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干部如何“堪大用、担重任”,习近平讲授“开学第一课”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21-09-02 443

  中新社北京9月2日电 (记者 黄钰钦 李京泽)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1日开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面向全体学员讲授“开学第一课”。

  这样的一堂“开学第一课”,习近平三年之内五次开讲。从牢记初心使命的“理想信念课”,到划出底线和高线的“斗争精神课”;从应对本领恐慌的“实际能力课”,到立足鉴往知来的“传统教育课”,每一次授课都聚焦不同主题,关注各有侧重。

  今年秋季的“开学第一课”,习近平面向“生力军”提出一系列全面要求,号召年轻干部“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外界有评论指出,与之前相比,这一次是“专题课”基础上的“综合课”,系统提出年轻干部应具备的本领和能力,可谓“集大成”。

  “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当下,干部培养问题显得至关重要,建设现代化强国需要依靠一代又一代人传递接力棒。”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认为,在新征程开启的历史节点上,中国最高领导人以一堂“综合课”明确对年轻干部的能力要求,是为未来事业长远发展筑牢人才基础。

  外界注意到,在此次的“开学第一课”上,习近平向年轻干部提出48个字的具体要求,并将“信念坚定”放在首位告诫年轻干部,“坚定理想信念是终身课题,需要常修常炼,要信一辈子、守一辈子”。

  梳理发现,在习近平对优秀干部提出过的诸多标准中,“坚定理想信念”往往都是其中的“必选项”,甚至是“首选项”。早在2013年6月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就以5条标准给出了“何为好干部”的答案,“信念坚定”正是居于首位。

  近年来,在面向中青年干部的“开学第一课”上,习近平多次强调理想信念的重要性。在2019年3月的开班式上,习近平郑重告诫全体学员,“信仰认定了就要信上一辈子,否则就会出大问题”。在2021年3月的开班式上,习近平再次面向学员指出,要“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砥砺对党的赤诚忠心”。

  “理想信念坚定与否决定着未来道路的方向,是中国共产党干事创业的首要问题。”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张希贤表示,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未来面临的风险挑战将不断增多。理想信念是应对不确定性的“定海神针”,将直接决定能否有效战胜未来前进道路上的障碍与困难。

  对于年轻干部如何“堪大用、担重任”,习近平除了从“信什么”上阐明理想信念的重要性,还从“做什么”上指明具体方向——注重实际、实事求是,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坚持原则、敢于斗争,严守规矩、不逾底线,勤学苦练、增强本领。这其中,既有一以贯之的要求,也有应对新问题作出的新表述。

  例如,习近平又一次为“斗争精神”划重点,强调在原则问题上寸步不让、寸土不让,以前所未有的意志品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又如,对于如何勤学苦练、增强本领,习近平在多读书、读好书的基础上,首次面向年轻干部提出要发扬“挤”和“钻”的精神,要求从书本中汲取智慧和营养。

  对此,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戴焰军指出,对于年轻干部一以贯之的要求蕴含着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选人用人的核心标准和价值取向,而因应时势变化对干部要求作出的新表述,也展现出中国共产党解决实际新问题的思路和逻辑。

  除了要求年轻干部“有所为”,专家还注意到,习近平在“开学第一课”上也要求“有所不为”,为“堪大用、担重任”的年轻干部划出思想和行动上的“红线”与“底线”。

  ——不能搞作秀式调研、盆景式调研、蜻蜓点水式调研。

  ——对共产党人来说,“好好先生”并不是真正的好人。

  ——总想过太平日子、不想斗争是不切实际的。

  ——共产党人任何时候都要有不信邪、不怕鬼、不当软骨头的风骨、气节、胆魄。

  张希贤分析称,“有所不为”的要求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形式主义、缺乏原则、“好好先生”等都是干部队伍中实际存在的现象。对于相关问题及时说“不”,这为未来干部建设需要克服的弊端指明了方向。

  “对于‘堪大用、担重任’的栋梁之才,需要及时明确划出‘精神红线’。”竹立家认为,惟此方能使真正的栋梁之才在正确的道路上专注于提升自己的能力,避免思想滑坡而误入歧途。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