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期完成,习近平这一宣示背后的“两最”攻坚战
“我们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12月3日,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时,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如是宣布。
这一宣示背后是中国进行的一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战”。打赢这场攻坚硬仗,中国使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以历史性解决。
战胜贫困是中国人的千年夙愿。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组织大规模有计划的扶贫开发,已使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而中共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更被中共置于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并立下庄严承诺。
“脱贫攻坚是我心里最牵挂的一件大事。”中国最高领导人亲自部署、督战,一套有中国特色、行之有效的脱贫攻坚责任体系、政策体系、投入体系等“四梁八柱”性质的顶层设计汇聚形成,中国开展了“超常规”的脱贫攻坚之战。
从华北平原到西南边陲,从大别山区到秦巴腹地,从土家苗寨到雪域高原,从“苦瘠甲天下”的甘肃定西到“隔山走一天”的四川大凉山,中国实施脱贫攻坚以来,习近平走遍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先后深入24个贫困村考察调研,作出诸多重大部署。
2012年底,刚刚就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一个多月,习近平来到地处太行山深处的河北省阜平县考察。他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是次考察中,习近平向全党全国发出了脱贫攻坚的总攻动员令。
“我这次到湘西来,主要是看望乡亲们,同大家一起商量脱贫致富奔小康之策,看到一些群众生活还很艰苦,感到责任重大。”2013年11月初,习近平来到湖南湘西州花垣县排碧乡十八洞村。
在这里,习近平首次阐述了“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他说,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精准扶贫”的理念,深刻改变着中国的脱贫进程。
……
随着“两最”之战的持续推进,中国采取具有原创性、独特性的重大举措,不获全胜决不收兵,不断书写“最成功的脱贫故事”:贫困人口从2012年年底的9899万人减到2019年年底的55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降至0.6%,连续7年每年减贫1000万人以上。
中国的减贫不仅意味着增进本国人民福祉,也为全球13亿贫困人口摆脱贫困提供了新的可能。“过去10年,中国是为全球减贫作出最大贡献的国家。”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高度赞扬中国减贫成就。英国权威机构莱加顿研究所发布的报告也指出,10年间,中国赤贫人口由最初总人口的19%,大幅下降至不足1%,“减贫成效显著”。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进入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为战贫再添“加试题”,中国是否放缓脱贫步伐,将怎样兑现承诺引发关注。“必须如期实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对此习近平明确表示,这是一场硬仗,越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
而彼时,中国还剩下52个未摘帽贫困县和1113个贫困村,已脱贫人口面临因疫返贫的风险。如何战疫又战贫,在疫情严重的3月初,习近平主持召开了中共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方面最大规模的会议。在这场被媒体称为“特别的时机、特别的形式、特别的规模”的会上,习近平作出了非同寻常的动员和部署,指明脱贫攻坚战在特殊时期的打法。
“疫情是今年影响脱贫质量的最大因素,精准施策则是保证脱贫质量的重要举措。”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戴焰军表示,中央对战贫战疫的统筹考量确保了既定目标不动摇、节奏不改变。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指出,中国如期完成既定的脱贫目标成功兑现庄严承诺,从中国最高领导人到一线扶贫干部对脱贫攻坚始终如一的重视和持之以恒的付出,是中国如期脱贫的重要保障。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当中国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取得“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胜利”之时,12月3日的中央高层会议再次强调“起点意识”,指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任务依然艰巨,并提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壮大扶贫产业、加大脱贫人口职业技能培训力度等一系列后续帮扶政策。
不难看出,从9899万到551万再到0,消除绝对贫困的“减法”已经做完,而中国迈向美好生活的“加法”永远在路上。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