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挂念的红色老区丨心里一直向往的地方

作者:佚名 来源:央视网 2021-09-08 439

  编者按:老区苏区孕育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之源。习近平总书记曾深情地说:“我是在这样的氛围中耳濡目染走过来的,工作过的很多地方都是老区,对老区的感情是很深厚的。”

  习近平总书记出生于革命军人家庭,成长在陕北黄土高坡,“红色基因”深深融入他的血脉。在地方工作期间,他就一直关注当地老区发展和老区人民生活情况。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对老区的挂念一如既往,他频频踏上红色土地,看望慰问老区人民。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央视网《天天学习》栏目推出特别策划《总书记挂念的红色老区》,讲述红色故事,展现老区的发展与变迁。

  巍巍吕梁山,群峰耸立,势如脊骨,连绵起伏。因西隔黄河与陕北相望,吕梁山以其优越的战略位置成为抗日战争时期红军东征主战场、八路军120师驻地、晋绥边区首府所在地……

  革命战争年代,吕梁人民前仆后继,筹粮筹款,参军支前……一部《吕梁英雄传》是吕梁人民献身革命的真实写照。

  2017年6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第一站就来到吕梁。总书记对在场的干部群众说:“吕梁我是第一次来,我心里一直向往着晋绥根据地。”

  六柳厅外,丁香树下,总书记语重心长地指出,革命战争年代,吕梁儿女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伟大的吕梁精神。我们要把这种精神用在当今时代,继续为老百姓过上幸福生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长期以来,由于沟壑纵横、土地贫瘠,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大山深处的吕梁是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属于典型的“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的地方。

总书记挂念的红色老区丨心里一直向往的地方

2017年6月21日下午,习近平在忻州市岢岚县赵家洼村看望特困户王三女一家。

  岢岚县赵家洼村就是吕梁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深度贫困村之一。6月21日下午,总书记来到这里看真贫。沿着赵家洼村崎岖不平的土路行走,一间间依山而建的土坯房映入眼帘:有的墙体开裂,有的屋顶塌陷。全村只有一口井,顾喝就顾不了浇地;没有动力电,没通公交车。

  全村原本54户人家百十余口,凡是年轻点、有文化、有技术的都搬走了,到2017年只剩下6户13位老人,要么病痛缠身,要么鳏寡孤独。

  总书记接连走进赵家洼村刘福有、曹六仁、王三女三户村民家中,每到一户,他都仔细察看生活设施,询问家庭人员构成及基本情况,同主人一起算收入支出账,详细了解致贫原因和扶贫措施落实成效。

总书记挂念的红色老区丨心里一直向往的地方

2017年6月21日下午,习近平在忻州市岢岚县赵家洼村特困户刘福有家中察看扶贫手册。

  得知刘福有和71岁的妻子、92岁的母亲一家3口都有病在身,总书记要求有关负责同志要高度重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曹六仁告诉总书记,特困户能得到党和政府这么多扶助,过去做梦都不敢想。总书记对他说,党和政府就是为老百姓服务的,让大家生活越过越好是我们的职责。王三女的丈夫、儿子已经去世,孙子、孙女有残障,总书记安慰她好好生活,叮嘱当地干部安排好她孙子和孙女的特殊教育。总书记温暖亲切的话语和无微不至的关怀,让在场所有人都深受感动。

  在赵家洼村调研后,总书记主持召开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强调要“集中力量,找对路子,对居住在自然条件特别恶劣地区的群众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力度”,坚定信心攻克深度贫困堡垒。

  2017年8月,岢岚县组织贫困户去宋家沟移民新村——县城广惠园移民新村体验:不烧火,有暖气;水龙头一拧就出水,煤气灶一点就有火,马桶一冲就干净;全套家具配备齐全……

  “真是盖18床被子也梦不到这好事。还想啥?搬!”村里仅剩的6户老人开始天天盼新居。2017年9月22日,赵家洼在全县第一个完成整村易地扶贫搬迁。

  如今的赵家洼村旧址,拆旧复垦种上了油松,村民们住上了新居,穿上了新衣,领上了工资,开启了新生活……

  刘福有跟保洁公司签了合同,月工资1050元,夫妻俩轮着做;曹六仁在玻璃棉厂干勤杂工,月工资2800元,压箱底的新衣服,现在天天穿;王三女也做起了保洁工作,孙子、孙女被送到特殊教育学校学习。

  按照山西贫困人口医保政策,凡到县、市、省级医院住院,个人年度自付封顶分别为1000元、3000元、6000元。岢岚县还制定了24种重特大疾病集中救治、52种慢病服务保障计划,老人看病就医解除了后顾之忧。

总书记挂念的红色老区丨心里一直向往的地方

拼版照片:左图为2017年6月22日拍摄的山西省忻州市岢岚县赵家洼村(无人机照片);右图为2020年5月20日拍摄的岢岚县广惠园移民新区,部分赵家洼村村民居住在这里(无人机照片)。

  吕梁,这片饱经沧桑的红色土地,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多措并举,走出一条易地搬迁、生态脱贫、护工培训和光伏扶贫相结合的独具特色的脱贫攻坚“吕梁路径”,奏响了“小康路上不落一人”的主旋律。

  如今的吕梁,黄澄澄的谷穗、红彤彤的高粱漫过千沟万壑,“吕字号”特色农产品远销全国;移民新村中,整齐划一的楼房排列有致,宽阔的健身广场上欢声笑语;一条条崭新的公路蜿蜒在绿水青山间,为大山深处的百姓打开了“绿色通道”,让绿水青山逐渐成为老百姓增收致富的金山银山;崭新的教室里,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悦耳动听……一幅幅画面,汇成决胜全面小康的“吕梁答卷”。

  “自打住进楼,活法都变了:每天勤洗脸、周周要洗澡,可讲究了。不想闲着,还在保洁公司找了份工作,每个月有1000多元工资,可好咧。”搬入新居的赵家洼人学着城里人的样子,也买了好几盆花,白天搬上阳台,夜晚抱回房间,“好日子就是得香香的”。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