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和我握过手| “你看,乡亲们笑得多灿烂!”

作者:佚名 来源:人民日报 2022-01-10 192

  “你看,乡亲们笑得多灿烂!”(总书记和我握过手)

  ——回访河北正定县塔元庄村干部群众

  做好基层基础工作十分重要,只要每个基层党组织和每个共产党员都有强烈的宗旨意识和责任意识,都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先锋模范作用,我们党就会很有力量,我们国家就会很有力量,我们人民就会很有力量,党的执政基础就能坚如磐石。

  ——习近平

  天刚蒙蒙亮,河北正定县塔元庄村的向往大道上已是热闹的劳动场面,村里的党员干部每天清晨都带着大伙儿一起打扫街道。

  村党支部书记尹计平告诉记者,8年多前的那一天,习近平总书记就是在这里下的车。看到拔地而起的新楼房,得知村民大多搬了新房,总书记很高兴,紧紧握住尹计平的手,连声称赞“没想到变化这么快、这么大”。

  “这些年,全村干部群众都铆足了劲儿,就是要把塔元庄建得好些、再好些!”尹计平说。

  “俺们村发展的每一步都跟落实总书记的指示分不开”

  1982年至1985年,习近平同志先后担任正定县委副书记、书记,经常骑自行车下乡调研,往来滹沱河两岸,其中就来过塔元庄村。

  2008年1月12日,习近平同志刚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不久,第一次离京考察,就来到了塔元庄村。

  2013年7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调研指导河北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再次来到塔元庄村考察。“这里我很熟悉,当年下乡就骑自行车来。今天就是来听大家意见的,看看乡亲们,接接地气,充充电。”总书记一段开场白,说得大家心里暖暖的,打开了记忆的闸门。

  一段跨越30多年的牵挂,把人民的领袖和冀中平原上这个普通的小村庄紧紧连在了一起。

  从解决温饱战胜贫困,到圆梦小康、推进乡村振兴,塔元庄村成为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一个缩影,也印证着“理论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的辩证法。

  “回过头来看,俺们村发展的每一步都跟落实总书记的指示分不开。”尹计平感慨。

  当年,时任正定县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针对正定紧邻省会的区位特点,经过深入调研,提出了“半城郊型”经济发展路子,并在实践中总结出了面向城市发展的“二十字经”:投其所好,供其所需,取其所长,补其所短,应其所变。

  塔元庄村沿着习近平同志指引的路子,很快在十里八乡冒了尖儿。时任村党支部书记的赵桂林还记得当年习近平同志调研的场景,“习书记不打招呼,直接就到了田间地头,和老百姓拉家常,鼓励大家发展第二产业,搞好农副产品深加工”。

  “俺们村很幸运,总书记当年出政策前摸情况、出政策后看落实都要搞调研,塔元庄是一个点。”赵桂林说,“这么多年,总书记一直牵挂着俺们,到中央工作后还回来看望俺们,这份情,塔元庄的乡亲深深地记在心上。”

  村委会大院的长廊里,“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在正定的形成与实践”展板引得人们驻足研读:“大力发展‘半城郊型’经济”“生态平衡规律对经济建设、对农业发展的关系最为重大”“建设科学化生活的现代农村”“办好农村的事,要靠好的带头人,靠一个好的基层党组织”……

  “总书记把正定的县情摸透了,把农村的事琢磨透了,又能从全局看问题,非常具有战略眼光。总书记当时提出的设想都实现了,提出的要求到现在都还管用!”尹计平说,“如今,我们的产品不仅供应石家庄,还销往了北京,融入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更瞄准了全国市场!”

  习近平总书记30多年前在正定工作期间提出的一系列具有战略性、前瞻性的思想观点、思路举措,是深入调查研究的结果,经得起实践检验,具有穿越时空的力量、放射出真理的光芒。

  如今的塔元庄成了明星小康村,前来参观访问的人络绎不绝。记者在村里采访时,巧遇西藏阿里骨干教师培训团的青年老师们,他们正认真听着讲解,现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基层调研的工作方法。尹计平告诉记者,全国各地的来访者中,年轻干部和青年学生居多。他们循着总书记的青春足迹,思考新时代人生奋斗的道路。

  “有公心就能守公正,自然就团结,干事就能成”

  塔元庄村老年活动中心,几张桌子拼成的长条桌,围着各式的椅子板凳,一切还是当年的陈设。墙上那张座谈会的大照片里,坐在最远处,伸着头、笑得最灿烂的,是村小学教师杜娟。

  “总书记和每个人都握了手,总书记的手很温厚,让人感觉到关怀和力量。”杜娟幸福地回忆起2013年7月11日座谈会的场景,“总书记微笑着回忆往事,一下子把大家拉回到30年前在正定工作的那段时光。”杜娟说,“我的笑是从心底里发出来的,没有总书记的关心,没有党的好政策,哪有今天的塔元庄!”

  沿着向往大道往里走,在新民居楼房坐电梯上四楼,来到了李彩芳家。

  李彩芳兴奋地说,那是个下雨天,她正在家收拾家务,听到敲门声,心想:“下着雨呢,谁来串门?”

  门开了,习近平总书记进了屋,和一家人亲切握手。

  “跟做梦一样,谁能想到哩!”李彩芳说。

  习近平总书记拉起了家常,问家庭收入,问孩子学习,问老人养老……一如当年下乡调研时的亲切自然。

  李彩芳告诉总书记,全村免费住上了电梯楼房不说,物业费、水费、暖气费还全免。李彩芳的母亲黄菊梅跟总书记说:“可幸福呢!做梦都没想到过上这样的好日子!”

  客厅墙上,挂着黄菊梅老人一针一线绣出来的大幅十字绣“花开富贵”。老人说:“多少年不拿针了,可是赶上这么好的生活,就想着让它变得更美!”

  李彩芳说,自己在村里做保洁,一个月挣2000多元;丈夫做电焊工每个月挣4000多元;村里每人每年还发2000元钱;家里60岁以上老人,享受每月600元的养老金福利,每年免费体检。“村里每周发一次蔬菜、每月供给米面油、老人每半个月发一次鸡蛋,过年置办年货都不用自己多费心!”

  村委会大楼走廊的墙上贴着一张“承诺单”。每年年初,党员代表和村民代表开会,商定村里一年的发展目标,都是关系村子发展和村民利益的具体事,村两委成员认领、承诺、张贴上墙,接受村民监督。

  2008年1月12日,习近平同志到塔元庄村调研基层党组织建设时指出:“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希望你们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带领群众早日奔小康。”

  这些年,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尹计平带领村两委成员严守“三不三清”铁规——“不吃、不拿、不贪”“自身清、家庭清、朋友清”,村干部年年有承诺、有作为,党员户挂起“我家是党员”的示范牌、实行积分管理、联系困难户,党员志愿服务小分队全天候为群众提供“点单式”服务……

  “总书记说,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作为党的基层干部,心里要有群众,凡事要凭着一个‘公’字,有公心就能守公正,自然就团结,干事就能成。”尹计平说。

  全村干部群众齐努力,将图纸一点点“填满”,将其变成美好的现实

  走进塔元庄新建成的智慧农场,自动控温控湿系统、立体无土栽培、鱼菜共生栽植,让人耳目一新。这个农场,集科研、文化、旅游、康养、研学等产业形态于一体,努力实现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2013年7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塔元庄村时提出要求:“你们要在全国提前进入小康,把农业做成产业化,养老做成市场化,旅游做成规范化。”

  这成为塔元庄村发展的规划图、作战图,全村干部群众齐努力,将图纸一点点“填满”,将其变成美好的现实。

  农业产业化。蔬菜厂、豆芽厂、豆腐厂接连建成;集农业生产、观光旅游于一体的现代科技示范园开门迎客;200余户村民入股成立了丰禾种植专业合作社,注册了“塔元庄”牌商标,大米、面粉、牛蒡酒等农产品销往全国。

  养老市场化。投资150万元建设养老服务中心,配备健身广场、卫生诊所、超市、多功能娱乐厅等设施,构建居家养老的新型养老服务模式。

  旅游规范化。依托正定古城、滹沱河两岸景观,发展融红色文化、休闲娱乐、乡村民俗等为一体的乡村游。2020年,接待游客50万余人次,旅游综合收入800多万元。

  500多户、2000多口人的塔元庄村,集体经济收入由2013年的530万元,增加到2020年的2800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也翻了两番,达到3万余元。塔元庄如今引进了战略合作企业,正努力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区。

  “你看,乡亲们笑得多灿烂!”尹计平指着村委会墙上村里的全家福说。全村男女老少三年合一次影,2013年至今,拍了3张全家福,一张比一张兴旺,一张比一张鲜亮,一张比一张精神。

  “大伙儿都有一个愿望,期盼习近平总书记再回塔元庄看看。”尹计平说,塔元庄村实现了总书记提出的“在全国提前进入小康”的要求,“我们一定牢记总书记嘱托,继续撸起袖子加油干,争当乡村振兴的排头兵!”

  记者 张毅 徐运平 刘维涛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