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到内蒙古代表团,习近平释放了哪些鲜明信号

作者:佚名 来源:央视 2021-03-06 1953

  3月5日,惊蛰节气。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开幕。这也是全国人大会议在去年因疫情延期之后,恢复到3月5日这一天开幕。一系列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磅信息在开幕会上陆续发布。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他所在的内蒙古代表团参加审议。党的十九大以来第四次到内蒙古代表团,总书记在讲话中释放了鲜明信号。

  这些振奋人心的信息,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

  3月5日开幕会的第一项议程,是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报告中介绍了2020年和过去五年的成绩单,概述了未来五年的路线图,重点讲到了今年怎么干。

第四次到内蒙古代表团,习近平释放了哪些鲜明信号
△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开幕会现场(总台记者孙楠拍摄)

  一个令人瞩目的信息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了发展预期目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

  报告阐述了确定这一目标的缘由:今年预期目标设定为6%以上,考虑了经济运行恢复情况,有利于引导各方面集中精力推进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

第四次到内蒙古代表团,习近平释放了哪些鲜明信号
△摆放在代表座位上的政府工作报告等文件(总台央视记者彭汉明拍摄)

  从去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到今年提出6%以上的目标,展现了中国经济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第四次到内蒙古代表团,习近平释放了哪些鲜明信号
△列席大会的政协委员阅读政府工作报告。(总台央视记者周志国拍摄)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继续突出了实干为要、民生为本的理念。报告提出,各级政府都要节用为民、坚持过紧日子,确保基本民生支出只增不减,助力市场主体青山常在、生机盎然。要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制定促进共同富裕行动纲要。

第四次到内蒙古代表团,习近平释放了哪些鲜明信号

第四次到内蒙古代表团,习近平释放了哪些鲜明信号
△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开幕会上,出席代表为2900人。(总台央视记者耿小龙、杨波拍摄)

  透过这份政府工作报告,很多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变化即将到来。企业和群众经常办理的事项,今年要基本实现“跨省通办”。推进智能化服务要适应老年人需求,不给老年人日常生活造成障碍。此外,加快电商、快递进农村,取消对二手车交易不合理限制,保障小店商铺等便民服务业有序运营……这些热点关注也都写进了政府工作的“记事簿”。

  涉港议程再现两会:“爱国者治港!”

  3月5日中午,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发表了一则声明:“完全尊重中央对这次完善选举制度的主导权”。

  当天上午的人大会议开幕会有一项涉港议程——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提请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草案)》的议案。

第四次到内蒙古代表团,习近平释放了哪些鲜明信号
△开幕会上,王晨作相关草案的说明。(总台央视记者王哈男拍摄)

  为何要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是因为现行的制度存在着明显的漏洞和缺陷,这给反中乱港势力夺取香港特别行政区管治权提供了可乘之机。

  如何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今年1月27日,习近平主席在听取林郑月娥述职报告时说得很清楚:要确保“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必须始终坚持“爱国者治港”。

第四次到内蒙古代表团,习近平释放了哪些鲜明信号
△当天,林郑月娥列席会议并在主席台就座。(总台央视记者王哈男拍摄)

  与去年制定香港国安法一样,此次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也将采取“决定+修法”的方式分步推进。为了香港社会长治久安,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再次出手,应了那句老话——“爱之切,则为之计深远。”

第四次到内蒙古代表团,习近平释放了哪些鲜明信号
△外国驻华使节旁听了大会。(总台国广记者李晋拍摄)

  总书记再赴内蒙古团 共话新发展

  按照今年全国人大会议的议程,开幕会当天下午,各代表小组会议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审查“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习近平来到他所在的内蒙古代表团参加审议。和去年一样,有5位代表面对总书记发言。

第四次到内蒙古代表团,习近平释放了哪些鲜明信号

  呼伦湖、乌梁素海、岱海“一湖两海”污染防治问题,一直是总书记心中的牵挂。四次到内蒙古代表团,他曾多次谈及。

  5日下午,来自巴彦淖尔市的张晓兵代表第一个发言。他向总书记汇报,乌梁素海从过去的劣五类水质提升到总体五类,流域生态环境逐步好转。

第四次到内蒙古代表团,习近平释放了哪些鲜明信号
△张晓兵代表(总台央视记者王哈男拍摄)

  来自阿拉善盟的戈明代表说,依托梭梭林、白刺林等生态基地建设,发展沙生资源精深加工等产业,逆向拉动了生态保护。

第四次到内蒙古代表团,习近平释放了哪些鲜明信号
△戈明代表(总台央视记者卢心雨拍摄)

  从伐木人变为护林人的周义哲代表在发言时说,天保工程实施的20年,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森林面积净增99.45万公顷,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第四次到内蒙古代表团,习近平释放了哪些鲜明信号
△ 周义哲是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的一名林场工人,已有40多年工龄。(内蒙古森工集团党委宣传部供图)

  总书记曾经强调,“内蒙古生态状况如何,不仅关系全区各族群众生存和发展,而且关系华北、东北、西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这次到内蒙古代表团,他再次强调,要保护好内蒙古生态环境,筑牢祖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

第四次到内蒙古代表团,习近平释放了哪些鲜明信号
△三盛公枢纽是巴彦淖尔河套灌区的重要水利工程,以灌溉为主,兼有航远、公路运输、发电及渔业养殖综合利用等功能。(巴彦淖尔电视台贾杰供图)

  来自锡林郭勒盟的李国琴是一名村支书。她在发言时建议,建立“国家草种质资源中心库”和国家草种科研创新基地,把我国的草种产业做大做强。

  在当天参加审议时,习近平强调,要找准内蒙古在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定位,深入分析自己的优势领域和短板不足,进一步明确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和主攻方向。

第四次到内蒙古代表团,习近平释放了哪些鲜明信号
△李国琴带领全村尝试在樟子松上嫁接红松,结出的红松果成为重要收入来源。(锡林郭勒广播电视台安琪尔供图)

  在内蒙古代表团,总书记强调了这些事

  在内蒙古代表团,习近平总书记除了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还重点谈到了两件大事。

  巩固发展民族团结大局

  当天,来自乌拉特前旗的蒙古族小学女教师娜仁图雅结合自己爱人和女儿的亲身经历,分享了一个体会:学习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既是每个中国人的法定义务,也是赢得更大发展空间的必备素质。

第四次到内蒙古代表团,习近平释放了哪些鲜明信号
△娜仁图雅代表(总台央视记者王哈男拍摄)

  总书记在讲话中说,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要认真做好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

  语言相通是人与人相通的重要环节,语言不通就难以沟通,不沟通就难以达成理解、难以形成认同。总书记强调,在促进民族团结方面把工作做细做实,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第四次到内蒙古代表团,习近平释放了哪些鲜明信号
△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蒙古族小学汉语教学课堂(总台央视记者黎兵提供)

  抓好党史学习教育

  在前不久的考察贵州期间,习近平重点谈到遵义会议这一红色资源。他说,要结合即将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从长征精神和遵义会议精神中深刻感悟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这次到内蒙古代表团,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已经开过十余天。总书记对于内蒙古的红色资源如数家珍。他说,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要用好这些红色资源,做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第四次到内蒙古代表团,习近平释放了哪些鲜明信号
△李大钊同志曾直接领导和参与在蒙古族群众中传播马克思主义、培养共产主义先进分子的工作。他曾亲自到坐落于北京西城区石虎胡同的蒙藏学校(上图)和蒙古族学生交流谈心。(资料图)
第四次到内蒙古代表团,习近平释放了哪些鲜明信号
△1923年,内蒙古产生了包括乌兰夫在内的第一批共产党人。这是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土默特左旗塔布赛乡塔布赛村的乌兰夫故居。(资料图)
第四次到内蒙古代表团,习近平释放了哪些鲜明信号
△新中国成立后,内蒙古创造了“齐心协力建包钢”的历史佳话,包钢人担当着“包钢不能倒,包钢要搞好”的历史使命。(资料图)

  去年5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这一点都始终不渝、毫不动摇。

  时隔近十月,重温这些话语,会有新的领悟。

【编辑:周驰】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