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八卦泛滥现象仍广泛存在 媒体莫染浮躁病

作者:佚名 来源:人民日报 2017-07-06 220

当下,新媒体发展,融媒体时代到来,时效性之于新闻媒体的重要性被前所未有地放大。过去,今日事明日见诸媒体,已经是最快的速度;而如今,上一秒发生的事,若下一秒还未推送至读者面前,那似乎就已经过了保质期。媒体行业的竞争在加剧,不少媒体也因此染上了“浮躁病”,以下试举几点。

第一,不辨真伪抢新闻。“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这正是当前不少媒体引以为傲的“绝技”。一个新闻事件发生了,各家媒体蜂拥而上,待不及明辨事实真伪,先下笔为强。更有快意者,索性复制粘贴,记者不到现场,甚至连确认的电话也不用打一通,发送键一点就是一条新闻。殊不知,真相往往被这种要命的紧迫感遮蔽。这样的新闻报道,近年来并不少见,一些社会关注的事件,在媒体操之过急的定论中出现一轮又一轮的反转,舆论的走向也像过山车,高高低低起伏不定,公众的情绪更被忽悠得找不着北。

第二,断章取义造新闻。曾经,标题党几乎代表了媒体断章取义的极致之举,一个完整的新闻事件、一段新闻当事人的言论,被媒体三下五除二剪裁一番做成标题,方能吸引读者的眼球。但现在,断章取义之举显然已经不再囿于标题党了,整个新闻事件或整段言论,都可能被一些媒体别有用心地偏取一隅,从而使报道与事实差之千里。特别是在涉及名人、明星的报道中,此种风气尤甚。名人、明星本来就是社会关注的热点,用时下流行的话来说,可谓自带流量,如若这些人再出惊人之语,则自然会成“霸屏”热文。一些媒体正是基于这样的逻辑,不顾语境,“剪刀手”随意一裁,即成就一篇奇文,殊不知,这种做法既歪曲了说话人的本意,也往往误导了公众的判断,对大家都造成了伤害。

第三,偏爱八卦没新闻。娱乐八卦甚嚣尘上,已经是当下社会颇为关注的问题。前不久,管理部门责令一些网站关闭了一批渲染演艺明星绯闻隐私、炒作明星炫富享乐、低俗媚俗之风的账号,但八卦泛滥的现象仍然广泛存在,一些账号狡兔三窟,在这个平台被查封了,在另一个平台又冒出来了。明星的私生活不仅占据了一些媒体的首页,甚至还成了一些所谓媒体人要挟、勒索和敲诈明星的工具,“狗仔队”成了颇有话语权的职业——“我有你的照片,你若不给钱,我就曝光;你若给钱,万事好商量。”如此逻辑已被行业内外所熟知,实在是媒体和新闻从业者的耻辱。

凡此种种,媒体行业的浮躁症候皆有因可循。社会转型期,人人都在追求效率,而新闻媒体可以说是最能体现效率至上的行业。互联网快速发展,进一步放大了效率对于媒体的重要性。今天,握着智能手机的人们已经等不及在第二天的报纸和电视上看到前一天的新闻了,同样一条新闻,谁先发、谁后发,或许就意味着谁的用户更多、谁的受众会变少。而在市场经济时代,用户和受众的多寡,则意味着媒体效益的高低。这也就是为什么会有一些媒体愿意铤而走险,为了抢夺收视率、点击率,不惜抢新闻、造新闻、追八卦,即使新闻失实、导向失途也在所不惜。

但经济效益并不是媒体追求的全部。在任何时代,真实才是新闻的生命力所在,新闻媒体在新闻报道中引导舆论的正确走向、传播社会正能量,当是责无旁贷的义务。利益面前,媒体人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祛除“浮躁病”,方能担得起社会期许的信与真。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