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更大勇气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
“放管服”改革正以更有力的举措全面深化。继6月25日国务院召开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电视电话会议之后,7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强调,把清理规范涉企收费与“放管服”改革紧密结合,大力清除企业不合理负担。一系列紧锣密鼓的动作表明,在当前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作为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优化营商环境、提高国际竞争力重要举措的“放管服”改革,正在全面纵深发力。
“放管服”改革,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促进简政放权、激发市场活力、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战略部署。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主要矛盾的转化,对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在此背景下,国务院把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作为一场重塑政府和市场关系、刀刃向内的政府自身革命,紧紧抓住“放管服”改革这个“牛鼻子”,着力减少政府微观管理、直接干预,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加强与国际通行经贸规则对接,从缩减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证照分离”改革、政务服务“一张网”、最多“跑一次”等具体可抓的微观“小切口”入手,取得了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市场和企业活力进一步释放、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的大成效。
不过,整体改革效益明显,并不意味着“放管服”改革已经完成任务,恰恰说明“放管服”改革还任重道远。日前,国务院办公厅督查组曝光的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口岸部分单位和企业乱收费乱涨价现象,再次告诉我们,一些阻碍市场活力、妨碍公平竞争、群众深恶痛绝的体制机制改革痛点、堵点、难点依然存在。
比如,减少行政审批许可,对一些部门领导,审批权不仅是权力权限,也是为官一任的功劳,如果在自己任上审批权取消了、下放了,怎么向后任交代?这种把权力当做自家“一亩三分地”的观念,不自觉地就会使“放管服”在执行中打折扣。比如违规涉企收费,明知道不能收、不应该收、不允许收,但收费已成习惯,加上人员还是那么多,不靠收费靠什么?于是,有的我行我素明着收,有的改换名头掖着收。
这些改革中的难点、堵点,有的长期存在,有的后期产生,其所以成为痼疾,根本原因在于改革站位不高,观念意识陈旧,对“放管服”改革的重大深远意义认识不深、理解不透。“放管服”改革既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的重大改革之举,也是当前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的重要举措。从长远来看,改革将有力促进政府管理理念转变、管理方式变革和管理手段创新,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治理体系,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如果认识不到这点,就容易把改革局限在手里权限的得与失中,把“守土有责”狭隘地理解为维护本地本部门利益,隔离与改革“全国一盘棋”的关系。观念的固化陈旧,就会在行动中畏手畏脚,徘徊不前,面对改革中的难题难关,既缺乏勇气,更缺少创新机制体制、刀刃向内、突破攻坚的决心、信心与智慧。
因此,改革越到关键时刻,越要鼓足勇气,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按照国务院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电视电话会议提出的,要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动力,勇于担当、探索创新。同时,加强分类指导、精准施策,提高政策协同性、系统性与可操作性,推动“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全面迈上新台阶。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