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军大校:论习主席“两创”思想对文化本质的科学揭示

作者:马文海 来源:新民思潮 2015-02-10 446


空军大校:论习主席“两创”思想对文化本质的科学揭示 

  内容摘要:要清醒地认识到,文化的发展和文化思想的解放不仅是我们推进文化强国和文化强军战略的本质内容,更是我们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内容,就像空气、阳光和水一样不可或缺。人们需要通过文化来启蒙心智、认识社会、获得思想上的教益,也需要通过文化愉悦身心、陶冶情操 、获得精神上的归依。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是我们党的性质宗旨的必然要求,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当前,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既要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又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如果我们的文化产品广大人民群众欣赏不了、欣赏不上、欣赏不起,那就很难造就文化的繁荣。特别是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加速期,人们的思想困惑、精神焦虑有所增多,人文关怀、心理疏导、精神抚慰的任务十分繁重,更加需要做好“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工作。这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也是当前我军文化战略的重要课题。

  习近平主席指出: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只要中华民族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我们的民族就永远充满希望。习主席“两创”思想,深刻揭示了文化的创造性生命内涵。对于究竟什么是文化,如何定义文化?古今中外先哲们进行了不懈的研究和探索,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定义文本。据有关专家统计,仅国内近年对文化的各种解释就有250多种,加上国外的见解,总共有1000种之多。笔者经过调研思考感到:多数概念就特定时空来说,从不同侧面反映和概括了文化的特征,有一定意义和道理,但都没有切入文化的本质,有的定义失之于太大太空,使人感到什么都是文化,什么又都不是文化,比如,一切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或一切精神产品的总和等,很难透彻地理解和把握。而有的定义又失之于太实太细,如文化就是生活或生活方式,让人觉得难以反映文化的品味和深意。还有的把文化概念固化,把文凭当文化、学历当文化、职称当文化。这些应该说都是文化的要素,或者说是文化表象或形态,而不是文化的本质内涵。

  那么究竟什么是文化及其本质?笔者认为“两创”思想比较准确与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及其我国古代《易经》文化理念的思想本质,具有常态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文化发展的重大启示功能。马克思主义把文化的本质和人的发展作统一的理解,认为文化的本质即人化,是人类在改造自然、社会和人本身的历史过程中,赋予物质和精神产品全部总和以人的理解把握和能动创造水平,或者说文化是人类在改造世界的对象性活动中所展现出来的体现人的本质、力量、尺度的方面及其成果。简言之,文化便是人化,是人类所创造的“人工世界”及其人化形式的那一方面。同时,对于这个问题,我国古书《易经》中也早就提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它告诉我们,文化的本质就是人类的继承性和创造性的深刻描述和实践反映,不同时代的文化集中体现着不同时代人类“文”与“化”的胆识和勇气、能力和境界,是人类自觉、自信、自强品质和能动创造能力的集中反映。

  笔者理解,文化是“文”与“化”所组成的有机联系体系,“文”是客观存在,是前人的创造和成果,“化”是后人在继承基础上创新改造和发展,是不同的人面对不同或相同事物所能够发挥出的自觉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能力水平差异。“文”是“化”的前提,“化”是“文”的深化与拓展。或者说,文是基于前人遗产,化是后人的继承和拓展,因此,文化的本质,就是不同的个人或群体,面对和处理外部世界的自觉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是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水平的客观反映。马克思主义强调的“文化”,更加突出的是“人化”或“化人”的能力素质、水平和效果,文化竞争是不同个人或群体之间“化”的智慧、勇气和程度效果的较量,即文明程度和水平的较量,也包括持续创新创造实力的较量。

  从某种意义上说,持续创新就是文化的本质,也是文化的生命,面对同样条件和事物,不同国家民族“化”的程度和水平,深刻反映着其文化的强弱和实力的距离。随着世界经济、政治体制的深刻变革,当前的“文化”已进入到“大文化”时代,其起点、视野和境界持续发生着巨大变化,它不仅是文化活动,更是文化战略,不仅是文字理论,更是真实的战斗力,不仅是歌舞晚会,更是育人的熔炉,不仅要有“化”自己的能力,更要有“化”别人的本事。比如,中国的四大发明,无疑是中国古人重大的文化成果,但由于后人封闭保守和自我陶醉,忽视甚至放弃了继续“化”的研究和努力,结果成为别的国家重要文化资源,甚至成为西方列强制造坚船利炮超越和打败我们的支撑起点。

  历史反复证明,国家民族文化的强大是最根本和最深层的强大,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是一个国家成功的最重要标志。因此,我们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大力推进文化强国和文化强军战略,迫切需要站在这样的时代立场、战略高度和责任使命上,深刻认识文化对社会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和价值。要清醒地认识到,文化的发展和文化思想的解放不仅是我们推进文化强国和文化强军战略的本质内容,更是我们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内容,就像空气、阳光和水一样不可或缺。人们需要通过文化来启蒙心智、认识社会、获得思想上的教益,也需要通过文化愉悦身心、陶冶情操 、获得精神上的归依。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是我们党的性质宗旨的必然要求,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当前,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既要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又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如果我们的文化产品广大人民群众欣赏不了、欣赏不上、欣赏不起,那就很难造就文化的繁荣。特别是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加速期,人们的思想困惑、精神焦虑有所增多,人文关怀、心理疏导、精神抚慰的任务十分繁重,更加需要做好“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工作。这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也是当前我军文化战略的重要课题。

  作者:马文海(空军党的创新理论研究中心研究员,军事科学院特邀高级研究员,国际军事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常务理事,空军大校军衔)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2
0
0
0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