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特殊之年话丰收

作者:佚名 来源:新华网 2020-09-22 613

  金秋九月,稻浪滚滚,大江南北一派丰收景象。

  第三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国广大农民和基层干部发扬伟大抗疫精神,防控疫情保春耕,不误农时抓生产,坚持抗灾夺丰收,为保持经济社会大局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

  今年丰收来之不易。全国各地经受住防疫、防汛等多道关口考验,稳住了三农基本盘;农业生产环节减少损失,确保颗粒归仓,守牢丰收成果;“田保姆”“网红农民”不断涌现,新农人运用新科技实现丰产致富。特殊之年,中国人的饭碗要稳稳地端在自己手里。

  坚持抗灾夺丰收

  黄河畔,秋意来。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社南村64岁村民薛新民站在自家地头的树荫下,欣喜地看着联合收割机在玉米地里驰骋。

  “又是一年大丰收!”眼瞅着金黄的玉米粒装满一个个粮桶,薛新民的喜悦溢于言表,“现在收割机代替了人工,摘棒、脱粒一次性完成,粮食收得又快又好。”

  今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主场活动就设在万荣县,薛新民感受的丰收喜悦也在大江南北传递。

  身处赣鄱平原,放眼望去,金黄的稻浪与蔚蓝的天空相连,田间地头闪现农民忙碌的身影。种植大户黄根生开心地说:“转眼间,秋粮也迎来丰收,几个月前还为夏粮的种子和肥料发愁。”

  春耕前夕,受疫情影响,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珠珊镇洞头村的农资迟迟没有着落,黄根生心里特别着急。当地政府开通农资运输绿色通道,同时安排专人提供“农资上门”服务,才解了急难。

  疫情期间,江西省协调落实农产品车辆通行证核发,保障农业生产资料运输畅通,全省储备早稻种子3250万公斤、化肥114万吨、农药2万吨、农膜6万吨,基本满足了春耕需要。农资有保障,丰收才有盼头。

  安徽桐城,一个个偌大的仓库内稻谷成堆,满目金灿。安徽桐城香山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严永志抓起一把刚收割的新稻,对记者感慨地说:“今年好不容易挺过了洪灾,目前收割的50多亩稻子,亩产都过了千斤,又是一个丰收年!”

  两个多月前,长江中下游连续遭遇多轮强降雨袭击,农业生产受灾严重。眼看企业稻田面临绝收,严永志一时陷入绝望。“该尽快补种,可哪有钱买种子呀?”

  幸亏当地政府给他及时发放了救灾农资,农业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也赶来现场查勘定损,并很快赔付72000多元保险金,严永志才喘过气来,迅速投入了生产自救。

  “洪水退到哪里,补改种就进行到哪里!”安徽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管理局副局长吴志伟介绍说,截至9月上旬,全省已完成补改种面积396万亩,占已退水可补改种面积的96%。

  经受住了疫情和洪灾的双重考验,夏粮生产实现了“十七连丰”、早稻也获丰收,秋粮生产整体看好,特殊之年沉甸甸的丰收格外令人欣慰和振奋。

  粮收万石更珍惜

  在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大杨镇聂桥村的农田里,一排排玉米笔直挺立。种粮大户聂红伟吃过午饭,习惯性地来到田埂,观察玉米长势:“马上就要收割了,更要管理好作物。”

  聂红伟在种植的1200亩田里,安装了机灌井,布设了管道,只要刷下卡就能浇水。如今推行节约农业,成本下来了,效益还提高了。

  聂红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前人工浇水,一亩地需要3个人,人工加上柴油费用需要200元左右;现在机灌井只需要1个人浇水,加上电费,一亩地费用70元左右,单此一项,每亩地就能节省成本约130元,每年可以节水5万多立方米。

  生产环节节本增效,收储环节做好管理。

  赣中平原,鱼米之乡。收割机的轰鸣,打破了小村庄的宁静。在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镇甘泉村,多名农机手趁着晴好天气在田间来回穿梭忙碌,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稻香。

  “2万亩水稻,全程采用高性能机械化设备收割,做到谷不落地。”江西金佳谷物股份有限公司新干分公司副总经理郑红生告诉记者,这可以减少近10%的稻谷浪费,2万亩田估计能减少上百万斤稻谷损失。

  田间收获的是希望,粮仓充盈的是喜悦。收好粮还要储好粮,实现小粮袋满、大粮仓安。

  粮食的收储条件正不断改善。“农村有存粮的习惯,之前由于受虫、鼠害和霉变等因素影响,农户储粮损失平均在5%左右。累积起来总量惊人。”山西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政府带领我们建设标准化储粮仓,全部由钢板材料制成,拆卸方便,每个直径约1.4米,可储粮2000斤左右,里面有通风网,能防霉、防虫。”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西村乡西村村民张雪峰说,粮仓改建后,粮食损失大大减少。

  “现在仓储条件大大改善,粮食能‘吹空调,盖被子’。”中储粮南昌直属库负责人鄢朝阳说,新技术条件下,粮食存储温度、湿度都有保证,存储更安全,对粮食品质影响也更小。“粮食‘住’得好了,每吨能够多卖100元左右,出库平均损耗从过去超2%降至1%以内。”

  新农人捧金饭碗

  在山西省运城市新绛县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中心,中心负责人晁贞良轻点鼠标,墙上的大屏幕上立刻出现了正在地里收割玉米的农机作业信息:车牌号码、车主姓名、作业地址、作业深度、作业速度、作业面积等。

  “我给农户提供农技服务,当‘田保姆’。”晁贞良说,托管服务中心为农户提供阶段托管和全程托管等农业生产服务,“托管服务中心的人员、机械进行统一调配,可以大大提升生产效率。”

  农业增“技”,农田减“肥”。

  “过去施肥主要凭经验,现在缺什么补什么。”江西省万年县裴梅镇汪家村种粮大户夏其概一边说着,一边打开手机上一个名为“江西省测土配方施肥”的小程序,他承包的100多亩农田的肥力信息一览无余,并获得了一份施肥方案。

  目前,江西省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稳定在6500万亩以上,覆盖率达88%,培养了一批能“因地施肥”的“土地营养师”。

  夏其概说,通过测土配方施肥,每亩地可节约化肥10公斤以上,增产粮食30公斤左右,节本增效近百元。

  新农人有新理念,种好粮也要卖好粮。

  “大家好,我是乐文秋,今天带大家一起去看优质水稻田……”在江西省宜春市明月山脚下的下巩村,村民乐文秋用带有乡音的普通话对着手机做直播。

  乐文秋选择优质品种,在梯田上种水稻。“山上昼夜温差大,可以提升水稻的品质。”通过直播,网友能够看到水稻的生长情况,购买更踊跃。乐文秋家的大米每斤能卖上6元,收益比种普通大米高不少。品质好起来、品牌传播开、收益提起来,越来越多村民自发加入其中,已经形成良性循环。

  新农人运用新技术、新知识、新理念带来了农业生产的新变化,正捧起一个个“金饭碗”。(参与记者:姜刚、王建、王飞航、李凡)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