,都是网络攻击、网络窃密和其他网络非法活动的受害者。两国需要尽快就建立某种“行为准则”进行严肃对话。此外,防止朝核危机恶化、维护阿富汗-巴基斯坦地区稳定、破解中东地区难题、构建包容开放的地区和全球贸易投资架构等等,都是中美需要及时“对表”的议题。当然,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最重要也是最为艰困的任务则是构建两军新型关系。
40多年前,尼克松访华标志着中美关系的“解冻”;而今日的习奥特别会晤则有望“重塑”这一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并向世界展现中美能够保持战略克制并以积极姿态解决各种难题的强大政治意志。中美相向而行才不会错过对方,过去中美要靠“反对什么”走到一起,如今则需要更多从“建设什么”的角度化解分歧、凝聚共识、规划合作。在这样一个历史性时刻,中美已然意识到,应对共同挑战的最好方式就是合作塑造未来。
(原标题:定义新型大国关系)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