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线“天眼”,习近平为何强调“科技为先”?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21-02-06 2413

  中新社北京2月6日电 (郭超凯 张子扬)贵州省黔南州平塘县大窝凼,有“中国天眼”之称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坐落在群山之中。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5日在贵州考察调研期间,通过视频察看“中国天眼”现场,听取介绍、连线交流。

  这个目前世界上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从1994年提出构想到2020年通过国家验收、开放运行,历时26年,凝聚了四代中国科学家的智慧和心血,也使中国天文学家终于有机会走到人类“视界”的最前沿。国家天文台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天眼”已发现300颗脉冲星,是同期世界上其他所有望远镜发现脉冲星总数的3倍以上。

  5日上午,习近平会见“中国天眼”项目负责人和科研骨干,听取“中国天眼”建设历程、技术创新、国际合作等情况介绍。他指出,“‘中国天眼’是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观天巨目、国之重器,实现了我国在前沿科学领域的一项重大原创突破。”

  作为中国科技创新具有代表性的“名片”,自落成启用以来,习近平在多个场合提及“天眼”。

  一封特别贺信。2016年9月25日,“中国天眼”FAST落成启用,习近平发来贺信,寄语“天眼”团队“早出成果、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出大成果”。

  两次走进新年贺词。在2017年、2019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分别提及“天眼”落成和“天眼”的发起者、奠基人南仁东。

  如今,在贵阳连线“天眼”,习近平既有对天文探索的殷殷寄语,也透出他对未来科技创新的关切。在与“中国天眼”总控室科技工作者代表连线期间,习近平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科技为先,发挥科技创新的关键和中坚作用”。

  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台长常进看来,“天眼”是中国科技创新的缩影,坚持“科技为先”契合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理念,亦对科技工作者脚踏实地做好基础性工作提出更高要求。“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把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这一理念,科技工作者丝毫不能动摇。”

  外界注意到,“科技”“创新”是习近平谋划布局中国未来发展中的高频词。从推进“十三五”到规划“十四五”,从地方考察到调研科研院校,近年来习近平频频谈科技、处处谋创新。

  改善科技创新生态,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在去年9月举行的科学家座谈会上,习近平提出要“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依靠改革激发科技创新活力”等举措,为破解制约科技创新发展的一些关键问题作出精准解题方案。

  激活一子,盘活全局。纵观习近平面向未来布子的科技创新“大棋局”,外界能捕捉到两大关键“棋眼”:最紧迫,拆解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最根本,基础研究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

  此次连线“天眼”,习近平勉励科技工作者“勇攀世界科技高峰,在一些领域实现并跑领跑”。对此,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FAST总工程师姜鹏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过去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中国科技工作长期处于跟跑状态。经历了多年的自我突破,我们要实现从跟跑、并跑再到领跑,就要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这是实现科技强国目标必须经历的全过程,亦是每一位科技工作者需要承担的历史使命。

  在受访专家看来,立足未来,谋划全局,科技创新始终是习近平心中的重要战略考量。而中国科技在实现自身发展之余,亦不断为世界作出巨大贡献,两者贯穿其中,互为注脚。

  一方面,中国科研成果惠及全球。方舱医院进入多国抗疫战场,中国已决定向“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提供1000万剂疫苗。从非洲到东南亚、从欧洲到拉美,各国政要带头或承诺接种中国疫苗,抗疫“中国方案”赢得越来越多的信任。

  另一方面,中国国之重器也面向全球开放。嫦娥四号与多国开展科学载荷国际合作。今年4月“天眼”将面向全世界开放,征集来自全球科学家的观测申请。中国还鼓励基于嫦娥五号月球样品的国际联合研究,促进成果国际共享。

  常进表示,FAST面向全世界开放合作,本身体现中国科学家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信心。只有勇立世界科技创新潮头,在前沿科技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才能赢得国际合作的主动权。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戴焰军说,科技发展不是象牙塔,不是关起门来搞建设。中国科技事业通过自身发展为人类进步作出贡献,与世界共享,体现出大国担当。

  从颁发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到举办科学家座谈会,从“打卡”大国重器到为中国科研“打call”,习近平对科技创新念兹在兹。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和“十四五”开局起步的关键时刻,习近平连线“天眼”,强调“科技为先”,已将科技创新清晰纳入未来的布局之中。

  “从这一切口观察,中国最高领导人通过与‘国之重器’的云互动,不仅仅是为科技工作者就‘科技创新’理念进一步‘强化根基’,同时亦向世界传递一种声音,中国倡导科技创新,建设科技强国,本身是为更好地惠及世界,这一点,从未改变。”姜鹏说。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