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人民法治论坛在北京召开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7-02-18 224

以“新形势下的中国法治文化建设”为主题的首届人民法治论坛18日在北京召开。此次论坛由中国行为法学会主管、《人民法治》杂志社主办的高端学术论坛,论坛力在关注法治中国建设热点,推进重大法治理论和实践问题探讨,助力法治中国建设。

中国行为法学会会长江必新在出席会议时指出,文化有各种类型,有品质高低优劣之分,只有提炼好、研究好、发展好相应的文化,才能使人类的进步发展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行。任何制度文明背后都有文化基因和文化支撑,最具生命力的制度形态一定扎根在深厚的文化土壤中。要实现制度的现代化,没有文化的现代化是不行的。

江必新说,文化有经世致用境界、学术境界、艺术境界、道德境界、人文境界、传播境界六种境界。经世致用境界生化出激发力,学术境界生化出说服力,艺术境界生化出感染力,道德境界生化出感化力,人文境界生化出熏陶力,传播境界生化出激发力,这六种力量的聚合,无疑会让文化产生巨大的影响力和渗透力。没有高品质的法治文化,不可能建成高品质的法治国家。

江必新说,开发和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要强调法治文化自信。中国作为一个大国,没有文化自信,就等于没有精神脊梁。西方的法治文化并不是唯一类型的法治文化,不能把西方的法治文化当成是普世的、唯一的、最优秀的或者是未来的必然归属。我们必须传承借鉴吸收一切先进文化元素,建构适合于我们国情,与我们传统文化能够产生某种合理联系的新的法治文化。只有开发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才能正确指导、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只有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法治话语体系和法治文化,才能够增加中国在世界上的法治话语权,才能够增加国际法治话语体系中的中国元素。

江必新进一步指出,开发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需要百炼成钢、久久为功。要形成独具特色的法治文化非一日之功,更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这是一个长期的积淀、筛选、比较、淬炼的过程。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一要在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上下功夫,二要在研究文化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上下功夫,三要在理性分析上下功夫,四要在整合、融合上下功夫,五要在转化、创新上下功夫,六要在归纳、提炼上下功夫。

《人民法治》杂志社社长、总编辑陈文斌指出,举办人民法治论坛,是《人民法治》杂志社积极履行国家级法治媒体职责,主动搭建平台推进法律实务工作人员与法律科研专家学者交流互动的一次重要的尝试,是一次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比较大规模的具体行动。首届人民法治论坛以“新形势下的中国法治文化建设”为主题,就是要响应党中央号召,种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推进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在会议主题发言阶段,《人民法治》杂志社执行总编辑陈惊天,《人民法治》杂志社执行社长、人民法治网总编辑单一良分别主持一、二主题发言单元,共13位专家学者围绕着会议主题作了精彩发言。

中国行为法学会副会长兼司法行为研究会会长、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苏泽林作总结讲话。苏泽林指出,发言的专家学者主要围绕法治文化的本体论、方法论、价值论等方面展开了研讨和论述。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针对法治文化的概念和内涵、性质与特点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研讨;二是围绕法治文化与文学、艺术,与管理、治理,与廉政、监督,与软实力提升、文化自信、大国崛起等问题发表了精彩的演讲;三是聚焦新形势下的中国法治文化建设的价值和意义、方法和路径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