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发射成功

作者:佚名 来源:人民网 2014-10-24 229

    今天凌晨2时00分,我国自行研制的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准确进入近地点高度为209公里、远地点高度41.3万公里的地月转移轨道。我国探月工程首次实施的再入返回飞行试验首战告捷,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三期大幕正式拉开。

我国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发射成功

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发射升空

   此次任务是我国探月工程三期一次重要的验证飞行试验,主要目的是突破和掌握探月航天器再入返回的关键技术,为嫦娥五号任务提供技术支持。试验任务由飞行试验器、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与回收四大系统组成。

   根据计划,此次飞行试验器飞行过程预计约8天,将经历地月转移、月球近旁转向、月地转移、再入返回、着陆回收5个阶段后,返回内蒙古中部地区。

   目前,“远望号”测量船队、国内外陆基测控站,北京飞行控制中心和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正共同组成航天测控通信网,持续跟踪、测量与控制。

   随着2013年12月嫦娥三号任务完成,我国探月工程全面进入“绕、落、回”三步走发展规划第三期,计划于2017年前后执行嫦娥五号任务,实现无人自动采样返回。

我国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发射成功

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调度指挥人员在执行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测控任务

我国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发射成功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飞控大厅内拍摄的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点火发射的场景

   探月工程三期副总设计师郝希凡告诉记者,探月三期主任务星“嫦娥五号”未来在执行无人月球取样返回时,将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11.2公里/秒)再入返回地球,这对相关轨道设计、气动、热防护、制导导航与控制等关键技术都提出了挑战,此次试验任务就是为其积累经验。

   探月工程由国家国防动员科技工业局牵头组织实施。试验任务由飞行试验器、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与回收四大系统组成。飞行试验器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由服务舱和返回器两部分组成,服务舱以嫦娥二号卫星平台为基础研制,具备留轨开展科研试验功能;返回器为新研产品,具备返回着陆功能。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为主研制。

   国防科工局副局长、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说,按照本次试验任务的预案,一共有六大飞行试验段,火箭发射入轨是第一个阶段。未来8天,飞行器还要经过地月飞行,月球近地转移即“绕着月球飞”,月地转移轨道即“奔回地球飞行”,和再入地球大气层飞行,以及在内蒙古上空回收着陆飞行等阶段。他说,今天火箭发射是六个阶段完成了第一阶段,为后面的试验任务打下了至关重要的基础。

   在“器箭分离”阶段后,北京飞控中心负责对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的指挥控制权。测控通信指挥部指挥长、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主任陈宏敏告诉记者,“对飞控而言,此次任务最根本的要求就是确保飞行器安全再入返回,得到完整的实验数据;最大的挑战就是完成对飞行器的精确控制;最核心的难题是半弹道跳跃式再入返回轨道控制与应急处置。”

中国探月工程副总指挥刘继忠这样形容这一技术难题:“打个比方,‘半弹道跳跃式再入’类似于在河边打水漂,这个特殊的返回轨道目的在于降能减速,确保整个产品返回。”

我国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发射成功

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发射

   飞行试验器总指挥、总设计师杨孟飞介绍,飞行试验器由服务舱和返回器组成,其中,服务舱是名副其实的“大块头”,而返回器是与“大块头”紧密相连的“小不点”。

   飞行试验器共有十一个分系统,即:结构分系统、机构分系统、热控分系统、数管分系统、供配电分系统、测控数传分系统、天线分系统、工程参数测量分系统、GNC、服务舱推进分系统、回收分系统。服务舱以嫦娥二号卫星平台为基础进行适应性改进设计,而返回器则与探月三期正式任务中返回器的状态基本保持一致。

   本次再入返回飞行试验也是长征三号丙改II型改进型火箭的首次亮相。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副总指挥金志强说,这款火箭的外形更“高挑”,运载能力约为3.9吨。

   北京飞控中心“上行控制岗位”主管设计师程肖透露,嫦娥五号试验星任务自发射至返回8天期间要发送指令2000多条,“全程密集发令前所未有,风险很高,压力特大”。程肖所在岗位被称作“遥控发令岗”,是直接与飞行器对话的岗位,每一次发令都直接决定着飞行器的下一步行动,关乎着飞行器命运。

   本次任务还搭载发射了一颗卢森堡4M小卫星,主要用于验证卫星长效电池工作情况。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