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谈脱贫摘帽实打实不搞花架子

作者:佚名 来源:央视网 2018-03-06 360

央视网消息: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3月5日下午参加他所在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让大家倍感亲切。

代表们发言时,习近平边听边记,不时询问。他强调要锐意创新、埋头苦干,守望相助、团结奋斗,扎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脱贫攻坚,扎实推进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固,把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

为何在内蒙古参选人大代表?

5日下午,当习近平走进内蒙古代表团的会场时,全场响起热烈掌声。蒙古族代表向习近平献上蓝色的哈达,并祝愿总书记“吉祥、如意”。

哈达是蒙古族迎宾的最高礼仪,蓝色作为蒙古族崇尚的颜色,源于崇拜蓝天的原始信仰。蓝色哈达象征着永恒、平安和忠诚,表达了代表们对习近平总书记由衷的崇敬与祝福。

1月30日,在内蒙古参选的中央提名的代表候选人习近平同志,以全票当选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这是500多名自治区人大代表的共同意愿,是2500多万草原儿女的由衷心声,更是13亿多各族人民忠诚党的核心、拥戴人民领袖的生动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在3月5日座谈时说,在选举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时,党中央提出,中央领导同志应选择老少边穷地区参加选举。他选择在内蒙古自治区参加选举,表达了党中央对民族边疆地区的重视,体现党中央加快推进欠发达地区发展、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

筑牢屏障:国门如山稳 万里长城绿

“确保边疆巩固”发展理念,是党中央从发展全局做出的重要部署。

习近平指出,内蒙古是我国最早成立民族自治区、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最早付诸实施的地方,地处祖国北疆,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内蒙古改革发展稳定工作做好了,在全国、在国际上都有积极意义。

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边疆发展,确保边疆巩固、边境安全。

在加快发展方面,内蒙古瞄准了“筑牢生态屏障”这个发展目标。这里地处祖国正北方,内联八省、外接俄蒙。作为我国北方面积最大、种类最全的生态功能区,内蒙古聚焦构建生态安全屏障体系这个事关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问题,提出2018年要完成生态红线划定,建立河湖名录,全面实行河长制、湖长制。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落后过剩的产能不要、破坏生态的事情不干、污染环境的项目不搞,坚决守住守好生态底线,逐步实现由过去森林面积的增加到提高森林质量的转变,切实提高森林建设的效果。

“希望内蒙古的同志们再接再厉,打好三大攻坚战,扎实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习近平对内蒙古的高质量发展充满了期望。

现在,我国经济结构出现重大变化,居民消费加快升级,创新进入活跃期,发展思维需要打破“老套路”。

为此,习近平指出了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几个重点: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新体系,做好现代能源经济的文章,大力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新增长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军民融合产业,补足基础设施欠账,有效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等。

一手筑牢生态屏障,一手筑牢安全屏障。扎根边关、守卫边疆的各级边防官兵,是内蒙古团结稳定的有力保障。2014年1月26日,习近平冒着零下30多度严寒,到内蒙古军区边防某部看望慰问戍边官兵。希望大家弘扬“北疆卫士”精神,矢志扎根边防、守卫边防、建功边防。2015年2月16日,习近平给内蒙古军区边防某团一连全体官兵回信,勉励他们推动强军目标在连队、在边防落地生根,为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再立新功。2017年7月30日,在内蒙古朱日和训练基地,习近平首次在野战化条件下沙场阅兵,号令中国人民解放军向世界一流军队进发。

十九大后,内蒙古推出一系列新举措,筑牢安全屏障,提升社会治理水平。针对草原牧区地域辽阔,法律服务半径大的实际问题,自治区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例如在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设立“巡回审判联系点”,为牧民服务,使诉讼更加方便便捷,快速解决纠纷。有效解决了服务农牧民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2018年,内蒙古还将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推进信访法治化建设,做好社会矛盾排查化解工作,进一步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的屏障。

用小马拉大车妙喻脱贫摘帽

“既要下决心,消除绝对贫困,又不能把味口吊得太高,使大家期望值太高,力不从心,小马拉大车,你拉不动,你拉不动的结果是好心没办成好事。”习近平指出。

内蒙古自治区区情特殊,扶贫开发面临情况比较复杂。群众对一些地方脱贫攻坚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弄虚作假现象非常反感。

从黄土地走出的习近平面对扶贫问题,情到深处、志比钢坚。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总书记更是这方面的行家里手,一向不搞花架子,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真正把心贴在人民身上。

2014年1月,习近平冒严寒,来到地处边陲的兴安盟阿尔山市,在伊尔施镇74岁的困难林业职工郭永财家中,察地窖,摸火墙,看年货,坐炕头,详细了解一家人的生活。

“只要还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就不能安之若素;只要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憧憬还没有变成现实,我们就要毫不懈怠团结带领群众一起奋斗。”习近平的话情真意切。

在审议会上,习近平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志性的指标是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

如今,内蒙古将民族地区作为脱贫攻坚主战场,把脱贫攻坚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为了实现生态美、百姓富,内蒙古把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生态旅游等作为重点打造的产业。2017年冬天,内蒙古东部第一次实现大面积风电供热。在鄂尔多斯大草原,首届冰雪那达慕火热举行,八方游客纷至沓来,带火了当地的乡村经济。绿色发展,正为当年这个因煤而兴的地方不断注入新活力。

民族团结一家亲:从小就抓、从幼儿园就抓

习近平强调,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基础在于搞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深入践行守望相助理念,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内蒙古自治区生活着55个民族,只有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妥善处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中的各种利益矛盾,才能把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建设得更加牢固。不只内蒙古,作为多民族聚居区,边疆各族人民只有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总目标,民族团结一家亲,将民族团结与脱贫攻坚、改善民生等工作结合推进,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才能真正实现民族团结从“走下来”到“沉下来”再到“住下来”,从“住村里”到“住家里”再到“住进心里”的转变。

如今,民族团结已经融入到各民族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贯穿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各环节各方面。各族群众切身感受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关怀与温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2018年是全面贯彻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十九大描绘了我国发展今后30多年的美好蓝图。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要把这个蓝图变为现实,必须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好工作。在这个草木蔓发的时节,两会翩然而至。迎着明媚春光,各族人民群众在人民领袖引领下,凝心聚力,共同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局面!(文/刘亮)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